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隐去了自己(观影《如沐爱河》)
似乎旅行成为了现代人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有多少人又真能觉得旅行对自己有意义呢。或许该说旅行是一场对那个固化自我的逃离,可以改变自己以往的形象。而其中漫游是一种最没有负担的方式,这时自己会是一空白板,可以任意涂抹,没有确定的行程,走到哪里便是哪里。要去做什么都是起了念头,马上就能去做。
往往看电影都会有某一种的期许,所以也会根据分类来看,最喜欢的是剧情片。对于大制作,暴力电影一向都看起来昏昏欲睡。大概喜欢的原因不外乎是能看到情感的流动吧,隐隐约约地能抓住人。其实,看到的是痒,一种本能的痒,不管如何人是最先以感官去体验,而不是心或者头脑。而令人痒的片子,都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你会站在场景里,不是任何一个主角。但你就在一旁,听着他们吵吵闹闹,看着他们抱头屈膝。
《如沐爱河》正是一部让人痒的片子,如果你想用逻辑去分析的话,再简单不过了。就是应召女,老教授,男友三人的故事。甚至画面里也没有多余的冲突表现,但你会紧张不已。当小秋男友上车时候,先是借火,又是认为老教授是小秋祖父。而他对自己的身份也不确定,他说自己是小秋未婚夫的时候,不免心里哆嗦。他大概并没有问过小秋的意见,只是牢记着祖父的一句话,如果你认定了你的另一半后,就应该把她娶回家,同时也不可吹毛求疵。
同样的紧张也在小秋上车后,看见了男友坐在老教授车里的时候,她担心教授泄露了什么。教授说,我说了我既是你的祖父,也是他的祖父。而当小秋被问起,你看上了他什么时。她并不知道怎么说,或许就是瘦弱身体里的能量吧。也并不是确定的,只是如果吧。可片子一开头她与男友在电话里的争吵,说明两人感情并不融洽。甚至男友本来就知道小秋是应召女的事实,但不想相信。而只有在录音里和火车站广场上浮现过的,年迈祖母也知道,小秋在做什么,也不愿相信。
自始至终小秋隐瞒的人其实只是自己而已,别人对她的情况都是有耳闻的,但她以为别人不知道。男友与祖母也为她担心,承受舆论。而说教授喜欢小秋,更是不可能的。教授不过是在纪念亡人,他精心准备的蜡烛和晚餐,并不能讨得小秋欢心。他只是想要重温旧梦罢了,而他屋里的那幅画或许就是明证。小秋说自己从小被人说像画里的人,而小秋又与他亡故的妻子相像。那幅有一百年之久的画,明显是更让老教授魂牵梦绕的。
所以每个人都活在了一种影像当中,而自己永远都在这些所有物的背面,承受孤独。曾有写过,知识是不可拒绝的遗产向我们承压。同样,我们不可拒绝我们面前的文化和它所提供的路径。
写到这里,似乎明白了“电影止于阿巴斯”的断言。他已经把“如果”和“错觉”发挥到极致了,影像其实就是光的背面。而光是我们有所企及之物,却永远追赶不到的东西。而人真正痛苦的境地,是我们在背面,在孤独。不是主动隐去自己,而是必须隐去自己。
2016.07.08
往往看电影都会有某一种的期许,所以也会根据分类来看,最喜欢的是剧情片。对于大制作,暴力电影一向都看起来昏昏欲睡。大概喜欢的原因不外乎是能看到情感的流动吧,隐隐约约地能抓住人。其实,看到的是痒,一种本能的痒,不管如何人是最先以感官去体验,而不是心或者头脑。而令人痒的片子,都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你会站在场景里,不是任何一个主角。但你就在一旁,听着他们吵吵闹闹,看着他们抱头屈膝。
《如沐爱河》正是一部让人痒的片子,如果你想用逻辑去分析的话,再简单不过了。就是应召女,老教授,男友三人的故事。甚至画面里也没有多余的冲突表现,但你会紧张不已。当小秋男友上车时候,先是借火,又是认为老教授是小秋祖父。而他对自己的身份也不确定,他说自己是小秋未婚夫的时候,不免心里哆嗦。他大概并没有问过小秋的意见,只是牢记着祖父的一句话,如果你认定了你的另一半后,就应该把她娶回家,同时也不可吹毛求疵。
同样的紧张也在小秋上车后,看见了男友坐在老教授车里的时候,她担心教授泄露了什么。教授说,我说了我既是你的祖父,也是他的祖父。而当小秋被问起,你看上了他什么时。她并不知道怎么说,或许就是瘦弱身体里的能量吧。也并不是确定的,只是如果吧。可片子一开头她与男友在电话里的争吵,说明两人感情并不融洽。甚至男友本来就知道小秋是应召女的事实,但不想相信。而只有在录音里和火车站广场上浮现过的,年迈祖母也知道,小秋在做什么,也不愿相信。
自始至终小秋隐瞒的人其实只是自己而已,别人对她的情况都是有耳闻的,但她以为别人不知道。男友与祖母也为她担心,承受舆论。而说教授喜欢小秋,更是不可能的。教授不过是在纪念亡人,他精心准备的蜡烛和晚餐,并不能讨得小秋欢心。他只是想要重温旧梦罢了,而他屋里的那幅画或许就是明证。小秋说自己从小被人说像画里的人,而小秋又与他亡故的妻子相像。那幅有一百年之久的画,明显是更让老教授魂牵梦绕的。
所以每个人都活在了一种影像当中,而自己永远都在这些所有物的背面,承受孤独。曾有写过,知识是不可拒绝的遗产向我们承压。同样,我们不可拒绝我们面前的文化和它所提供的路径。
写到这里,似乎明白了“电影止于阿巴斯”的断言。他已经把“如果”和“错觉”发挥到极致了,影像其实就是光的背面。而光是我们有所企及之物,却永远追赶不到的东西。而人真正痛苦的境地,是我们在背面,在孤独。不是主动隐去自己,而是必须隐去自己。
2016.07.08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