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和最愚蠢的一代
说当下是最愚蠢的一代,并不是说这一代人的智力有什么问题,而是在于他们有最好的机会和资源,最有可能成为最聪明,最博学的一代,却没有善加利用,反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公开课,维基百科,这一切都只需鼠标一点。
但数据却告诉我们,在中国16岁到24岁的网民中,平均每天耗费在形形色色的社交网站和数字媒体的时间是9.2小时,更糟糕的是,67%以上的人在网络即时通信中传递的都是无意义的信息,似乎虚拟存在的本身就具备了某种终极意义。
这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中国的网路文化为什么出现一种不可逆转的简单粗暴的趋势:似乎一个顶,或者一个踩,就可以囊括对一切问题的态度。
我年轻过,也愚蠢过,但现在年轻人的很多东西,我完全不明白。
我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对自己的照片那么着迷。
有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现在年轻网民平均每周要发3467条微信。
为什么要那么多?因为他们的社交生活是多变的,也许一节课上完,就发现自己收到了分手短信。
所以,他们没法坐在椅子上,安静地读一本小说,他们必须随时查看朋友们在做什么,否则就精神紧张,无法集中。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这样,他们厌倦了,但不能出来。因为一旦出来,就失去了社交生活。
悲哀的是,当他们30岁的时候,一定会追悔莫及。他们会想,为什么在高中时代,我不学学历史呢?为什么不在我可以纯粹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呢?
现在一切都太晚了。老婆、孩子、柴米油盐、生活的种种压力,我再也不可能读小说了,我看看电视就上床睡了。一切都结束了,这是很悲哀的。
我相信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应该多读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而互联网的危险就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庞大,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百度一下就出来了,为什么要花时间去记?
但是,毛泽东只是一个名字吗?“二战”只是一个标注了时间和地点的事件吗?卢梭在瓦尔登湖边想了些什么,哈姆雷特关于生命意义的冥想,真的与你无关吗?
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愚蠢是在环境中养成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把自己弄成蠢人,或者允许别人把自己弄成蠢人。由此看来,愚蠢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除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洪流让年轻的网民无所适从的选择,还有更重要的是混杂其中的反智,反社会的言论对年轻网民的刻意迎合。
而自称新媒体写作教主的咪蒙是一个极端恶劣的例子。
咪蒙不会在意她的文章会给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她不会在意网络暴力的恐怖之处。她要的是情绪化。
她要挠年轻网民的G点,要迎合,要煽动情绪。年轻网民讨厌的,她要去猛踩几脚;年轻网民喜欢的,她要去跪舔。
因此咪蒙的文章中遍布:卧槽,滚,不要脸,垃圾。也遍布诸如:贱人,low逼,婊子等等的标签。
而标签化与情绪化,是最不费脑子的。
年轻网民心里隐藏和压抑的情绪被咪蒙的文章煽动起来,就像一条狗,活着全靠本能。而咪蒙似乎在引导年轻网民:干嘛压抑自己?你也可以的!
对于善来说,愚蠢是比恶意更加危险的敌人。
你可以抵抗恶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恶意总是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因为它总是使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话。
然而面对愚蠢,根本无法防卫。要反对愚蠢,抵抗和力量都无济于事,愚蠢根本不服从理性。假如事实与愚蠢的偏见相左,那就不必相信事实,假如那些事实无法否认,那么还可以把它们干脆作为例外推开不理。
所以同恶棍相比,愚蠢的人总是自鸣得意。而且他很容易变成危险,因为要使他挥拳出击,那也易如反掌。
当咪蒙在自称有400万粉丝的公众号上给田朴珺贴上“独立婊”的标签后,已经可以想象一群自鸣得意的蠢人是如何在社交网站微博上谩骂攻击一个跟她们一样年轻的女性的。
情绪化,标签化的反智言论的可怕,是因为它剥夺了人的独立判断。愚蠢的人放弃了自己评价新事物的思考与努力。我们在和愚蠢的人谈话时,你碰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连串的标签和口号。
这些标签和口号控制了他,他的眼睛被蒙蔽,他的人性被利用,被糟蹋。一旦他交出了自己的意志,变成了纯粹的工具,就再也没有什么罪恶的极限是愚蠢的人干不出来的了。
我想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知识、理性的传统,也许就这样结束了,剩下的只有娱乐和成功。
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去冒犯年轻人的文化,因为我不想被称之为老古董。
但是很多时候,是不得已为之,是玉不琢不成器。
如果现在有一个年轻的读者读到这篇文章,然后感觉受到了侮辱,那么,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说明他在思考,想为自己辩护,在这过程中,他也在学习。
我希望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年轻读者都足够生气,然后来证明我是错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称我们的当下,是最愚蠢的一代。
重磅推荐!公众号最新文章!
权力的游戏为什么那么火丨三个女人与一个小矮人之歌:寡妇的游戏
宋惠莲之死:性格决定命运?
你的爱情,是个故事,还是事故?
王尔德的爱情事故丨当唯美主义遇上同性恋
来,干了这杯爱情毒鸡汤
安娜卡列尼娜丨那层玫瑰色的滤镜
金瓶梅的官场生态:如何掩盖一起谋财害命抛尸案?
