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沈从文
查看话题 >沈从文的九妹岳萌:枯萎的野玫瑰
![]() |
沈从文和九妹岳萌 |
妈因为爱惜,从不忍折一朵下来给人,因此,谢落了的,不久便都各于它的蒂上长了一个小绿果子。妈又要我写信去告在长沙读书的大哥,信封里九妹附上了十多片谢落下的玫瑰花瓣。那年的玫瑰糖呢,还是九妹到三姨家里折了一大篮单瓣玫瑰做的。
——沈从文《玫瑰与九妹》
如果说张兆和是沈从文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那么九妹岳萌,则一直是二哥沈从文心中最心疼的玫瑰。让沈从文没有料到的是,这个最让他疼爱的九妹,却并没有因为离开闭塞的故乡来到都市求学而获得幸福,反而一步一步走向了悲剧,先是精神失常,最后在一场大饥荒中不幸饿死了。
九妹岳萌自小生得好看,花瓣似的小脸,水灵灵的大眼睛,见过的人没有不夸的。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生来就是被娇宠的命。 全家人都疼九妹,尤其是母亲黄英,把九妹宝贝得如同玉雕的花骨朵儿一样,不打不骂是自然,甚至从来不要她自己穿衣服梳辫子。九妹也最爱像只小猫一样黏着妈妈,用红红的小脸贴着妈妈,小手抓着妈妈的衣袖不肯放。哥哥们回家都要记得给这小九妹买礼物,谁要是忘了,她就不依不饶地又哭又闹,不让哥哥进门。大家千方百计哄她笑了,她才肯罢休。
当二哥的沈从文也一样,对九妹偏爱有加,他初期的作品集,也总喜欢让九妹题字。
从九妹身上,沈从文获得了许多灵感,在他的早期作品里常常会出现九妹的影子。小说《玫瑰与九妹》中,九妹同她喜欢的玫瑰花一 样,美丽又骄纵,谁都得让着她:
当第一朵水红的玫瑰在第二个钵子上开放时,九妹记着妈的教训,连洗衣的张嫂进屋时见到刚要想用手去抚摩一下,也为她“嗨!不准抓呀! 张嫂。”忙制止着了。以后花越开越多,九妹同六弟两人每早上都各争先起床跑到花钵边去数夜来新开的花朵底多少。九妹还时常一人站立在花钵边对着那深红浅红的花朵微笑;像花也正觑着她微笑的样子。
九妹从小天资聪慧,哥哥们不会做的题目,有时候她很快就解决了。可是因为家道中落,九妹在家没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从家乡来到北 平后,沈从文靠拼命卖文为生,生活过得很清苦,但为了不让九妹的美丽与才华埋没在大山深处, 他决定咬咬牙接她来北平读书。因为母亲舍不得九妹,便一起过来了。
从一开始,沈从文就希望把美丽的九妹培养成林徽因、凌叔华那样的才女,拥有良好的文学修养,而九妹本身也不乏这种文艺气质, 黄永玉对这位三表姑的印象是“我觉得她真美。右手臂夹着一两部精装书站在湖边尤其好看”。沈从文一直很向往出国留学,可惜根本不好外语。也许是为了让九妹圆自己的出国梦,也许是出于对法国文学的喜爱和对浪漫之都巴黎的向往,最后沈从文替九妹选择了法语专业,希望九妹学好后可以出国留学,或者将自己的小说译成最好的法文,拥有完全异于湘西女人的命运。那段时间,沈从文维持生活已是十分艰难,只能拼命写稿, 但还是为九妹请来法语系的大学生辅导她法语。
但沈从文没有料到,法语看似十分浪漫时髦,实则语法艰深、内容复杂,非常难学, 九妹虽然天资聪慧,但由于从小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学起来完全没有基础,因此进展得并不顺利。
初来北平的九妹才十五岁,自小在故乡的摇篮中长大 的她,对于大都市的新生活并不习惯。她按照二哥的意愿开始学法语、读小说,甚至写作。看着那厚厚的法语课本和字典,全都是那么难,她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家院子里啾啾的鸟啼声、沱江上来来往往热闹的小船,还有哥哥们经常给她买的糖果玩具。每每想到这些, 她就想哭,就更不愿意看书了。
一个雨天,天亮了,沈从文早早地起来,开了灯开始坐下来写文章。雨水落下来,滴在九妹的脸上,她揉一揉惺忪的眼睛,起床拿盆子去接雨水。外面落雨滴滴答答,屋里落雨叮叮咚咚,九妹走到桌子 前来。沈从文见了,问:九妹,我要你写的小说写好了没有?九妹就站在哥哥面前,低着头不说话。见了九妹这神情,沈从文知道她准又偷懒了,很有些动气。九妹说:哥,我不能和你比,我提起笔就觉得空空的,没什么东西可写。沈从文听了更着急,便教训她说要勤奋一 点,只有逼着自己写才行。
沈从文以为,自己能写,九妹也一定能写。可是每个人的经历和天赋不同,九妹虽然自小也生长于凤凰,也和他一样热爱那里的灵山秀水,可她一直是全家捧在手心里的宝,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鸟,根本没有经历多少人事。
