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满回忆味道的旧罗裳
(1)
三百年前,当沈宛还在江南一个初春灿日里倚栏看花时,她不会想到,在京城声名赫赫的纳兰府里, 有一位名叫纳兰容若的公子会与她的生命交织在一起。那时,她只知他的名,还未曾见过他的人,他于她而言,只是个才华卓绝的大词人,还是个满人。
那时的纳兰容若,年仅二十,刚刚听从父母之命,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情深意笃,恩爱非常。纳兰家出生显赫,是八旗子弟,更是皇亲国戚,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纳兰容若亦自小聪慧,喜读诗书,虽身居豪门广厦之间,却向往鱼鸟山泽之妙,性子不羁,为人爽直,十七岁便深得国子监老师的赏识。
卢氏是他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今生唯一挚爱。她有着与容若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和孩子气。婚后的日子,他们会一起坐在廊前品读诗书,一起为《世说新语》中荀奉倩“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故事黯然神伤;他们还会手牵着手,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起外出踏青;他们会一起站在亭子里,相互偎依着,看天边细雨飘飞。恰如每对新婚夫妇一般,他们心意相通,一个善解人意、慧黠灵动,一个风流倜傥、恣意潇洒,直如一对绝代璧人。
春葱背痒不禁爬,十指槮槮剥嫩芽。
忆得染将红爪甲,夜深偷捣凤仙花。
回忆,总是以失去为前提。当年,物在人在,他背痒,她倾身上前,温柔地为他细搔慢挠;逢着心情好,她会用娇艳的凤仙花染红自己的指甲;仲夏之夜,萤火漫天,她会调皮地跑出去,偷偷用花灯小盏一一捕捉。如今,三年须臾而过,他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失去她,只能在回忆的漩涡里倾诉衷肠,深寄怀念。
一次难产,爱妻撒手人寰,他们的夫妻缘分竟是这般短暂。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细思量。
被酒莫醒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轻叹,满蓄回忆的甜美琼浆,却在此时变作榴莲,徒留苦味。卢氏一去,纳兰容若彻底失去了依托,回想往昔浓情蜜意的点点滴滴,当初视作寻常的一切,如今却再不可得了。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拢深处闻暗香”,长相忆,长相思,只因不可忘怀,她成了他一生的执念。
那一年,卢氏去世,那一年,纳兰容若日日饮酒,只盼一醉解千愁,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那一年,沈宛还是个尚未及笄的小丫头,却已颇能吟出几首诗词,在江南一带名声正起。逝者已去,活着的人仍要生活下去,纳兰容若再次听从父母之命,续娶了官氏为妻,后来又纳了颜氏为妾。
他是个多情之人,然不滥情,是个伤情之人,却不绝情。正因如此,他虽有了新人,却忘不掉旧人,虽忘不掉旧人,却又不想辜负新人。他对官氏和颜氏恭敬有加,常笑脸迎人,温柔相待,未敢怠慢半分,因这是一个丈夫的责任。可要他从此忘掉旧情,却是万万不能。
一个多情之人,大多对所有的“第一”都耿耿于怀。卢氏也许不是他的初恋,却是他第一个妻子,是结过同心,剪过青丝,发过山盟海誓的爱人。她是万古不竭的沧海水,是温柔缱绻的巫山云。任凭后有浮华韶光环绕,也敌不过她留下的弱水三千。
正因如此,他与沈宛的一段情,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注定成为一桩凄美的遗憾。
(2)
二十四岁那年,他出了第一本诗集,名叫《侧帽集》,天下皆知,街头巷尾人人吟咏,满人叹之,汉人服之。他科举中第,被康熙钦点为御前侍卫,以武官身份行诗文之雅,更常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河山风光,一时恩赏非常。
他本就享有荣华富贵,于功名并不看重。功名越盛,他心中反而更为寥落,多情之心无法遣怀,只好寄之笔端。著名的《饮水词》问世,其中写给卢氏的悼亡之音破空而出,震惊了泱泱大清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它给予了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确是真切。自卢氏一去,他柔肠寸断,“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犹多。”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画堂春》出自《饮水词》,是他对卢氏的悼亡之作。相爱之人,不能同生,但求同死,何苦要这般,阴阳相隔,两处销魂?日子飘忽,他却已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之心境,只望“海鸥无事,闲飞闲宿”了此余生。
他诗名正盛,早在江南一带传开。沈宛十五岁了,方过及笄之年,她倚在廊前读着手中词卷,泪水已沾湿手中罗帕。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她读他的《青山湿遍》,只觉肝肠寸断,可感受到他失去挚爱、低唤无应的沉痛心境。她也读他的《浣溪沙》,为“月常缺,人不常圆”的人生境况唏嘘不已。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或许,某一个瞬间,她会抬起头,望着天边新月,遥想远在京城的他,会是怎样一个痴情男子,又是怎样度过孤独思念的日日夜夜,辗转难眠,将自己永远困顿在哀悼的迷宫之中,不肯迈出一步?