科普丨读了这篇文章,聊金瓶梅就不会只是哇靠,真大,好白了
歇后语女王潘金莲的朋友圈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公开课,维基百科,这一切都只需鼠标一点。
但数据却告诉我们,在中国16岁到24岁的网民中,平均每天耗费在形形色色的社交网站和数字媒体的时间是9.2小时,更糟糕的是,67%以上的人在网络即时通信中传递的都是无意义的信息,似乎虚拟存在的本身就具备了某种终极意义。
这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中国的网路文化为什么出现一种不可逆转的简单粗暴的趋势:似乎一个顶,或者一个踩,就可以囊括对一切问题的态度。
我年轻过,也愚蠢过,但现在年轻人的很多东西,我完全不明白。
我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对自己的照片那么着迷。
有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现在年轻网民平均每周要发3467条微信。
为什么要那么多?因为他们的社交生活是多变的,也许一节课上完,就发现自己收到了分手短信。
所以,他们没法坐在椅子上,安静地读一本小说,他们必须随时查看朋友们在做什么,否则就精神紧张,无法集中。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这样,他们厌倦了,但不能出来。因为一旦出来,就失去了社交生活。
悲哀的是,当他们30岁的时候,一定会追悔莫及。他们会想,为什么在高中时代,我不学学历史呢?为什么不在我可以纯粹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呢?
现在一切都太晚了。老婆、孩子、柴米油盐、生活的种种压力,我再也不可能读小说了,我看看电视就上床睡了。一切都结束了,这是很悲哀的。
我相信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应该多读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而互联网的危险就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庞大,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百度一下就出来了,为什么要花时间去记?
但是,毛泽东只是一个名字吗?“二战”只是一个标注了时间和地点的事件吗?卢梭在瓦尔登湖边想了些什么,哈姆雷特关于生命意义的冥想,真的与你无关吗?
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愚蠢是在环境中养成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把自己弄成蠢人,或者允许别人把自己弄成蠢人。由此看来,愚蠢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除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洪流让年轻的网民无所适从的选择,还有更重要的是混杂其中的反智,反社会的言论对年轻网民的刻意迎合。
![]() |
而自称新媒体写作教主的咪蒙是一个极端恶劣的例子。
咪蒙不会在意她的文章会给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她不会在意网络暴力的恐怖之处。她要的是情绪化。
她要挠年轻网民的G点,要迎合,要煽动情绪。年轻网民讨厌的,她要去猛踩几脚;年轻网民喜欢的,她要去跪舔。
因此咪蒙的文章中遍布:卧槽,滚,不要脸,垃圾。也遍布诸如:贱人,low逼,婊子等等的标签。
而标签化与情绪化,是最不费脑子的。
年轻网民心里隐藏和压抑的情绪被咪蒙的文章煽动起来,就像一条狗,活着全靠本能。而咪蒙似乎在引导年轻网民:干嘛压抑自己?你也可以的!
对于善来说,愚蠢是比恶意更加危险的敌人。
你可以抵抗恶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恶意总是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因为它总是使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话。
然而面对愚蠢,根本无法防卫。要反对愚蠢,抵抗和力量都无济于事,愚蠢根本不服从理性。假如事实与愚蠢的偏见相左,那就不必相信事实,假如那些事实无法否认,那么还可以把它们干脆作为例外推开不理。
所以同恶棍相比,愚蠢的人总是自鸣得意。而且他很容易变成危险,因为要使他挥拳出击,那也易如反掌。
![]() |
当咪蒙在自称有400万粉丝的公众号上给田朴珺贴上“独立婊”的标签后,已经可以想象一群自鸣得意的蠢人是如何在社交网站微博上谩骂攻击一个跟她们一样年轻的女性的。
情绪化,标签化的反智言论的可怕,是因为它剥夺了人的独立判断。愚蠢的人放弃了自己评价新事物的思考与努力。我们在和愚蠢的人谈话时,你碰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连串的标签和口号。
这些标签和口号控制了他,他的眼睛被蒙蔽,他的人性被利用,被糟蹋。一旦他交出了自己的意志,变成了纯粹的工具,就再也没有什么罪恶的极限是愚蠢的人干不出来的了。
我想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知识、理性的传统,也许就这样结束了,剩下的只有娱乐和成功。
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去冒犯年轻人的文化,因为我不想被称之为老古董。
但是很多时候,是不得已为之,是玉不琢不成器。
如果现在有一个年轻的读者读到这篇文章,然后感觉受到了侮辱,那么,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说明他在思考,想为自己辩护,在这过程中,他也在学习。
我希望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年轻读者都足够生气,然后来证明我是错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称我们的当下,是最愚蠢的一代。
重磅推荐!公众号最新文章!
权力的游戏为什么那么火丨三个女人与一个小矮人之歌:寡妇的游戏
宋惠莲之死:性格决定命运?
你的爱情,是个故事,还是事故?
王尔德的爱情事故丨当唯美主义遇上同性恋
来,干了这杯爱情毒鸡汤
安娜卡列尼娜丨那层玫瑰色的滤镜
金瓶梅的官场生态:如何掩盖一起谋财害命抛尸案?
科普丨读了这篇文章,聊金瓶梅就不会只是哇靠,真大,好白了
歇后语女王潘金莲的朋友圈
![]() |
有病要读书,扫一扫阅读更多 |
有病要读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果林奕含活着,今天34岁了。 (50人喜欢)
- 我觉得称叶嘉莹为“先生”的人,不仅没文化,还擦边。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