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之外
遇到方木是在树叶落满街道的秋天,他那会儿脆弱得一阵风都可以带走,不停地在鬼门关游走的人,眼神总归比常人多一些漠视和冷淡。我好像是被这样的眼神通感进了心里去,致使我突然燃起热情和执着,不管不顾地要留下这个苍白青年。
我想到这里,嘴角若有若无扯出一丝笑,“不管不顾”真是模棱两可的词,外人听上去难免想一些罗曼蒂克的事情,而自己却要反反复复重温这一笔一画下面,是怎样地藏着第一颗黄铜子弹飞过的速度,多少分贝的枪声,以及陷入困境的几天里焦灼的脱水感。
只是事到如今我无法轻易地提起这件事,或许因为一直以来的性格,也可能是发现做不到冷静客观地描述,带着爱意和珍视都挺滑稽的。
算了,反正也没谁要问。
我一开始隐隐揪心,方木行事自我,丝毫不顾忌,何况他的遭遇总把他置于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目睹过搭档在眼前被剥夺生命后灭顶的疼痛,也在看过无数尸体后笑笑了之,我默默看着,觉得一副神经质作派,在心底冷哼一声。
我对外说他是我男友,说他有交流障碍症,不爱说话。他横过来瞟我一眼,我得逞一般冲他挑着眉笑,他偶尔叼着烟把自己埋在一团青白中,不和我计较,只别过头去要多避嫌有多避嫌,被烟熏着的脸看上去比平时乖巧许多。乖巧,我怎么想到这个词的。
一晃神的功夫,他又浏览完了好几个犯罪心理学的案例,我莫名想伸手摸摸他的头发。他把脸转向窗外,街灯流光溢彩地洒在他幽深的面庞上,他自己不知道,他只是在极轻微地走神,并为想自己为什么会走神而走神得更厉害。长期吃睡不好使他的呼吸又轻又重,仿佛调整不好频率的老旧音响。
我有时候也不清楚自己是想让他发现某些刻意留下的线索,比如一两次蹩脚的真情流露,某个错位的假装亲近,别扭的触碰和只言片语,还是希望他永远事不关己地无表情。我不清楚,所以只能用最笨蛋的方法去试一试,我隐约记得,自己曾缠着他要讲故事。
他的声线和整个人如出一辙,冷冷清清,永远不讨好的孤僻模样,平仄转折都很少,像是宣读讣告,所以那些有血有肉的破案故事听上去古怪异常。我先笑了,嘴角一扯就牵动左胸的伤口,他垂着眼皮不知道想什么,我握住他的手,他“嘶”一声抬起头迅速地看我一眼,什么都没说起身走了。
我笑了两声,于是伤口更痛。
五本书的日子里,似乎能回忆起的温情片刻屈指可数,我常常记起的是他睡着的漂亮姿态,睫毛覆着眼睑,投下一小片温柔的阴影。他睡觉时也是不放松的,最开始他还握着军刀,藏在被窝里手指握在上面,后来没有了,皱着眉头睡过去的时候更多。我有没有俯下身偷亲他,我也忘了。
不记得也好,永远有回旋的余地。
方木依然在下班后开着他的吉普车兜风,夜深人静的海港城市,他飙到不可思议的码数,转弯拐道时总有要飞起来的错觉。飞的感觉和快乐有点相似,或许吧,他不太清楚,坐在副驾驶的我也不清楚,但脑袋空空的快乐比身边永远冷着脸的人要好得多。风里一丝丝海水潮气,劣质烟草大汤黄鱼味道,氤氲四缭。
车轰鸣到公安厅路口时,他一张白得扎眼的脸亮着。还是黑发,额前的刘海被吹到了头顶,只有几根略长地扫过眼。轮胎凄厉地划过地面,宛如刀锋在他心里突如其来地又狠又准地下手,我记起他那位足迹鉴证科的女同事,随即看到他的手指变得磕磕绊绊不自然,像个卑微的奴隶。
我也就不置可否地弯了弯眼睛。
后来在海边掠过时他突然问:我是不是特别奇怪?
