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丹尼尔•戈尔曼 两篇 读书笔记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一部分 情绪大脑
第一章 情绪的功能
第二章 情绪失控
第二部分 情商的本质
第三章 愚蠢的聪明人
萨洛维和约翰•梅耶1990年提出情商的概念,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第四章 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是对内在心理的持续关注,是自我观察,是跳出自己看自己。作为旁观者,站在自己的旁边观察自己(临在),而且保持中立。临在是自己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我意识指:知道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例如“我生气了”,“生气对我不好”。
对情绪有了自我意识后,有两种处理方法:被情绪吞没,被动处理;接受该情绪,主动处理,使自己情绪受控。
没有感受的人具有述情障碍:内心有感受但是不会描述。述情障碍的困境是,没有语言来形容感受就等于没有产生过这种感受。
第五章 激情的奴隶
管理情绪的目的是实现平衡,节制,不做激情的奴隶。没有激情的人如同荒漠,而情绪失控又是病态。关键是减少负面情绪,增加幸福情绪,而不是只维持一种情绪。
对抗轻度抑郁有两种特别有效的方法。一是质疑沉思的核心想法,质问这些想法的合理性,并得出更加积极的替代想法;二是积极参加愉快的、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提振情绪摆脱悲伤的途径:阅读、看电视和电影、玩电脑游戏和智力游戏、睡觉和做白日梦等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第六章 主导性向
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如果孩子的情感受到不协调的回应,他们就会回避表达情绪,也不再会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更不会恰当地把情绪用于人际关系。然而,不恰当的回应是可以修复的,这需要时间和方法,包括关系治疗和心理治疗。
第八章 社交艺术
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这要求情绪自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自控是减轻自身愤怒和困扰、控制冲动和兴奋能力的开端。没有人事技巧,高智商的人也会四处碰壁,自认为怀才不遇却又给人傲慢无礼的印象。
社交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人们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高低。第一种是情绪表达最小化,掩饰自身的感受。第二种是放大情绪表达,夸大自身的感受。第三种是情绪替换,用一种情绪替换另一种情绪。如果会伤害你爱的人,最好把真实的感情隐藏起来,代之以伤害较小的虚情假意。
情绪智力包括管理情绪表达的能力。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发送的情绪信号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能够帮助他人舒缓情绪的人特别受欢迎,他们是有情绪需要的人求助的对象。情绪的同步性决定了你对人际互动感到舒服或者不适。人际互动中情绪一致的程度体现为交谈时双方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人际互动同步性处于高水平,意味着人们互相喜欢。
有效人际交流的一个决定因素是人们运用情绪同步性的熟练程度。如果人们善于与别人的情绪协调一致,或者很容易让别人的情绪跟着自己的走,他们的人际互动在情绪层面就会顺利得多。成功的领导者和演说家都是善于调动公众情绪的人。
人际智能由四种能力组成:
组织团队——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发动并协调团队努力开展工作。
协商解决办法——调停的才能,防止冲突或解决突发危机。
人际联系——同理心,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社会分析——能够体察和领悟他人的感受、动机和关切。
跟具有这四种技能的人相处会非常愉快,而且这种人具有持续改善的能力。
害怕没有人对自己的话感兴趣,因此在社交场合不敢讲话。读不懂别人的形体语言,就不知道何时该结束自己的话题。不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形体语言,就无法影响听众。
第三部分 情商的运用
第九章 亲密敌人
“自动想法”是对自身以及他人转瞬即逝的基本假设,反映了我们最深处的情绪态度。成为无辜受害者或感到义愤的自动想法常见于婚姻出现问题的伴侣,这种想法会引起情绪失控。乐观的想法有助于消除情绪失控,悲观的伴侣容易发生情绪失控。
