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的面容
关于外貌与岁月的变迁,美龄跟庆龄也是不一样的,庆龄从十几岁的少女时代就非常美,孀居后伴随着那种略带孤冷的气质,一直美到年过半百,直到晚年开始不健康地胖起来。可是长久以来对她的宣传,却是以她晚年的形象为标准,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庆龄在我心中都是一个面目模糊的慈祥老太太。后来看到她年轻时照片,有一种深切的震撼。而美龄呢,一直听说她是三姐妹中最美的,但一开始看到她年轻时的照片时,真有种不以为然的感觉。因为她在相当长的成长岁月并不算好看,但后来越来越美,在1940年代达到极致。她的美是在岁月的流逝中积累起来的,是她个性与经历的一种综合。翻看她历经岁月变迁而改变的面容,会发现时间的沉淀真的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一般,从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小姑娘长成为风华绝代的第一夫人。岁月并非所有人容颜的杀手,有时它甚至能展现出美容师一般的魔力。
这是美龄十多岁时在美国的照片,那时她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胖乎乎的,谈不上多么好看,但懵懂的可爱还是有的。她是一个成绩很好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姑娘,刚到美国的两三年里甚至发生了爬到树上去玩却下不来的趣事。那时她估计也没像后来那样花很多心思在怎么看起来更好看上。有同学回忆大学时的她:“她热情真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这应该是蒋宋二人新婚不久的照片。如果不是已经熟悉美龄的容貌,单从照片上看给人感觉就是那个年代上海普通有钱人家少妇,还没有真正具备第一夫人那种高贵的气质与华丽的光茫。但这张照片已经比那张著名的婚礼照片好看很多,也许是婚纱并不适合她,那张照片上的美龄相当老气,又显胖。
不过和第一张照片相比,可以看出美龄精致了很多。感觉她是在二十岁回国后才开始真正注重外表,也开始在各种社会事务与社交场合培养和积累自己。嫁给蒋后,她的平台一下子广阔起来,终于避免了她曾担心的普通有钱人家女儿或妻子那种在社会事务中点缀性的亮相。婚后,她全力支持蒋的事业,也尤其关心孤儿及因公殉职人员的遗属。这一时期她还没有后来那么耀眼,多数是在幕后,但对蒋的方方面面一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纷繁的事务中,她变得越来越好看了,面容慢慢有了一种协调与柔和的感觉,这除了本身长久以来对容貌的在意,跟她整个人的成长以及幸福的婚姻生活也有关吧。
在1940年代,伴随着抗战的烽火,美龄迎来她一生中最好看的时光。这时她已经四十五岁上下,即使在今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个年龄也不再跟美丽有关了。但美龄却在这样的年龄里绽放出了她最美丽的光茫。她改变了发型,看上去有点怪异的留海没有了,头发全部温柔地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个人认为这也是最适合她的发型:)此时她的面容里,除了本身已经具备的高贵与优雅外,还有了一种柔软的韵味,带着母性的美,虽然她并未做过真正的母亲。1943年,她出访美国与加拿大,并在美国国会等多个盛大场合发表演讲,打动了无数普通美国人,也把自己最美的面容定格在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光里。
从普通有钱人家姑娘的样子到具备第一夫人高贵与绝美的神韵,美龄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在战乱的中国,属于第一夫人的并不只有光鲜的表面,焦虑与压力也无处不在。她还在一次去前线慰问的路上遭遇空袭,出车祸受了伤。然而这些经历并未击伤她,反而化为磨练心智的闪光。她人到中年却越来越好看与此也有极大的关系。这不是那种单靠保养与打扮就可以达到的好看。当然她一直努力保持着身材,每天都会称体重,有时晚上只吃一点点蔬菜沙拉,以至于蒋曾笑话她“你是羊投胎的吗,怎么总是吃草呢”:)
还想发一张西安事变后美龄到达西安时的照片。那是她人生中最为危机的时刻之一吧,下飞机前她还拿出一把枪交给身边的人说:“如果待会儿他们对我无礼,请将我枪毙。”之后她走下飞机,努力镇定微笑,以常态与张杨寒暄。在跟蒋见面后,蒋激动得哭了,她只是努力平静地说,我来看你了,安抚蒋的情绪。“余入吾夫室时,彼惊呼曰:‘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言既,愀然摇首,泪潸潸下。余强抑感情,持常态曰:‘我来视君耳。’盖余知此时当努力减低情绪之紧张。”还有在《世纪宋美龄》纪录片中看到的一个镜头,她在演讲,带着笑容,我却总觉得笑容里有一种凄凉的意味,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在向美国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一生中最为失意凄惶的时刻,她的面容还是镇定和从容的。
