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草山

若草山的入山费是感人的150円。 与售票处看山的老奶奶聊天时,她跟我详解了登山的标准路径: “这座山共有三个观景台,分别叫一重目、二重目和三重目。我通常是从北登山道往上爬,到一重目休息一下,再一口气走到顶。二重目之后还有一个地方要重新查票的,想上厕所的话,要到山顶的三重目才有哦。” 回了句“大変ですね”(真不容易啊),老奶奶大笑,然后说: “下山的时候改走南道,从南道的一重目到山下的步道是我最喜欢的。一定要走南道啊。” 看看眼前绿得泛着油光的若草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来对了时候。岛国七月,除了要把人晒化的大晴天就是连绵的雨,而若草山的行山道除了一开始的一小段是在林中之外,其余的路都暴露在草原斜坡上,毫无遮蔽,必须像这样的阴天来,才最合适。 默默把老奶奶传授的小攻略记在心里,就开始攀登。300多米的海拔,脚力好又不贪恋途中风景的话,半个多小时就足够到山顶了,当然像我这种与鹿频频玩耍的游客又得另说。

奈良实在是个独行的好地方。城市并不大,奈良公园作为旅游区与现代的城市居民区截然分开,所有的鹿都集中在公园里公然满街乱走。况且又是比京都还古老的都城,随便拎出来一个寺庙,藏着的千年国宝就足够看上很久。历史控、拍照和散步爱好者都能在这里度过完美的一天。 两年前第一次去奈良,是典型的观光客路线。鹿、柿叶寿司、春日大社、匆匆忙忙地拍照再匆匆忙忙赶晚上的车回京都……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想象中一边散步一边与小鹿玩耍的闲适画面根本没能出现——那些霸占着从车站到春日大社主路上的鹿们完全没有任何草食动物的羞怯,它们都忙着向兴奋的游客发起阵阵围攻。买了十包鹿饼干,本想放在包里想慢慢喂,结果一路被鹿盯梢,最后连饼干的包装纸,甚至手中的几张地图最后也被它们抢走了。今年五月再去,沿途遇见的鹿们凶猛如初,甚至有许多还进化出了对着游客频频点头的本事。

最近偶然听人说“若草山上的鹿与山下的鹿不太一样,那里的鹿更纯粹一点,更像鹿本来的样子”。 “鹿本来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忍不住好奇起来。遇上难得的今天,背着包登上近铁电车直奔奈良。 每年冬天若草山会关山三个月,还会有烧山活动,放一把火把所有的枯草都烧掉,来年春天再长出全新的草来。“若”这个字在日语里是年轻的意思,“若草山”想来也是由此得名。 从山脚下到一重目一直穿行在山侧的林中,并没有鹿,也没有别的风景。坡度有些陡,十多分钟就走到大汗淋漓。直到一重目观景台,眼前才豁然开朗:来路上的近铁车站,JR线,绿荫包围下的春日大社,以及山脚的东大寺,以及整个奈良市区都尽收眼底。正在感叹为什么这么好的风景却没有人过来看,一群嬉笑的中学生迅速冲上来,对着山下大声叫喊,带着一副“日本青春片就该像我们这么演啊”的样子。转头看山上,大片的“若草”上点缀着成群的橙色小鹿,真的很难想象十多分钟之前还身处人山人海的著名景点。

沿着草原上的开阔山路继续往上走,被两边的鹿群巡视,“闯入平行世界”的感觉愈发强烈起来。 鹿真是很有趣的动物,它们看起来温顺单调,其实性格却很复杂。若你靠近,它们有的会像猫,温顺地低下头让人抚摸,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有的则完全不让近身,刚靠近一点,它们发足便奔,那副受惊的样子类似某种因为敏感才可爱的人类。 而若草山上的鹿又与山下那些聪明过分的鹿不同。它们的反射弧似乎有点过长,很爱与人对视,不会马上走过来讨要食物,也不急着逃跑,眼神里带着一些审视与询问似的,可爱极了。 那天的光线也好,虽然不够明亮,但远处有隐隐雾气,近处却通透,鹿的皮毛像是会发光。云偶尔会开一点小缝隙,沐浴着这一点点阳光的鹿在这一刻像是突然拥有了某种神性似的。也难怪万城目学的小说里,鹿会作为神的使者而出现了。

夏日对山上的鹿来说大概是最好的季节,山草丰茂,遍地都是食物,完全不用费力讨吃的,整个山都是它们的家园,完全不用担心天敌的出现,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来慢慢挑选适口的草,以及围观偶然出现的、闯入领地的人。 从二重目到三重目的路上飘了些小雨,走到山顶三重目时,整个山已经被云雾包围。在山顶坐了很久,云来了又开。专程来拍照的coser、恋人、穿校服的中学生、一群类似考察团的中年男女、讲四川话的两名男子、跑步到山顶的行山人......他们也来了又走。鹿们依然默默低头吃草,不时对这些人打量一番。有人带着鹿饼干上来喂它们,它们就慢慢地走过去,慢慢地吃,也不怎么抢。

下山走到一重目时,突然想起看山的老奶奶说的南道,于是左转向南。果然开阔的风景好过密林中的北道。回头看笔直的台阶,就像通向乌云密布的天空一样,又想想自己已把山上的风景了然于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样子,虽然不是在登五岳那样的大山,好像也有些明白了。 -------------------------------- 最后附送一组鹿的写真集:)







( 更多文章请见我的个人作品公号bixiongzeiz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