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不是偶然
浮生若梦,悲欢离合,起承转合,看遍人的一生:会走过各种各样的路,赏遍各式各样的景。最值得一提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无论这些人是会陪伴你到老,还只会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无论你们是否只是擦肩而过,还是逐渐相知并最后成为了彼此亲近之人;亦或是肩并肩共同走过了人生当中的某个阶段,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我相信,一切我们所遇到过的人,都是命中注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缘分。我是个性格倔强的人,我不信命,但从这个层面上说:
我信。
——题记
灵薇是个爱做梦、开朗爱笑的女孩,脸颊上浅浅酒窝浮现的时候,有种清雅独特的美。
她出生在偏僻贫瘠的江南小村里,父母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操劳,灵薇自然而然地,成了留守儿童,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外公外婆是经历过旧时代的老人,有的思想还很封建,比如:重男轻女。但是他们勤俭节约,从不浪费,待人有礼。他们从没读过书,但知道的知识比现在上了大学的灵薇还多,认识的字早已超出了一个知识青年的水平。
那个村子很穷,那个家也很穷,甚至连一瓶牛奶都是奢侈的,灵薇穿的衣服鞋子还是上个世纪父母那辈的人留下来的。
灵薇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的下长大,小的时候暗暗想:长大了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去结识更多有趣的人。
小友是灵薇上大学时认识的女孩,她就住在灵薇宿舍的隔壁,以及同班同学。她们上课总是一块去上,一块吃饭。两人性格上却大相径庭,灵薇是急性子,很随性,蹦蹦跳跳的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小友却是一个文静规矩的女孩,再加上跟灵薇在一起久了形成的三分之一的爽朗性格。但是她们的相同之处就是,爱笑。两人整日打趣着对方,在一起的时光总不乏笑声。但是由于性格不同总是会在很多话题上意见分歧甚至不愉快,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过争执的友谊就不叫真正的友谊了,只有吵过架闹过情绪的关系才会更加牢固。
比如,小友有一个习惯,老打嗝,是那种很大声的,不管在什么场合,小友都会“照打不误”。灵薇曾说过这样有损形象,而且一般人都会忍住不打的或者声音很小。小友却说没办法忍不住,嗝总是太多,而且从来没想过忍住;小友是清瘦个高的女孩,她说她肠胃不好,不能吃辣不能吃油腻的,只能吃些清蒸鱼,青菜萝卜之类的清淡食物。灵薇一开始很不理解,一般人的饮食习惯怎会如此索然无味?但是看到小友去厕所的次数频繁,才知道她肠胃真的不好,因此灵薇劝小友多喝些酸奶杀杀菌也许会好些的,但小友常常忘记。后来灵薇陪小友去医院做了胃方面的检查,医生说她的胃动力不足,打嗝时候的动力就都散失得更多了。再加上胃里有一项幽门螺旋杆菌类较常人来说严重超标,所以会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最后医生建议说打嗝要尽量克制住,并开了一些杀菌的药物。
灵薇对小友打趣道,我说的话没错吧,在此之前,没人会对你说的那些话,我说了,上天就是派我来“拯救”你的你知不知道?
