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三首律
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诗界泰斗陈子昂,都没有七律作品的创作尝试。到杜审言一代诗人活跃在诗坛上时,情况才出现变化。杜审言有一首题为《春日京中有怀》的诗,云:"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这首诗叶"真"韵,中间两联既对仗又符合平仄。孤立地看,第一联和第四联也都符合平仄("思"作"心绪"、"情思"意,是名词,读去声;"当"作"当作"意,读去声),但都与相邻的句子失黏。游国恩、萧涤非几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册第2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指出该诗"是一首更接近成熟的七律"。为区别于成熟的正体,这类七律称为拗体。七律草创时期,文体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逐渐定型,难免会出现拗体。后来人们故意模仿以求古拙,也还写作拗体,但不被视为正宗。关于杜审言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徐定祥先生《杜审言诗注》第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指出:"武则天一朝除大足元年(701)十月至长安三年(703)九月一度还长安外,长期留居东都。……杜审言任过洛阳丞。后由吉州被召还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当亦随驾在洛阳供职。……审此诗意,思念洛阳之情甚切,又有*今年*、*明年*等语,当为随武则天在长安时所作。其时约为702年或703年的春天。"
杜审言还有《大酺》和《守岁侍宴应制》两首作品,符合七律格式,体现出这一诗体已经成熟。《大酺》云:"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该诗在格式上尚有微疵,"伐鼓撞钟"与"新妆袨服"对仗不工。徐定祥先生上揭书第27页指出:"从诗中*火德*句看,此诗应作于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又,诗中有*毗陵*(郡治在今江苏常州)、*震泽*(江苏太湖)、*海上*(毗陵郡临近东海)、*江东*等语,则诗人此时似仍在江阴任职。"那么,比上述那首拗体早十年许,杜审言已创作出较为正规的七律。至于《守岁侍宴应制》,格律上无任何可挑剔之处,此处不再征引。同时,杜审言年辈相若的同事沈佺期、宋之问,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七律的定型做出巨大贡献。沈佺期的七律在明代大受推崇。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10说:"[唐]七言律压卷,迄无定论,……近代何仲默、薛君采推沈佺期*卢家少妇。*"胡应麟《诗薮》内编卷5对唐代大家的七律代表作,既挑剔毛病又称赞成就。他在挑剔沈佺期作品毛病的同时,称赞其"体裁明密,声调高华"。其"律体之妙者",有《古意》、《兴庆池》、《南庄》诸作,"皆高华秀赡"。《古意》"体格丰神,良称独步";以"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开头,"起语之妙",犹如"千古骊珠"。其结句之妙者,则属《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云:"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外编卷4又说:"七言律以才藻论,则初唐必首云卿(按:沈佺期)。"
通过以上的考察,可以认为,杜审言作出拗体七律《春日京中有怀》,无论就他个人而言,还是就当时诗坛而言,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杜审言创作七律,是长孙皇后去世五六十年以后的事情。长孙皇后的时代,拗体七律没有流行,不可能由不会作诗的她率先创作出一首作品。
杜审言还有《大酺》和《守岁侍宴应制》两首作品,符合七律格式,体现出这一诗体已经成熟。《大酺》云:"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该诗在格式上尚有微疵,"伐鼓撞钟"与"新妆袨服"对仗不工。徐定祥先生上揭书第27页指出:"从诗中*火德*句看,此诗应作于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又,诗中有*毗陵*(郡治在今江苏常州)、*震泽*(江苏太湖)、*海上*(毗陵郡临近东海)、*江东*等语,则诗人此时似仍在江阴任职。"那么,比上述那首拗体早十年许,杜审言已创作出较为正规的七律。至于《守岁侍宴应制》,格律上无任何可挑剔之处,此处不再征引。同时,杜审言年辈相若的同事沈佺期、宋之问,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七律的定型做出巨大贡献。沈佺期的七律在明代大受推崇。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10说:"[唐]七言律压卷,迄无定论,……近代何仲默、薛君采推沈佺期*卢家少妇。*"胡应麟《诗薮》内编卷5对唐代大家的七律代表作,既挑剔毛病又称赞成就。他在挑剔沈佺期作品毛病的同时,称赞其"体裁明密,声调高华"。其"律体之妙者",有《古意》、《兴庆池》、《南庄》诸作,"皆高华秀赡"。《古意》"体格丰神,良称独步";以"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开头,"起语之妙",犹如"千古骊珠"。其结句之妙者,则属《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云:"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外编卷4又说:"七言律以才藻论,则初唐必首云卿(按:沈佺期)。"
通过以上的考察,可以认为,杜审言作出拗体七律《春日京中有怀》,无论就他个人而言,还是就当时诗坛而言,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杜审言创作七律,是长孙皇后去世五六十年以后的事情。长孙皇后的时代,拗体七律没有流行,不可能由不会作诗的她率先创作出一首作品。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