晚年的美龄曾在不同的场合说起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我很少哭,因为我们从小就学习不流露自己的情感”“余幼承庭训,均授以对大悲伤、大灾祸以坚强镇静为鹄的,余虽不能谓事事做到,但时以之自律自勉。”这样的教导,在她还是个小姑娘时未必能够体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苍茫大海上,小时候的教诲与生活互为触动互相印证,慢慢化成生命的韧性,成为她面对一次次风浪与一个个暗礁时的温柔但有力的对抗。
台湾岁月是蒋宋二人一生中相对黯淡的岁月,但晚年的他们看上去都越来越慈祥了。不再有连绵不断的征战,也不再需要辛苦地与不同政治派系周旋,在晚年他们二人的面容上,都显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放松。美龄尽管与蒋经国关系不大好,但和蒋家第三代却建立了真正的美好的感情,也能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美龄是个受孙辈喜欢与信任的人,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想要嫁给大她十多岁且离过两次婚的俞扬和时,蒋经国怎么都不答应,蒋孝章的几个兄弟更是扬言要去找俞算帐,蒋家一时乌云密布。后来蒋孝章找到美龄,美龄同情她理解她,或许她想到了自己和自己二姐当年一开始不被家人接受的婚姻。于是她出面去劝说蒋经国,又在两家之间打圆场,终于平息了蒋孝章婚姻带来的各种冲突,蒋经国最终接受了女儿的选择。
蒋介石去世后,美龄移居美国。尽管有孔家的几个孩子陪伴,蒋家的后人也一直很尊敬她,但生活毕竟寂寞了许多,她迎来了一生中最孤独的时光。能够长寿是一种幸运,也展现了她顽强的生命力。但长寿也意味着将送别所爱的人一一远去,有很多时候她亲自送别的人甚至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家族第二代与第三代。亲人离世的伤痛,与死亡一次次靠近的恐惧,应该是再多宗教教诲也无法完全驱散掉的吧。
但美龄还是保持着美丽与尊严。她在晚年也一直保持对自己外表与身材的要求,在八九十岁的年龄还会兴致勃勃地和身边的人聊外面流行的服饰和头型。1995年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她再次来到美国国会,回到自己在最美的年华里所登上的舞台,向世界展现了一位97岁老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人生中那些布满危机与痛楚的时光,痛失故土且永远回不去家乡的悲凉,无数关于自己关于家族的恶毒谣言,一一送别最亲近的人离开,都没能真正击伤她。这张照片中她的面容,虽然掩盖不了岁月的痕迹,但更能让人看到神情里蕴含的从容、大气,令人感动与骄傲。
![]() |
十多岁时在美国 |
这是美龄十多岁时在美国的照片,那时她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胖乎乎的,谈不上多么好看,但懵懂的可爱还是有的。她是一个成绩很好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姑娘,刚到美国的两三年里甚至发生了爬到树上去玩却下不来的趣事。那时她估计也没像后来那样花很多心思在怎么看起来更好看上。有同学回忆大学时的她:“她热情真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 |
新婚不久时的蒋宋 |
这应该是蒋宋二人新婚不久的照片。如果不是已经熟悉美龄的容貌,单从照片上看给人感觉就是那个年代上海普通有钱人家少妇,还没有真正具备第一夫人那种高贵的气质与华丽的光茫。但这张照片已经比那张著名的婚礼照片好看很多,也许是婚纱并不适合她,那张照片上的美龄相当老气,又显胖。
不过和第一张照片相比,可以看出美龄精致了很多。感觉她是在二十岁回国后才开始真正注重外表,也开始在各种社会事务与社交场合培养和积累自己。嫁给蒋后,她的平台一下子广阔起来,终于避免了她曾担心的普通有钱人家女儿或妻子那种在社会事务中点缀性的亮相。婚后,她全力支持蒋的事业,也尤其关心孤儿及因公殉职人员的遗属。这一时期她还没有后来那么耀眼,多数是在幕后,但对蒋的方方面面一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纷繁的事务中,她变得越来越好看了,面容慢慢有了一种协调与柔和的感觉,这除了本身长久以来对容貌的在意,跟她整个人的成长以及幸福的婚姻生活也有关吧。
![]() |
1940年代的她,无论正脸侧脸还是低头照都好美 |
![]() |
1943年访美期间在演讲 |
![]() |
抗战期间 |
![]() |
抗战后期 |
