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宝的话
直接说理的杂文,不属于文学范畴,因为没有形象。杂文是具体的一匹马,一只羊,没有风吹草低,更没有茫茫草原。so,杂文的实用性同时注定了它的软弱无力。说人话就是,大宝,我认为话语是彻底无用的,经验无法传承,唯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悟性。下面我对你说的这些话,都是毫无用处的,仅仅是出于父亲对孩子的一厢情愿。(毛姆先生的《生活的事实》就是明证)
人生第一要务是要实现财务自由,金钱是万能的。雨果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人民币,比人民币更好的是美元,比美元更好的是金条,也就是俗称的大黄鱼(冰凉坚硬的大黄鱼最让人感觉温暖)。葛朗台的形象对我而言是有积极的一面的——他对于金钱的执着和正视。至少他不是一个虚伪的人。“金钱如粪土”,是吃不到葡萄说它酸。有钱不一定赢得人们的尊重,但可以收获别人的畏惧,而恰好,人性是恶的。话语是死的,有它的边际和背面,真正聪明的人,必须看到背面,智慧就是洞察力。张伯驹说的好:“艺术是公子哥玩出来的。”金钱是唯一能让我们躲避开无聊的世俗的打扰,侧身进入艺术世界大门的钥匙,庸常人生让人何其厌倦!我知道怜悯的可贵,我懂得宽容的价值。但只有依托于金钱,它们才能放大,才能有力。比尔盖茨和马云就是这么做的。萧伯纳在《巴巴拉少校》里有一个经典对话,女儿巴巴拉在一个贫穷的宗教机构为穷人服务,她鄙视做军火生意的父亲,建议父亲去她们的机构看看,地点在某条大街,有某个标志,整个镇子上的人都知道!他父亲回答她说,他也建议女儿去他的兵工厂参观,地点在某个大街,门口有一把铁剑做标志,整个欧洲都知道!这段对话能让我笑一辈子。
初中时候的一个除夕夜, 我走到桌前,果然,还是那四样菜——一盘鸡蛋、一盘海蜇、一盘刀鱼、一盘鲅鱼。我看着这寒酸的场景,拿不动筷子,我知道这已经是父母最大的努力了。父亲问我要不要喝啤酒,我拒绝了,我实在无力营造繁华。正在这时,难得吃点好东西的猫一下蹿上桌子,一口咬住一块鲅鱼,迅速扭头逃离,躲进床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哑然失笑,我猜它在旁边时,脑海里一定演练了无数次,才会做的这么成功。可母亲气炸了,她扑通一声跪在床边,掀起床单,把头探进幽黑的床底,我惊呆了,我不知道母亲即使捉到了猫咪又能怎样。我看着母亲的背影和床底的黑暗,难过的扭过头,走了出去。
上大学时,为了我的学费,父亲出去打工,每天早出晚归。父亲以前心气一直比较傲,从来都是自己做事情,承包磨坊,承包茶园,承包油坊,一次次的失败让他终于低下了头。那年寒假,父亲打工没有领到多少工资,实际是被包工头骗了,母亲在垃圾站分拣垃圾,被玻璃割伤了手。我要返校了,终于到了最痛苦的时刻。父亲递给我钱,那些钱被一个皱皱巴巴的深蓝色的薄膜袋包裹着,我看到父亲的手在不停的抖动着,我知道他在尽力制止自己的发抖,我赶紧接过钱,我只能这样,才能尽快结束这悲伤绝望的一刻,才能挽救父亲快要崩溃的尊严。这是我一生最不愿回望的一刻。父亲老了,也彻底失败了。那个蓝色的塑料袋我一直保留着,搬了几次家,还一直躺在我放学位证的盒子里。
没有金钱就没有尊严,什么都不是,只有恼人的绝望和无边无际的黑暗。(唯一的例外是,个人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虽无金钱,但有美果,也是无上荣光。曹雪芹、斯特拉、佩雷尔曼、高更皆如此)。果实和金钱,你必须拥有一项。幸福或者快乐的含义就是,时间过去了,要么拥有成果,要么拥有金钱。那些动不动就说,只要孩子将来感到快乐即可的人,我十分确定,这种哲学水平(连快乐的真正含义都没有搞懂)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一定不会快乐。以上这些话,我早就想和你说,但那时候没有钱,就没有脸写。你看,没钱连文章都没底气写了,你说,钱有多重要?现在,我一边打字跟你说话,一边用我一百块钱买的一个景德镇小瓷杯品着顶级的春茶。是的,这的确是附庸风雅,问题是,附庸风雅,也得有钱啊。
至于如何成功,我会不要脸的斗胆下回分解(虽然咱们离真正的财务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宝,如果你感兴趣,请继续随我一起散步,否则,蹲下玩你的陀螺,也是甚好的选择。