后来,沈从文到上海中国公学教书,九妹和母亲也跟了过来。九妹进了中国公学借读,除继续学习法语外,还学习英语和编织。虽然沈从文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但是人多开支大,一家人生活依旧很是窘迫。 沈从文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流着鼻血拼命赶稿子。母亲生病了咳嗽不 停,却无钱医治。九妹见哥哥和母亲过得这样难,自己花钱读了许多书却学不好,心里很难受,也常常哭泣。不多久,母亲为了不给儿子增加负担,便回到了湘西老家,九妹则继续跟在二哥沈从文身边。
![]() |
(1929年沈从文全家在上 海,从左至右:沈从文、 六弟沈荃、母亲黄英、九 妹沈岳萌、大哥沈云麓)
1928年,沈从文在上海写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叫《阿丽思中国游记》,是借鉴19世纪英国作家卡罗尔《爱丽斯漫游奇境》的幻想故事,创作的动机是“给我的小妹看,让她看了好到在家病中的母亲面前去说,使老人家开开心”,小说里面天真可爱的仪彬就是以九妹为蓝本:
女儿的名字,叫仪彬,仪彬这时正立在窗前,(我们的读者,总不会如阿丽思小姐疑心这是黑夜!)在窗前是就阳光读她的初级法文课 本。法文读不到五个生字,便又回头喊一声妈。
小说中的仪彬,天真开朗,温和友善,但她无心读书,最喜欢和母亲作伴,时刻不愿离开,同现实中的九妹如出一辙,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女孩,仿佛永远也长不大。多年来,九妹既舍不得疼爱自己的二哥,跟着四处辗转,又时刻想着回到故乡,同她的鸟儿雀儿一起唱歌,尽情游玩。
从上海中国公学辞职后,沈从文到了武汉大学执教,九妹继续留 在上海求学。她独自一人住在一家俄国菜馆楼上的小房间里,成天翻着字典读《堂·吉诃德》。
过了半年,沈从文去了青岛,九妹也跟着过来了,进了青岛大学插班借读。天资尚可的九妹,此时已经学了好几年法语,可惜的是, 她依旧没有如沈从文所愿,熟练地掌握这门浪漫的语言。她喜欢读小说,沉浸在缥缈的幻想中,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学一技之长,就像一个成天做梦的天使,却找不到飞翔的翅膀。
当时沈从文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报纸上常有些八卦作家的文章,在《老实话》杂志上有一篇《最近的沈从文》,不仅写到沈从 文与张兆和在青岛的甜蜜,还说到了九妹:“负有艳名的沈岳萌。 她是姣好的时代女子。她读书交关拆烂污,今春在北平圣心女校读法文,光学费便每月四十块。她以她的美丽和地位,常骄视一切,我希望她嫁一个威风凛凛的军人,挫挫她的气焰。”这些语句明显带着夺人眼球的夸张,不过或可窥出九妹给旁人留下的印象,大致是偏于娇气的。
沈从文与张兆和订婚后,两人一起在青岛开始了甜蜜的生活。见二哥终于追到了心上人,九妹既高兴,又有些难过,因为她知道,从此以后,二哥就不再只宠爱她一个人了。天下有哥哥的妹妹,大约都难免有这样的心理。
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结婚定居后,看着九妹年龄渐大,两人自然而然地开始为她的婚事操心。开始,他们为九妹介绍过在燕京大学心理系任教的夏云(夏斧心), 他喜欢九妹,对她也很关心。但也许是读多了许多浪漫小说的缘故,九妹当时犹豫不决,她既渴望爱情, 又害怕婚姻,因此两人的关系并没有维持下去。等到九妹终于明白了夏云的可贵时,却为时已晚。
多年以来,沈从文都尽最大努力,想为九妹创造最好的条件,使她得到幸福。可以说,在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庇护下,九妹过得并不坏。但是,九妹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那双娇嫩的翅膀,从来就没有独立飞翔过。张兆和后来回忆说:“她老是挟着本英文书,可从来不读。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对学习、上课都漠不关心。她一来,就把她哥哥的生活搅得大乱,也把我搞得很惨。”
1934年,九妹身边又出现了一个年轻人,他叫刘祖春,也是湖南凤凰人。在沈从文和大哥沈云麓的好心资助下,刘祖春来到北京大学读书。在沈从文的指引下,刘祖春渐渐踏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名颇具特色的乡土作家, 他的小说《荤烟划子》、《佃户》、《守哨》 等,和沈从文的作品一样深深打上了故乡的烙印。
