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这颗炸弹
多年经验发现,在网上有些话题不能提,一提就爆炸,IT圈儿就是哪个编程语言最好?大众圈儿就是爱国,一提就得站队,一提就得爆炸,互相拉黑。这么多年上网,我被围攻最惨烈的就是有一次提了一下爱国。那是五年前的事儿了。现在,痛定思痛。再提一下这个话题。纯粹理性讨论。不吵架,不拉黑。
首先,爱国的人最喜欢提的--就算所谓”理性爱国者“(其实,爱国本身就是非理性行为)都喜欢提的:爱祖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大好河山;祖国的东西好吃。
往往因为祖国的种种不如意而出了国的人,也喜欢提这两个因素。表达思乡之情。进而逼自己后代学习中文,以便掌握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这两种想法当然是有问题的,首先,哪国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呢?就算像美国这样年轻的国家也两百多年了。更不要说以英语为母语的背后,是英国。我觉得有资格说这种话的人不多,大部分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美语言的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语言的人,是因为除了这种语言,其它的他也不懂。文化历史同理,你对其它国家历史和文化了解几多?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了解别人的文化,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事儿自己在家说说满足一下就好,说出去到处张扬就丢人了。
所以,我觉得有资格说这种话的人不多,钱钟书算一个。大部分人提起爱祖国文化,不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而是天生的,没得选择。除了爱自己祖国的文化,别的你也不懂。说一声你爱祖国的文化让人觉得你起码还是识字的,不是文盲。仅此而已。
钱钟书怎么比较中西文化的,我不清楚,但他当初选择留在中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见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化(英法意拉丁希腊。。。。)后,他想为自己的母语做点贡献,为中国文化增加点儿东西(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北平空气好),众所周知,最后因为文化被革了命导致他一辈子也没做成。
另一个我知道的就是陶杰,他在传统左派家庭长大,读过毛语录《红楼梦》,迷过余光中,十几岁又负笈英伦研读了十几年的英国文学,可谓学贯中西,中文英文都写的了得,他的结论是很明确的,在大部分方面:中文当然比不上英文。中国文化比不上英国文化。这么多年了,我见到和他论战的人,中文没他写的好,没他读的多,英文则完全不懂。
这个结论仅供参考。
我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是想建议那些已经移民的人,不要逼自己的后代认识中国文化了。如果他们喜欢,当然Nice to have。如果不喜欢,让他们认识自己的『祖国』就好了,他们的祖国因为你们的选择,已经不是中国。他们会在那里成长,学习。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生活过。
就我粗浅的理解,中国文化里的那些精华,其它国家的文化不但都包括而且还更好,比如莎剧里包含的人生智慧,不比四大名著少。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比如早期的胡适倡导的自由平等实证主义,民国时的各种精神,连咪带鱼也称道的王小波,大都是介绍英美思想的传播人,而不是从国学中找智慧。王小波还写过一篇杂文《智慧和国学》,大致意思就是国学不靠谱还是罗素靠谱。
而且其它国家没有像中国一样动不动就来个焚书坑儒,文字狱,破四旧,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所以源流上更加一脉相承的尊重个体,拥抱自由,而不是像中国一直都是要强调大义灭亲,忠君爱国,尊卑长幼。
再说吃。
每次看到爱国者们举例子外国东西比中国东西难吃,例子全部来源于校园--校园里能有好东西吃吗?说外国东西难吃和说外国文化不行一样,因为没见识过,没吃过那么多种类。食材、调料、烹饪方法,综合来比较,外国不下于中国。更不用说中国食品不安全已经举世皆知。吃了你的东西说声好吃,是种基本礼貌。还当真以为人家从小到大没吃过好东西了?