在1940年代,伴随着抗战的烽火,美龄迎来她一生中最好看的时光。这时她已经四十五岁上下,即使在今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个年龄也不再跟美丽有关了。但美龄却在这样的年龄里绽放出了她最美丽的光茫。她改变了发型,看上去有点怪异的留海没有了,头发全部温柔地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个人认为这也是最适合她的发型:)此时她的面容里,除了本身已经具备的高贵与优雅外,还有了一种柔软的韵味,带着母性的美,虽然她并未做过真正的母亲。1943年,她出访美国与加拿大,并在美国国会等多个盛大场合发表演讲,打动了无数普通美国人,也把自己最美的面容定格在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光里。
从普通有钱人家姑娘的样子到具备第一夫人高贵与绝美的神韵,美龄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在战乱的中国,属于第一夫人的并不只有光鲜的表面,焦虑与压力也无处不在。她还在一次去前线慰问的路上遭遇空袭,出车祸受了伤。然而这些经历并未击伤她,反而化为磨练心智的闪光。她人到中年却越来越好看与此也有极大的关系。这不是那种单靠保养与打扮就可以达到的好看。当然她一直努力保持着身材,每天都会称体重,有时晚上只吃一点点蔬菜沙拉,以至于蒋曾笑话她“你是羊投胎的吗,怎么总是吃草呢”:)
![]() |
西安事变后飞抵西安时 |
还想发一张西安事变后美龄到达西安时的照片。那是她人生中最为危机的时刻之一吧,下飞机前她还拿出一把枪交给身边的人说:“如果待会儿他们对我无礼,请将我枪毙。”之后她走下飞机,努力镇定微笑,以常态与张杨寒暄。在跟蒋见面后,蒋激动得哭了,她只是努力平静地说,我来看你了,安抚蒋的情绪。“余入吾夫室时,彼惊呼曰:‘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言既,愀然摇首,泪潸潸下。余强抑感情,持常态曰:‘我来视君耳。’盖余知此时当努力减低情绪之紧张。”还有在《世纪宋美龄》纪录片中看到的一个镜头,她在演讲,带着笑容,我却总觉得笑容里有一种凄凉的意味,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在向美国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一生中最为失意凄惶的时刻,她的面容还是镇定和从容的。
晚年的美龄曾在不同的场合说起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我很少哭,因为我们从小就学习不流露自己的情感”“余幼承庭训,均授以对大悲伤、大灾祸以坚强镇静为鹄的,余虽不能谓事事做到,但时以之自律自勉。”这样的教导,在她还是个小姑娘时未必能够体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苍茫大海上,小时候的教诲与生活互为触动互相印证,慢慢化成生命的韧性,成为她面对一次次风浪与一个个暗礁时的温柔但有力的对抗。
![]() |
晚年在台湾 |
台湾岁月是蒋宋二人一生中相对黯淡的岁月,但晚年的他们看上去都越来越慈祥了。不再有连绵不断的征战,也不再需要辛苦地与不同政治派系周旋,在晚年他们二人的面容上,都显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放松。美龄尽管与蒋经国关系不大好,但和蒋家第三代却建立了真正的美好的感情,也能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美龄是个受孙辈喜欢与信任的人,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想要嫁给大她十多岁且离过两次婚的俞扬和时,蒋经国怎么都不答应,蒋孝章的几个兄弟更是扬言要去找俞算帐,蒋家一时乌云密布。后来蒋孝章找到美龄,美龄同情她理解她,或许她想到了自己和自己二姐当年一开始不被家人接受的婚姻。于是她出面去劝说蒋经国,又在两家之间打圆场,终于平息了蒋孝章婚姻带来的各种冲突,蒋经国最终接受了女儿的选择。
蒋介石去世后,美龄移居美国。尽管有孔家的几个孩子陪伴,蒋家的后人也一直很尊敬她,但生活毕竟寂寞了许多,她迎来了一生中最孤独的时光。能够长寿是一种幸运,也展现了她顽强的生命力。但长寿也意味着将送别所爱的人一一远去,有很多时候她亲自送别的人甚至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家族第二代与第三代。亲人离世的伤痛,与死亡一次次靠近的恐惧,应该是再多宗教教诲也无法完全驱散掉的吧。
![]() |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在美国国会的演讲 |
但美龄还是保持着美丽与尊严。她在晚年也一直保持对自己外表与身材的要求,在八九十岁的年龄还会兴致勃勃地和身边的人聊外面流行的服饰和头型。1995年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她再次来到美国国会,回到自己在最美的年华里所登上的舞台,向世界展现了一位97岁老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人生中那些布满危机与痛楚的时光,痛失故土且永远回不去家乡的悲凉,无数关于自己关于家族的恶毒谣言,一一送别最亲近的人离开,都没能真正击伤她。这张照片中她的面容,虽然掩盖不了岁月的痕迹,但更能让人看到神情里蕴含的从容、大气,令人感动与骄傲。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