(虽未写完,仍有后记:写信、写散文、甚至杂文,必须要向故事或者形象靠拢,没有形象就没有肌肉,没有力量!语言再华丽,也是凌乱羽翅,飞不起来。凡是叙事说理的时间长度超过诗歌,就必须为故事招魂,为形象开路,否则杂文和抒情散文就是死路一条。不研究心理学、忽视读者阅读心理的文学也是死路一条,早死早超生,包括我自己)
人生第一要务是要实现财务自由,金钱是万能的。雨果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人民币,比人民币更好的是美元,比美元更好的是金条,也就是俗称的大黄鱼(冰凉坚硬的大黄鱼最让人感觉温暖)。葛朗台的形象对我而言是有积极的一面的——他对于金钱的执着和正视。至少他不是一个虚伪的人。“金钱如粪土”,是吃不到葡萄说它酸。有钱不一定赢得人们的尊重,但可以收获别人的畏惧,而恰好,人性是恶的。话语是死的,有它的边际和背面,真正聪明的人,必须看到背面,智慧就是洞察力。张伯驹说的好:“艺术是公子哥玩出来的。”金钱是唯一能让我们躲避开无聊的世俗的打扰,侧身进入艺术世界大门的钥匙,庸常人生让人何其厌倦!我知道怜悯的可贵,我懂得宽容的价值。但只有依托于金钱,它们才能放大,才能有力。比尔盖茨和马云就是这么做的。萧伯纳在《巴巴拉少校》里有一个经典对话,女儿巴巴拉在一个贫穷的宗教机构为穷人服务,她鄙视做军火生意的父亲,建议父亲去她们的机构看看,地点在某条大街,有某个标志,整个镇子上的人都知道!他父亲回答她说,他也建议女儿去他的兵工厂参观,地点在某个大街,门口有一把铁剑做标志,整个欧洲都知道!这段对话能让我笑一辈子。
初中时候的一个除夕夜, 我走到桌前,果然,还是那四样菜——一盘鸡蛋、一盘海蜇、一盘刀鱼、一盘鲅鱼。我看着这寒酸的场景,拿不动筷子,我知道这已经是父母最大的努力了。父亲问我要不要喝啤酒,我拒绝了,我实在无力营造繁华。正在这时,难得吃点好东西的猫一下蹿上桌子,一口咬住一块鲅鱼,迅速扭头逃离,躲进床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哑然失笑,我猜它在旁边时,脑海里一定演练了无数次,才会做的这么成功。可母亲气炸了,她扑通一声跪在床边,掀起床单,把头探进幽黑的床底,我惊呆了,我不知道母亲即使捉到了猫咪又能怎样。我看着母亲的背影和床底的黑暗,难过的扭过头,走了出去。
上大学时,为了我的学费,父亲出去打工,每天早出晚归。父亲以前心气一直比较傲,从来都是自己做事情,承包磨坊,承包茶园,承包油坊,一次次的失败让他终于低下了头。那年寒假,父亲打工没有领到多少工资,实际是被包工头骗了,母亲在垃圾站分拣垃圾,被玻璃割伤了手。我要返校了,终于到了最痛苦的时刻。父亲递给我钱,那些钱被一个皱皱巴巴的深蓝色的薄膜袋包裹着,我看到父亲的手在不停的抖动着,我知道他在尽力制止自己的发抖,我赶紧接过钱,我只能这样,才能尽快结束这悲伤绝望的一刻,才能挽救父亲快要崩溃的尊严。这是我一生最不愿回望的一刻。父亲老了,也彻底失败了。那个蓝色的塑料袋我一直保留着,搬了几次家,还一直躺在我放学位证的盒子里。
没有金钱就没有尊严,什么都不是,只有恼人的绝望和无边无际的黑暗。(唯一的例外是,个人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虽无金钱,但有美果,也是无上荣光。曹雪芹、斯特拉、佩雷尔曼、高更皆如此)。果实和金钱,你必须拥有一项。幸福或者快乐的含义就是,时间过去了,要么拥有成果,要么拥有金钱。那些动不动就说,只要孩子将来感到快乐即可的人,我十分确定,这种哲学水平(连快乐的真正含义都没有搞懂)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一定不会快乐。以上这些话,我早就想和你说,但那时候没有钱,就没有脸写。你看,没钱连文章都没底气写了,你说,钱有多重要?现在,我一边打字跟你说话,一边用我一百块钱买的一个景德镇小瓷杯品着顶级的春茶。是的,这的确是附庸风雅,问题是,附庸风雅,也得有钱啊。
至于如何成功,我会不要脸的斗胆下回分解(虽然咱们离真正的财务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宝,如果你感兴趣,请继续随我一起散步,否则,蹲下玩你的陀螺,也是甚好的选择。
(虽未写完,仍有后记:写信、写散文、甚至杂文,必须要向故事或者形象靠拢,没有形象就没有肌肉,没有力量!语言再华丽,也是凌乱羽翅,飞不起来。凡是叙事说理的时间长度超过诗歌,就必须为故事招魂,为形象开路,否则杂文和抒情散文就是死路一条。不研究心理学、忽视读者阅读心理的文学也是死路一条,早死早超生,包括我自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