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的产品设计很巧妙
妙就妙在让付费者觉得不吃亏。
先看哪个产品让付费者觉得亏。作为一个付费者,这篇文章(http://huangshaoxia.lofter.com/post/4927a8_aa7e902)是我在值乎1.0版吃亏后写的。就是觉得花了2块钱不值,很亏。
分答的产品设计为什么能让付费者觉得不吃亏?
分答把付费者分成两类:付费提问的,付费偷听的。
付费提问的,有的还是花了大价钱来提问,首先,既然他甘愿花钱,说明他对要提问的人是有信心的,相信能得到满意答案;如果没有信心,觉得对方不能回答出来个子丑寅卯,他就不会问,所以他提问了就说明他是甘愿的,不会觉得亏;其次,除了能得到答案,还能够赚偷听者的分成,更不会觉得亏了,同时,这也会驱动提问者提出高质量或有噱头的问题,给产品发展带来助力。
付费偷听的,只需花1块钱,很便宜,即使听完后觉得不值1元钱,但与提问者花的那些钱相比,1元钱也不会觉得亏。
所以,分答的这种产品设计让付费用户获得了完美的体验,真为想出这个设计的产品经理叫绝。
我们再细细来看,值乎本来是愚人节的玩票之作,脱胎于微信的付费看照片,为什么让果壳发现机会,改造成了分答,而且大火呢?
因为果壳先做了在行。在行是果壳在15年做的约谈行家的产品,线上预约,线下见面,双方聊1个小时左右。上边也有一些全国通话的形式,不过是少数。这个产品做的是连接需要答疑解惑的学员和有专业知识的行家,是为认知盈余找到一个流通渠道。
而值乎付费看的正是“知识”。“知识”把值乎和在行链接在了一起。
值乎1.0当时有几个缺点。首先是文字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像我那篇文章里提到的,2本书的名字,信息量太少。其次就是有很多付费用户会觉得亏。但是亏也没有办法,只能认亏。
信息载体有文字、语音、视频。文字太轻,视频又太重,那就用语音。
因此,分答对值乎1.0做了改造,把付费看文字,变成了付费听1分钟语音,其承载的信息量变多。又有了把付费者分为提问和偷听者的巧妙设计,再加上王思聪的加成,这个产品就成了。
先看哪个产品让付费者觉得亏。作为一个付费者,这篇文章(http://huangshaoxia.lofter.com/post/4927a8_aa7e902)是我在值乎1.0版吃亏后写的。就是觉得花了2块钱不值,很亏。
分答的产品设计为什么能让付费者觉得不吃亏?
![]() |
分答把付费者分成两类:付费提问的,付费偷听的。
付费提问的,有的还是花了大价钱来提问,首先,既然他甘愿花钱,说明他对要提问的人是有信心的,相信能得到满意答案;如果没有信心,觉得对方不能回答出来个子丑寅卯,他就不会问,所以他提问了就说明他是甘愿的,不会觉得亏;其次,除了能得到答案,还能够赚偷听者的分成,更不会觉得亏了,同时,这也会驱动提问者提出高质量或有噱头的问题,给产品发展带来助力。
付费偷听的,只需花1块钱,很便宜,即使听完后觉得不值1元钱,但与提问者花的那些钱相比,1元钱也不会觉得亏。
所以,分答的这种产品设计让付费用户获得了完美的体验,真为想出这个设计的产品经理叫绝。
我们再细细来看,值乎本来是愚人节的玩票之作,脱胎于微信的付费看照片,为什么让果壳发现机会,改造成了分答,而且大火呢?
因为果壳先做了在行。在行是果壳在15年做的约谈行家的产品,线上预约,线下见面,双方聊1个小时左右。上边也有一些全国通话的形式,不过是少数。这个产品做的是连接需要答疑解惑的学员和有专业知识的行家,是为认知盈余找到一个流通渠道。
而值乎付费看的正是“知识”。“知识”把值乎和在行链接在了一起。
值乎1.0当时有几个缺点。首先是文字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像我那篇文章里提到的,2本书的名字,信息量太少。其次就是有很多付费用户会觉得亏。但是亏也没有办法,只能认亏。
信息载体有文字、语音、视频。文字太轻,视频又太重,那就用语音。
因此,分答对值乎1.0做了改造,把付费看文字,变成了付费听1分钟语音,其承载的信息量变多。又有了把付费者分为提问和偷听者的巧妙设计,再加上王思聪的加成,这个产品就成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