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沉默与孤独
二爷爷姓名邵国祥,男,生于1932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十六),卒于2016年6月1日(农历四月二十六),享年85岁,属猴,今年是他的本命年。
在民间有种说法,老人年纪大了之后,最难挨的是73、83岁和本命年,磨难特别多,要烧香拜佛,戴金器、穿红裤头红袜子,可到爷爷去世之后我才知道今年是他的本命年,而我一样也没有给他买。
孤独岁月
二爷爷灵堂前摆的是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第一代身份证上的照片,浓眉大眼,头发乌黑。和现在头发花白、驼背衰老的样子大相径庭,而我努力回忆,也已经不怎么记不起二爷爷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二爷爷是爷爷的弟弟,年轻时也先后谈过两个对象,其中一个在我爷爷去世的时候还来祭拜过。听妈妈说,两人相处时感情还不错,只是因为那个姑娘喜欢唱歌,干活不干活嘴里总哼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我听着觉得是很活泼的姑娘,很适合二爷爷寡言的性格。可是老太太却觉得不安分,不适合居家过日子,就这样散了。所以二爷爷一生没结过婚,也没有子女。爸爸妈妈成家的时候,家里盖楼房,不忍心把他一人留在老房子里,就把他接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直到他去世。
在印象中,二爷爷是家里话最少的一员。白天干活的时候在田里,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休息的时候在他房间里,基本不说话。农闲别人打牌娱乐的时候,他在旁边看,夏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在场上乘凉港葩的时候,他在旁边扇着扇子笑着听。家里有电视后,他也很少看,但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和我们一起看会儿春晚。年轻的时候,会和我们一起走走他那边的亲戚,去了也是没话,别人没话和他说,他也没话和别人说,就是吃饭吃菜。二爷爷有个姐姐,以前偶尔也来走动,但二爷爷只看过他姐姐一两次,就连他姐姐去世,他也没肯去见最后一面。那时候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了,他这一辈的就剩他一个,我能摸得到他心里的凄凉。左右邻居的老人陆陆续续走了之后,也凑不起来牌局,二爷爷就更冷清了,每天他坐在门口,只要有老一辈的人经过,二爷爷总要喊两声,让来家里坐坐,有时候有人愿意坐下来说两句话,之后两人便在门口沉默晒着太阳。
一起生活
因为二爷爷的身世和性格,家里人对他总是带着怜悯,有时会忽视他但也对他很宽容。他不愿意干活的时候,家里人顶多说两句也就随他去。在我上大学妹妹上高中的那几年,是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奶奶和爸爸妈妈压力很大,为了挣钱,一家人都使劲干活。就算在那期间,也没让二爷爷多干活。倒是有时候因为农活辛苦,二爷爷会和爸爸妈妈吼两句,气得爸爸妈妈怪自己把他接来是纯粹自己找气受,二爷爷一听也就什么都不说了。
虽然二爷爷的吃穿用度都在家里,但在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爸爸妈妈也会给他包个红包。他自己也会养两只羊,年底卖掉,卖的钱都归他。老人身边有钱才有安全感。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帮二爷爷晒床单被子和箱子里的衣服,在垫的棉花底下发现有只布做的荷包,放着蛮多的钱,便把他整理好放在箱子里。结果二爷爷干活回来没找着,带着着急紧张训斥我。虽然当时觉得委屈,但也了解到钱对二爷爷的重要性。后来给二爷爷买了皮夹,也教会他认钱,之后二爷爷在我给他整理床铺的时候再也没问我关于钱的事,他知道会分文不少的放在他的枕头下。过年的时候二爷爷也会给我和妹妹压岁钱,我们知道他攒点钱不容易,坚决不要,他也就不再坚持,笑笑收回。
