显像:德里达对筱山纪信的二次曝光
#翻译前言:
1,翻这个,只是因为看不得国内把德里达引进的那种糊里糊涂,以及解说的吞吞吐吐,而在这种昏昏的话语中,也多少觑见--或者说自以为觑出了德里达这骚胡汉的路数。但我对法语懵懂,所以不好验证。恰好看到这篇摄影的英文文章。觉得不错。所以拿来验证下。随你,我动机不纯。
2,结论:我是对的。德里达还有点意思。作为文学家来说。 明白了访谈里他为自己文法不被重视的委屈。明白了他巴巴地让别人来看他文笔。有点意思。
3,尽管我觉得我翻译的挺不错。但我也不大想重看完一遍。别人更是。所以我这里做个思想总结,压缩饼干,饱饱肚子是可以的。
这一组摄影写真是筱山纪信的作品,影集名为《暗之光》(light of the dark)。
德里达为这些图片作了一篇文字。他盯着,打量,但什么没看到,除了那女人,于光下,于潜在的无形的目光下,种种动作,种种姿态,但这女人,这图片是寂静的,一言不发。德里达无从下手。他想到语言。以此为镜子,旁置于图像边,映照:他从文字着手,先从名字开始。从“光”(light)开始到“轻”(light),到“轻浮”,到这个女人。到“微光”(twilight),到“夜”,到“黑暗”,复到“破晓”,到“光”—— 这光与影,明与暗的反转,轮回,如摄影,既是“光的书写”,又是“影的书写”。回互:光与影的,遮蔽与去蔽的,真相与虚妄的…… 摄影的实相便在于此,在这种急迫性中,按下快门,一次,刹那,打断,悬宕,“取消了所有可能的叙述”,但又赋予新的可能——这也是摄影的修辞。摄影永远便存在于一种急迫中。间不容发的刹那。目击,纪录。对于过去,“是证词以及证据”(却是永远不可能的),对于未来,是悬而未决的“尚未”,是意态甫萌,将发未发之时,是青萍之末的风起,是飓风狂飙前太平洋彼岸蝴蝶翅翼的翩挞忽闪。摄影的每一帧永远都是孤独的,一次。如镜头下的这个女人。德里达在犹豫很久之后,终于称呼她——为她命名——Aletheia.一个古希腊语,用来表示真理的一个词语,一个古老的被遗忘的词语。海德格尔在二十世纪复活了它的本义—— 非隐匿的,显明的状态。以来讲述他的“去蔽”,“敞开”。德里达在这里,凝望着筱山纪信镜头/目光下的这个女人,在头脑里以词语的光芒不断曝光,一遍遍冲洗。显影。显相。直到认出她,于是他称呼她,Aletheia.
德里达此文首次出现并非法文原版,而是日译文,刊于Sincho杂志的1993年3月期刊上。本文转译自Pleshette DeArmitt与Kas Saghafi合作的英译本。
关键词:真相,显相,日本,摄影,筱山纪信
&
[原文]
摄影师离去;他述说真相。
是她。
她依旧未有目击,有的是一个无形的目击者,从而确证再无其他什么目击者。
我们离去;似乎我们双方已死去,摄影师亦然,在他已言说真相之后——无相,无念,无智的言说。仿佛她死去,衣着婚纱花冠而殉葬。但她依然且即将示现她的名字,濒临不止一种语言的边缘。那即真相。她自日本走向我们。
“暗之光?”何意?打开作品之前我们暗忖。然后,在观看的时候,以及,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再次暗忖,在这之后。而问题即在图片本身里,在这些入迷的图片本身上共鸣。它如一个孩童的降生;来至年青女子的唇边,然而,这女子沉默依旧,让自己显现在寂静与寂静里。然而,那么何为词?何为名?
事实上,这部摄影巨作不置一词。沉默依旧,肯定,且明显的惬意于心领神会的展示寂静一幕:一位年青女子显曝自己于光,以及目光下。甚至,似乎在某一瞬,她如一位处子,一位未婚妻,一位人妻,一位母亲那样,在日夜间将自己显曝于死亡,却一言不发。然而,这部作品,已从其英文题目中,让我们想到语言;它甚至许诺在言语的游戏中触及词语本身。他激活一种在相机前隐匿自我的言语;它任其赤条条运转,运转马上便犹豫不决,残缺不全,天真懵懂,乖僻邪谬。言语抑或语言的急迫。事实上,唯有的急迫是在摄影叙述里,在这里,一切被概述,被宣告,且似乎在自我酝酿(酝酿所有那些生命中的事件:爱,婚恋,出生,死亡,及其轮回,由此而是可逆的,是非关历史序列的,由此而进入全部叙述的抵抗中),但这些酝酿之后却并无有一物到来。道来。“光”。也许这是个形容词:光亮(日语里如何说“光亮”?)这个年青女子正是这一幅照片本身的亮光(lightness)。没有什么比一幅照片更轻(lighter);沉甸甸的照片没有一丝重量。如同所有的照片,这一张,这一张照片,这个女子来自黑夜又毫无犹豫的重返黑夜,如同重归其本性。她在日与夜之间分裂自我,均分自我。对光与影的分担,她不置一词。她生于彼,死于彼,如最亮的影像一般由黑夜所生。现在,因为她外显(expose)----有人可能会说是预显(propose)----自己的裸体给凝视,甚至给那些窥阴癖者以及总是伴随着景观,猎奇,光学假体以及技术复制的潜在商业,所以这张图片的亮度同样适合于法语里所谓的une femme“légère”,也就是,“轻浮”女子(游戏于羞怯与挑逗,烟视媚行,堕落技巧以及腐败的崇高之间,知道如何在醉生梦死的边缘把控自我,把控他人的那种女子,尽管她是在泪水的边缘,市场买卖的勾当中,在这里,魅惑本身,以及乐趣或者利益的引力,激发商业的运转,贪婪与感激等量:轻浮(la legerete)的黑暗灵魂。晨昏:正如名词“黑暗”,破晓时分,所能命名的,由此呼唤这夜晚,昏蒙,幽暗,阴翳,性的黑暗天地,死亡的未知,无智无识,是无知之知,亦是相机的隐匿之眼(如同在世纪之初或是今日,位于其黑纱下面的是其棺材盒子,且正如形容词“dark(黑暗)”所能全部描述的,依凭转喻,从光中暗暗的隐匿自我,抗拒被目击;所以不惟反过来而言,“light(光)”(文章标题中没有比这个更优先的,可以是一个定语或者主语,一个表述词或者名词)用来表示“léger”(法语“光”),当然,亦可表示白日,日光,以及现象的可见性(光,日光)。
