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作羹汤
在北京三月有余,诸情倦倦,饮食上往往不择精细,下班时只在外面饱食一顿即回。延宕数月,才买回菜蔬,开始做饭。做饭一事,颇值得玩味,做饭之前,想到锅碗瓢盆,葱姜蒜末,油盐酱醋,便觉得繁杂,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一旦开始动手,择了菜,切了姜蒜,架上锅,拧开火,在烟火气中,反倒显得悠闲愉悦。
做菜是个顶享受的事情,像我母亲,平日都不唱歌的,唯有在做菜的时候会边做菜边哼着歌,很悠闲的样子,有时候我凑过去问她唱什么,母亲就推着手说,去去,没你的事。不过那时我不知道此中之乐,便不大理解,如今虽然亦不爱做饭,但是偶然做饭时,亦是心情舒畅的。像是苏东坡,也爱做菜,且颇能享受其中乐趣,东坡肉不但做得好吃,也被苏东坡做得很有趣,想来若是没有一颗闲雅的心,大概也不至如此。现在的汪曾祺陆文夫等人,不但写吃的写得好,做菜也是一把好手,且很爱做,像是汪曾祺,招待好朋友必定是要亲自去弄几个菜的。
从前年开始,我便写了一个《浮生札记》,其中就有一个篇章是专门写吃食的,加起来也有几万字了。不过大部分食物都是像袁枚一样,都是从别人的口里听来的,没什么自己的经验。我这人大概是有懒病,平日里最不耐烦这些琐碎的事情,做饭更是少有的。唯有在暑寒假,父母上班,在家没有什么贡献,便包了一日三餐,虽然当作任务,但是做的时候也颇为自得其乐。
父亲对我做菜最为担忧,因为我做菜时爱出其新意,不是添加几样东西,就是少几样东西,比如炒的菜,我会煮一下再炒,比如煮汤,我则会放些根本不适宜做汤的材料进去。我总是怀着一种美好期待,觉得这么做了,保不准就能做出一道惊天泣地的好菜来。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做的菜总是失败的。父亲有时候央求我说,你做菜时还是安分些吧,不要想东想西了。不过我是不理的,照样按照我的方式去做,记得我曾经把猪肉牛肉鸡肉鸭肉还有一些蘑菇土豆放在一锅里面炖,想着会做出一锅绝世好汤,但是后来不小心将水炖干了,一锅汤便毁掉了。
虽然做菜的厨艺不见长,但是至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最重要的便是收拾,这是母亲教我的,以前我做菜,总是将所有材料准备好才做,往往摆了一大推,炒菜的时候,又没有规矩,总做得杂乱,最后把菜做好,厨房往往是不能看了。母亲便告诉我,做菜时一定要边做边收拾,做一道菜时就要准备下一道菜,有条不紊。现在我做菜闲适得多,往往将菜做完,厨房和干净时没什么大的区别,唯有这样,心情才能闲适,不然忙乱死了。再有就是切菜的技术提升了很多,已经脱离眼睛只靠手感了,使刀也颇有流水回雪之势,快且稳,这让人很快意,怪不得有人说杀人如砍瓜,一刀一个,利落极了,利落让人很快意,会增加做菜的快乐,如果总是慢吞吞地切菜,耐心都被磨完了。厨房很像是一个江湖,做菜厉害的人像是个大侠客,挥刀切菜,掂锅掌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以看电视上那些大厨做菜时很享受,就是因为这样,那是一种“武功”。
只是做菜到现在,终究算来没什么成就,一没什么很拿得出手的好菜,二也没有什么很好的经验要分享。我也不算好吃的人,对食物就君子之态处之,但偶尔在厨房混去,竟然也能生欢喜心,这大概算是另一项所得吧。
前几日看稿,看到一个家庭摄影师说,据他的观察,家庭幸福的人家,往往多是自己在家做饭的。这点我深表认同,很久前就隐隐觉得了。所以对潇君说,要自己开火做饭。
潇君虽然不常做菜,但竟比我做得好吃,不过切菜的样子不太敢恭维,于是但凡她做菜,便使唤我去择菜,切姜蒜葱,切小朝天椒,切肉,我挽起袖子,边笑谈自若边挥刀切去,旋即就好,然后给潇君炫耀道:如我者,几人乎?潇君不语,再问,似汝得良人如我者,几人乎?潇君则挥勺相向,于是不敢再多话。
一次潇君做打卤面给我吃,一锅白水煮面,一锅专做卤,最后拌在一处吃,我一吃,味道好极,于是不住赞赏。第二日,潇君不在,我便自己去做打卤面,因想着别出新意,便将卤做好,再倒满水,水沸后再下面,本以为这样卤的味能够浸入面条,那样面条就更加美味了。不想最后煮来,面咸而色黑,汤有苦味,比之之前大有不及,第三日,再做打卤面,用潇君方法,遂成功。
我的工作大多数是费脑力的,所以纯做技术活的时候反倒很轻松,做菜就是一件很不费脑力的事情,什么都是顺手做的。其实我最想要做的工作,不是写文作诗,倒是想去学个手艺,做的时候,完全放空自己,凭着肌肉记忆去完成,这样什么都不想,实在是很美好的事情。这让我想起我做过最完美的一份工作,不是别的,而是我高中毕业时,在一家制衣厂工作,经理让我和另一个人用两三斤重的熨斗烫衣服,一烫就是一整天,全没有休息,那时的我,一天也能烫几百件,每日回去,吃完饭,倒头就睡,全不思考别的什么,至今想到这事,就生出一种遗憾,这种日子能够再得乎?