她期待,她奢望,她一遍遍预想着他的容貌,排演着可能与他的邂逅。她不会想到,这场邂逅很快变成了现实。
那年,她十八岁,在江南一带是有名的才女,平日里结识的都是风雅文人、潇洒墨客,这名声自然传到了他的耳中。一次文人欢饮的宴会上,她终于与他相见了。他笑看着她,随口吟起了她的一首诗。
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消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拚却红颜瘦。
这是她所著《选梦词》中的一首诗。他娓娓慢吟,静看着她,眼里满是赏识,还有幽幽爱意闪动。就是这一眼,成就了两人之间“相逢太晚”的一段情。
之后的日子,他们在江南徜徉,常常相携同游。他们一起在阳光温煦的午后,倚在廊前读诗品词,诉说前尘旧事;一起坐着画舫,随波而动,浮看江边风月,笑品市井百态。才子配佳人,美目流转,浅笑低吟,缱倦恣意。
身边的朋友都说,他俩是绝配。
(3)
只怪相逢太晚,只怪命运有缘无分。若能在卢氏之前遇上他,想必成为他一生挚爱的,就是她了。可命运不可重来,更不可更改,她终究是晚了。
但,她不伤心。她知道他赏她,懂她,知她,待她以最诚挚的温柔,这就够了。不念过去,不忧将来,何必要和一个死去之人争风吃醋呢?或许,就连这绵延不绝的痴缠怀念都成为她爱他的一个理由。他痴情,她反而更喜欢,若他果真将卢氏忘得干干净净,只怕她的爱也要减掉几分。
是的,没关系。只要他现在爱她,不就够了?
可天妒佳偶,老天分明连这点卑微的祈盼都不愿给她。在江南那段短暂的相处岁月,竟成为两人之间的永诀。满汉不通婚,这是大清朝的铁例,堂堂纳兰家断不会接受她入门,哪怕仅仅是作妾。他走时,曾以手相牵,深情地望着她,答应过她,定会前来接她。不料分别后,他却因一场“寒疾”,猝然而去,连最后一面也不肯留给她一见。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惊闻噩耗,她急痛攻心,生生震在原地,竟半晌说不出话。她本已作好了希望落空的打算,不再期望能进纳兰府的大门,只盼能守在他身边,就算无名无分。分别之后,秋风愁杀人,万物萧条,她日思夜想,心心念念着他的归期,却只能在午夜梦回时与他相见。可如今,他抛下她,就那样不管不顾地走了,徒留她痴望天上婵娟,泪流满面。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生前,他曾说,他是人间惆怅客,落梅横笛无人再赏,往事余情无可忘怀,满心愁绪肝肠断,一生凄凉。
生有何味,死又何惜?
她也许会忍不住想,他终归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谁让他是个多愁多怀心?他说,他“负虚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不要的,统统给他,而他真正想要的,却永远得不到。身在富贵家,原是他的错。
纵有烟花漫天,可他不快乐,一点也不快乐。
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 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可她,又该如何?