现在,审慎的,似乎展现出了某种其他东西,也是作品所显示的,以及寓言所允许理解的东西:光本身,光、光子的形相或者起源。这年青女子即是她自己,确凿的,独一无二的,非凡的她自己,但她亦是光(la lumiere):光隐匿自我的(一个清淡寓言),她对自我有所保留,保留在括弧之间,在某些其他事物里,也即,在暗影里。她由此而指示。指示白昼即将如何的明晰,昨日,前日:写下的档案,从光到摄影之光这一诞生的图像记忆,迅即捕捉,铭刻,成为可见的印迹。摄影术之于射线照相术,光的书写之于影的书写。在这重重暗影里,怎不会让人想起谷崎润一郎?他1933年的《阴翳礼赞》召唤一种“业已在摄影中呈现自身”的“民族精神”。一如在电影中,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化学冲洗”,“同样的胶片”,日本人的书写却与美国人,法国人或者德国人不同。他们独出心裁的玩味暗影;这里我们可以说,他们忖度种种阴翳的光景。谷崎润一郎还宣称“西方人”“从未洞穿过阴翳之神秘”,“能剧内在之晦涩及其中涌现的美形成一个奇异的阴翳世界,今日的我们唯有在舞台上方可见到。”《愚人之爱》(L‘amour d’un idiot)(1924年)这位声名狼藉的作者同样回忆了他对一个“无法与黑暗分离”女性的原型偏爱,他们“竭力完全沉没在暗影里。”
拍摄,影之签署只发生一次(une seule fois),这样的出现只有一次,这次,像此女子,依旧独特,茕茕孑立,绝对,绝对的孤单。
但那尚非全部。这夜之光的清澈度是怎样一回事?为何它似乎一方面来自于夜晚,源自于夜晚,如白之生于黑,另一方面似乎又静静的属于影,依旧静静的位于它所散发的黑暗深渊之中心?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典型的回答。一种似乎是古典式的:它在其原则之内召回了真理中的真理,被铭刻且被反映于自柏拉图以来整个哲学史上。而这个女子,在其遮蔽与去蔽的往复中,如同一个(哲学)故事,一个中庸(modesty),缄默的裸体史,展现了一个真理本身的寓言:光之起源,色相之可见度,也即,黑的夜,即,让万物在光中显现,凭着在视野里隐匿自身的清晰度。那即是她所作的:她从视野中隐去(se derobe a la vue),她从视野中逃走,靠的是缓慢的展示,让你在急迫中等待,她以种种姿势暗示除衣的动作。可见度本身是无形的,所以它是夜的,黑的,朦胧的,而要想看到,最好是视而不见(沉浸于黑暗里)。为了可见,可知。这种发光现象(光子)的法则被题写,从其开端,是自然的方式。如一则视力的叙述(story of eye)。摄影的法则是自然的;它们是物理的法则;如此说法对这一空前的现代技术无有一毫减损。
相对这个深渊背景式的无可辩驳而永恒的回应,映入我视野的却是一种也许可以被称之为摄影式回应:一个现代装置,让我们称其为一种技术,成为一种没有目击的目击,成为假眼,无形无相又无所不在,当下的制片人与保护人,成为光之影以及自然界里将明晰刺入黑夜的一切事物之暗讽的起源与归档,“黑暗中的光”,穿透,而无有触碰,无有哪怕一点噪音,如同神不知鬼不觉的窃贼,心怀欲望的强力(这部作品所展示的——它对此并未有说什么——是什么悬置摄影于欲望之上,欲望于摄影之上。)欲望的强力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窃贼,却是一个需要目击者的贼,甚至在完全由他定义法则的地方安装了摄像头。由此,tekhnè成为大自然的真相;而摄影史,正如这部作品所召唤的——这部作品以及无法与之相分离的这个女子,正如也可能由其他某种门类艺术所完成的——标志这样一个事件的迹象或者给予(gives);不,毋宁说,一个光学装置的介入提醒我们,正如自然界已做过的那样,间隙即将打开,如一次快门,如此一来,摄影也许会证实:“这样一来,如同第三方的无形的目击也许会看到并给予观看,哪怕是在观看被禁止,被秘密隐藏的地方。昼夜之间的差异唯有在他们的价值倒转中显现,大自然中已经如此。没有有比明亮的光线更黑的,也没有比漆黑的夜晚更明亮的的(夜,月夜,月光:回到第一张照片,回到那张建筑照上,有月亮,子宫般的月亮):以待冲洗的摄影“负片”,映在上面的图像永远是倒转的,裸体的昭示恰是被挑起欲望又悬宕欲望的遮蔽自身完成 —— 有太多太多的迹象或者符号。无论这项现代事件是如何的不同凡响,如何的不可等闲,摄影的突变,像所有的技术,都归属大自然;它标志了自我的延异,看着它自身,看着她自己,一个,唯一,她自己一个,她偏离自我,她观看她自己,由此而看不见她自己——她爱她自己。喜欢隐匿,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自然,由此而喜欢,正如这个我(最终)喜欢的年青女子,喜欢她如同她喜欢她自己,这个越说越多了,显示她正是隐匿在光的边界。一切都是孤零零的(Toute seule),但有了她。她描绘了真相:摄影的真相。摄影,这便是这两点,以及它们悬宕的一切:没有等待,不停歇,如悬宕的负片,但靠的是瞬间的快照效应(un effet d’instantane).