小友一脸不屑,说道:行了,就你厉害,那以后就听你的呗。
小友出生长大的城市在中国南端靠海的城市,那儿没有下过雪,她也从没出过那个城,因此看到雪花一直是她的梦想。
灵薇跟小友说,我寒假去杭州,那是座美丽的城市,下雪的时候,一定给你现场直播。
那个寒假,灵薇去了西子湖畔的所在地——杭州,在一家青旅做义工。那家青旅很偏僻,远离城市的喧嚣,听不到车水马龙,也看不到灯红酒绿,实在是一个能让生活慢下来的好去处。
灵薇在这么一个能宁静致远的地方,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朋友,还包括,她第一个男朋友。刚到旅社时,灵薇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作为前台的一个男生,叫于白,他不高不帅,皮肤黝黑,却说的一口好英语,这恰好是灵薇一直很羡慕的事情。灵薇的英语算得上是不错的了,但在对待开口说英语这件事上,十分地害羞与胆怯。
头两天灵薇在青旅里也不干什么活,这样一来灵薇就有时间去前台那边溜达了。她跟于白聊天很合得来,最后她发现,他上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竟然也是生物技术这个冷门专业。并且更加巧合的是两人竟然是是同村的素未谋面的老乡。短短一天的工夫,两人的关系就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
每当灵薇看到于白跟老外交流时,听到他好听的声带里发出带有美式味儿的英语,自己却在旁边只能默默地听着,能听懂却没法说,她就立马感到血脉喷张,心跳加速,整个人都沸腾起来了,所以她就拜他为师了。从于白的经历得知,其实于白大学时候英语水平并不好,四级都是考了三次的人,然而突然有一天醒悟了,明白了他自己虽然在书面语没什么兴趣,但是学好口语对未来会很有帮助,于是他开始主动找外教请教,找留学生做朋友,吃饭租房子他都帮留学生们张罗,他说这样才不会错过学英语的任何机会,三年下来,口语达到了跟老外交流时无碍的水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的人为了自己想做的事竟是可以那么地努力刻苦,灵薇想想自己虽然喜欢英语,但真的没有像他那样地下过狠劲。她暗暗想,他都能做到这样了,自己为什么不行?总有一天她自己的口语会比他更棒。
于白很享受这个当师父的过程,灵薇也很认真地在学。于白说要从基本的发音练起,其实灵薇那些都懂的,但于白说一定要纠正发音,灵薇就很耐心地看完了16课时的发音教程的视频,收获不少。旅店里每天都会有外国人住宿吃饭问路等等,有天赶上于白休息,吧台就灵薇一个人,有位德国朋友向灵薇问路:hello,where can l find a ATM for some cash?灵薇一听,她仔细斟酌,发现自己来旅店没几天还不知道取款机在哪,突然一下子慌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突然有一个好听的声音冒了出来:please walk along with the street,an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go on walking about 10 minutes and you will find one.是于白,干脆利落地抛下那几句话之后冲灵薇眨眨眼,说:就是这样说的,很简单啊,徒儿你学会了吗?
灵薇可能对于白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当他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她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插上几句话,但真正当她一个人的时候,就立马变得紧张兮兮的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大概两个星期,那几天天气预报说有大雪将至。杭州的湿冷是典型的江南冬季的天气的代表,那种冷到骨子里冷到五脏六腑的感觉,无怪乎许多北方人难以承受。第一次去杭州,灵薇就赶上了连续三天的五十年难遇的大暴雪,气温也刷新了历史最低——零下13度,雪厚得根本没法出门。玻璃墙把外面的冰天雪地与室内的温暖隔离开来,在本来就静谧的小山上,旅店显得更加诗意淡然。灵薇记得给小友的承诺,冒着大雪,跟小友开起了视频。
小友说:灵薇,你那边好漂亮啊,还有你啊,穿着羽绒服戴着手套口罩,我都快认不出你了。
灵薇摘下口罩,说道:你就尽情地享受这场雪吧。
那天晚饭后,灵薇与几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围桌而坐,他们性格迥异,说话有趣,每个人都诉说了自己的故事;他们志同道合,聊起天来孜孜不倦,有时候用中文,有时候用英文,有时候用肢体语言,相互都能理解和感兴趣……这样,在温暖的小屋里,度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雪天,那次聊天持续了将近五个小时,有的人睡得早,所以都只好意犹未尽地散了。在灵薇的生命里,这是从没有过的经历,见过这么多陌生又有趣的人并且有的还保持着联系,其中有一个在北京做交换生的跟灵薇同龄的日本女孩,现在是灵薇非常珍惜的一个知音,那是个温柔传统的日本女性,女孩说非常希望灵薇能去她的祖国去玩,带灵薇去逛遍日本,灵薇说一定会去。后来回到学校后,灵薇开始学习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日语学习,并投入了很大热情以及大量精力,同时也在赚钱计划明年暑假去日本做毕业旅行,去完全陌生的地方过一种没有过的体验。于白起初不支持她学日语,他说日语学深太难,还不如多考些有用的证书,直到灵薇通过日语等级考试,他才对她刮目相看。
于白说灵薇是一朵蒲公英,看似普通,但是倔强不安分,为了诗和远方肯下功夫,上进好学,也是自己喜欢上这样一个女孩的原因。灵薇握住他的手,说道:这样啊,那你可要好好珍惜哦,我可是会乱跑的。于白把她的手握紧了些,说:就凭你那细胳膊细腿小矮个,跟我家离得又近,我就守在你家门口不走,你跑得再远,我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追回你,你信不信?
