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钻石的切工小结
钻石的10种切工:圆型切工、祖母绿切工、榄尖形切工、心形切工、梨形切工、垫型切工、雷迪恩切工、椭圆形明亮型切工、公主方形切工、上丁方形切工
一、圆型切工
1919年安特卫普切割师Marcel Tolkowsky(马歇尔•托克夫斯基)。通过光学计算,绘出了一个圆钻的切磨样式,能很好的反映钻石的火彩、光泽,这种切磨共包括台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个刻面,25分以下的小钻则无尖底,共在57个刻面,从而奠定了标准圆钻型切割的基础。
市面上的钻石琢型一般都是标准圆钻型。这种琢型共有58个小面。顶部的平面被称为台面,直径最大的部位为腰围,腰围以上为冠部,腰围以下为亭部。
托克夫斯基切割比率为——平均腰围直径:100%;台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钻石理想切工的基础。
二、祖母绿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起源:古代
因常用于宝石祖母绿的加工,故名祖母绿切工。使用祖母绿切工的钻石,较难遮掩钻石的瑕疵,适合净度较高、长方形、边角略带破损或包裹体的钻石原石。祖母绿切工原石留存率可达60%-70%之高。
三、榄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
外形:榄尖形
外形轮廓要求:尖角对称、无缺损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时期
也译为马眼钻或者舟形切工。 这种切工的钻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榄尖形切工。有领结效应。这种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较低,其特色在两端尖角处,此处的包裹体能够被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处的闪亮度极高。镶嵌时需要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四、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近代
钻石外形以对称得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的切磨。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五、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
也称为泪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坠形切(Pendloque Cut)有领结效应。梨形切工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十分流行,历史上著名的钻石中有将近20%使用此种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一号(Cullinan 1)。此种切工适合加工一端边角有破损或者瑕疵的钻石原石。镶嵌时需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外形轮廓要求:两侧翼对称,尖角无缺损。
六、垫型切工(Cushion Cut)
外形:矩形圆角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古典
起源:1977年
又称“枕型”切工(Pillow Cut)。垫型切工有58个切面,是现在明亮型切工的前身。相较而言: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则从台面观察钻石内部可见一个“空洞”。从1830年起,钻石有将近一世纪的时间运用且只运用这种切工,包括许多世界闻名的钻石,如:Hope、Regent等。相较现代明亮型切工,垫型切工的钻石拥有更高的散射火彩。
七、雷迪恩切工(Radiant Cut)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Radiant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如圆形灿烂型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
Radiant切工适合略显长方,四角有破损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较高。镶嵌时至少应以四爪镶嵌的形式来固定四个被切除尖角的部分,以保证镶嵌的牢固安全。
八、椭圆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
外形:椭圆形
外形轮廓要求:肩部对称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世纪
有领结效应。其原石留存率可达到50%-60%,适合长形八面体的钻石原石。 也因为它可以保留钻石较高的质量,所以多用于许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钻石。
九、公主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或混合型
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阶梯型切工的特点,所以也可归类于混合型切工。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钻石公司的注册专利切工,即公主方。方形切工可多样化,但普遍冠部较浅,台面较大,亭部较深。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高于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适用亭部较浅的钻坯。
十、上丁方形切工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02年
这种美丽而又独特的钻石切工与祖母绿形几乎相同,区别在于阿斯切是正方形的。这种阿斯切钻石也拥有如同祖母绿形钻石一样被切磨成长方形刻面的亭部,因其切割独特,使钻石内部的内含物(inclusion)变得更显眼。故选购该形状钻石应尽量选择净度级别较高的,如果选择的是净度级别较低如SI级,必须要注意证书上描述的钻石内含物是什么类型以及所处位置。在选择颜色的时候,当考虑的是颜色级别一般如J色的异形钻石,价格方面会比较实惠,但是在边角的地方颜色就可能会比较明显。
所有的阿斯切形钻石都是长宽比率(length-to-width ratio)确保在1.00-1.05之间的正方形。
钻石价格小对比
我们对钻石价格的了解通常是在商场的柜台,柜台的价格都是打包价格,就是包括钻石、镶嵌材料,工费,场地费,公司广告费等在内的价格。这样的价格会让我们觉得钻石很贵。一般没有渠道让我们了解裸钻的价格,今天我就拿一个实例来对比一下柜台的成品价格和我们公司的裸钻价格。
我的同学在周大福买的钻石吊坠,后来知道我在做裸钻定制,就找我咨询一下,因为她肉眼看到了钻石内部的黑色瑕疵。她买的这颗钻石,证书显示,重30分,颜色I-J色,净度SI,标价17000元。下面我用我们的裸钻来跟他做个比较。
周大福:30分 I-J色 SI净度 价格:17000元
阿杜裸钻:30分 I色 VVS1净度 价格5200元
