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是件与世无争的私事儿。”
“ 画画是件与世无争的私事儿。”
在与唐书涵达成这次采访之前,我是不知道她在大学任教的。这样说来,也是能从她的画面里寻得些蛛丝马迹。
不是学院题材,也不是学院技法,更无关学院派的师承脉络,而是她画面里的那种恬适,绝不是躁动生活能孕育出的果实。它像微风、像清溪,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大学老师这个职业,的确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恬适心境。
《悄然存在》
干净,是我对她作品的第一直觉。不论是白天、夜晚;厂房、老楼;还是电影院,她仿佛拥有一种魔力,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把各种琐碎的细节干扰整合为一体,重塑成一个干净利落的平面。
《彩虹工厂》
其实,去细节的平画法于我本是欣赏不来的,但她的画还是打动了我。打动我的是她在画面的空旷场景里旁若无人的所思所虑。
《舞》
“我会做减法,就画面本身而言,我希望是减少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只剩下我所需要的。而我想要的一种安静的感觉。”
在现如今这个生活资料和信息资源泛滥的时代里,艺术中也生成了很重的沉淀物。是沉重的重,是欲加之重,是战略性的重量。一切能表现的对象都拼了命地搬到画面上,唯恐细节不够生动,内容不够丰富,做得都是加法,而能意识到做减法的艺术家实在是太少了。
《恋人絮语》
我很佩服唐书涵的这种洞察力,这种“去繁”的模式无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指向是有预见性的。物极必反,这条抛物线总有自由落体的时候。做减法的绘画,是具有哲学依据的实验课题。
《无人知晓 II》
她热衷于画场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空寥有的热闹。当然了,这是我主观的理解,她的画面里是没有人物形象的。《无人知晓》这个系列是个很好的实验系列,是内敛叙事的实验成果。
“因为我坐在那里,看到前面这一堆古代雕塑。当闭馆的时候,没有人在博物馆里,那这些上千年的古迹,应该有一种神奇的,神秘的气氛存在。他们是否有一种神秘的互动,那就无人知晓了。”
《无人知晓 I》
想起去年在看展的时候,有个老师带学生一同前往。在学生们为一张画到底画的是什么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他对学生们说了一句话:一幅画,再优秀的作者也只能完成50%,另外一半是由观者完成的。
当我们伫立于一幅画作面前的时候,任何的所思所想于它本身都是一种补充,但这种私密而隐晦的补充,除了我们自己和画面形成的联结之外,并无他人知晓。光是想想这种神秘的结合,都觉得有趣。
《被包裹的假骆驼》
当谈到她的装置作品《再生空间计划》的时候,还是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的。《再生空间计划》是一场2013年开展,直至建筑物消失的装置展览。展览中的一切物品都来自场景,它们曾经的故事已不为人知,剩下的仅仅是被使用、被生活过的痕迹,留给我们的是无限制的猜想空间。
《再生空间计划》唐书涵的空间
与她的干净画面不同,这个空间是杂乱无章的,甚至是破败的,但是其中与她所要表达的对场景、空间的思考,却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谈论艺术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应该包罗万象。
问到近期的打算,她说想抽空去旅游,是为了避免自己太地域化。然后画一些大的作品,记录一些大的场景,等积累到足够数量的时候,就办一场个展。
我想能有个空间,是剥离了我们繁杂生活里的冲突感与戏剧性的,是一个不需要过多赘述的私人领域,更是一个静置无言的自省屋。
那就期待着唐书涵的个展吧。
撰文、采访 | 李解、宋阳
![]() |
在与唐书涵达成这次采访之前,我是不知道她在大学任教的。这样说来,也是能从她的画面里寻得些蛛丝马迹。
不是学院题材,也不是学院技法,更无关学院派的师承脉络,而是她画面里的那种恬适,绝不是躁动生活能孕育出的果实。它像微风、像清溪,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大学老师这个职业,的确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恬适心境。
![]() |
《悄然存在》
干净,是我对她作品的第一直觉。不论是白天、夜晚;厂房、老楼;还是电影院,她仿佛拥有一种魔力,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把各种琐碎的细节干扰整合为一体,重塑成一个干净利落的平面。
![]() |
《彩虹工厂》
其实,去细节的平画法于我本是欣赏不来的,但她的画还是打动了我。打动我的是她在画面的空旷场景里旁若无人的所思所虑。
![]() |
《舞》
“我会做减法,就画面本身而言,我希望是减少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只剩下我所需要的。而我想要的一种安静的感觉。”
在现如今这个生活资料和信息资源泛滥的时代里,艺术中也生成了很重的沉淀物。是沉重的重,是欲加之重,是战略性的重量。一切能表现的对象都拼了命地搬到画面上,唯恐细节不够生动,内容不够丰富,做得都是加法,而能意识到做减法的艺术家实在是太少了。
![]() |
《恋人絮语》
我很佩服唐书涵的这种洞察力,这种“去繁”的模式无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指向是有预见性的。物极必反,这条抛物线总有自由落体的时候。做减法的绘画,是具有哲学依据的实验课题。
![]() |
《无人知晓 II》
她热衷于画场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空寥有的热闹。当然了,这是我主观的理解,她的画面里是没有人物形象的。《无人知晓》这个系列是个很好的实验系列,是内敛叙事的实验成果。
“因为我坐在那里,看到前面这一堆古代雕塑。当闭馆的时候,没有人在博物馆里,那这些上千年的古迹,应该有一种神奇的,神秘的气氛存在。他们是否有一种神秘的互动,那就无人知晓了。”
![]() |
《无人知晓 I》
想起去年在看展的时候,有个老师带学生一同前往。在学生们为一张画到底画的是什么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他对学生们说了一句话:一幅画,再优秀的作者也只能完成50%,另外一半是由观者完成的。
![]() |
当我们伫立于一幅画作面前的时候,任何的所思所想于它本身都是一种补充,但这种私密而隐晦的补充,除了我们自己和画面形成的联结之外,并无他人知晓。光是想想这种神秘的结合,都觉得有趣。
![]() |
《被包裹的假骆驼》
当谈到她的装置作品《再生空间计划》的时候,还是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的。《再生空间计划》是一场2013年开展,直至建筑物消失的装置展览。展览中的一切物品都来自场景,它们曾经的故事已不为人知,剩下的仅仅是被使用、被生活过的痕迹,留给我们的是无限制的猜想空间。
![]() |
![]() |
《再生空间计划》唐书涵的空间
与她的干净画面不同,这个空间是杂乱无章的,甚至是破败的,但是其中与她所要表达的对场景、空间的思考,却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谈论艺术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应该包罗万象。
![]() |
问到近期的打算,她说想抽空去旅游,是为了避免自己太地域化。然后画一些大的作品,记录一些大的场景,等积累到足够数量的时候,就办一场个展。
我想能有个空间,是剥离了我们繁杂生活里的冲突感与戏剧性的,是一个不需要过多赘述的私人领域,更是一个静置无言的自省屋。
那就期待着唐书涵的个展吧。
撰文、采访 | 李解、宋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