是的,她独自一个(seule)。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全然的另一个。在那里。几乎是无限远的。太平洋的另一边。这个年青女子。我也许可以遇到或者爱上。或者说说话,比如访问日本的时候,电话的方式。她同样也可以,全然另外一个,一个鲜活的寓言(由此她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一人,在任何地方,在那里,自然的真相能够以别的什么事,什么人自我展示,自我言说,且到处都有摄影机器,有一些生动的场面来承受这没有目击的目击,在那里,如策兰所言,Niemand/zeugt fur den/zeugen,无人/承受目击者的/目击)。
这情感从何处而来?它从何处涌向我?从她那里?我知道,这情感是靠一种非智的维持,毫无疑问,出自一种迟疑,欲望在其中呼吸。我尚不知道,也永远不知道—— 我是否有好好的知道过?—— 我是喜欢这部摄影作品还是这个女子。 在我意欲赋予她却又不能够完成的名字边缘。那名字我赋予她,是第一次,好像我早已给她过生命却从未有见过她,未有机会见过她,如此而带她进入日光下,将她分娩(如我们法语说的lui donnant le jour)。但分娩她于黑夜。她所来的那黑夜。同时又与之相疏远的黑夜。出于对她的尊重,我禁止自己给她命名,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假思索的给了她名字。我所钟情的是这部摄影作品还是这个女子?当然是爱她的,但另外又是怎么回事,我再不知道自己是否钟情于这部作品(它的每一帧静照(photogramme)),每一帧独孤伫立的静照—— 绝然的孤独,一如她,她绝然孤独的与相机彼此相望,面对这相机,她不顾安危的显曝自己,庄严的呈奉自己,轻轻的拒绝自己,有时为了展示自己的眼睛而似泣未泣露目朦胧,让人看不清。寂静中,她殷勤回应,等待一场急迫的事件,如同在慢镜头中永不会发生的一次分娩,一场纯粹摄影叙述绵延的时段,叙述由此而只能成为其图像革命里的白日事件。如果我钟情这部作品,那么,这胶片,没有历史的薄薄胶片,顺序相属或者中断的这一系列,我钟爱这部作品,由此,不可替代的,且这个年青女子,全然的另一个,独独一个——然而,任何一人(任何另“一个”,全然另一个,每一个“元”他(tout autre est tout autre))?摄影之外,没有任何艺术作品如此扰人。同样是扰人的困惑,作为参照,这困惑合并了图片以及它的模特。这一张图片。这一次。只一次。一次,已尽所有(une fois pour toutes)。只一次,已尽所有。只一次。与图片无法分离。当我说,反复说,这个年青女子是孤独的(seule),我意思是说一次孤独(une seule fois)。她指代并让人去想那不可想的:一次孤独(une seule fois)。照片标有日期。归于摄影效果而不可化约的,也是巴特(Barthes)曾坚信的,所指(这里是这个名字尚为秘密的年青女子)的独特存在确凿无疑的伪装(pose)成作品的情景(不过我更喜欢说假定(suppose),而这样则意思完全变了),且这个年青女子存在,她摆姿(pose),实实在在的曝光(expose)自己,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独独的一次(une seule fois),纵然,是在爱中,每一次爱抚都为另一次而准备,在另一人的转喻以及急迫中行进。现在,一方面的“所指”或作品“主题”的真实存在,与另一面的静止之间的困惑,制造了我们可以称之为“性困惑”的东西。那无以安放的,扰人的欲望(trouble de desir),直指他人,无可争辩然而被许诺了的他人,这许诺的完成唯有通过其双重,通过遮蔽,胶片,影像薄膜(pellicule),通过端庄(modesty)的情感,端庄以及遮蔽自身的情感,由此,真相的,冷冷的情感,没有量度的情感,换言之,欲望中心庄严而无限的弃绝。这个年青女子。没有其他人,就是她。与摄影之眼密不可分。在摄影之眼里,她得到一次曝光,不止一次,但每一次皆是单独的一次(une fois mais chaque fois une seule fois)。
因为这个困惑,我们开始怀疑那欲望,乃至爱本身,总是诞生于某种摄影的描绘。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爱向欲望展示自我的每一处,通过无限弃绝,摄影事件将唤起欲望。欲望,亦是摄影的欲望。自古以来。只要还有大自然在,哪怕倒退回去的,摄影将永远都急迫的而无有中断的在欲望中绵延不绝。急迫是摄影的,是摄影快照的,也是拍摄的急迫。且我们可以来玩,而不必装着阐释这全部系列的姿态:她等待摄影,让他者等待的摄影;所有我们在Aletheia(那就开始吧,这一次,我命名她,这个用来表征真理的希腊语,在我耳里突然听起来像一个日文名字)身上读到的迹象,我们预备在她脸上破译的一切,时而忧虑,时而质疑,时而羞怯,时而保守,时而殷勤,时而友好,空茫无际的等待。她等待。不知道将有什么到来,来让她惊叹。但她自己准备好了。等待。这就是摄影行动的急迫。并非偶然,这一行动成为所有可能行动的转喻(从事件或者记录以及保存记忆的档案意义上而言):爱、婚恋,生死的种种行径与凭证。更确切的讲,这个行动中的转喻描述了在快照的迅速定格中,这种种行为(爱,婚恋,生与死)的急迫。而通过拍摄,又图化出一种类型,由此而使得一种图形游戏,一种摄影修辞成为可能。所有这些“行径”均非散乱或者离散的。每一行径亦为其他行径的图解,同时链接,支持而又消解了所有可能的叙述。这就重述了“瞬时”的故事与历史,一系列“快照”或者矛盾瞬间式的,可能瞬间式的,如齐克果(Kierkegaard)说的,其决定力将故事与历史打断而复又予其可能。