忽然想起一件很优雅的事情,主人公的名字是谁我忘了,似乎是古代的一个名士,一天那个名士要死去了,气喘吁吁地躺着床上,儿子跪在床前问道:父亲,这生可有憾事吗?名士摇头。儿子问,可有最乐事吗?名士忽然睁眼道:少年时,曾在田间犁地,一日几亩,迎风晒日,最乐也。
说这些故事似乎和做菜没什么关系,但是我细细一想,到底还是有些关系的,但是有什么关系,我又说不上来,全看读者自己去揣测了。
这篇文章我取名“洗手作羹汤”,是有些意思的,这句诗是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其三中的句子,这三首诗分别讲诉了新嫁娘到婆家后的三个事情,其实也是三个步骤,且是按照时间来的。第三首的意思是,嫁来三天了,就洗了手去做饭了,但是不知道公婆的喜好,于是让小姑尝一下自己做的菜看合适不合适。把这首诗说出来,且拿一句作为题目,不是为别的,只是说我也像是那个新嫁娘,开始过新生活了。新嫁娘在婆家生活的开始就是洗手作羹汤,我在北京的新开始,也是洗手作羹汤,人生只要能洗手作羹汤了,那么便能和和气气地加入人生,开始人生了。
活在这个世间,身上的烟火气很重要。
2016/7/10于北京。
微信公众号:生云楼
做菜是个顶享受的事情,像我母亲,平日都不唱歌的,唯有在做菜的时候会边做菜边哼着歌,很悠闲的样子,有时候我凑过去问她唱什么,母亲就推着手说,去去,没你的事。不过那时我不知道此中之乐,便不大理解,如今虽然亦不爱做饭,但是偶然做饭时,亦是心情舒畅的。像是苏东坡,也爱做菜,且颇能享受其中乐趣,东坡肉不但做得好吃,也被苏东坡做得很有趣,想来若是没有一颗闲雅的心,大概也不至如此。现在的汪曾祺陆文夫等人,不但写吃的写得好,做菜也是一把好手,且很爱做,像是汪曾祺,招待好朋友必定是要亲自去弄几个菜的。
从前年开始,我便写了一个《浮生札记》,其中就有一个篇章是专门写吃食的,加起来也有几万字了。不过大部分食物都是像袁枚一样,都是从别人的口里听来的,没什么自己的经验。我这人大概是有懒病,平日里最不耐烦这些琐碎的事情,做饭更是少有的。唯有在暑寒假,父母上班,在家没有什么贡献,便包了一日三餐,虽然当作任务,但是做的时候也颇为自得其乐。
父亲对我做菜最为担忧,因为我做菜时爱出其新意,不是添加几样东西,就是少几样东西,比如炒的菜,我会煮一下再炒,比如煮汤,我则会放些根本不适宜做汤的材料进去。我总是怀着一种美好期待,觉得这么做了,保不准就能做出一道惊天泣地的好菜来。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做的菜总是失败的。父亲有时候央求我说,你做菜时还是安分些吧,不要想东想西了。不过我是不理的,照样按照我的方式去做,记得我曾经把猪肉牛肉鸡肉鸭肉还有一些蘑菇土豆放在一锅里面炖,想着会做出一锅绝世好汤,但是后来不小心将水炖干了,一锅汤便毁掉了。
虽然做菜的厨艺不见长,但是至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最重要的便是收拾,这是母亲教我的,以前我做菜,总是将所有材料准备好才做,往往摆了一大推,炒菜的时候,又没有规矩,总做得杂乱,最后把菜做好,厨房往往是不能看了。母亲便告诉我,做菜时一定要边做边收拾,做一道菜时就要准备下一道菜,有条不紊。现在我做菜闲适得多,往往将菜做完,厨房和干净时没什么大的区别,唯有这样,心情才能闲适,不然忙乱死了。再有就是切菜的技术提升了很多,已经脱离眼睛只靠手感了,使刀也颇有流水回雪之势,快且稳,这让人很快意,怪不得有人说杀人如砍瓜,一刀一个,利落极了,利落让人很快意,会增加做菜的快乐,如果总是慢吞吞地切菜,耐心都被磨完了。厨房很像是一个江湖,做菜厉害的人像是个大侠客,挥刀切菜,掂锅掌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以看电视上那些大厨做菜时很享受,就是因为这样,那是一种“武功”。