其实,刘祖春早知道从文身边有个妹妹,且早就在云麓大哥借给他的一本《小说月报》一期封面上见过她的照片。照片中,丁玲坐在前,膝上抱着一个婴儿,九妹站在她身后,着一身朴素的旗袍。当时照片中这位楚楚动人的九妹就给刘祖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到北平以后,刘祖春就去沈家拜访了沈从文,自然也见到了九妹。许多年后,他回忆起与九妹初次相见时的情形,仍旧满怀深情:“从文的妹妹岳萌从东屋晚出来一步,掀开门帘,站在那里微笑,看着我这个刚从家乡才到北京的同乡年轻人。”同为故乡人,九妹对刘祖春不仅怀有天然的亲切感,也渐渐对萌生了好感。刘祖春周末去沈从文家,九妹总是陪在身边,虽然大多时候,她总是微笑着不怎么说话。看出刘祖春和九妹彼此都有好感,就差捅破一层窗户纸了,沈从文和张兆和决定推动一下。
丁香花开的初春,一个周末的傍晚,正是“人约黄昏后”的好时 机。沈从文趁机提议,让刘祖春随他们一家去中山公园逛逛。于是,四个人走进公园,在回廊上坐了一会儿,沈从文与张兆和就借故离开了, 把九妹和刘祖春单独留下。公园里十分安静,新月在天,在云层中忽而 露出一张明亮的脸,忽而藏起光辉。突然,有两只不知名的鸟儿从人们 身后扑扑飞过。一阵聒噪过后,宁静的公园似乎显得更静了。两个年轻人明明知道沈从文与张兆和的这番安排用意是什么,可因为害羞,谁也不肯先开口说话。沉默了一阵子,便有一群游客嬉笑着朝他们走了过 来,打破了这宁静,他们吓得急忙跑开了,赶上了刚离开不久的沈从文和张兆和。
1937年夏天,刘祖春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很快就发生了“七七” 事变。局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他 ,决定投身革命。
又一个周末,刘祖春在沈从文家吃过饭回家,九妹坚持相送。 他们沿着横跨北海与中南海那座汉白玉雕栏石桥漫步,刘祖春讲到华北面临日本侵略者的蹂躏,讲到抗日浪潮风起云涌,讲到作为青年人理应救国于水火的责任,然后向九妹透露了自己要去山西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的念头。听到这个消息,九妹再也不想沉默了,她大胆地向刘祖春表明心迹:“我什么都不怕,到哪里去都不怕。”晚霞中,北海白塔显得比从前更静雅了,九妹秀丽洁白的面孔也显出了一 种从未有过的坚定。可是,理智告诉刘祖春,革命的刀光剑影里容不下儿女情长,九妹太弱,他不忍心也没有权利带她一起走。
后来,刘祖春赶到沈家,找张兆和借了点路费,即刻就要启程。见此情形,九妹望着刘祖春,眼神里是从未有过的绝望。刘祖春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从张兆和手里接过钱,匆匆离去。带着九妹送给自己的一张相片,还有从九妹那借来的《堂·吉诃德》英译本, 奔赴了战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九妹。
这件事对九妹的打击很大,张兆和写信给沈从文时说,九妹在 家,有时无缘无故就会哭泣。
爱情的挫折,使得原本脆弱的九妹变得忧郁起来。带着一颗受伤的心,她渐渐躲进了佛教的世界里,希望在宗教中寻求安慰。
1938年,九妹跟着张兆和,两个人带着小龙和小虎逃出了北平, 经上海到香港,最后在昆明和二哥团聚。从九妹初次来北平找沈从文 的1927年算起,已经过去了十一年之久,她从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小女孩,长成了二十六岁的大姑娘。最好的年华已经如流水般悄然逝去, 而九妹依然孑然一身,无以倚靠,只能待在沈从文同张兆和身边,成为哥嫂并不轻松的负担。
在昆明,沈从文为九妹在西南联大图书馆找到了工作,但九妹信了佛教,吃斋并参加当地的佛事活动。一次图书馆遭遇敌机轰炸,她忙着帮助别人抢救东西,等警报解除回到自己的住处,却发现自己的房间被小偷洗劫,值钱之物被席卷一空。这一事件使得九妹的神经受 到极大刺激,精神变得恍惚起来,生活也开始一塌糊涂。
