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放下’浅浅的理解
对于放下 在学有些许的体会 仅供参考
很多人对‘放下’这个词很执着 有误解
因为我们急求于结果 却忽略了 因和众缘的必要性
首先 放下是在果位上的体现 不是因达到某种境界 可以勉强的说 叫做放下(果)
如果把放下当成一种工具、手段、过程、方式那么你结果肯定会很苦恼 因为这个因果是理想化的 不现实
这就是一开始就错了 一开始就想着放下(果) 这个因就是苦恼的因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去创造正确的因 快乐自由的因 通过辛勤的努力 就肯定会获得快乐的果(放下)
那么正确的因或者快乐和自由的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佛陀的教法 苦集灭道(基础)的实修 具体的我推荐帕奥体系的止观禅修(最好是能够短期出家的角色实修 不少于3个月)
具足了想要修法的正因加上环境和导师等诸多外缘 和时间(身心调整需要周期性的 不是几天能够速成的 不能违背自然法则)、角色的转换付出最大化的努力(流血流汗都心甘情愿) 必定会有成果
某种因加上多种外缘 通过实践努力最后可以证得 这个叫做放下的果位(境界) 这个放下便是一个假立得方便名字而已 若着在这个名字相 真的太痛苦了
人的本性 便是很多种欲望的结合没有欲望 我们便不会来此世间
也就是欲望的显现 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本没有 好坏 对错 善恶等分别
痛苦的是我们把这个自然的欲望用来分别后贴上标签 给对立起来 作斗争
这个就是苦因 自然就结苦果了解身体 心灵 更要了解 佛陀的法 之后 就有信心 面对这个身心了 很轻松自如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都能够自主了
问题不在欲望本身 一切造作源于这颗心 彻底的了知这颗心 苦集灭道 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能够做到不被欲望所控制 因为我认识她 不畏惧她能够和她平和的相处
但是我放不下 因为放下是证果的人才能做到所以不要用这个词来压自己也不要以为自己很容易就能够放下 那是骗人的
很多人对‘放下’这个词很执着 有误解
因为我们急求于结果 却忽略了 因和众缘的必要性
首先 放下是在果位上的体现 不是因达到某种境界 可以勉强的说 叫做放下(果)
如果把放下当成一种工具、手段、过程、方式那么你结果肯定会很苦恼 因为这个因果是理想化的 不现实
这就是一开始就错了 一开始就想着放下(果) 这个因就是苦恼的因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去创造正确的因 快乐自由的因 通过辛勤的努力 就肯定会获得快乐的果(放下)
那么正确的因或者快乐和自由的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佛陀的教法 苦集灭道(基础)的实修 具体的我推荐帕奥体系的止观禅修(最好是能够短期出家的角色实修 不少于3个月)
具足了想要修法的正因加上环境和导师等诸多外缘 和时间(身心调整需要周期性的 不是几天能够速成的 不能违背自然法则)、角色的转换付出最大化的努力(流血流汗都心甘情愿) 必定会有成果
某种因加上多种外缘 通过实践努力最后可以证得 这个叫做放下的果位(境界) 这个放下便是一个假立得方便名字而已 若着在这个名字相 真的太痛苦了
人的本性 便是很多种欲望的结合没有欲望 我们便不会来此世间
也就是欲望的显现 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本没有 好坏 对错 善恶等分别
痛苦的是我们把这个自然的欲望用来分别后贴上标签 给对立起来 作斗争
这个就是苦因 自然就结苦果了解身体 心灵 更要了解 佛陀的法 之后 就有信心 面对这个身心了 很轻松自如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都能够自主了
问题不在欲望本身 一切造作源于这颗心 彻底的了知这颗心 苦集灭道 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能够做到不被欲望所控制 因为我认识她 不畏惧她能够和她平和的相处
但是我放不下 因为放下是证果的人才能做到所以不要用这个词来压自己也不要以为自己很容易就能够放下 那是骗人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