当然的确有很多人吃遍天下的美食仍觉得中国的食物最好吃,这也不稀奇,是有科学根据的,详情参考阿城写的科普文章《思乡与蛋白酶》,已经说的非常详细,我不赘述了。阿城吃过的东西,走过的地方比大部分中国人都多,他的意见也更有说服力。
点这里看《思乡与蛋白酶》:
说完文化和吃,再说说每篇爱国文的切入点:听见奏国歌,会想哭。
这个问题的确困扰我了很久,记得奥运那年,连东东枪老师都说,他看到大脚印儿,听到林妙可的一条大河,眼睛湿润了......(注:关军老师写了本被禁止出版的书就叫《大脚印》,这个大脚印踩碎了很多人的中国梦)很多爱国文章都会这么写。甚至有些自认为非常理性,并不爱国的人,也会诧异于自己的反应。
其实,这有什么诧异呢?好像你看到裸女会咽唾沫,锤子锤到膝盖会弹起一样,是自然反射,一群人集中在一起,庄重的气氛下,播一首宗教赞美诗你也会觉得眼眶湿润的。和爱国扯不上关系,我亲身经历过,升国旗时大家都庄严的准备眼睛湿润时,有个人放了个响屁,特别婉转悠长那种连珠炮,大家憋不住大笑起来,所有气氛都破坏了,自然眼泪也没掉。
总之,不管爱文化,大好河山还是爱吃的,都是因为你碰巧生在了中国,并且不幸在这儿长大了。别无选择,只好爱她。没什么值得特别去说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一提爱国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呢?
因爱国的名义,发生过很多愚蠢的暴力事件,欧逸文在《野心时代》里引用一位中国评论者的话,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固定的宗教,普通人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参与爱国,是他们唯一一个可以令自己觉得伟大,不是个平凡人的机会---爱国主义,取代了宗教,这样看来,还不如宗教呢,你去教堂搬搬桌子扫扫地已经觉得自己是上帝的仆人,非常崇高伟大了,不用跑大街上拿把自行车锁把开本田车的人打得头破血流。
另外,早年看梁文道的节目,他说了个笑话,他在台湾读的中学,他说那时候他们这些侨生谈论班上的女生,漂亮的就恭维说你很漂亮,姿容一般的,就说很聪明或者很温柔,剩下的,他们就会说:她很爱国啊。
最后,其实在英语里『爱国者』是个非常神奇的条目,它的意义非常广泛,有几个著名的意思,我在这儿根本发布出来,比如她是一个党的名字(辉格党),该党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无代表,不纳税。中国也有人提过这个口号,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但是,他们现在都在祖国的监狱里。想想这些人吧,谈爱国,你们也配?
所以,谈爱国的人不一定真爱国,还不是想引爆这个炸弹来拉拉广告?我也不例外,请看大屏幕:
(https://ellasmiles.world.taobao.com/)
首先,爱国的人最喜欢提的--就算所谓”理性爱国者“(其实,爱国本身就是非理性行为)都喜欢提的:爱祖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大好河山;祖国的东西好吃。
往往因为祖国的种种不如意而出了国的人,也喜欢提这两个因素。表达思乡之情。进而逼自己后代学习中文,以便掌握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这两种想法当然是有问题的,首先,哪国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呢?就算像美国这样年轻的国家也两百多年了。更不要说以英语为母语的背后,是英国。我觉得有资格说这种话的人不多,大部分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美语言的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语言的人,是因为除了这种语言,其它的他也不懂。文化历史同理,你对其它国家历史和文化了解几多?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了解别人的文化,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事儿自己在家说说满足一下就好,说出去到处张扬就丢人了。
所以,我觉得有资格说这种话的人不多,钱钟书算一个。大部分人提起爱祖国文化,不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而是天生的,没得选择。除了爱自己祖国的文化,别的你也不懂。说一声你爱祖国的文化让人觉得你起码还是识字的,不是文盲。仅此而已。
钱钟书怎么比较中西文化的,我不清楚,但他当初选择留在中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见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化(英法意拉丁希腊。。。。)后,他想为自己的母语做点贡献,为中国文化增加点儿东西(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北平空气好),众所周知,最后因为文化被革了命导致他一辈子也没做成。