婚姻忠告对男人:不要回避冲突,妻子发泄不满或者提出分歧,是为了维护婚姻的健康。避免太早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对她的感受产生同理心更重要。
婚姻忠告对女人:可以抱怨他们的行为,但是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表达轻蔑。
冷静、同理心、善于倾听,能使夫妇有效地解决争端,促成“有益的争吵”。如果任由负面因素发展下去,就会摧毁婚姻。
倾听是维系夫妇感情的技巧。理解并回应对方补救性的姿态,有利于婚姻的健康。尊重和爱可以瓦解婚姻中的敌意。在夫妇关系中,一方要对另一方真正产生同理心,其自身的情绪反应必须保持冷静,这样其生理才能达到反映配偶感受的水平。
第十章 用心管理
情绪智力的三种作用:把发牢骚转化为有效的批评;营造和谐合作的氛围,减少摩擦;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
批评别人的艺术:具体,提供解决办法,当面表达,保持敏感。
接受批评的艺术:把批评当做建议,不要自我保护,把批评当做机会。
第十一章 心与药
第四部分 机会之窗
第十二章 家庭熔炉
第十三章 精神创伤和情绪再学习
第十四章 性格非命运
气质类型至少可以分为四种:胆怯、大胆、乐观和忧郁。每种气质类型取决于大脑活动的不同模式。气质是与生俱有的,属于基因博彩的一部分,对人生产生强烈的影响。
气质不是命中注定的,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把孩子的气质导向积极的方向。
第五部分 情绪素养
第十五章 情绪盲的代价
控制脾气的方法:走开,或数10下。
抑郁症的原因:个人主义抬头、宗教信仰力量没落、社区和大家庭的支持日趋减少。支持个体对抗挫折和失败的精神力量消失,就会提高失败的破坏程度,把暂时的挫败变成持续绝望的来源。
第十六章 情绪教育
避免冲突的办法:要沟通,不要随意猜测,不要急于下结论。以自信的态度做事,主动倾听,直率地表达感受,但是不能上升为攻击。
情商的内涵
自我意识:识别和用语言描述感受,发现想法、感受和反应的联系;了解想法或感受是否主导决策;了解替代选择的后果;识别自身的优点和弱点,用积极而现实的态度看待自身。
情绪管理:认识到感受的起因,学习如何处理焦虑、愤怒和悲伤。对决策和行动负责任,遵守诺言。
同理心:一种关键的社会技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尊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感受。
建立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别人的言行及自身反应和判断之间进行区分;自信果断,但不愤怒或者哑忍;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和协商妥协的技巧。
上高中之前是情绪教育最重要的时期,而且每个阶段孩子关心的情绪问题不同。老师情绪教育的责任就是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情绪困惑,组织讨论和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经验。
《专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Focus: The Hidden Driver of Excellence
本书中提到了三种指向的专注力:对自我的专注,对他人的专注,以及对整个系统的专注。第一种专注力能帮你聆听到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内心的声音”,这种对内在感受的专注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删繁就简,找到通往本质的道路,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也是很多卓越管理者的共同特征。第二种是对他人的专注,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从他人的一颦一笑中,捕捉微妙的情绪信号,成为更富同理心的聆听者,要知道这可是迅速提高情商的途径之一。在一个人人寻求关注的时代,对他人的专注可以让你成为更受欢迎的父母、爱人、同事和领导。
记得哈佛大学研究专注力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曾说过:“倘若心不在焉地生活,你便看不到、听不到、品尝不到、体验不到许许多多可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我们所在之处,就是我们从未到过之处。”
乌申斯基曾指出,“专注”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这是因为,专注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只有投入了专注,我们才能集中精力认知事物、思考问题,否则各种智力因素都将因为得不到支持而失去控制。
第一章 隐形的翅膀