有时候亲戚或二爷爷的外甥、侄子等晚辈会给他买点吃的看看他,他都会把这些好吃的省下来,记得有巧克力夹心饼干、薄荷糖和糖水罐头,等我们放假回来偷偷塞给我们,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口。只要我们放假在家,二爷爷从田里干活回来,都会从邻居家摘一两个西瓜、梨、桃子什么的让我们解解馋,估计也没少挨主家的骂。我们姐妹上小学的时候,下大雨就需要家里大人送饭到学校,十回有九回都是二爷爷穿着雨披或打着油布伞送到学校,香喷喷的饭菜放在铝制饭盒里,因为二爷爷是贴身放着,所以到学校时还是暖的。到今天一想起,还记得二爷爷身上雨打湿的青苔味和饭菜的香味。
平静晚年
印象中,爷爷到七十多岁的时候,背已经驼得非常厉害,需要用手撑着板凳才能减轻脊椎的压力。爸爸妈妈怕他摔跤,基本不让他干活,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二爷爷变得特别敏感暴躁,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而且特别希望我们姊妹经常回去。一开始,我以为是他太孤单,就给他买了个收音机,可是老家收不到几个电台,也没有关于戏曲京剧什么的,所以也没能起到作用。后来我答应二爷爷,每周五中午给他打个电话,可是因为他不知道星期和时间,老是接不到,妈妈也担心他着急接电话万一摔跤什么的,也就不了了之,为这事二爷爷还怪过我。有一次打电话回家,还没说两句二爷爷就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从没见过他这样,我心里很震惊但尽量语气平静的了解到原因,原来因为二爷爷老是发脾气,气得爸爸妈妈吓唬他要把他送到老人院,他就当真了。在农村,老人们普遍认为到了老人院没人好好照顾,去了就等于等死。为了这事,全家耐心解释,二爷爷始终半信半疑,但之后,家里再也没提过老人院的事情。
二爷爷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终于可以歇了下来,除了怕被送去老人院,二爷爷也没什么其他想法,就是要我们姊妹经常回去。虽然因为工作忙,孩子事多,但有空我们也都尽量回去。回去的时候,给他带点软面包、香蕉什么的,逢年过节买点衣服鞋子,他还是舍不得吃和穿。后来等吃的过了保质期,我们当着他的面发狠全部扔了之后,心疼了才勉强吃起来。穿的还是不舍得,他说要留着以后穿,想劝他的话没忍心说出口,他又固执得很,半哄半骗的手段也没效。只要我们回去,每顿饭都给他倒点酒,他就咂着酒,听我们大家聊天说话,等到牙齿都没了的时候,菜都弄碎了放在他碗里,他就着酒慢慢吃。夏天帮他弄蚊香、冬天太阳好的时候,帮他晒被子床褥,剪手脚指甲,一开始二爷爷还有点过意不去,后来习惯了也挺心安理得。二爷爷身体一向比较好,他也不愿意麻烦家里,小病小痛有时候也熬着,所以每次回去的时候,在晚上睡觉前会去他房间问问这段时间身体好不好,追问几次,他也会告诉我们哪里难受,第二天便会买点药给他吃吃也就好了。空下来的时间,我和妹妹也会搬个板凳,坐在他旁边和他聊天,只是除了“很好”、 “你们工作忙不忙”、“记得带米和鸡蛋”、“孩子好不好”之外,基本没有别的话说。虽然话不多,但二爷爷话里话外,还是嫌我们回去的少。
因为摔了一跤,二爷爷便不怎么能下床了,都是爸爸妈妈在家照顾着,他也再没流露出会被送去老人院的担心,把一辈子攒下来的钱让我去存,我添了点零头凑成三千整给他,他交给了妈妈。中间病重一次,看得出来他很害怕。我们将他送到县人院检查,医生说只是因脑供血不足加上感冒引起的,并无大碍。去的时候在车上无精打采的他,在回来的路上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为了让他好得快些,更为了让他放心,便在就近卫生所给他输液。有一段时间,他闭着眼睛以为我们都走了,便一惊坐起来问人呢?一看我在床边便安心躺下,孩子气的样子看得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在家养病的期间,爸爸妈妈告诉我们,二爷爷一有力气就喊我和妹妹的名字,听得我们一有空就惦记着回去看他。二爷爷病重期间,爸爸妈妈吃了很多的苦,给了二爷爷体面干净的最后一段时间。弥留之际,妹妹喊他,他手使劲抬了抬,没有什么痛苦,平静的离开。
守灵那夜,趁着没人的时候,我对躺在灵柩里的二爷爷轻声说了一直想说但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别怕,平时回家会给你烧香,所有的重要日子都会给你烧纸烧包子,会记得去坟苑上给你倒酒上菜拜祭,所有的你都不要担心。来世你要投个好胎,有自己的家庭,有比我们还要更孝顺的子孙。过你想过的日子,身边有陪着你的人。