那样短暂的相遇,那样迟的相遇,那样难耐的余生。世人只记得他写给卢氏的悼亡诗,情深意切,可曾记得有她这么一个人?余生那么长,她又要如何自处?只怕要独自一人在回忆里度过余生,恰如当初卢氏去后他的境况那般。
只是,他思的是卢氏,她思的却是他。
待一切尘埃落定,他成为无数世人“无关痛痒”的凄婉回忆后,留给她的,却是真真切切的疼痛。锦书无可寄阴间,月明星稀心怅然。夜半灯火如星似豆,每每被魂梦惊醒,可聊以解愁的,只是流不尽的眼泪,孤零零的星灯,还有蕴满回忆味道的旧罗裳了。
先走的人,终归是有福气的。
这句话真是中的。
三百年前,当沈宛还在江南一个初春灿日里倚栏看花时,她不会想到,在京城声名赫赫的纳兰府里, 有一位名叫纳兰容若的公子会与她的生命交织在一起。那时,她只知他的名,还未曾见过他的人,他于她而言,只是个才华卓绝的大词人,还是个满人。
那时的纳兰容若,年仅二十,刚刚听从父母之命,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情深意笃,恩爱非常。纳兰家出生显赫,是八旗子弟,更是皇亲国戚,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纳兰容若亦自小聪慧,喜读诗书,虽身居豪门广厦之间,却向往鱼鸟山泽之妙,性子不羁,为人爽直,十七岁便深得国子监老师的赏识。
卢氏是他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今生唯一挚爱。她有着与容若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和孩子气。婚后的日子,他们会一起坐在廊前品读诗书,一起为《世说新语》中荀奉倩“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故事黯然神伤;他们还会手牵着手,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起外出踏青;他们会一起站在亭子里,相互偎依着,看天边细雨飘飞。恰如每对新婚夫妇一般,他们心意相通,一个善解人意、慧黠灵动,一个风流倜傥、恣意潇洒,直如一对绝代璧人。
春葱背痒不禁爬,十指槮槮剥嫩芽。
忆得染将红爪甲,夜深偷捣凤仙花。
回忆,总是以失去为前提。当年,物在人在,他背痒,她倾身上前,温柔地为他细搔慢挠;逢着心情好,她会用娇艳的凤仙花染红自己的指甲;仲夏之夜,萤火漫天,她会调皮地跑出去,偷偷用花灯小盏一一捕捉。如今,三年须臾而过,他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失去她,只能在回忆的漩涡里倾诉衷肠,深寄怀念。
一次难产,爱妻撒手人寰,他们的夫妻缘分竟是这般短暂。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细思量。
被酒莫醒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轻叹,满蓄回忆的甜美琼浆,却在此时变作榴莲,徒留苦味。卢氏一去,纳兰容若彻底失去了依托,回想往昔浓情蜜意的点点滴滴,当初视作寻常的一切,如今却再不可得了。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拢深处闻暗香”,长相忆,长相思,只因不可忘怀,她成了他一生的执念。
那一年,卢氏去世,那一年,纳兰容若日日饮酒,只盼一醉解千愁,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那一年,沈宛还是个尚未及笄的小丫头,却已颇能吟出几首诗词,在江南一带名声正起。逝者已去,活着的人仍要生活下去,纳兰容若再次听从父母之命,续娶了官氏为妻,后来又纳了颜氏为妾。
他是个多情之人,然不滥情,是个伤情之人,却不绝情。正因如此,他虽有了新人,却忘不掉旧人,虽忘不掉旧人,却又不想辜负新人。他对官氏和颜氏恭敬有加,常笑脸迎人,温柔相待,未敢怠慢半分,因这是一个丈夫的责任。可要他从此忘掉旧情,却是万万不能。
一个多情之人,大多对所有的“第一”都耿耿于怀。卢氏也许不是他的初恋,却是他第一个妻子,是结过同心,剪过青丝,发过山盟海誓的爱人。她是万古不竭的沧海水,是温柔缱绻的巫山云。任凭后有浮华韶光环绕,也敌不过她留下的弱水三千。
正因如此,他与沈宛的一段情,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注定成为一桩凄美的遗憾。
(2)
二十四岁那年,他出了第一本诗集,名叫《侧帽集》,天下皆知,街头巷尾人人吟咏,满人叹之,汉人服之。他科举中第,被康熙钦点为御前侍卫,以武官身份行诗文之雅,更常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河山风光,一时恩赏非常。
他本就享有荣华富贵,于功名并不看重。功名越盛,他心中反而更为寥落,多情之心无法遣怀,只好寄之笔端。著名的《饮水词》问世,其中写给卢氏的悼亡之音破空而出,震惊了泱泱大清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它给予了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确是真切。自卢氏一去,他柔肠寸断,“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犹多。”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画堂春》出自《饮水词》,是他对卢氏的悼亡之作。相爱之人,不能同生,但求同死,何苦要这般,阴阳相隔,两处销魂?日子飘忽,他却已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之心境,只望“海鸥无事,闲飞闲宿”了此余生。
他诗名正盛,早在江南一带传开。沈宛十五岁了,方过及笄之年,她倚在廊前读着手中词卷,泪水已沾湿手中罗帕。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她读他的《青山湿遍》,只觉肝肠寸断,可感受到他失去挚爱、低唤无应的沉痛心境。她也读他的《浣溪沙》,为“月常缺,人不常圆”的人生境况唏嘘不已。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或许,某一个瞬间,她会抬起头,望着天边新月,遥想远在京城的他,会是怎样一个痴情男子,又是怎样度过孤独思念的日日夜夜,辗转难眠,将自己永远困顿在哀悼的迷宫之中,不肯迈出一步?