在中间,比如(图29,整卷胶片即是由这样的54张组成),处子,妻子,死去的老妇这些人物均不过是同一个人,婚庆鲜花的白色光芒覆盖了一个孩童,而Aletheia,闭着眼,亦能被交付给梦之夜。通过浓缩与替代,这阅读可以辉耀之前或者之后的所有静照。而那急迫,描述了破晓,白日突破黑夜,“黑暗之光”的突破,同样标记了所有那些瞬间快照,这些快照同时是运动,定格了一帧帧胶片,那胶片逆转了所有循环,始于日夜,明暗,生死的循环。急迫是一种保守的运动,无法替代的运动,一呼一吸的悬搁,即将发生然尚未发生的epokhe(悬念),尚未开启的故事。摄影,当其为伟大的艺术,惊奇于间不容发的急迫一瞬,目击并纪录,为了使其成为无法拒绝的往昔。证词以及证据—— 而这又永远都是不可能的—— 意欲相同且相合为一。“尚未”是如何生成而又保持如昔,如其所是的“尚未”,如其尚未所是,且其尚未之时又是何时,某个过去?是Aletheia,钟爱的被拍摄者,Aletheia准备含着泪水隐匿或者遮蔽其视觉。
她显现,她孤独的显现。绝对(absolutely)的孤独,分-离(ab-solute),与一切隔离。单独的可见。可见,却无有目击,除了不会说“我”的眼睛,她与我之间被排除的第三者—— 我所预见的(que je devine)。她依然孤独的与我共在,我孤独的看着她孤独的显曝于光下,于一隐形的眼睛之前—— 我所成为的(que je devienne)。因为我亦将如此。在她身边的空间里看不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孤独的伴同看不见的目光,孤独的伴同那要有光的欲望,孤独的伴同摄影之爱。此爱没有顾其左右言它,没有对她劈头盖脸(fonder sur elle),而是透过她,显现。Poindre.走近。透视。穿过。我完全不知道我对这个词语——正如它予我的印象,仅仅在《暗之光》这个基底上而言——的紧急运用是否与巴特在《明室》中的运用是一致的。我并不以为然,但此刻无关紧要。我发现它颇相宜于Aletheia的孤独奇点,相宜于她的孤独,对我们是如此的难以忍受,相宜于我刚提过的所有急迫的屏声敛息,但同样相宜于我在她乳房上,在其中所指的地方感受到的气息。乳头或者乳尖述说每一个词语,让你垂涎欲滴于那些词语,赋予意义给空间,给凝视的空间,她为爱抚以及吻——那爱人的,新生儿的,死亡的吻,所邀请的凝视。
摄影的Aletheia(显相):它。她。诞生光。许诺它,喂养它,规矩它,如同一次新生一样将它从她身边驱走,显曝它,废黜它,带它进入这个世界,予它于死。
对于“她如何隐匿(于我)?裸体如何遮蔽?以及羞怯如何褪下其衣物”这些问题—— 除她自身更别无一人可堪质问的问题——我们将试图以一种叙述来回应。这叙述假装跟随某种序列,随其离散的序列,这些快照,每一张,一张一张,渐次相连。
由此,在这一刻,当本可采用一种剧场的形式以50个动作,述说真相(a la verite)
(举例:1,升起幕布。她等待——白昼曙光——她尚停留在夜晚。清晨破晓。她看到有事情要发生。她将永远保持一种迫在眉睫的急迫状态。她在内部,从白日来临的地方外望。仪式尚未开始。我们看到她位于边缘,内与外之间,窗户大开。注意,她保持在一个 角落。微微一点相关的好奇:白日之外,打破的会是别的什么东西么? 2,月光。呈示。离弃自我。她已离开(但不是下一时刻,是流溢的同一时刻)屋子,距离角落并不远。白日于夜间出现,除非太阳落下。今天将是夜晚之时。孤独的与月相伴,这一次她转向眼睛,我们的眼睛,转向光学器材抑或偷窥狂的眼睛。她转向我,同时看着另外的。她留我独自幻想(phantasme)或者意淫(la fantaisie),当然,伴随一种光?没有摄影,则没有幻想,由此则没有幽灵(phantasma)——反之亦然。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将永远无法克服;距离,是白日自身的,是其遮蔽的,是其胶片的。无限的弃绝:在许诺自身里。她的衣着来自另一个时代,白色衣领(女子寄宿学校,一个学院或者修道院,而我们之间永远都将有一间探访室,我们受此责难)。3,门槛,屋顶。总是在边缘。在角落里。她转向眼睛,显曝自己于光下;或毋宁,她准备展示(exposition呈示),一如狂喜。这呈示总是在狂喜的边缘产生一个停顿,如这其中的每一帧静照。心领神会,间不容发,一切尚未发生,一切也将不会有所发生,但她已然迈出一步。我们就处于这过去一步而趋向尚未发生也永远不会发生的那一步—— 唯有摄影的孤独,她的孤独。但取决于狂喜,我们可以爱上这孤独,在陈列的边缘。4,肖像。直面,面对。正面(De face):即在此刻。在这本书里。“我在这里”。她面对。在摄影幻象的法则面前。她显曝自己的面庞,非对称的与无人,无任何人(无我)的眼睛直面相对,与她所从中显相的观看直面相对。她看着我们看不到的眼睛,比如,我的眼睛。她凝望虚空。这就是那“黑暗”:我自己(我{沉入}黑暗),这无形无象之地,是我目光的起点,是她目光的落点,却是无一人能目及的。常常,你看到她向外眺望,如我们所言,望向窗外,一方框起来的空间,如一块屏幕。我们无有目击。那即是本书的绝对秘密,通过出版而高喊“我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在这一天,在这夜晚的一天:出生,婚恋,死亡,诺言许下,诺言破碎。一切依旧是可能的。这本相册(一本画册的白永远是无暇的)为所有你想投射在那里的故事,为所有那些想像性的诡计,“情节“以及筹谋(如khora,如Right of Inspection(《视察的权利》)两本书中的)提供了一个纯净的基体一般的外观,。她在他们之中不过一个演员,而主题立马取消。这个凡世女子看到自己诞生,甚至看到自己看到这一时辰,她刚刚出生;她是一位妻子,一位被许诺了的处子,一位同样将可以生育,将看到自己被自己的婚礼鲜花所覆盖的母亲。所有的都将一一发生,若无其事。这将发生在未来,而不关她的事,在将来(cela arrivera au future,sans lui arriver,au future)。5,家,(家庭或者光学)系列的焦点(le foyer)—— 依旧在。面纱升起以及她开始褪衣的时刻,动作让画面失焦;以及笑声。但一切都将已经在这些照片的一次展示中铭刻。一家画廊,一家书店,一家照片档案馆,一条通道,有人周日行走的一个墓园:木已成舟。这本书似乎是题献给一个女性过客,题献给一个曝光给其他过客的过客记忆。Alethia不再是任何人触手可及。6,来看看,看看(什么)到来(voir venir)。这被显曝者显曝自己更多,但也并非多到太过的地步。她回应,她给人一种回应的印象。她张开嘴,却一言不发:乳头将永远许诺给不可能。要走的更远……)