由于意识存在视错觉,大脑通常只会记录下专注力的最终产品。
2006年,美国人创造了“惑怒”(pizzled)这个单词,它是“困惑”(puzzled)与“愤怒”(pissed)的组合,用来形容“我和你在一起,你却掏出手机给别人打电话”的感受。以前,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感到受伤和愤怒,但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第一部分 什么是专注力
第二章 专注力:最基本的元素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对专注力的定义:“在几个并行的潜在目标或思想碎片之中,意识突然提取了其中一种,使其呈现出清晰鲜明的形象。”
分散专注力的事物包括两大类: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感觉干扰比较容易克服,比如在阅读这段话的时候,你通常不会留意字句之外的空白。再比如,你在此刻只注意到舌头顶住上腭的感觉,这是因为大脑屏蔽了其他源源不断的刺激物——连续的背景声音、形状、颜色、味道、气味、触感等。
第二种干扰带有情绪性信号,所以较难消除。比如你坐在家附近的咖啡馆里,周围的喧嚣对你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你可以专心回复邮件。但假设你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起你(这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诱惑),你很难做到置若罔闻,你的专注力会条件反射般地提醒你留心别人怎么议论你。邮件?早被抛诸脑后了。
第三章 专注力: 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
第四章“神游”:激发灵感和创意
第五章 寻找内心的平衡
平衡的专注力代表了这样一种心智模式:我们注意到所有进入意识的东西,但没有被特定的东西吸引或裹挟。对所有东西的专注力都可以自由流动。
定期做些“不插电”的活动,就会保证我们有出色的表现。
第二部分 自我意识
第六章 倾听内心的声音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之后,面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做了一场真情演讲。他提出忠告:“不要让他人的声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它们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第七章 用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第八章 自控力与意志力
第三部分 读懂他人
第九章 情绪信号
第十章 同理心:对他人的专注
第十一章 社交敏感性
第四部分 专注我们的大世界
第十二章 不一样的系统和模式
第十三章 难以看见的世界
第十四章 未来就在眼前
第五部分 专注力: 巧妙的训练
巧妙练习一定要包含反馈回路,练习者根据反馈意见发现并纠正错误——这就是舞蹈家对着镜子练习的原因。反馈意见最好出自专业人士,因此,每位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冠军总有教练的指导。如果练习缺乏专家的反馈,你就无法到达顶级水平。
专业选手与此相反,他们一直保持自上而下意识,有意识地抵制大脑转为自动运行的冲动。他们主动专注于还没达到完美境界的技术动作,纠正比赛的无效行为,完善比赛的心智模式,关注有经验教练反馈的细节。高手从来不会停止学习,假如到达某一水平后他们开始“空档滑行”,停止有技巧的练习,很容易就会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模式,从而使技术进入高原期。
埃里克森说:“专业选手会树立高于现有水平的目标,以此为基础精心组织和挑选训练方式,从而主动抑制自动运行的心理倾向。”他又说:“专业选手全心全意投入练习的时间越多,他们的表现就越出色。”
这正是单点聚焦(One-pointed Focus)冥想的本质。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单点聚焦通常与专注力训练有关。在导师的指导下,把专注力集中于一点,比如一句话或自己的呼吸。这种状态保持一段时间之后,你肯定会走神。
因此,冥想教练通常会教导你:一旦你觉察到自己走神了,就要把专注力带回原来的聚焦点,保持专注力。如果再次走神,重复相同步骤。一直如此,循环往复。
积极的态度使我们在训练和学习时发现乐趣——这也是最有经验的运动员和表演者一直喜欢排练的原因。“生存离不开消极关注,发展离不开积极关注,”博亚特兹斯说,“我们两者都需要,但比例要合适。”
积极情绪远远多于消极情绪才是合适的比例,这就是心理学的“洛萨达效应”。
第十六章 游戏如何影响了大脑
第十七章 不再分心的训练术
请你根据下列问题,检验自己的正念水平:
• 你跟别人谈话,记住别人刚刚告诉你的事情是否有困难?
• 是否不记得早上怎么上班的?
• 是否吃饭尝不出食物的味道?
• 是否只顾听音乐,不理会身边人?
• 是否跳着阅读本书?