在民间有种说法,老人年纪大了之后,最难挨的是73、83岁和本命年,磨难特别多,要烧香拜佛,戴金器、穿红裤头红袜子,可到爷爷去世之后我才知道今年是他的本命年,而我一样也没有给他买。
孤独岁月
二爷爷灵堂前摆的是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第一代身份证上的照片,浓眉大眼,头发乌黑。和现在头发花白、驼背衰老的样子大相径庭,而我努力回忆,也已经不怎么记不起二爷爷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二爷爷是爷爷的弟弟,年轻时也先后谈过两个对象,其中一个在我爷爷去世的时候还来祭拜过。听妈妈说,两人相处时感情还不错,只是因为那个姑娘喜欢唱歌,干活不干活嘴里总哼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我听着觉得是很活泼的姑娘,很适合二爷爷寡言的性格。可是老太太却觉得不安分,不适合居家过日子,就这样散了。所以二爷爷一生没结过婚,也没有子女。爸爸妈妈成家的时候,家里盖楼房,不忍心把他一人留在老房子里,就把他接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直到他去世。
在印象中,二爷爷是家里话最少的一员。白天干活的时候在田里,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休息的时候在他房间里,基本不说话。农闲别人打牌娱乐的时候,他在旁边看,夏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在场上乘凉港葩的时候,他在旁边扇着扇子笑着听。家里有电视后,他也很少看,但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和我们一起看会儿春晚。年轻的时候,会和我们一起走走他那边的亲戚,去了也是没话,别人没话和他说,他也没话和别人说,就是吃饭吃菜。二爷爷有个姐姐,以前偶尔也来走动,但二爷爷只看过他姐姐一两次,就连他姐姐去世,他也没肯去见最后一面。那时候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了,他这一辈的就剩他一个,我能摸得到他心里的凄凉。左右邻居的老人陆陆续续走了之后,也凑不起来牌局,二爷爷就更冷清了,每天他坐在门口,只要有老一辈的人经过,二爷爷总要喊两声,让来家里坐坐,有时候有人愿意坐下来说两句话,之后两人便在门口沉默晒着太阳。
一起生活
因为二爷爷的身世和性格,家里人对他总是带着怜悯,有时会忽视他但也对他很宽容。他不愿意干活的时候,家里人顶多说两句也就随他去。在我上大学妹妹上高中的那几年,是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奶奶和爸爸妈妈压力很大,为了挣钱,一家人都使劲干活。就算在那期间,也没让二爷爷多干活。倒是有时候因为农活辛苦,二爷爷会和爸爸妈妈吼两句,气得爸爸妈妈怪自己把他接来是纯粹自己找气受,二爷爷一听也就什么都不说了。
虽然二爷爷的吃穿用度都在家里,但在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爸爸妈妈也会给他包个红包。他自己也会养两只羊,年底卖掉,卖的钱都归他。老人身边有钱才有安全感。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帮二爷爷晒床单被子和箱子里的衣服,在垫的棉花底下发现有只布做的荷包,放着蛮多的钱,便把他整理好放在箱子里。结果二爷爷干活回来没找着,带着着急紧张训斥我。虽然当时觉得委屈,但也了解到钱对二爷爷的重要性。后来给二爷爷买了皮夹,也教会他认钱,之后二爷爷在我给他整理床铺的时候再也没问我关于钱的事,他知道会分文不少的放在他的枕头下。过年的时候二爷爷也会给我和妹妹压岁钱,我们知道他攒点钱不容易,坚决不要,他也就不再坚持,笑笑收回。
有时候亲戚或二爷爷的外甥、侄子等晚辈会给他买点吃的看看他,他都会把这些好吃的省下来,记得有巧克力夹心饼干、薄荷糖和糖水罐头,等我们放假回来偷偷塞给我们,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口。只要我们放假在家,二爷爷从田里干活回来,都会从邻居家摘一两个西瓜、梨、桃子什么的让我们解解馋,估计也没少挨主家的骂。我们姐妹上小学的时候,下大雨就需要家里大人送饭到学校,十回有九回都是二爷爷穿着雨披或打着油布伞送到学校,香喷喷的饭菜放在铝制饭盒里,因为二爷爷是贴身放着,所以到学校时还是暖的。到今天一想起,还记得二爷爷身上雨打湿的青苔味和饭菜的香味。