…… 那么,在真相里,必须放弃(a la verite,donc,il a fallu renoncer)。急迫将无法持久,所以正如一个人所必知的,一个人必定孤独。
1,翻这个,只是因为看不得国内把德里达引进的那种糊里糊涂,以及解说的吞吞吐吐,而在这种昏昏的话语中,也多少觑见--或者说自以为觑出了德里达这骚胡汉的路数。但我对法语懵懂,所以不好验证。恰好看到这篇摄影的英文文章。觉得不错。所以拿来验证下。随你,我动机不纯。
2,结论:我是对的。德里达还有点意思。作为文学家来说。 明白了访谈里他为自己文法不被重视的委屈。明白了他巴巴地让别人来看他文笔。有点意思。
3,尽管我觉得我翻译的挺不错。但我也不大想重看完一遍。别人更是。所以我这里做个思想总结,压缩饼干,饱饱肚子是可以的。
这一组摄影写真是筱山纪信的作品,影集名为《暗之光》(light of the dark)。
德里达为这些图片作了一篇文字。他盯着,打量,但什么没看到,除了那女人,于光下,于潜在的无形的目光下,种种动作,种种姿态,但这女人,这图片是寂静的,一言不发。德里达无从下手。他想到语言。以此为镜子,旁置于图像边,映照:他从文字着手,先从名字开始。从“光”(light)开始到“轻”(light),到“轻浮”,到这个女人。到“微光”(twilight),到“夜”,到“黑暗”,复到“破晓”,到“光”—— 这光与影,明与暗的反转,轮回,如摄影,既是“光的书写”,又是“影的书写”。回互:光与影的,遮蔽与去蔽的,真相与虚妄的…… 摄影的实相便在于此,在这种急迫性中,按下快门,一次,刹那,打断,悬宕,“取消了所有可能的叙述”,但又赋予新的可能——这也是摄影的修辞。摄影永远便存在于一种急迫中。间不容发的刹那。目击,纪录。对于过去,“是证词以及证据”(却是永远不可能的),对于未来,是悬而未决的“尚未”,是意态甫萌,将发未发之时,是青萍之末的风起,是飓风狂飙前太平洋彼岸蝴蝶翅翼的翩挞忽闪。摄影的每一帧永远都是孤独的,一次。如镜头下的这个女人。德里达在犹豫很久之后,终于称呼她——为她命名——Aletheia.一个古希腊语,用来表示真理的一个词语,一个古老的被遗忘的词语。海德格尔在二十世纪复活了它的本义—— 非隐匿的,显明的状态。以来讲述他的“去蔽”,“敞开”。德里达在这里,凝望着筱山纪信镜头/目光下的这个女人,在头脑里以词语的光芒不断曝光,一遍遍冲洗。显影。显相。直到认出她,于是他称呼她,Aletheia.
德里达此文首次出现并非法文原版,而是日译文,刊于Sincho杂志的1993年3月期刊上。本文转译自Pleshette DeArmitt与Kas Saghafi合作的英译本。
关键词:真相,显相,日本,摄影,筱山纪信
&
[原文]
摄影师离去;他述说真相。
是她。
她依旧未有目击,有的是一个无形的目击者,从而确证再无其他什么目击者。
我们离去;似乎我们双方已死去,摄影师亦然,在他已言说真相之后——无相,无念,无智的言说。仿佛她死去,衣着婚纱花冠而殉葬。但她依然且即将示现她的名字,濒临不止一种语言的边缘。那即真相。她自日本走向我们。
“暗之光?”何意?打开作品之前我们暗忖。然后,在观看的时候,以及,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再次暗忖,在这之后。而问题即在图片本身里,在这些入迷的图片本身上共鸣。它如一个孩童的降生;来至年青女子的唇边,然而,这女子沉默依旧,让自己显现在寂静与寂静里。然而,那么何为词?何为名?
事实上,这部摄影巨作不置一词。沉默依旧,肯定,且明显的惬意于心领神会的展示寂静一幕:一位年青女子显曝自己于光,以及目光下。甚至,似乎在某一瞬,她如一位处子,一位未婚妻,一位人妻,一位母亲那样,在日夜间将自己显曝于死亡,却一言不发。然而,这部作品,已从其英文题目中,让我们想到语言;它甚至许诺在言语的游戏中触及词语本身。他激活一种在相机前隐匿自我的言语;它任其赤条条运转,运转马上便犹豫不决,残缺不全,天真懵懂,乖僻邪谬。言语抑或语言的急迫。事实上,唯有的急迫是在摄影叙述里,在这里,一切被概述,被宣告,且似乎在自我酝酿(酝酿所有那些生命中的事件:爱,婚恋,出生,死亡,及其轮回,由此而是可逆的,是非关历史序列的,由此而进入全部叙述的抵抗中),但这些酝酿之后却并无有一物到来。道来。“光”。也许这是个形容词:光亮(日语里如何说“光亮”?)这个年青女子正是这一幅照片本身的亮光(lightness)。没有什么比一幅照片更轻(lighter);沉甸甸的照片没有一丝重量。如同所有的照片,这一张,这一张照片,这个女子来自黑夜又毫无犹豫的重返黑夜,如同重归其本性。她在日与夜之间分裂自我,均分自我。对光与影的分担,她不置一词。她生于彼,死于彼,如最亮的影像一般由黑夜所生。现在,因为她外显(expose)----有人可能会说是预显(propose)----自己的裸体给凝视,甚至给那些窥阴癖者以及总是伴随着景观,猎奇,光学假体以及技术复制的潜在商业,所以这张图片的亮度同样适合于法语里所谓的une femme“légère”,也就是,“轻浮”女子(游戏于羞怯与挑逗,烟视媚行,堕落技巧以及腐败的崇高之间,知道如何在醉生梦死的边缘把控自我,把控他人的那种女子,尽管她是在泪水的边缘,市场买卖的勾当中,在这里,魅惑本身,以及乐趣或者利益的引力,激发商业的运转,贪婪与感激等量:轻浮(la legerete)的黑暗灵魂。晨昏:正如名词“黑暗”,破晓时分,所能命名的,由此呼唤这夜晚,昏蒙,幽暗,阴翳,性的黑暗天地,死亡的未知,无智无识,是无知之知,亦是相机的隐匿之眼(如同在世纪之初或是今日,位于其黑纱下面的是其棺材盒子,且正如形容词“dark(黑暗)”所能全部描述的,依凭转喻,从光中暗暗的隐匿自我,抗拒被目击;所以不惟反过来而言,“light(光)”(文章标题中没有比这个更优先的,可以是一个定语或者主语,一个表述词或者名词)用来表示“léger”(法语“光”),当然,亦可表示白日,日光,以及现象的可见性(光,日光)。
