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病人的团体治疗的分享和感受
![]() |
本文主要是《躯体化病人的团体治疗》工作坊的内容,在此也非常感谢程伟华老师和曹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感受和分享。本次工作坊主要是各位咨询师自己来扮演来访者的角色,因此并不涉及到来访者隐私和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因此我们这边有幸能够直播该工作坊的全过程。
三位德国老师在工作坊的过程中,给学员展示了团体治疗的结构和框架,并就如何帮助躯体化病人进行了演示和示范。其结构一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学员模拟病人。学员以病人的身份讲述各自的症状,在模拟的过程中,老师指出对于症状,
第一,不要去评判,头脑中出现的都是对的。尝试接纳身体的一部分,学习一些身体训练,把症状作为身体的一部分,躯体化下面的冰山需要自我觉察与理解。
![]() |
第二,运用正念觉察身体,并当场带领学员体验了呼吸法。通过呼吸去体验自己身体。而结果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有体验到身体疼痛的,有体验到胃部堵的,有体验到想睡觉的,有体验到颈部硬的。
第三,在纸上画出自己身体,标注出身体的疼痛部位。从0到10列出自己疼痛的感觉程度,0为不疼,10为最疼。通过这个去进行躯体化下的冰山需要,进行自我觉察与理解。
![]() |
第二单元:
社交网络地图
![]() |
操作步骤以自己为中心,把离自己近的写在靠近你的地方,远的写在离你远的地方,然后看满意吗?哪些可以加强?哪些可以疏远?哪些需要调整?
我们要学会对亲近的人,要学会说no,对疏远的人,要学会说yes。我们需要彼此,但又同时需要相对独立的个体。
![]() |
这个图里的圆圈,最中心的的是个人的舒适区域,外圈是最大压力的区域,而有躯体症状的人,往往都是给自己施加了太多压力。躯体有症状可以尽量让自己待在舒适区域。对于目标,可以台阶设的多一些,不要很快达到,避免压力。
第三单元:
解释躯体。对于躯体,自我解释是自我的解释,医学解释是医学的解释。了解主观解释,自己信念和想法。
找拼图。病人在通过解释后,需要追溯自己的内心,在这些解释的背后,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学员一一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要求大家把这个简单的需求重复三遍,如:我需要支持,我需要理解,我需要爱。
学员在说了三遍需要的感觉后,纷纷都觉得自己有了一种变化。自己内心更清晰了。
![]() |
上图是症状日记,以楼梯的形式反映。定一个最后目标在最高位置,然后在最低处以每天可以实现的目标做起。
第四单元
老师做了情绪的一些疏导。整体工作坊流程通畅,学员由最初的症状到最后的自我认识和觉察,都在工作坊中显而易见。
![]() |
![]() |
以上内容是我们亲爱的程伟华老师在现场为我们整理拍摄报道的,非常感谢程老师。另外我们亲爱的曹华老师也就本次工作坊的谈了一些她的感受,以下是她的分享:
▼▼▼
昨天我听的课是身心躯体化病症,团队治疗。
整个课程的结构,程伟华老师,已经分享出来了,在这个课堂中,我主要是扮演病人的。我仅从一个病人参加这个团队治疗的感受 感觉和收获谈谈吧。
这个团队治疗的形式非常好,让求助者病人,有一种希望,有一种寄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尝试。
当自我介绍 介绍自己的病情的时候,病人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今天的团队治疗会不会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那种结果。有一点小心翼翼的期待 有一点对心理咨询师的神秘感色彩和观望、观察以及急切的希望。同时有点小小的阻抗和小小的疑问。
毕竟老师是德国人。他们的方法对中国人也好用吗?
带着这些复杂的心情,和老师积极配合 全身心投入到团队治疗中。
老师不断深入的引导,宽容平和态度,温馨和接纳的治疗气氛。让病人慢慢的放下了,小小的阻抗和疑问。
跟随着老师,在比较紧密,而且带有节奏感,阶梯感的治疗中。病人逐渐打开自我封闭的阀门。体验到了团队的力量,氛围和亲情。
团队治疗中有多种方法的体验。比如放松呼吸法、自我画像、社交拼图、自我目标设定、阶梯评估、自我查觉、接纳与排除感训练等方法 使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得到缓解,减轻,减弱,消失。同时带来情绪的缓解 改善 心情的愉悦 和开朗。
整个体验过程,紧密 自然 舒畅。真切感受到躯体化病症小组治疗的疗愈效果。
------------------
心理记整理策划,转载请提前告知
本文作者:程伟华;曹华
投稿邮箱:32307636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