她期待,她奢望,她一遍遍预想着他的容貌,排演着可能与他的邂逅。她不会想到,这场邂逅很快变成了现实。
那年,她十八岁,在江南一带是有名的才女,平日里结识的都是风雅文人、潇洒墨客,这名声自然传到了他的耳中。一次文人欢饮的宴会上,她终于与他相见了。他笑看着她,随口吟起了她的一首诗。
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消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拚却红颜瘦。
这是她所著《选梦词》中的一首诗。他娓娓慢吟,静看着她,眼里满是赏识,还有幽幽爱意闪动。就是这一眼,成就了两人之间“相逢太晚”的一段情。
之后的日子,他们在江南徜徉,常常相携同游。他们一起在阳光温煦的午后,倚在廊前读诗品词,诉说前尘旧事;一起坐着画舫,随波而动,浮看江边风月,笑品市井百态。才子配佳人,美目流转,浅笑低吟,缱倦恣意。
身边的朋友都说,他俩是绝配。
(3)
只怪相逢太晚,只怪命运有缘无分。若能在卢氏之前遇上他,想必成为他一生挚爱的,就是她了。可命运不可重来,更不可更改,她终究是晚了。
但,她不伤心。她知道他赏她,懂她,知她,待她以最诚挚的温柔,这就够了。不念过去,不忧将来,何必要和一个死去之人争风吃醋呢?或许,就连这绵延不绝的痴缠怀念都成为她爱他的一个理由。他痴情,她反而更喜欢,若他果真将卢氏忘得干干净净,只怕她的爱也要减掉几分。
是的,没关系。只要他现在爱她,不就够了?
可天妒佳偶,老天分明连这点卑微的祈盼都不愿给她。在江南那段短暂的相处岁月,竟成为两人之间的永诀。满汉不通婚,这是大清朝的铁例,堂堂纳兰家断不会接受她入门,哪怕仅仅是作妾。他走时,曾以手相牵,深情地望着她,答应过她,定会前来接她。不料分别后,他却因一场“寒疾”,猝然而去,连最后一面也不肯留给她一见。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惊闻噩耗,她急痛攻心,生生震在原地,竟半晌说不出话。她本已作好了希望落空的打算,不再期望能进纳兰府的大门,只盼能守在他身边,就算无名无分。分别之后,秋风愁杀人,万物萧条,她日思夜想,心心念念着他的归期,却只能在午夜梦回时与他相见。可如今,他抛下她,就那样不管不顾地走了,徒留她痴望天上婵娟,泪流满面。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生前,他曾说,他是人间惆怅客,落梅横笛无人再赏,往事余情无可忘怀,满心愁绪肝肠断,一生凄凉。
生有何味,死又何惜?
她也许会忍不住想,他终归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谁让他是个多愁多怀心?他说,他“负虚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不要的,统统给他,而他真正想要的,却永远得不到。身在富贵家,原是他的错。
纵有烟花漫天,可他不快乐,一点也不快乐。
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 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可她,又该如何?
那样短暂的相遇,那样迟的相遇,那样难耐的余生。世人只记得他写给卢氏的悼亡诗,情深意切,可曾记得有她这么一个人?余生那么长,她又要如何自处?只怕要独自一人在回忆里度过余生,恰如当初卢氏去后他的境况那般。
只是,他思的是卢氏,她思的却是他。
待一切尘埃落定,他成为无数世人“无关痛痒”的凄婉回忆后,留给她的,却是真真切切的疼痛。锦书无可寄阴间,月明星稀心怅然。夜半灯火如星似豆,每每被魂梦惊醒,可聊以解愁的,只是流不尽的眼泪,孤零零的星灯,还有蕴满回忆味道的旧罗裳了。
先走的人,终归是有福气的。
这句话真是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