……
上大学后一年能见到外公外婆的次数少之又少,寒假回到家之后,看到他们有老了,灵薇想留住些什么,她想起小时候的一些回忆,不禁唏嘘感叹。于是她想尽办法去帮他们她以前不情愿做的家务活,比如洗碗洗衣服种地,但是那个时候,外婆又不让她做了。后来回到学校后,灵薇没少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关心问候他们,也许她想留住的,只是他们的声音与笑容。
大学生活依然是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灵薇对化学很感兴趣,作为男生,于白也是。但是之前的年纪化学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没再教了,换了一个年纪较大的资历较深的,她上课说起话轻声细语不紧不慢的,这让灵薇总想睡觉,很快便失去了耐心,想着这下化学要荒废掉了,只能靠自己期末自学。而旁边的小友倒是学得津津有味,说要是换老师的话还会不习惯呢,而灵薇希望换老师越快越好。
有天早上下很大的一场雨,一下子暂时把夏季的闷热洗刷了。那是学期的第十周,之前的年轻化学女老师回来了,还是之前熟悉的感觉,年轻女老师回来了简直是自己的福音啊,自己的化学终于有补救了。那个老师上课讲话年轻有活力,嗓门大,说话快,灵薇喜欢这种快节奏的讲课方式,按照于白的话说:她有依赖综合征,习惯总是不轻易改变。
灵薇对于白说,她会珍惜生命所遇之人,我外婆外公、小友、于白等等人,她习惯了有他们的存在,缺一不可。
我信。
——题记
灵薇是个爱做梦、开朗爱笑的女孩,脸颊上浅浅酒窝浮现的时候,有种清雅独特的美。
她出生在偏僻贫瘠的江南小村里,父母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操劳,灵薇自然而然地,成了留守儿童,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外公外婆是经历过旧时代的老人,有的思想还很封建,比如:重男轻女。但是他们勤俭节约,从不浪费,待人有礼。他们从没读过书,但知道的知识比现在上了大学的灵薇还多,认识的字早已超出了一个知识青年的水平。
那个村子很穷,那个家也很穷,甚至连一瓶牛奶都是奢侈的,灵薇穿的衣服鞋子还是上个世纪父母那辈的人留下来的。
灵薇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的下长大,小的时候暗暗想:长大了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去结识更多有趣的人。
小友是灵薇上大学时认识的女孩,她就住在灵薇宿舍的隔壁,以及同班同学。她们上课总是一块去上,一块吃饭。两人性格上却大相径庭,灵薇是急性子,很随性,蹦蹦跳跳的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小友却是一个文静规矩的女孩,再加上跟灵薇在一起久了形成的三分之一的爽朗性格。但是她们的相同之处就是,爱笑。两人整日打趣着对方,在一起的时光总不乏笑声。但是由于性格不同总是会在很多话题上意见分歧甚至不愉快,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过争执的友谊就不叫真正的友谊了,只有吵过架闹过情绪的关系才会更加牢固。
比如,小友有一个习惯,老打嗝,是那种很大声的,不管在什么场合,小友都会“照打不误”。灵薇曾说过这样有损形象,而且一般人都会忍住不打的或者声音很小。小友却说没办法忍不住,嗝总是太多,而且从来没想过忍住;小友是清瘦个高的女孩,她说她肠胃不好,不能吃辣不能吃油腻的,只能吃些清蒸鱼,青菜萝卜之类的清淡食物。灵薇一开始很不理解,一般人的饮食习惯怎会如此索然无味?但是看到小友去厕所的次数频繁,才知道她肠胃真的不好,因此灵薇劝小友多喝些酸奶杀杀菌也许会好些的,但小友常常忘记。后来灵薇陪小友去医院做了胃方面的检查,医生说她的胃动力不足,打嗝时候的动力就都散失得更多了。再加上胃里有一项幽门螺旋杆菌类较常人来说严重超标,所以会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最后医生建议说打嗝要尽量克制住,并开了一些杀菌的药物。
灵薇对小友打趣道,我说的话没错吧,在此之前,没人会对你说的那些话,我说了,上天就是派我来“拯救”你的你知不知道?