现在,审慎的,似乎展现出了某种其他东西,也是作品所显示的,以及寓言所允许理解的东西:光本身,光、光子的形相或者起源。这年青女子即是她自己,确凿的,独一无二的,非凡的她自己,但她亦是光(la lumiere):光隐匿自我的(一个清淡寓言),她对自我有所保留,保留在括弧之间,在某些其他事物里,也即,在暗影里。她由此而指示。指示白昼即将如何的明晰,昨日,前日:写下的档案,从光到摄影之光这一诞生的图像记忆,迅即捕捉,铭刻,成为可见的印迹。摄影术之于射线照相术,光的书写之于影的书写。在这重重暗影里,怎不会让人想起谷崎润一郎?他1933年的《阴翳礼赞》召唤一种“业已在摄影中呈现自身”的“民族精神”。一如在电影中,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化学冲洗”,“同样的胶片”,日本人的书写却与美国人,法国人或者德国人不同。他们独出心裁的玩味暗影;这里我们可以说,他们忖度种种阴翳的光景。谷崎润一郎还宣称“西方人”“从未洞穿过阴翳之神秘”,“能剧内在之晦涩及其中涌现的美形成一个奇异的阴翳世界,今日的我们唯有在舞台上方可见到。”《愚人之爱》(L‘amour d’un idiot)(1924年)这位声名狼藉的作者同样回忆了他对一个“无法与黑暗分离”女性的原型偏爱,他们“竭力完全沉没在暗影里。”
拍摄,影之签署只发生一次(une seule fois),这样的出现只有一次,这次,像此女子,依旧独特,茕茕孑立,绝对,绝对的孤单。
但那尚非全部。这夜之光的清澈度是怎样一回事?为何它似乎一方面来自于夜晚,源自于夜晚,如白之生于黑,另一方面似乎又静静的属于影,依旧静静的位于它所散发的黑暗深渊之中心?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典型的回答。一种似乎是古典式的:它在其原则之内召回了真理中的真理,被铭刻且被反映于自柏拉图以来整个哲学史上。而这个女子,在其遮蔽与去蔽的往复中,如同一个(哲学)故事,一个中庸(modesty),缄默的裸体史,展现了一个真理本身的寓言:光之起源,色相之可见度,也即,黑的夜,即,让万物在光中显现,凭着在视野里隐匿自身的清晰度。那即是她所作的:她从视野中隐去(se derobe a la vue),她从视野中逃走,靠的是缓慢的展示,让你在急迫中等待,她以种种姿势暗示除衣的动作。可见度本身是无形的,所以它是夜的,黑的,朦胧的,而要想看到,最好是视而不见(沉浸于黑暗里)。为了可见,可知。这种发光现象(光子)的法则被题写,从其开端,是自然的方式。如一则视力的叙述(story of eye)。摄影的法则是自然的;它们是物理的法则;如此说法对这一空前的现代技术无有一毫减损。
相对这个深渊背景式的无可辩驳而永恒的回应,映入我视野的却是一种也许可以被称之为摄影式回应:一个现代装置,让我们称其为一种技术,成为一种没有目击的目击,成为假眼,无形无相又无所不在,当下的制片人与保护人,成为光之影以及自然界里将明晰刺入黑夜的一切事物之暗讽的起源与归档,“黑暗中的光”,穿透,而无有触碰,无有哪怕一点噪音,如同神不知鬼不觉的窃贼,心怀欲望的强力(这部作品所展示的——它对此并未有说什么——是什么悬置摄影于欲望之上,欲望于摄影之上。)欲望的强力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窃贼,却是一个需要目击者的贼,甚至在完全由他定义法则的地方安装了摄像头。由此,tekhnè成为大自然的真相;而摄影史,正如这部作品所召唤的——这部作品以及无法与之相分离的这个女子,正如也可能由其他某种门类艺术所完成的——标志这样一个事件的迹象或者给予(gives);不,毋宁说,一个光学装置的介入提醒我们,正如自然界已做过的那样,间隙即将打开,如一次快门,如此一来,摄影也许会证实:“这样一来,如同第三方的无形的目击也许会看到并给予观看,哪怕是在观看被禁止,被秘密隐藏的地方。昼夜之间的差异唯有在他们的价值倒转中显现,大自然中已经如此。没有有比明亮的光线更黑的,也没有比漆黑的夜晚更明亮的的(夜,月夜,月光:回到第一张照片,回到那张建筑照上,有月亮,子宫般的月亮):以待冲洗的摄影“负片”,映在上面的图像永远是倒转的,裸体的昭示恰是被挑起欲望又悬宕欲望的遮蔽自身完成 —— 有太多太多的迹象或者符号。无论这项现代事件是如何的不同凡响,如何的不可等闲,摄影的突变,像所有的技术,都归属大自然;它标志了自我的延异,看着它自身,看着她自己,一个,唯一,她自己一个,她偏离自我,她观看她自己,由此而看不见她自己——她爱她自己。喜欢隐匿,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自然,由此而喜欢,正如这个我(最终)喜欢的年青女子,喜欢她如同她喜欢她自己,这个越说越多了,显示她正是隐匿在光的边界。一切都是孤零零的(Toute seule),但有了她。她描绘了真相:摄影的真相。摄影,这便是这两点,以及它们悬宕的一切:没有等待,不停歇,如悬宕的负片,但靠的是瞬间的快照效应(un effet d’instantane).
