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了解日本战国三雄
我们国家的著名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例名流千古,现在好多我们脍炙人口的名字依然回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则,日本文化其实也慢慢渲染着我们,最经典莫过于就像我们喜欢看的《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海贼王》,以及各种日剧,茶道,书籍等,我们仔细观看这些深深蕴藏着日本文化气息的产物,就能发现他们(日本人)崇拜对象以及他们口中经典事例,以及他们的行为影响中交谈最多的莫过于就是日本战国三雄,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田秀吉了,以及他们所处的特定时期,我想大致介绍一下这三个人,以方便初步的了解一下。
说起日本战国时期,我们可能联想到最多的莫过于我们的春秋战国了,然而其实并不是这样,就时间而言,大致从1467-1615年,对应着我们是明朝时的嘉靖,万历之间。其次仔细阅读之后,就会发现这段枭雄争霸的年代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事更像是我们的三国时期,可以简单的打个比方织田信长更像是曹操,而丰臣秀吉更像是司马懿和司马昭,就像曹操征服大部天下,实际继承人没有超过三代,信长就是这样,凭着自己独有的智慧以及实力几乎征服大部日本,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然而天妒英才,信长在筹划征服全日本时被部下(明智光秀)叛变杀害。秀吉是布衣出身,生活困苦,在以等级制度森严的日本阶级社会中,要能获取一席之地难上加难,信长就是这样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才使得秀吉这样的人才逐渐得到重用,从一介布衣逐渐成长为三军统帅,秀吉一直有着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恰巧,信长的死给了秀吉很大的机遇,秀吉在继承人争夺战上,凭借着自身独到的实力以及远见的卓识成为了信长集团新任继承人,他继续对内改革,太阁检地等措施,对外扩张,可以说是几乎统一了日本,在野心的面前一切都是徒劳的,在此期间他发动了中日战争,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万历三大征中的抗击日本战争,然而明朝凭借着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日本,秀吉也在内忧外患和继承人的问题上去世。
最后也是日本人民中接近于最经典的人物,德川家康。我之所以没有将他与上述二位一同叙述,实在是这位的经历过于复杂与坎坷。硬要举例的话,他的性格颇有点像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经历的话实在不好举例,只有通过大致经历所了解。
德川家康幼名竹千代,自小经历非常坎坷,从小被送过去帝敌国做人质(日本战国时期经常是小国像大国送人质表达忠诚),在敌国时的童年认识了织田信长,在其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亲被家臣背叛杀害,母亲又被迫改嫁,(印象里他只与母亲见过两次面),他被迫接受现实目的只有一个,恢复曾经的故国并发扬光大,(这段有点像江东少主孙策想摆脱袁术的控制去发展江东),在其回国后以一小国之力林立于强国包围的乱世,实在不易,然而家康凭借着独有的智慧与信长结盟,信长像东,家康像西的策略几乎是攻无不克,一时间织德同盟名扬于全日本国。同时家康的士兵因其作战勇猛被称为三河武士,但是在完整的玉也有瑕疵,同盟也是如此。在与信长合作的过程中,因谣言散步,信长轻信谣言强迫家康让其长子信康切腹自尽,虽然群臣奋起反抗为大公子与信长一战,但家康清醒认识到自己此时的实力最终选择了默默忍受,令其长子自尽。后虽然时有争执,但信长与家康的同盟是这种合作一直持续到了信长被刺时。在秀吉夺取信长之位时,同时他也敬佩家康的实力与为人,但家康却看不起秀吉,(其实信长死后,如果没有秀吉,家康是很有可能夺取天下的,偏偏出现个秀吉,再者家康是贵族出身,秀吉不过一介布衣),但家康又再一次意识到实力的差距,选择接受秀吉的邀请,从此加入丰田派,成为秀吉旗下一大将。朝鲜战争后,秀吉去世,其子秀赖继位,所以家康在这场丰田继承人争夺上,在经历数次大战后,最终灭掉丰臣氏,成就德川幕府霸业近300年成就。
家康的一句名言在几乎每个日本人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这也是成就近代以来日本民族的本性之一,可想而知德川家康的智慧和影响力是多么的深厚与久远。
人的一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日。
心怀宽恕,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德川家康
来自 豆瓣App
-
Gaspard_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28 0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