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呀诺达雨林》
在黑夜里闭上眼睛,只要脑海中出现“海南”两个字,我就会回到穿行在呀诺达雨林的感觉:铺天盖地绿色漩涡里,自己仿若是一只蝴蝶,迷失于神秘梦幻的热带雨林中,忘乎所以地飞。
海南之旅于我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呀诺达雨林。一月,从冰天雪地的北方飞抵海南时,潮湿温热的风扑面而来,令我有了穿越时空的恍惚。上午还在北方萧瑟的雪地上哈着冻麻的双手行走,中午却落在这个花红叶绿、温暖如春的岛上。同一个太阳,但站在这里望向它时又那么不同。它那么近,那么亮,那么暖,仿若刚洗浴后一样漫不经心。一会儿播洒晃眼的光,一会儿躲进云层玩上个把钟头,再在一场缠绵的细雨中悄然出场。海南的天气虽如翻书一样随意,气温却算得上稳定。所以,一下懂了南方人的悠闲与缓慢的生活节奏,与这样的环境气候如此相宜。热情的朋友把车送来,临走时说,别忘了去呀诺达雨林看看。
在没有真正踏入过一片热带雨林之前,“雨林”一直停在我诗意的想象里,蒙着湿漉漉的寂静让我无限神往。对于一个喜欢大自然的人来说,我更愿意走进原生态的森林中领略它的美妙。车在蜿蜒的山路走着,远观呀诺达雨林就是镶嵌于山中的一片碧绿。路两边起伏的绿山在脚下的河流、湛蓝的天空及半山腰白云的映衬下已成眼中的仙境,让我的心情缠满欢喜的枝蔓。
据说,呀诺达雨林原来隐藏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农场的大山中,不被世人所知。后被开发划为三亚黄金旅游圈,与五指山、七仙山相连。满眼的绿色将红尘中的忧烦涤荡得了无踪影。在被鲜花簇拥、热带植物装点的停车场附近,我买了当地农民常用的尖顶草帽戴上,配上格子上衣,立即觉得自己有了入乡随俗的亲切感。于是兴致勃勃地跟随导游穿过热闹的旅游团队,脖子上挂着自动讲解的电子导游器,踏进了这片地处北纬18度的热带雨林。
在盘山路的大巴车内,导游首先教我们用胜利的手势和一句拖着长音的“呀诺达——”打招呼。这简单的问候方式很快学会,也一下明白工作人员打招呼时说的就是这句“呀诺达”。“呀诺达”在海南的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又意为欢迎、你好、祝福之意,它成了景区使用率最高的一句话。风景常常要慢慢看和感受。二十分钟的车程后,一切成为自己主宰的探险旅程。我戴上耳机,听电子导游器感应地点自动讲解。在这天然的大氧吧里,我很快甩开人群,随意钻入这绿色漩涡中畅游。
顺着丛林奇石,穿过竹板雨林栈道,看到一片田园幽静的谷盆湿地。我忍不住微笑着走进这片开阔的绿野。在清脆的鸟鸣中,阳光妩媚地穿过树木枝叶,在叶片上挂满闪闪发光的快乐。两边的花草、瓜果,飞舞的蜻蜓、蝴蝶,全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迎面有山民走过,微笑致意,我却依然有身在世外桃源的不真实感。此时微风经过,我只有让目光所及的这些镜像,放在内心柔软的角落荡漾。
继续沿山路拾阶而上,千年古木浓密而葱郁,遮天蔽日戴草帽成了多余。自动解说里说,雨林中有1400多种乔木、140多种南药、8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和几十种热带瓜果。这么多的种类我是记不了几种的。好在古木上挂着标牌,想探究时就看看它们的自我介绍,可一转身就忘了。但我还是认识了旅人蕉、榕树、芭蕉、海芋、木棉、槟榔树、海南油杉、鸡血藤、野生桄榔等植物。这里的热带雨林以原始的奇观让我惊叹。我看到了无数裸露在外的巨大庞杂的树根,形成了高板根和把石头裹住的“根抱石”景观,犹如画册。
