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小记___几个学生作品
这几天晚上和小T、清欢等人连续讨论了几部学生作品,收获很多。
这几部学生作品时长从7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不管从剧情上还是制作上都是短片的规模,题材各异,风格不一,我发现学生的思路相对于成熟的电影导演来说反而更开阔,他们关注的话题是具有新意的,比如《守机》是讲一个学生和一部手机的故事,从依赖手机到丢失到重新获得的过程。《伏流青春》是由三段故事组成,讲述了大学生中的小三故事、兄弟情谊和女生的隐秘情感,《小光》讲的是一个刚毕业的玩过乐队的年轻人在一个性保健品店里的故事。
可以看出这三部短片都是就地取材,从身边的生活找素材,甚至是热点问题,比如对小三的态度,对毕业后工作与梦想的态度,但在剧情设计上又尽量免于流俗,可以说对新颖的追求是学生作品的通例,这也是表现学生导演创作天分的好机会。
但是好的立意并不一定带来好的作品。从剧情上讲,这几个作品有个通病就是情节人物不突出,导演很突出,大量的使用旁白,甚至旁白已经作为推动叙事的重要部分,黑场,字幕,某某干了什么事。用这样草率的处理来省略必要的剧情,是很不应该的。这也暴露出学生导演在创作上的浮躁心态,灵光一闪想到一个不错的立意,然后大致场景一分,就开始操作起摄像机,结果剪辑的时候发现素材不够,返工划不来,就打字幕或者旁白吧。我很好奇他们拍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故事还不完整么。
也许是我是学文学的,我是很看重剧本在电影中的作用,如果能在剧本中把一个故事讲到十分的合理和流畅,那么在拍摄中受到各种问题最后效果可能只有8分。但是如果在剧本里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好,那么再华丽的特效也不起作用。
当然其中一部小光这部作品的故事性还是不错的,时长只有7分钟,故事还算流畅,但是遗憾的是太短了,虎头蛇尾,本来是很有看头的,结果导演很不厚道的用一段旁白抒发了一下感慨全片戛然而止。从他对镜头的运用和剪辑的风格来看这样一个很狗血的抒情结尾完全是拼凑上去的,就好像是因为电影审查而把关键段落强行剪掉一样。
总结一下,学生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找到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之后,能否用一个合理流畅的故事叙述出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和剧本的问题差不多,他们在对镜头语言的应用上也存在标新立异而不达的缺点,似乎对于老师讲的那一套根本不屑一顾,几个很正常的场景非要连续的使用大仰视,对话一会用三镜头,一会又固定机位长镜头,好像不出新就没了自己的风格。想在镜头上出新我觉得可以从电影的空间关系上多下功夫而不一定非要折磨摄像机,新现实主义的影片就是在空间上开拓了更多可能性而影响深远。
最后是剪辑和特效。剪辑上一般不错,一错就很雷人。影片进行的好好的,突然一个闪白,然后咔嚓咔嚓的放幻灯片。小光那片的剪辑很流畅,节奏感把握的不错。伏流青春的特效可以,但是用的太多了,有炫技的嫌疑。
总的来说学生作品还是太浮躁,对于电影的讲故事的本质不够重视,技术层面反而很用心,华而不实。
kelala推荐的中戏学生的获奖作品《套子》是目前看过的最好的学生作品,在这也推荐一下。
这几部学生作品时长从7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不管从剧情上还是制作上都是短片的规模,题材各异,风格不一,我发现学生的思路相对于成熟的电影导演来说反而更开阔,他们关注的话题是具有新意的,比如《守机》是讲一个学生和一部手机的故事,从依赖手机到丢失到重新获得的过程。《伏流青春》是由三段故事组成,讲述了大学生中的小三故事、兄弟情谊和女生的隐秘情感,《小光》讲的是一个刚毕业的玩过乐队的年轻人在一个性保健品店里的故事。
可以看出这三部短片都是就地取材,从身边的生活找素材,甚至是热点问题,比如对小三的态度,对毕业后工作与梦想的态度,但在剧情设计上又尽量免于流俗,可以说对新颖的追求是学生作品的通例,这也是表现学生导演创作天分的好机会。
但是好的立意并不一定带来好的作品。从剧情上讲,这几个作品有个通病就是情节人物不突出,导演很突出,大量的使用旁白,甚至旁白已经作为推动叙事的重要部分,黑场,字幕,某某干了什么事。用这样草率的处理来省略必要的剧情,是很不应该的。这也暴露出学生导演在创作上的浮躁心态,灵光一闪想到一个不错的立意,然后大致场景一分,就开始操作起摄像机,结果剪辑的时候发现素材不够,返工划不来,就打字幕或者旁白吧。我很好奇他们拍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故事还不完整么。
也许是我是学文学的,我是很看重剧本在电影中的作用,如果能在剧本中把一个故事讲到十分的合理和流畅,那么在拍摄中受到各种问题最后效果可能只有8分。但是如果在剧本里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好,那么再华丽的特效也不起作用。
当然其中一部小光这部作品的故事性还是不错的,时长只有7分钟,故事还算流畅,但是遗憾的是太短了,虎头蛇尾,本来是很有看头的,结果导演很不厚道的用一段旁白抒发了一下感慨全片戛然而止。从他对镜头的运用和剪辑的风格来看这样一个很狗血的抒情结尾完全是拼凑上去的,就好像是因为电影审查而把关键段落强行剪掉一样。
总结一下,学生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找到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之后,能否用一个合理流畅的故事叙述出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和剧本的问题差不多,他们在对镜头语言的应用上也存在标新立异而不达的缺点,似乎对于老师讲的那一套根本不屑一顾,几个很正常的场景非要连续的使用大仰视,对话一会用三镜头,一会又固定机位长镜头,好像不出新就没了自己的风格。想在镜头上出新我觉得可以从电影的空间关系上多下功夫而不一定非要折磨摄像机,新现实主义的影片就是在空间上开拓了更多可能性而影响深远。
最后是剪辑和特效。剪辑上一般不错,一错就很雷人。影片进行的好好的,突然一个闪白,然后咔嚓咔嚓的放幻灯片。小光那片的剪辑很流畅,节奏感把握的不错。伏流青春的特效可以,但是用的太多了,有炫技的嫌疑。
总的来说学生作品还是太浮躁,对于电影的讲故事的本质不够重视,技术层面反而很用心,华而不实。
kelala推荐的中戏学生的获奖作品《套子》是目前看过的最好的学生作品,在这也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