是的,她独自一个(seule)。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全然的另一个。在那里。几乎是无限远的。太平洋的另一边。这个年青女子。我也许可以遇到或者爱上。或者说说话,比如访问日本的时候,电话的方式。她同样也可以,全然另外一个,一个鲜活的寓言(由此她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一人,在任何地方,在那里,自然的真相能够以别的什么事,什么人自我展示,自我言说,且到处都有摄影机器,有一些生动的场面来承受这没有目击的目击,在那里,如策兰所言,Niemand/zeugt fur den/zeugen,无人/承受目击者的/目击)。
这情感从何处而来?它从何处涌向我?从她那里?我知道,这情感是靠一种非智的维持,毫无疑问,出自一种迟疑,欲望在其中呼吸。我尚不知道,也永远不知道—— 我是否有好好的知道过?—— 我是喜欢这部摄影作品还是这个女子。 在我意欲赋予她却又不能够完成的名字边缘。那名字我赋予她,是第一次,好像我早已给她过生命却从未有见过她,未有机会见过她,如此而带她进入日光下,将她分娩(如我们法语说的lui donnant le jour)。但分娩她于黑夜。她所来的那黑夜。同时又与之相疏远的黑夜。出于对她的尊重,我禁止自己给她命名,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假思索的给了她名字。我所钟情的是这部摄影作品还是这个女子?当然是爱她的,但另外又是怎么回事,我再不知道自己是否钟情于这部作品(它的每一帧静照(photogramme)),每一帧独孤伫立的静照—— 绝然的孤独,一如她,她绝然孤独的与相机彼此相望,面对这相机,她不顾安危的显曝自己,庄严的呈奉自己,轻轻的拒绝自己,有时为了展示自己的眼睛而似泣未泣露目朦胧,让人看不清。寂静中,她殷勤回应,等待一场急迫的事件,如同在慢镜头中永不会发生的一次分娩,一场纯粹摄影叙述绵延的时段,叙述由此而只能成为其图像革命里的白日事件。如果我钟情这部作品,那么,这胶片,没有历史的薄薄胶片,顺序相属或者中断的这一系列,我钟爱这部作品,由此,不可替代的,且这个年青女子,全然的另一个,独独一个——然而,任何一人(任何另“一个”,全然另一个,每一个“元”他(tout autre est tout autre))?摄影之外,没有任何艺术作品如此扰人。同样是扰人的困惑,作为参照,这困惑合并了图片以及它的模特。这一张图片。这一次。只一次。一次,已尽所有(une fois pour toutes)。只一次,已尽所有。只一次。与图片无法分离。当我说,反复说,这个年青女子是孤独的(seule),我意思是说一次孤独(une seule fois)。她指代并让人去想那不可想的:一次孤独(une seule fois)。照片标有日期。归于摄影效果而不可化约的,也是巴特(Barthes)曾坚信的,所指(这里是这个名字尚为秘密的年青女子)的独特存在确凿无疑的伪装(pose)成作品的情景(不过我更喜欢说假定(suppose),而这样则意思完全变了),且这个年青女子存在,她摆姿(pose),实实在在的曝光(expose)自己,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独独的一次(une seule fois),纵然,是在爱中,每一次爱抚都为另一次而准备,在另一人的转喻以及急迫中行进。现在,一方面的“所指”或作品“主题”的真实存在,与另一面的静止之间的困惑,制造了我们可以称之为“性困惑”的东西。那无以安放的,扰人的欲望(trouble de desir),直指他人,无可争辩然而被许诺了的他人,这许诺的完成唯有通过其双重,通过遮蔽,胶片,影像薄膜(pellicule),通过端庄(modesty)的情感,端庄以及遮蔽自身的情感,由此,真相的,冷冷的情感,没有量度的情感,换言之,欲望中心庄严而无限的弃绝。这个年青女子。没有其他人,就是她。与摄影之眼密不可分。在摄影之眼里,她得到一次曝光,不止一次,但每一次皆是单独的一次(une fois mais chaque fois une seule fois)。
因为这个困惑,我们开始怀疑那欲望,乃至爱本身,总是诞生于某种摄影的描绘。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爱向欲望展示自我的每一处,通过无限弃绝,摄影事件将唤起欲望。欲望,亦是摄影的欲望。自古以来。只要还有大自然在,哪怕倒退回去的,摄影将永远都急迫的而无有中断的在欲望中绵延不绝。急迫是摄影的,是摄影快照的,也是拍摄的急迫。且我们可以来玩,而不必装着阐释这全部系列的姿态:她等待摄影,让他者等待的摄影;所有我们在Aletheia(那就开始吧,这一次,我命名她,这个用来表征真理的希腊语,在我耳里突然听起来像一个日文名字)身上读到的迹象,我们预备在她脸上破译的一切,时而忧虑,时而质疑,时而羞怯,时而保守,时而殷勤,时而友好,空茫无际的等待。她等待。不知道将有什么到来,来让她惊叹。但她自己准备好了。等待。这就是摄影行动的急迫。并非偶然,这一行动成为所有可能行动的转喻(从事件或者记录以及保存记忆的档案意义上而言):爱、婚恋,生死的种种行径与凭证。更确切的讲,这个行动中的转喻描述了在快照的迅速定格中,这种种行为(爱,婚恋,生与死)的急迫。而通过拍摄,又图化出一种类型,由此而使得一种图形游戏,一种摄影修辞成为可能。所有这些“行径”均非散乱或者离散的。每一行径亦为其他行径的图解,同时链接,支持而又消解了所有可能的叙述。这就重述了“瞬时”的故事与历史,一系列“快照”或者矛盾瞬间式的,可能瞬间式的,如齐克果(Kierkegaard)说的,其决定力将故事与历史打断而复又予其可能。
在中间,比如(图29,整卷胶片即是由这样的54张组成),处子,妻子,死去的老妇这些人物均不过是同一个人,婚庆鲜花的白色光芒覆盖了一个孩童,而Aletheia,闭着眼,亦能被交付给梦之夜。通过浓缩与替代,这阅读可以辉耀之前或者之后的所有静照。而那急迫,描述了破晓,白日突破黑夜,“黑暗之光”的突破,同样标记了所有那些瞬间快照,这些快照同时是运动,定格了一帧帧胶片,那胶片逆转了所有循环,始于日夜,明暗,生死的循环。急迫是一种保守的运动,无法替代的运动,一呼一吸的悬搁,即将发生然尚未发生的epokhe(悬念),尚未开启的故事。摄影,当其为伟大的艺术,惊奇于间不容发的急迫一瞬,目击并纪录,为了使其成为无法拒绝的往昔。证词以及证据—— 而这又永远都是不可能的—— 意欲相同且相合为一。“尚未”是如何生成而又保持如昔,如其所是的“尚未”,如其尚未所是,且其尚未之时又是何时,某个过去?是Aletheia,钟爱的被拍摄者,Aletheia准备含着泪水隐匿或者遮蔽其视觉。