穿行于雨林,整个身心便沉浸于此。它不同于平原森林带给我的整齐、深远之感,而是让我更多地领略到来自原生态的野性和神奇。除了根抱石、高板根外,还有绞杀植物、空中花篮、老茎生花、藤本攀附等雨林奇观。在这片植物王国中,为了生存进行的争夺阳光和土壤的激烈竞争称为绞杀植物现象,而这类绞杀植物最后常常成为森林上层的特高大乔木。适宜的雨林气候,使随风或鸟类粪便等传播的兰花类种子附落在树干或枝叶上,便长成一丛丛附生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空中花园”。风过林间,微风撩拨的动感让我的心却分外宁静,那些雨林中的坚忍、沉寂、残酷、孤独、热闹、神秘、沧桑和华美,都在静默中成为看得见的风景,让我陷入失语的遐想。
移步是景,我失去了拿照相机拍照的欲望。我闻到了一种树木寂静疯长、交融散发出的气息。那一刻,我相信了植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根植于土地,静默又肆意的气味,那种不被人类打扰,修炼而成的世界与言语。我忽然成了一个渺小的闯入者,被雨林树木编织的强大气场淹没。哪怕是这些透明的空气中,也布满它们彼此交融的言语和气息。它们在说什么,我无从知晓,但能够触摸到这些自由肆意生长的气息以足够让人欢愉。
从路边果农手里买下砍下的香蕉和绿椰子,尝过才知真正成熟和新鲜的果实口感如此美妙。出了景区到门口的路上,坐着电瓶车,吹着惬意的雨林之风,所有相遇的旅客都争先伸出“V”的手势,孩子一样笑着高喊“呀诺达——”,而后一片欢腾。我兀自想起《金蔷薇》里的一段话:“只有当我们把自然界当作人一样对待时,只有当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的爱、我们的喜怒哀乐,与自然界完全一致时,只有当我们所爱的那双明眸中的亮光与早晨清新的空气浑为一体,我们对往事的沉思与森林有节奏的喧声浑为一体,难以区别的时候,自然界才会以其全部力量作用于我们。”自然界给了我们这么多欢乐,而我们与大自然之间能做到互相珍惜吗?
海南之旅于我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呀诺达雨林。一月,从冰天雪地的北方飞抵海南时,潮湿温热的风扑面而来,令我有了穿越时空的恍惚。上午还在北方萧瑟的雪地上哈着冻麻的双手行走,中午却落在这个花红叶绿、温暖如春的岛上。同一个太阳,但站在这里望向它时又那么不同。它那么近,那么亮,那么暖,仿若刚洗浴后一样漫不经心。一会儿播洒晃眼的光,一会儿躲进云层玩上个把钟头,再在一场缠绵的细雨中悄然出场。海南的天气虽如翻书一样随意,气温却算得上稳定。所以,一下懂了南方人的悠闲与缓慢的生活节奏,与这样的环境气候如此相宜。热情的朋友把车送来,临走时说,别忘了去呀诺达雨林看看。
在没有真正踏入过一片热带雨林之前,“雨林”一直停在我诗意的想象里,蒙着湿漉漉的寂静让我无限神往。对于一个喜欢大自然的人来说,我更愿意走进原生态的森林中领略它的美妙。车在蜿蜒的山路走着,远观呀诺达雨林就是镶嵌于山中的一片碧绿。路两边起伏的绿山在脚下的河流、湛蓝的天空及半山腰白云的映衬下已成眼中的仙境,让我的心情缠满欢喜的枝蔓。
据说,呀诺达雨林原来隐藏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农场的大山中,不被世人所知。后被开发划为三亚黄金旅游圈,与五指山、七仙山相连。满眼的绿色将红尘中的忧烦涤荡得了无踪影。在被鲜花簇拥、热带植物装点的停车场附近,我买了当地农民常用的尖顶草帽戴上,配上格子上衣,立即觉得自己有了入乡随俗的亲切感。于是兴致勃勃地跟随导游穿过热闹的旅游团队,脖子上挂着自动讲解的电子导游器,踏进了这片地处北纬18度的热带雨林。