肯定回答越多,说明你走神的可能性越高。正念可以提高选择性注意的水平。
第六部分 领导者的专注力(略读)
第十八章 如何用专注力引导员工、吸引客户
第十九章 领导者的三重专注力
第二十章 领导者如何炼就专注力
第七部分 大图景: 拥有未来的专注力
第二十一章 专注:决胜未来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一部分 情绪大脑
第一章 情绪的功能
第二章 情绪失控
第二部分 情商的本质
第三章 愚蠢的聪明人
萨洛维和约翰•梅耶1990年提出情商的概念,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第四章 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是对内在心理的持续关注,是自我观察,是跳出自己看自己。作为旁观者,站在自己的旁边观察自己(临在),而且保持中立。临在是自己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我意识指:知道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例如“我生气了”,“生气对我不好”。
对情绪有了自我意识后,有两种处理方法:被情绪吞没,被动处理;接受该情绪,主动处理,使自己情绪受控。
没有感受的人具有述情障碍:内心有感受但是不会描述。述情障碍的困境是,没有语言来形容感受就等于没有产生过这种感受。
第五章 激情的奴隶
管理情绪的目的是实现平衡,节制,不做激情的奴隶。没有激情的人如同荒漠,而情绪失控又是病态。关键是减少负面情绪,增加幸福情绪,而不是只维持一种情绪。
对抗轻度抑郁有两种特别有效的方法。一是质疑沉思的核心想法,质问这些想法的合理性,并得出更加积极的替代想法;二是积极参加愉快的、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提振情绪摆脱悲伤的途径:阅读、看电视和电影、玩电脑游戏和智力游戏、睡觉和做白日梦等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第六章 主导性向
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如果孩子的情感受到不协调的回应,他们就会回避表达情绪,也不再会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更不会恰当地把情绪用于人际关系。然而,不恰当的回应是可以修复的,这需要时间和方法,包括关系治疗和心理治疗。
第八章 社交艺术
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这要求情绪自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自控是减轻自身愤怒和困扰、控制冲动和兴奋能力的开端。没有人事技巧,高智商的人也会四处碰壁,自认为怀才不遇却又给人傲慢无礼的印象。
社交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人们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高低。第一种是情绪表达最小化,掩饰自身的感受。第二种是放大情绪表达,夸大自身的感受。第三种是情绪替换,用一种情绪替换另一种情绪。如果会伤害你爱的人,最好把真实的感情隐藏起来,代之以伤害较小的虚情假意。
情绪智力包括管理情绪表达的能力。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发送的情绪信号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能够帮助他人舒缓情绪的人特别受欢迎,他们是有情绪需要的人求助的对象。情绪的同步性决定了你对人际互动感到舒服或者不适。人际互动中情绪一致的程度体现为交谈时双方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人际互动同步性处于高水平,意味着人们互相喜欢。
有效人际交流的一个决定因素是人们运用情绪同步性的熟练程度。如果人们善于与别人的情绪协调一致,或者很容易让别人的情绪跟着自己的走,他们的人际互动在情绪层面就会顺利得多。成功的领导者和演说家都是善于调动公众情绪的人。
人际智能由四种能力组成:
组织团队——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发动并协调团队努力开展工作。
协商解决办法——调停的才能,防止冲突或解决突发危机。
人际联系——同理心,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社会分析——能够体察和领悟他人的感受、动机和关切。
跟具有这四种技能的人相处会非常愉快,而且这种人具有持续改善的能力。
害怕没有人对自己的话感兴趣,因此在社交场合不敢讲话。读不懂别人的形体语言,就不知道何时该结束自己的话题。不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形体语言,就无法影响听众。
第三部分 情商的运用
第九章 亲密敌人
“自动想法”是对自身以及他人转瞬即逝的基本假设,反映了我们最深处的情绪态度。成为无辜受害者或感到义愤的自动想法常见于婚姻出现问题的伴侣,这种想法会引起情绪失控。乐观的想法有助于消除情绪失控,悲观的伴侣容易发生情绪失控。