只是做菜到现在,终究算来没什么成就,一没什么很拿得出手的好菜,二也没有什么很好的经验要分享。我也不算好吃的人,对食物就君子之态处之,但偶尔在厨房混去,竟然也能生欢喜心,这大概算是另一项所得吧。
前几日看稿,看到一个家庭摄影师说,据他的观察,家庭幸福的人家,往往多是自己在家做饭的。这点我深表认同,很久前就隐隐觉得了。所以对潇君说,要自己开火做饭。
潇君虽然不常做菜,但竟比我做得好吃,不过切菜的样子不太敢恭维,于是但凡她做菜,便使唤我去择菜,切姜蒜葱,切小朝天椒,切肉,我挽起袖子,边笑谈自若边挥刀切去,旋即就好,然后给潇君炫耀道:如我者,几人乎?潇君不语,再问,似汝得良人如我者,几人乎?潇君则挥勺相向,于是不敢再多话。
一次潇君做打卤面给我吃,一锅白水煮面,一锅专做卤,最后拌在一处吃,我一吃,味道好极,于是不住赞赏。第二日,潇君不在,我便自己去做打卤面,因想着别出新意,便将卤做好,再倒满水,水沸后再下面,本以为这样卤的味能够浸入面条,那样面条就更加美味了。不想最后煮来,面咸而色黑,汤有苦味,比之之前大有不及,第三日,再做打卤面,用潇君方法,遂成功。
我的工作大多数是费脑力的,所以纯做技术活的时候反倒很轻松,做菜就是一件很不费脑力的事情,什么都是顺手做的。其实我最想要做的工作,不是写文作诗,倒是想去学个手艺,做的时候,完全放空自己,凭着肌肉记忆去完成,这样什么都不想,实在是很美好的事情。这让我想起我做过最完美的一份工作,不是别的,而是我高中毕业时,在一家制衣厂工作,经理让我和另一个人用两三斤重的熨斗烫衣服,一烫就是一整天,全没有休息,那时的我,一天也能烫几百件,每日回去,吃完饭,倒头就睡,全不思考别的什么,至今想到这事,就生出一种遗憾,这种日子能够再得乎?
忽然想起一件很优雅的事情,主人公的名字是谁我忘了,似乎是古代的一个名士,一天那个名士要死去了,气喘吁吁地躺着床上,儿子跪在床前问道:父亲,这生可有憾事吗?名士摇头。儿子问,可有最乐事吗?名士忽然睁眼道:少年时,曾在田间犁地,一日几亩,迎风晒日,最乐也。
说这些故事似乎和做菜没什么关系,但是我细细一想,到底还是有些关系的,但是有什么关系,我又说不上来,全看读者自己去揣测了。
这篇文章我取名“洗手作羹汤”,是有些意思的,这句诗是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其三中的句子,这三首诗分别讲诉了新嫁娘到婆家后的三个事情,其实也是三个步骤,且是按照时间来的。第三首的意思是,嫁来三天了,就洗了手去做饭了,但是不知道公婆的喜好,于是让小姑尝一下自己做的菜看合适不合适。把这首诗说出来,且拿一句作为题目,不是为别的,只是说我也像是那个新嫁娘,开始过新生活了。新嫁娘在婆家生活的开始就是洗手作羹汤,我在北京的新开始,也是洗手作羹汤,人生只要能洗手作羹汤了,那么便能和和气气地加入人生,开始人生了。
活在这个世间,身上的烟火气很重要。
2016/7/10于北京。
微信公众号:生云楼
骆瑞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生云楼诗词小辑(2024.11.26-2025.4.20) (1人喜欢)
- 生云楼诗词小辑(2024.6.28-2024.11.25)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