这样就明显的看出了价差。并且颜色净度比周大福的都要高。
一、圆型切工
1919年安特卫普切割师Marcel Tolkowsky(马歇尔•托克夫斯基)。通过光学计算,绘出了一个圆钻的切磨样式,能很好的反映钻石的火彩、光泽,这种切磨共包括台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个刻面,25分以下的小钻则无尖底,共在57个刻面,从而奠定了标准圆钻型切割的基础。
市面上的钻石琢型一般都是标准圆钻型。这种琢型共有58个小面。顶部的平面被称为台面,直径最大的部位为腰围,腰围以上为冠部,腰围以下为亭部。
托克夫斯基切割比率为——平均腰围直径:100%;台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钻石理想切工的基础。
二、祖母绿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起源:古代
因常用于宝石祖母绿的加工,故名祖母绿切工。使用祖母绿切工的钻石,较难遮掩钻石的瑕疵,适合净度较高、长方形、边角略带破损或包裹体的钻石原石。祖母绿切工原石留存率可达60%-70%之高。
三、榄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
外形:榄尖形
外形轮廓要求:尖角对称、无缺损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时期
也译为马眼钻或者舟形切工。 这种切工的钻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榄尖形切工。有领结效应。这种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较低,其特色在两端尖角处,此处的包裹体能够被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处的闪亮度极高。镶嵌时需要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四、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近代
钻石外形以对称得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的切磨。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五、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
也称为泪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坠形切(Pendloque Cut)有领结效应。梨形切工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十分流行,历史上著名的钻石中有将近20%使用此种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一号(Cullinan 1)。此种切工适合加工一端边角有破损或者瑕疵的钻石原石。镶嵌时需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外形轮廓要求:两侧翼对称,尖角无缺损。
六、垫型切工(Cushion Cut)
外形:矩形圆角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古典
起源:1977年
又称“枕型”切工(Pillow Cut)。垫型切工有58个切面,是现在明亮型切工的前身。相较而言: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则从台面观察钻石内部可见一个“空洞”。从1830年起,钻石有将近一世纪的时间运用且只运用这种切工,包括许多世界闻名的钻石,如:Hope、Regent等。相较现代明亮型切工,垫型切工的钻石拥有更高的散射火彩。
七、雷迪恩切工(Radiant Cut)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Radiant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如圆形灿烂型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
Radiant切工适合略显长方,四角有破损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较高。镶嵌时至少应以四爪镶嵌的形式来固定四个被切除尖角的部分,以保证镶嵌的牢固安全。
八、椭圆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
外形:椭圆形
外形轮廓要求:肩部对称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世纪
有领结效应。其原石留存率可达到50%-60%,适合长形八面体的钻石原石。 也因为它可以保留钻石较高的质量,所以多用于许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钻石。
九、公主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或混合型
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阶梯型切工的特点,所以也可归类于混合型切工。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钻石公司的注册专利切工,即公主方。方形切工可多样化,但普遍冠部较浅,台面较大,亭部较深。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高于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适用亭部较浅的钻坯。
十、上丁方形切工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02年
这种美丽而又独特的钻石切工与祖母绿形几乎相同,区别在于阿斯切是正方形的。这种阿斯切钻石也拥有如同祖母绿形钻石一样被切磨成长方形刻面的亭部,因其切割独特,使钻石内部的内含物(inclusion)变得更显眼。故选购该形状钻石应尽量选择净度级别较高的,如果选择的是净度级别较低如SI级,必须要注意证书上描述的钻石内含物是什么类型以及所处位置。在选择颜色的时候,当考虑的是颜色级别一般如J色的异形钻石,价格方面会比较实惠,但是在边角的地方颜色就可能会比较明显。
所有的阿斯切形钻石都是长宽比率(length-to-width ratio)确保在1.00-1.05之间的正方形。
钻石价格小对比
我们对钻石价格的了解通常是在商场的柜台,柜台的价格都是打包价格,就是包括钻石、镶嵌材料,工费,场地费,公司广告费等在内的价格。这样的价格会让我们觉得钻石很贵。一般没有渠道让我们了解裸钻的价格,今天我就拿一个实例来对比一下柜台的成品价格和我们公司的裸钻价格。
我的同学在周大福买的钻石吊坠,后来知道我在做裸钻定制,就找我咨询一下,因为她肉眼看到了钻石内部的黑色瑕疵。她买的这颗钻石,证书显示,重30分,颜色I-J色,净度SI,标价17000元。下面我用我们的裸钻来跟他做个比较。
周大福:30分 I-J色 SI净度 价格:17000元
阿杜裸钻:30分 I色 VVS1净度 价格5200元
这样就明显的看出了价差。并且颜色净度比周大福的都要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