婚姻忠告对男人:不要回避冲突,妻子发泄不满或者提出分歧,是为了维护婚姻的健康。避免太早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对她的感受产生同理心更重要。
婚姻忠告对女人:可以抱怨他们的行为,但是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表达轻蔑。
冷静、同理心、善于倾听,能使夫妇有效地解决争端,促成“有益的争吵”。如果任由负面因素发展下去,就会摧毁婚姻。
倾听是维系夫妇感情的技巧。理解并回应对方补救性的姿态,有利于婚姻的健康。尊重和爱可以瓦解婚姻中的敌意。在夫妇关系中,一方要对另一方真正产生同理心,其自身的情绪反应必须保持冷静,这样其生理才能达到反映配偶感受的水平。
第十章 用心管理
情绪智力的三种作用:把发牢骚转化为有效的批评;营造和谐合作的氛围,减少摩擦;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
批评别人的艺术:具体,提供解决办法,当面表达,保持敏感。
接受批评的艺术:把批评当做建议,不要自我保护,把批评当做机会。
第十一章 心与药
第四部分 机会之窗
第十二章 家庭熔炉
第十三章 精神创伤和情绪再学习
第十四章 性格非命运
气质类型至少可以分为四种:胆怯、大胆、乐观和忧郁。每种气质类型取决于大脑活动的不同模式。气质是与生俱有的,属于基因博彩的一部分,对人生产生强烈的影响。
气质不是命中注定的,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把孩子的气质导向积极的方向。
第五部分 情绪素养
第十五章 情绪盲的代价
控制脾气的方法:走开,或数10下。
抑郁症的原因:个人主义抬头、宗教信仰力量没落、社区和大家庭的支持日趋减少。支持个体对抗挫折和失败的精神力量消失,就会提高失败的破坏程度,把暂时的挫败变成持续绝望的来源。
第十六章 情绪教育
避免冲突的办法:要沟通,不要随意猜测,不要急于下结论。以自信的态度做事,主动倾听,直率地表达感受,但是不能上升为攻击。
情商的内涵
自我意识:识别和用语言描述感受,发现想法、感受和反应的联系;了解想法或感受是否主导决策;了解替代选择的后果;识别自身的优点和弱点,用积极而现实的态度看待自身。
情绪管理:认识到感受的起因,学习如何处理焦虑、愤怒和悲伤。对决策和行动负责任,遵守诺言。
同理心:一种关键的社会技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尊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感受。
建立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别人的言行及自身反应和判断之间进行区分;自信果断,但不愤怒或者哑忍;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和协商妥协的技巧。
上高中之前是情绪教育最重要的时期,而且每个阶段孩子关心的情绪问题不同。老师情绪教育的责任就是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情绪困惑,组织讨论和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经验。
《专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Focus: The Hidden Driver of Excellence
本书中提到了三种指向的专注力:对自我的专注,对他人的专注,以及对整个系统的专注。第一种专注力能帮你聆听到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内心的声音”,这种对内在感受的专注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删繁就简,找到通往本质的道路,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也是很多卓越管理者的共同特征。第二种是对他人的专注,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从他人的一颦一笑中,捕捉微妙的情绪信号,成为更富同理心的聆听者,要知道这可是迅速提高情商的途径之一。在一个人人寻求关注的时代,对他人的专注可以让你成为更受欢迎的父母、爱人、同事和领导。
记得哈佛大学研究专注力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曾说过:“倘若心不在焉地生活,你便看不到、听不到、品尝不到、体验不到许许多多可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我们所在之处,就是我们从未到过之处。”
乌申斯基曾指出,“专注”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这是因为,专注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只有投入了专注,我们才能集中精力认知事物、思考问题,否则各种智力因素都将因为得不到支持而失去控制。
第一章 隐形的翅膀
由于意识存在视错觉,大脑通常只会记录下专注力的最终产品。