另一个我知道的就是陶杰,他在传统左派家庭长大,读过毛语录《红楼梦》,迷过余光中,十几岁又负笈英伦研读了十几年的英国文学,可谓学贯中西,中文英文都写的了得,他的结论是很明确的,在大部分方面:中文当然比不上英文。中国文化比不上英国文化。这么多年了,我见到和他论战的人,中文没他写的好,没他读的多,英文则完全不懂。
这个结论仅供参考。
我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是想建议那些已经移民的人,不要逼自己的后代认识中国文化了。如果他们喜欢,当然Nice to have。如果不喜欢,让他们认识自己的『祖国』就好了,他们的祖国因为你们的选择,已经不是中国。他们会在那里成长,学习。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生活过。
就我粗浅的理解,中国文化里的那些精华,其它国家的文化不但都包括而且还更好,比如莎剧里包含的人生智慧,不比四大名著少。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比如早期的胡适倡导的自由平等实证主义,民国时的各种精神,连咪带鱼也称道的王小波,大都是介绍英美思想的传播人,而不是从国学中找智慧。王小波还写过一篇杂文《智慧和国学》,大致意思就是国学不靠谱还是罗素靠谱。
而且其它国家没有像中国一样动不动就来个焚书坑儒,文字狱,破四旧,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所以源流上更加一脉相承的尊重个体,拥抱自由,而不是像中国一直都是要强调大义灭亲,忠君爱国,尊卑长幼。
再说吃。
每次看到爱国者们举例子外国东西比中国东西难吃,例子全部来源于校园--校园里能有好东西吃吗?说外国东西难吃和说外国文化不行一样,因为没见识过,没吃过那么多种类。食材、调料、烹饪方法,综合来比较,外国不下于中国。更不用说中国食品不安全已经举世皆知。吃了你的东西说声好吃,是种基本礼貌。还当真以为人家从小到大没吃过好东西了?
当然的确有很多人吃遍天下的美食仍觉得中国的食物最好吃,这也不稀奇,是有科学根据的,详情参考阿城写的科普文章《思乡与蛋白酶》,已经说的非常详细,我不赘述了。阿城吃过的东西,走过的地方比大部分中国人都多,他的意见也更有说服力。
点这里看《思乡与蛋白酶》:
说完文化和吃,再说说每篇爱国文的切入点:听见奏国歌,会想哭。
这个问题的确困扰我了很久,记得奥运那年,连东东枪老师都说,他看到大脚印儿,听到林妙可的一条大河,眼睛湿润了......(注:关军老师写了本被禁止出版的书就叫《大脚印》,这个大脚印踩碎了很多人的中国梦)很多爱国文章都会这么写。甚至有些自认为非常理性,并不爱国的人,也会诧异于自己的反应。
其实,这有什么诧异呢?好像你看到裸女会咽唾沫,锤子锤到膝盖会弹起一样,是自然反射,一群人集中在一起,庄重的气氛下,播一首宗教赞美诗你也会觉得眼眶湿润的。和爱国扯不上关系,我亲身经历过,升国旗时大家都庄严的准备眼睛湿润时,有个人放了个响屁,特别婉转悠长那种连珠炮,大家憋不住大笑起来,所有气氛都破坏了,自然眼泪也没掉。
总之,不管爱文化,大好河山还是爱吃的,都是因为你碰巧生在了中国,并且不幸在这儿长大了。别无选择,只好爱她。没什么值得特别去说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一提爱国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呢?
因爱国的名义,发生过很多愚蠢的暴力事件,欧逸文在《野心时代》里引用一位中国评论者的话,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固定的宗教,普通人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参与爱国,是他们唯一一个可以令自己觉得伟大,不是个平凡人的机会---爱国主义,取代了宗教,这样看来,还不如宗教呢,你去教堂搬搬桌子扫扫地已经觉得自己是上帝的仆人,非常崇高伟大了,不用跑大街上拿把自行车锁把开本田车的人打得头破血流。
另外,早年看梁文道的节目,他说了个笑话,他在台湾读的中学,他说那时候他们这些侨生谈论班上的女生,漂亮的就恭维说你很漂亮,姿容一般的,就说很聪明或者很温柔,剩下的,他们就会说:她很爱国啊。
最后,其实在英语里『爱国者』是个非常神奇的条目,它的意义非常广泛,有几个著名的意思,我在这儿根本发布出来,比如她是一个党的名字(辉格党),该党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无代表,不纳税。中国也有人提过这个口号,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但是,他们现在都在祖国的监狱里。想想这些人吧,谈爱国,你们也配?
![]() |
所以,谈爱国的人不一定真爱国,还不是想引爆这个炸弹来拉拉广告?我也不例外,请看大屏幕:
![]() |
(https://ellasmiles.world.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