平静晚年
印象中,爷爷到七十多岁的时候,背已经驼得非常厉害,需要用手撑着板凳才能减轻脊椎的压力。爸爸妈妈怕他摔跤,基本不让他干活,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二爷爷变得特别敏感暴躁,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而且特别希望我们姊妹经常回去。一开始,我以为是他太孤单,就给他买了个收音机,可是老家收不到几个电台,也没有关于戏曲京剧什么的,所以也没能起到作用。后来我答应二爷爷,每周五中午给他打个电话,可是因为他不知道星期和时间,老是接不到,妈妈也担心他着急接电话万一摔跤什么的,也就不了了之,为这事二爷爷还怪过我。有一次打电话回家,还没说两句二爷爷就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从没见过他这样,我心里很震惊但尽量语气平静的了解到原因,原来因为二爷爷老是发脾气,气得爸爸妈妈吓唬他要把他送到老人院,他就当真了。在农村,老人们普遍认为到了老人院没人好好照顾,去了就等于等死。为了这事,全家耐心解释,二爷爷始终半信半疑,但之后,家里再也没提过老人院的事情。
二爷爷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终于可以歇了下来,除了怕被送去老人院,二爷爷也没什么其他想法,就是要我们姊妹经常回去。虽然因为工作忙,孩子事多,但有空我们也都尽量回去。回去的时候,给他带点软面包、香蕉什么的,逢年过节买点衣服鞋子,他还是舍不得吃和穿。后来等吃的过了保质期,我们当着他的面发狠全部扔了之后,心疼了才勉强吃起来。穿的还是不舍得,他说要留着以后穿,想劝他的话没忍心说出口,他又固执得很,半哄半骗的手段也没效。只要我们回去,每顿饭都给他倒点酒,他就咂着酒,听我们大家聊天说话,等到牙齿都没了的时候,菜都弄碎了放在他碗里,他就着酒慢慢吃。夏天帮他弄蚊香、冬天太阳好的时候,帮他晒被子床褥,剪手脚指甲,一开始二爷爷还有点过意不去,后来习惯了也挺心安理得。二爷爷身体一向比较好,他也不愿意麻烦家里,小病小痛有时候也熬着,所以每次回去的时候,在晚上睡觉前会去他房间问问这段时间身体好不好,追问几次,他也会告诉我们哪里难受,第二天便会买点药给他吃吃也就好了。空下来的时间,我和妹妹也会搬个板凳,坐在他旁边和他聊天,只是除了“很好”、 “你们工作忙不忙”、“记得带米和鸡蛋”、“孩子好不好”之外,基本没有别的话说。虽然话不多,但二爷爷话里话外,还是嫌我们回去的少。
因为摔了一跤,二爷爷便不怎么能下床了,都是爸爸妈妈在家照顾着,他也再没流露出会被送去老人院的担心,把一辈子攒下来的钱让我去存,我添了点零头凑成三千整给他,他交给了妈妈。中间病重一次,看得出来他很害怕。我们将他送到县人院检查,医生说只是因脑供血不足加上感冒引起的,并无大碍。去的时候在车上无精打采的他,在回来的路上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为了让他好得快些,更为了让他放心,便在就近卫生所给他输液。有一段时间,他闭着眼睛以为我们都走了,便一惊坐起来问人呢?一看我在床边便安心躺下,孩子气的样子看得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在家养病的期间,爸爸妈妈告诉我们,二爷爷一有力气就喊我和妹妹的名字,听得我们一有空就惦记着回去看他。二爷爷病重期间,爸爸妈妈吃了很多的苦,给了二爷爷体面干净的最后一段时间。弥留之际,妹妹喊他,他手使劲抬了抬,没有什么痛苦,平静的离开。
守灵那夜,趁着没人的时候,我对躺在灵柩里的二爷爷轻声说了一直想说但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别怕,平时回家会给你烧香,所有的重要日子都会给你烧纸烧包子,会记得去坟苑上给你倒酒上菜拜祭,所有的你都不要担心。来世你要投个好胎,有自己的家庭,有比我们还要更孝顺的子孙。过你想过的日子,身边有陪着你的人。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