在大后方昆明,几乎所有逃难的人都在为生计奔波,拼命想法子养活自己和家人。有两个孩子要养活的沈从文跟张兆和,仍然继续分担着照顾九妹的重任。九妹却依然过着任性的生活,喜欢在城里闲逛,上电影院,下馆子,似乎对世界的残酷和兄嫂的辛苦一无所知。 为了让九妹继续过喜欢的生活,沈从文只好更拼命地工作,因为太累,加上老是流鼻血, 他的脸色都发白了。张兆和到呈贡乡下去教书 后,沈从文把九妹送到呈贡的家,让她待在那里。九妹到了乡下,心却留在了昆明,她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样,总想偷偷溜出去,到昆明 城里去玩。如果哥哥嫂嫂不给她路费,她就走路去。更让沈从文头疼 的是,九妹还常常打开橱柜,把张兆和为家人储备的东西偷走,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散发给无家可归的乞丐们,完全不知道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有多难。看着九妹生活在空想里,已然成为一个疯子,沈从文心力交瘁,已经无法再支持下去,只好写信给大哥沈云麓,请他将九妹接到沅陵,希望换个环境能对她好一些。
得知这一消息后,沈从文的六弟沈荃很快赶到了昆明,看到过去灵活可爱明眸善睐的九妹如今成了这样一副呆滞憔悴模样,行伍出身的他万分震惊,愤怒地拔出手枪,嚷着要跟沈从文拼命。沈荃将九妹接回了沅陵,交给大哥大嫂严加管教,但九妹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温顺一些。她依旧每天无所事事,不按正常规律生活,经常突然失踪好几天,家人只好把她锁在楼上的房间里。有一次,九妹想从窗户里爬出去逃跑,却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腿。
后来,也不知出于什么机缘,九妹跟一位叫莫仕进的泥水匠好上 了,他是个穷苦的单身汉,整天给人砌墙造房,但没有自己的房子。 不久,九妹便嫁给了他,在沅水边一个叫乌宿的地方住了下来。从前,沈从文曾多次坐船经过乌宿,在他的《湘西》中曾提到:“由沅陵沿白河上行三十里名‘乌宿’,地方风景清奇秀美,古木丛竹,濒水极多。”正是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成了九妹最后的归宿。九妹整日在乌宿河滩上转悠,仍是像过去那样什么也不会做。20世纪50年代末,那场席卷全国的可怕大饥荒来了,湘西一带饿殍载道,九妹没能熬过那段日子,最终不幸饿死了,家人把她葬在了河滩边上。
自从九妹离开云南回到沅陵后,沈从文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以一支妙笔写尽湘西故事的沈从文即使想象力再丰富,也不会预料到,那个曾经被捧在手心里的九妹,曾经被寄希望成为中国文坛又一个凌叔华、林徽因的九妹,曾经被期望能去法国留学深造邂逅浪漫的九妹,最后的结局却是如此凄惨。他想让她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却不料使她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命运如同一个充满报复心的恶魔,无情地将沈从文狠狠地嘲讽了一番,九妹的疯与死,成了他心中最深的痛,一块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定曾默默流着泪,后悔过把九妹带出凤凰。假如九妹没有离开老家,就在那儿嫁给一个可靠的当地人,即使不学法语,不读小说,哪怕不识字,生活也许会幸福得多。
九妹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字叫莫自来,是1946年的端午节前两天出生的,据说年轻时长得很英俊,样子很像九妹。 长大后也像父亲那样为别人建房子,一直在乌宿过着困苦的生活。晚年的沈从文虽然一直关心着这个外甥,但自己也生活在风雨飘摇中,无力给九妹的孩子更多的帮助。
后来,已经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刘祖春听说了九妹的遭遇 后,同样万分心酸:“这个性情高洁而文静的女人,远离家乡,在大城市生活多年,念外国学堂,读外国小说,生活优越。”“本应可以得到适合于她本性的那份生活,但是由于生不逢时,尝尽人间辛酸, 各种偶然因素不凑巧都结合在她一人身上,使她身心完全失去平衡, 对她的打击太重了。她承受不了这个巨变,结果是她用尽自己全身心的力量把自己彻底毁掉完事。这真是一个人生的悲剧。”
九妹是生长于凤凰故乡的一朵娇艳的野玫瑰,本该自由自在,拥有属于自己的芬芳、颜色和气息。沈从文希望将她移植到都市的花园中,培育成一朵高贵的郁金香,心愿虽好,对九妹来说,却总归是有些水土不服。在过度的宠溺和幻想中,九妹没有养成足以支撑自己的独立的根,在颠簸的人世流离中,枯萎了娇艳的花瓣,被命运抛掷在荒芜的原野上。看到自己最心爱的九妹一点点被世界残酷地吞没, 沈从文无法原谅自己,毕竟,是他把她带离了故乡,让她跟着自己四处辗转。但是,对于没有独立能力的九妹来说,根基不稳,沈从文再多的扶持,也只能是徒劳。九妹悲剧的一生,仿佛被英国作家阿加 莎·克里斯蒂的一首《野玫瑰》道尽:
玫瑰尽情盛开......而后凋零......