小友一脸不屑,说道:行了,就你厉害,那以后就听你的呗。
小友出生长大的城市在中国南端靠海的城市,那儿没有下过雪,她也从没出过那个城,因此看到雪花一直是她的梦想。
灵薇跟小友说,我寒假去杭州,那是座美丽的城市,下雪的时候,一定给你现场直播。
那个寒假,灵薇去了西子湖畔的所在地——杭州,在一家青旅做义工。那家青旅很偏僻,远离城市的喧嚣,听不到车水马龙,也看不到灯红酒绿,实在是一个能让生活慢下来的好去处。
灵薇在这么一个能宁静致远的地方,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朋友,还包括,她第一个男朋友。刚到旅社时,灵薇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作为前台的一个男生,叫于白,他不高不帅,皮肤黝黑,却说的一口好英语,这恰好是灵薇一直很羡慕的事情。灵薇的英语算得上是不错的了,但在对待开口说英语这件事上,十分地害羞与胆怯。
头两天灵薇在青旅里也不干什么活,这样一来灵薇就有时间去前台那边溜达了。她跟于白聊天很合得来,最后她发现,他上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竟然也是生物技术这个冷门专业。并且更加巧合的是两人竟然是是同村的素未谋面的老乡。短短一天的工夫,两人的关系就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
每当灵薇看到于白跟老外交流时,听到他好听的声带里发出带有美式味儿的英语,自己却在旁边只能默默地听着,能听懂却没法说,她就立马感到血脉喷张,心跳加速,整个人都沸腾起来了,所以她就拜他为师了。从于白的经历得知,其实于白大学时候英语水平并不好,四级都是考了三次的人,然而突然有一天醒悟了,明白了他自己虽然在书面语没什么兴趣,但是学好口语对未来会很有帮助,于是他开始主动找外教请教,找留学生做朋友,吃饭租房子他都帮留学生们张罗,他说这样才不会错过学英语的任何机会,三年下来,口语达到了跟老外交流时无碍的水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的人为了自己想做的事竟是可以那么地努力刻苦,灵薇想想自己虽然喜欢英语,但真的没有像他那样地下过狠劲。她暗暗想,他都能做到这样了,自己为什么不行?总有一天她自己的口语会比他更棒。
于白很享受这个当师父的过程,灵薇也很认真地在学。于白说要从基本的发音练起,其实灵薇那些都懂的,但于白说一定要纠正发音,灵薇就很耐心地看完了16课时的发音教程的视频,收获不少。旅店里每天都会有外国人住宿吃饭问路等等,有天赶上于白休息,吧台就灵薇一个人,有位德国朋友向灵薇问路:hello,where can l find a ATM for some cash?灵薇一听,她仔细斟酌,发现自己来旅店没几天还不知道取款机在哪,突然一下子慌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突然有一个好听的声音冒了出来:please walk along with the street,an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go on walking about 10 minutes and you will find one.是于白,干脆利落地抛下那几句话之后冲灵薇眨眨眼,说:就是这样说的,很简单啊,徒儿你学会了吗?