2006年,美国人创造了“惑怒”(pizzled)这个单词,它是“困惑”(puzzled)与“愤怒”(pissed)的组合,用来形容“我和你在一起,你却掏出手机给别人打电话”的感受。以前,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感到受伤和愤怒,但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第一部分 什么是专注力
第二章 专注力:最基本的元素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对专注力的定义:“在几个并行的潜在目标或思想碎片之中,意识突然提取了其中一种,使其呈现出清晰鲜明的形象。”
分散专注力的事物包括两大类: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感觉干扰比较容易克服,比如在阅读这段话的时候,你通常不会留意字句之外的空白。再比如,你在此刻只注意到舌头顶住上腭的感觉,这是因为大脑屏蔽了其他源源不断的刺激物——连续的背景声音、形状、颜色、味道、气味、触感等。
第二种干扰带有情绪性信号,所以较难消除。比如你坐在家附近的咖啡馆里,周围的喧嚣对你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你可以专心回复邮件。但假设你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起你(这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诱惑),你很难做到置若罔闻,你的专注力会条件反射般地提醒你留心别人怎么议论你。邮件?早被抛诸脑后了。
第三章 专注力: 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
第四章“神游”:激发灵感和创意
第五章 寻找内心的平衡
平衡的专注力代表了这样一种心智模式:我们注意到所有进入意识的东西,但没有被特定的东西吸引或裹挟。对所有东西的专注力都可以自由流动。
定期做些“不插电”的活动,就会保证我们有出色的表现。
第二部分 自我意识
第六章 倾听内心的声音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之后,面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做了一场真情演讲。他提出忠告:“不要让他人的声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它们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第七章 用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第八章 自控力与意志力
第三部分 读懂他人
第九章 情绪信号
第十章 同理心:对他人的专注
第十一章 社交敏感性
第四部分 专注我们的大世界
第十二章 不一样的系统和模式
第十三章 难以看见的世界
第十四章 未来就在眼前
第五部分 专注力: 巧妙的训练
巧妙练习一定要包含反馈回路,练习者根据反馈意见发现并纠正错误——这就是舞蹈家对着镜子练习的原因。反馈意见最好出自专业人士,因此,每位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冠军总有教练的指导。如果练习缺乏专家的反馈,你就无法到达顶级水平。
专业选手与此相反,他们一直保持自上而下意识,有意识地抵制大脑转为自动运行的冲动。他们主动专注于还没达到完美境界的技术动作,纠正比赛的无效行为,完善比赛的心智模式,关注有经验教练反馈的细节。高手从来不会停止学习,假如到达某一水平后他们开始“空档滑行”,停止有技巧的练习,很容易就会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模式,从而使技术进入高原期。
埃里克森说:“专业选手会树立高于现有水平的目标,以此为基础精心组织和挑选训练方式,从而主动抑制自动运行的心理倾向。”他又说:“专业选手全心全意投入练习的时间越多,他们的表现就越出色。”
这正是单点聚焦(One-pointed Focus)冥想的本质。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单点聚焦通常与专注力训练有关。在导师的指导下,把专注力集中于一点,比如一句话或自己的呼吸。这种状态保持一段时间之后,你肯定会走神。
因此,冥想教练通常会教导你:一旦你觉察到自己走神了,就要把专注力带回原来的聚焦点,保持专注力。如果再次走神,重复相同步骤。一直如此,循环往复。
积极的态度使我们在训练和学习时发现乐趣——这也是最有经验的运动员和表演者一直喜欢排练的原因。“生存离不开消极关注,发展离不开积极关注,”博亚特兹斯说,“我们两者都需要,但比例要合适。”
积极情绪远远多于消极情绪才是合适的比例,这就是心理学的“洛萨达效应”。
第十六章 游戏如何影响了大脑
第十七章 不再分心的训练术
请你根据下列问题,检验自己的正念水平:
• 你跟别人谈话,记住别人刚刚告诉你的事情是否有困难?
• 是否不记得早上怎么上班的?
• 是否吃饭尝不出食物的味道?
• 是否只顾听音乐,不理会身边人?
• 是否跳着阅读本书?
肯定回答越多,说明你走神的可能性越高。正念可以提高选择性注意的水平。
第六部分 领导者的专注力(略读)
第十八章 如何用专注力引导员工、吸引客户
第十九章 领导者的三重专注力
第二十章 领导者如何炼就专注力
第七部分 大图景: 拥有未来的专注力
第二十一章 专注:决胜未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