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记:小记传统生活方式的乐趣
昨天下午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聚会,席间,和朋友们闲聊着,有人突然说:“你现在越来越蒋勋了呀。”稍微愣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情趣简直要在复古路线上走到黑”了。想想最近半年做的事情,先是某天听了张君弹唱的古琴曲《卧龙吟》,然后半夜就激动得睡不着,好听得似乎要飞起来。于是那个周末就找了一个老师开始学习古琴。古琴很好玩的地方首先就像是高罗佩所说:“与此恰恰相反的是,要欣赏古琴音乐却并非易事。这主要是因为古琴音乐基本上不是旋律性的,它的美不在于音符的衔接启承,而恰是蕴涵在每个独立的音符之中。”所以很多听琴者会觉得古琴那平铺直叙的、一种力度与速度到底的音乐怎么这样单调乏味。
古代的琴弦是用蚕丝做的,弹起来细微得象呢喃细语。你可以来听琴,但决不是为了你而演奏,琴是弹给自己和万物听的。琴之所以如此孤独,还在于它被中国人看成是最高贵的乐器,是圣贤和诗人的象征。《风俗通》曰:“琴者乐之统,与八音并行,君子所常御。”所以,琴是众多乐器的统率,是君子随身携带的东西。但是在现代,古琴并不是你想随身携带就可以携带的。因为古琴实在是太贵了!近几年学习古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导致古琴的价格水涨船高节节攀升。名家斫的琴,例如王鹏的,人称“王百万”!而曾成伟的也要从5.5万起。这附庸风雅也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
我发现有些东西不能碰,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种种。本来只是想随便弹弹古琴,学了几首小曲后,就开始觉得滇红或者金骏眉也是蛮好喝的。于是在淘宝买来简易的茶具,和几本茶道的书,开始研究如何喝茶。而最近开始想着如何把简易茶具升级成茶席。茶之美从来不仅仅在于口感和茶席的精美,那种几千上万元一斤的茶叶固然很好喝,但是我并不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违背喝茶之初心。我理解的茶道是这样的:最初从茶的芳香和甘美开始,我们喜欢上了茶。然后进一步开始专注冲泡的技巧,体验具有正念的仪式所带来的宁静。慢慢的,我们将发现茶中之“气”,这气会与体内之气融为一体,体会到生命圆满的状态。也许你们会嘲笑这些关于茶道的想法:“它仅仅是茶而已。”就像Aaron Fisher反问说:“我是这样的观点:你开始勾出每天‘仅仅’的那些时刻——仅仅吃饭、仅仅刷牙、仅仅工作——很快你在地球上的大部分体验都是‘仅仅’。但如果那些时刻不是‘仅仅’呢?如果它们是一切呢?如果每一点体验都是珍贵而真实、充满意义且相互关联的呢?那么茶‘仅仅’是茶吗?”
继而发现练一些传统功夫来锻炼身体也不错。觉得它除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用来防身,遇到小流氓大混混什么的可以得意的笑。(朋友问我以后如果练成了,乘坐地铁会不会就动不动抛出一个个挑衅的眼神。。。)于是周末就来到公园拜了一个老爷子为师,打算学习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刀剑等等。老爷子从11岁开始习武,而今年60了,但是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练功之余,他总是抽着香烟和我讲述他当年在冯志强先生那里学武的经历和年轻时候与人打架比武的事情,就像徐浩峰笔下的那个民国时期的江湖。然后又认为无聊的零碎时间练几笔瘦金体也是蛮好的,于是买了一本宋徽宗《楷书千字文》钢笔字帖放在办公室里。而最近喜欢上昆曲,每天晚上运动完之后就会吹吹小风,听听小曲,也许还会跟着杜丽娘哼唱《牡丹亭》里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
有朋友问我,你学习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最后你会在哪一路上精通。我只是回答不用精通,都只是玩玩而已。见他有些困惑,我进一步解释道:“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再多增加一项技艺,以便于成为某项技艺大师。而是我想精雕细琢我生活中的所有部分,而恰好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序列。我以前喝可乐,现在喝茶,而水总是要喝的;以前看电影,现在看昆剧。而剧总是要看的。以前听民谣,现在听古琴,而曲总是要听的。”
不知道以后自己会变得怎么样,以此记录这段陌生而有趣的生活。
古代的琴弦是用蚕丝做的,弹起来细微得象呢喃细语。你可以来听琴,但决不是为了你而演奏,琴是弹给自己和万物听的。琴之所以如此孤独,还在于它被中国人看成是最高贵的乐器,是圣贤和诗人的象征。《风俗通》曰:“琴者乐之统,与八音并行,君子所常御。”所以,琴是众多乐器的统率,是君子随身携带的东西。但是在现代,古琴并不是你想随身携带就可以携带的。因为古琴实在是太贵了!近几年学习古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导致古琴的价格水涨船高节节攀升。名家斫的琴,例如王鹏的,人称“王百万”!而曾成伟的也要从5.5万起。这附庸风雅也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
我发现有些东西不能碰,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种种。本来只是想随便弹弹古琴,学了几首小曲后,就开始觉得滇红或者金骏眉也是蛮好喝的。于是在淘宝买来简易的茶具,和几本茶道的书,开始研究如何喝茶。而最近开始想着如何把简易茶具升级成茶席。茶之美从来不仅仅在于口感和茶席的精美,那种几千上万元一斤的茶叶固然很好喝,但是我并不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违背喝茶之初心。我理解的茶道是这样的:最初从茶的芳香和甘美开始,我们喜欢上了茶。然后进一步开始专注冲泡的技巧,体验具有正念的仪式所带来的宁静。慢慢的,我们将发现茶中之“气”,这气会与体内之气融为一体,体会到生命圆满的状态。也许你们会嘲笑这些关于茶道的想法:“它仅仅是茶而已。”就像Aaron Fisher反问说:“我是这样的观点:你开始勾出每天‘仅仅’的那些时刻——仅仅吃饭、仅仅刷牙、仅仅工作——很快你在地球上的大部分体验都是‘仅仅’。但如果那些时刻不是‘仅仅’呢?如果它们是一切呢?如果每一点体验都是珍贵而真实、充满意义且相互关联的呢?那么茶‘仅仅’是茶吗?”
继而发现练一些传统功夫来锻炼身体也不错。觉得它除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用来防身,遇到小流氓大混混什么的可以得意的笑。(朋友问我以后如果练成了,乘坐地铁会不会就动不动抛出一个个挑衅的眼神。。。)于是周末就来到公园拜了一个老爷子为师,打算学习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刀剑等等。老爷子从11岁开始习武,而今年60了,但是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练功之余,他总是抽着香烟和我讲述他当年在冯志强先生那里学武的经历和年轻时候与人打架比武的事情,就像徐浩峰笔下的那个民国时期的江湖。然后又认为无聊的零碎时间练几笔瘦金体也是蛮好的,于是买了一本宋徽宗《楷书千字文》钢笔字帖放在办公室里。而最近喜欢上昆曲,每天晚上运动完之后就会吹吹小风,听听小曲,也许还会跟着杜丽娘哼唱《牡丹亭》里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
有朋友问我,你学习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最后你会在哪一路上精通。我只是回答不用精通,都只是玩玩而已。见他有些困惑,我进一步解释道:“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再多增加一项技艺,以便于成为某项技艺大师。而是我想精雕细琢我生活中的所有部分,而恰好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序列。我以前喝可乐,现在喝茶,而水总是要喝的;以前看电影,现在看昆剧。而剧总是要看的。以前听民谣,现在听古琴,而曲总是要听的。”
不知道以后自己会变得怎么样,以此记录这段陌生而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