灵薇可能对于白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当他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她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插上几句话,但真正当她一个人的时候,就立马变得紧张兮兮的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大概两个星期,那几天天气预报说有大雪将至。杭州的湿冷是典型的江南冬季的天气的代表,那种冷到骨子里冷到五脏六腑的感觉,无怪乎许多北方人难以承受。第一次去杭州,灵薇就赶上了连续三天的五十年难遇的大暴雪,气温也刷新了历史最低——零下13度,雪厚得根本没法出门。玻璃墙把外面的冰天雪地与室内的温暖隔离开来,在本来就静谧的小山上,旅店显得更加诗意淡然。灵薇记得给小友的承诺,冒着大雪,跟小友开起了视频。
小友说:灵薇,你那边好漂亮啊,还有你啊,穿着羽绒服戴着手套口罩,我都快认不出你了。
灵薇摘下口罩,说道:你就尽情地享受这场雪吧。
那天晚饭后,灵薇与几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围桌而坐,他们性格迥异,说话有趣,每个人都诉说了自己的故事;他们志同道合,聊起天来孜孜不倦,有时候用中文,有时候用英文,有时候用肢体语言,相互都能理解和感兴趣……这样,在温暖的小屋里,度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雪天,那次聊天持续了将近五个小时,有的人睡得早,所以都只好意犹未尽地散了。在灵薇的生命里,这是从没有过的经历,见过这么多陌生又有趣的人并且有的还保持着联系,其中有一个在北京做交换生的跟灵薇同龄的日本女孩,现在是灵薇非常珍惜的一个知音,那是个温柔传统的日本女性,女孩说非常希望灵薇能去她的祖国去玩,带灵薇去逛遍日本,灵薇说一定会去。后来回到学校后,灵薇开始学习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日语学习,并投入了很大热情以及大量精力,同时也在赚钱计划明年暑假去日本做毕业旅行,去完全陌生的地方过一种没有过的体验。于白起初不支持她学日语,他说日语学深太难,还不如多考些有用的证书,直到灵薇通过日语等级考试,他才对她刮目相看。
于白说灵薇是一朵蒲公英,看似普通,但是倔强不安分,为了诗和远方肯下功夫,上进好学,也是自己喜欢上这样一个女孩的原因。灵薇握住他的手,说道:这样啊,那你可要好好珍惜哦,我可是会乱跑的。于白把她的手握紧了些,说:就凭你那细胳膊细腿小矮个,跟我家离得又近,我就守在你家门口不走,你跑得再远,我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追回你,你信不信?
……
上大学后一年能见到外公外婆的次数少之又少,寒假回到家之后,看到他们有老了,灵薇想留住些什么,她想起小时候的一些回忆,不禁唏嘘感叹。于是她想尽办法去帮他们她以前不情愿做的家务活,比如洗碗洗衣服种地,但是那个时候,外婆又不让她做了。后来回到学校后,灵薇没少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关心问候他们,也许她想留住的,只是他们的声音与笑容。
大学生活依然是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灵薇对化学很感兴趣,作为男生,于白也是。但是之前的年纪化学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没再教了,换了一个年纪较大的资历较深的,她上课说起话轻声细语不紧不慢的,这让灵薇总想睡觉,很快便失去了耐心,想着这下化学要荒废掉了,只能靠自己期末自学。而旁边的小友倒是学得津津有味,说要是换老师的话还会不习惯呢,而灵薇希望换老师越快越好。
有天早上下很大的一场雨,一下子暂时把夏季的闷热洗刷了。那是学期的第十周,之前的年轻化学女老师回来了,还是之前熟悉的感觉,年轻女老师回来了简直是自己的福音啊,自己的化学终于有补救了。那个老师上课讲话年轻有活力,嗓门大,说话快,灵薇喜欢这种快节奏的讲课方式,按照于白的话说:她有依赖综合征,习惯总是不轻易改变。
灵薇对于白说,她会珍惜生命所遇之人,我外婆外公、小友、于白等等人,她习惯了有他们的存在,缺一不可。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