这就是故事的全部......
只除了我听到响声:
在那地面之上
众多细碎的脚步....…
选自:《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似水情缘》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25983797/
-
mel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9 22:21:10
-
Jay.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30 12:25:35
-
将离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8 10:39:07
-
沙拉波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2 08:21:11
-
疏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1 03:11:05
-
Emi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6 10:39:39
-
禾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2 22:11:22
-
裴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8 07:49:38
-
深山含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8 08:34:09
-
林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1 08:35:53
-
天使爱美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5:13:53
-
海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3 11:40:21
-
逍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5 21:04:2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0 16:19:42
-
柏大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2 07:04:40
-
第十五行写什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1 12:17:5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0 21:20:29
-
嗬伊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06 11:01:50
-
钮祜禄和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2 21:37:36
-
水发姑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6 16:32:52
-
桐桦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21 13:00:54
-
阿兹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1 19:16:29
-
玄默无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2 19:40:48
-
你的茶涼了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23:05:39
-
laura77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01:14:11
-
雅雅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1 08:17:35
-
趴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30 19:31:30
-
油菜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30 07:05:26
-
之勾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6 22:50:39
-
咚咚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6 20:49:50
-
娜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4 17:47:39
-
托举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3 19:43:36
-
楼上有只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9:17:28
-
迷小途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9:14:32
-
菊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7:50:44
-
闭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7:43:13
-
Guzaliii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9 15:43:46
-
青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4 13:41:10
-
小学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21:50:42
-
白夜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20:10:11
-
豌豆有个蒙奇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18:59:31
-
全速.nide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17:25:31
-
不会烤苹果派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13:28:30
-
宋岳庭的羽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12:52:09
-
靥煦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12:25:5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09:36:04
-
nia墨明棋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30 23:40:50
-
夏晨梅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30 14:17: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30 14:05:12
-
扶摇一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30 06:01:27
-
松风阁砥柱铭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9 23:55:32
-
豆友62487384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9 17:58:3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9 17:16:21
-
yxfr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9 17:13:04
-
Cyn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9 01:28:14
-
autum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8 23:38:17
-
大侦探余声声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8 21:16:05
-
幸有微吟可相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8 15:32: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8 15:02:36
-
梅子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7 23:28:19
-
豆友124878009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7 12:43:26
-
小飒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7 00:27:07
-
逯亭云マス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7 00:04:01
-
妮妮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6 23:24:07
-
子不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6 21:43:47
-
Nu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6 14:51:38
-
心灰意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6 11:01:57
-
黎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6 09:57:37
-
咕噜噜鱼泡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6 09:00:14
-
竹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6 00:26:1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23:18:1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22:58:25
-
一个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21:33:11
-
浮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21:00:53
-
Chels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8:58:16
-
Ptt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7:48:17
-
爆爆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7:36:21
-
CC.杨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6:51:46
-
阿华田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6:25:18
-
licu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3:33:42
-
镜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3:21:18
-
小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2:44:19
-
cth999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11:48:03
-
胡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01:12:14
-
布凳妮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00:02:22
-
原来是小琰琰_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23:53:59
-
若你碰到他犯困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23:38:04
-
想飞的阿丹丹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22:47:37
-
冰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21:59:08
-
呆家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20:55:22
-
春意透湖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9:59:55
-
南司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9:51:40
-
萱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7:31:23
-
张阿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6:51:52
-
琥珀蓝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6:23:19
-
c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6:17:12
-
褚清沙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6:02:40
-
想吃两只烤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5:38:20
-
北之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5:22:16
-
DO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4:49:43
青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用油画雕刻时光(2023-2024) (7人喜欢)
- 杭州露天菜摊观察小记 之 康桥篇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