在盘山路的大巴车内,导游首先教我们用胜利的手势和一句拖着长音的“呀诺达——”打招呼。这简单的问候方式很快学会,也一下明白工作人员打招呼时说的就是这句“呀诺达”。“呀诺达”在海南的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又意为欢迎、你好、祝福之意,它成了景区使用率最高的一句话。风景常常要慢慢看和感受。二十分钟的车程后,一切成为自己主宰的探险旅程。我戴上耳机,听电子导游器感应地点自动讲解。在这天然的大氧吧里,我很快甩开人群,随意钻入这绿色漩涡中畅游。
顺着丛林奇石,穿过竹板雨林栈道,看到一片田园幽静的谷盆湿地。我忍不住微笑着走进这片开阔的绿野。在清脆的鸟鸣中,阳光妩媚地穿过树木枝叶,在叶片上挂满闪闪发光的快乐。两边的花草、瓜果,飞舞的蜻蜓、蝴蝶,全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迎面有山民走过,微笑致意,我却依然有身在世外桃源的不真实感。此时微风经过,我只有让目光所及的这些镜像,放在内心柔软的角落荡漾。
继续沿山路拾阶而上,千年古木浓密而葱郁,遮天蔽日戴草帽成了多余。自动解说里说,雨林中有1400多种乔木、140多种南药、8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和几十种热带瓜果。这么多的种类我是记不了几种的。好在古木上挂着标牌,想探究时就看看它们的自我介绍,可一转身就忘了。但我还是认识了旅人蕉、榕树、芭蕉、海芋、木棉、槟榔树、海南油杉、鸡血藤、野生桄榔等植物。这里的热带雨林以原始的奇观让我惊叹。我看到了无数裸露在外的巨大庞杂的树根,形成了高板根和把石头裹住的“根抱石”景观,犹如画册。
穿行于雨林,整个身心便沉浸于此。它不同于平原森林带给我的整齐、深远之感,而是让我更多地领略到来自原生态的野性和神奇。除了根抱石、高板根外,还有绞杀植物、空中花篮、老茎生花、藤本攀附等雨林奇观。在这片植物王国中,为了生存进行的争夺阳光和土壤的激烈竞争称为绞杀植物现象,而这类绞杀植物最后常常成为森林上层的特高大乔木。适宜的雨林气候,使随风或鸟类粪便等传播的兰花类种子附落在树干或枝叶上,便长成一丛丛附生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空中花园”。风过林间,微风撩拨的动感让我的心却分外宁静,那些雨林中的坚忍、沉寂、残酷、孤独、热闹、神秘、沧桑和华美,都在静默中成为看得见的风景,让我陷入失语的遐想。
移步是景,我失去了拿照相机拍照的欲望。我闻到了一种树木寂静疯长、交融散发出的气息。那一刻,我相信了植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根植于土地,静默又肆意的气味,那种不被人类打扰,修炼而成的世界与言语。我忽然成了一个渺小的闯入者,被雨林树木编织的强大气场淹没。哪怕是这些透明的空气中,也布满它们彼此交融的言语和气息。它们在说什么,我无从知晓,但能够触摸到这些自由肆意生长的气息以足够让人欢愉。
从路边果农手里买下砍下的香蕉和绿椰子,尝过才知真正成熟和新鲜的果实口感如此美妙。出了景区到门口的路上,坐着电瓶车,吹着惬意的雨林之风,所有相遇的旅客都争先伸出“V”的手势,孩子一样笑着高喊“呀诺达——”,而后一片欢腾。我兀自想起《金蔷薇》里的一段话:“只有当我们把自然界当作人一样对待时,只有当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的爱、我们的喜怒哀乐,与自然界完全一致时,只有当我们所爱的那双明眸中的亮光与早晨清新的空气浑为一体,我们对往事的沉思与森林有节奏的喧声浑为一体,难以区别的时候,自然界才会以其全部力量作用于我们。”自然界给了我们这么多欢乐,而我们与大自然之间能做到互相珍惜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