她显现,她孤独的显现。绝对(absolutely)的孤独,分-离(ab-solute),与一切隔离。单独的可见。可见,却无有目击,除了不会说“我”的眼睛,她与我之间被排除的第三者—— 我所预见的(que je devine)。她依然孤独的与我共在,我孤独的看着她孤独的显曝于光下,于一隐形的眼睛之前—— 我所成为的(que je devienne)。因为我亦将如此。在她身边的空间里看不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孤独的伴同看不见的目光,孤独的伴同那要有光的欲望,孤独的伴同摄影之爱。此爱没有顾其左右言它,没有对她劈头盖脸(fonder sur elle),而是透过她,显现。Poindre.走近。透视。穿过。我完全不知道我对这个词语——正如它予我的印象,仅仅在《暗之光》这个基底上而言——的紧急运用是否与巴特在《明室》中的运用是一致的。我并不以为然,但此刻无关紧要。我发现它颇相宜于Aletheia的孤独奇点,相宜于她的孤独,对我们是如此的难以忍受,相宜于我刚提过的所有急迫的屏声敛息,但同样相宜于我在她乳房上,在其中所指的地方感受到的气息。乳头或者乳尖述说每一个词语,让你垂涎欲滴于那些词语,赋予意义给空间,给凝视的空间,她为爱抚以及吻——那爱人的,新生儿的,死亡的吻,所邀请的凝视。
摄影的Aletheia(显相):它。她。诞生光。许诺它,喂养它,规矩它,如同一次新生一样将它从她身边驱走,显曝它,废黜它,带它进入这个世界,予它于死。
对于“她如何隐匿(于我)?裸体如何遮蔽?以及羞怯如何褪下其衣物”这些问题—— 除她自身更别无一人可堪质问的问题——我们将试图以一种叙述来回应。这叙述假装跟随某种序列,随其离散的序列,这些快照,每一张,一张一张,渐次相连。
由此,在这一刻,当本可采用一种剧场的形式以50个动作,述说真相(a la verite)
(举例:1,升起幕布。她等待——白昼曙光——她尚停留在夜晚。清晨破晓。她看到有事情要发生。她将永远保持一种迫在眉睫的急迫状态。她在内部,从白日来临的地方外望。仪式尚未开始。我们看到她位于边缘,内与外之间,窗户大开。注意,她保持在一个 角落。微微一点相关的好奇:白日之外,打破的会是别的什么东西么? 2,月光。呈示。离弃自我。她已离开(但不是下一时刻,是流溢的同一时刻)屋子,距离角落并不远。白日于夜间出现,除非太阳落下。今天将是夜晚之时。孤独的与月相伴,这一次她转向眼睛,我们的眼睛,转向光学器材抑或偷窥狂的眼睛。她转向我,同时看着另外的。她留我独自幻想(phantasme)或者意淫(la fantaisie),当然,伴随一种光?没有摄影,则没有幻想,由此则没有幽灵(phantasma)——反之亦然。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将永远无法克服;距离,是白日自身的,是其遮蔽的,是其胶片的。无限的弃绝:在许诺自身里。她的衣着来自另一个时代,白色衣领(女子寄宿学校,一个学院或者修道院,而我们之间永远都将有一间探访室,我们受此责难)。3,门槛,屋顶。总是在边缘。在角落里。她转向眼睛,显曝自己于光下;或毋宁,她准备展示(exposition呈示),一如狂喜。这呈示总是在狂喜的边缘产生一个停顿,如这其中的每一帧静照。心领神会,间不容发,一切尚未发生,一切也将不会有所发生,但她已然迈出一步。我们就处于这过去一步而趋向尚未发生也永远不会发生的那一步—— 唯有摄影的孤独,她的孤独。但取决于狂喜,我们可以爱上这孤独,在陈列的边缘。4,肖像。直面,面对。正面(De face):即在此刻。在这本书里。“我在这里”。她面对。在摄影幻象的法则面前。她显曝自己的面庞,非对称的与无人,无任何人(无我)的眼睛直面相对,与她所从中显相的观看直面相对。她看着我们看不到的眼睛,比如,我的眼睛。她凝望虚空。这就是那“黑暗”:我自己(我{沉入}黑暗),这无形无象之地,是我目光的起点,是她目光的落点,却是无一人能目及的。常常,你看到她向外眺望,如我们所言,望向窗外,一方框起来的空间,如一块屏幕。我们无有目击。那即是本书的绝对秘密,通过出版而高喊“我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在这一天,在这夜晚的一天:出生,婚恋,死亡,诺言许下,诺言破碎。一切依旧是可能的。这本相册(一本画册的白永远是无暇的)为所有你想投射在那里的故事,为所有那些想像性的诡计,“情节“以及筹谋(如khora,如Right of Inspection(《视察的权利》)两本书中的)提供了一个纯净的基体一般的外观,。她在他们之中不过一个演员,而主题立马取消。这个凡世女子看到自己诞生,甚至看到自己看到这一时辰,她刚刚出生;她是一位妻子,一位被许诺了的处子,一位同样将可以生育,将看到自己被自己的婚礼鲜花所覆盖的母亲。所有的都将一一发生,若无其事。这将发生在未来,而不关她的事,在将来(cela arrivera au future,sans lui arriver,au future)。5,家,(家庭或者光学)系列的焦点(le foyer)—— 依旧在。面纱升起以及她开始褪衣的时刻,动作让画面失焦;以及笑声。但一切都将已经在这些照片的一次展示中铭刻。一家画廊,一家书店,一家照片档案馆,一条通道,有人周日行走的一个墓园:木已成舟。这本书似乎是题献给一个女性过客,题献给一个曝光给其他过客的过客记忆。Alethia不再是任何人触手可及。6,来看看,看看(什么)到来(voir venir)。这被显曝者显曝自己更多,但也并非多到太过的地步。她回应,她给人一种回应的印象。她张开嘴,却一言不发:乳头将永远许诺给不可能。要走的更远……)
…… 那么,在真相里,必须放弃(a la verite,donc,il a fallu renoncer)。急迫将无法持久,所以正如一个人所必知的,一个人必定孤独。
© 本文版权归 light talk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