我是不是特别奇怪?好像不是第一次这样问了。我回答不了,也不愿去细想,海鸟适时飞过我们头顶,我仰着脖子看,倏忽收紧了放在他背上的手,感到对方一瞬间细小的震动。
嗯,很奇怪。
路上依然是沉默居多,跋扈的发动机都识时务地变得安静,他当真放慢了速度开的六十码,回家的路好像变得没有尽头,我错觉他是不是想把车开到天边或者说更远的地方,不然怎么地平线已经开始泛白。
他一贯是这样,理智堪堪压着冲动擦过,偏执得可笑又可怕,他说出的话都让自己接不了话,他提出的设想都被自己二次推翻,他埋下的弹药所有人除了等待就没有其他办法。
糟了。更糟的是,自己就要顺着他把导火线一路烧到弹药处等待那场万劫不复的爆炸。
我想起某次他从噩梦中惊惶不定地醒来,我坐在床边沉默地看着他,他突然给我讲起故事来,狗屁故事。
那故事的开头怎么说来着,一九九九年,太阳从海面上升起,列车经过一道寸草不生的荒原。他讲的,是关于犯罪与救赎的故事,最终一起走向毁灭。毁灭,这个词应该很轻却具有异常真实的煽动,还有撩动,拨动,然后下一秒消失,几乎让人以为全是错觉。犹如海面上的泡沫,太阳升起时就会消失,但泡沫的存在依旧毋庸置疑,它们挤挤攘攘,彼此压榨互相侵蚀,像个黑与白永远共生的太极图案。它们在光芒下又让这个灭绝的过程维持得美轮美奂。
为了消灭罪恶的正义,毁灭得异常美。
我沉默了半天才发现,我的心碎了。朦胧中他变成高堂里供养起来的光影,随着海浪翻卷和列车掠过的轰隆声响,一起不明不白地远去,重现时变成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回过神,是二十九岁青年雕琢过的脸庞。
我想到这里,嘴角若有若无扯出一丝笑,“不管不顾”真是模棱两可的词,外人听上去难免想一些罗曼蒂克的事情,而自己却要反反复复重温这一笔一画下面,是怎样地藏着第一颗黄铜子弹飞过的速度,多少分贝的枪声,以及陷入困境的几天里焦灼的脱水感。
只是事到如今我无法轻易地提起这件事,或许因为一直以来的性格,也可能是发现做不到冷静客观地描述,带着爱意和珍视都挺滑稽的。
算了,反正也没谁要问。
我一开始隐隐揪心,方木行事自我,丝毫不顾忌,何况他的遭遇总把他置于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目睹过搭档在眼前被剥夺生命后灭顶的疼痛,也在看过无数尸体后笑笑了之,我默默看着,觉得一副神经质作派,在心底冷哼一声。
我对外说他是我男友,说他有交流障碍症,不爱说话。他横过来瞟我一眼,我得逞一般冲他挑着眉笑,他偶尔叼着烟把自己埋在一团青白中,不和我计较,只别过头去要多避嫌有多避嫌,被烟熏着的脸看上去比平时乖巧许多。乖巧,我怎么想到这个词的。
一晃神的功夫,他又浏览完了好几个犯罪心理学的案例,我莫名想伸手摸摸他的头发。他把脸转向窗外,街灯流光溢彩地洒在他幽深的面庞上,他自己不知道,他只是在极轻微地走神,并为想自己为什么会走神而走神得更厉害。长期吃睡不好使他的呼吸又轻又重,仿佛调整不好频率的老旧音响。
我有时候也不清楚自己是想让他发现某些刻意留下的线索,比如一两次蹩脚的真情流露,某个错位的假装亲近,别扭的触碰和只言片语,还是希望他永远事不关己地无表情。我不清楚,所以只能用最笨蛋的方法去试一试,我隐约记得,自己曾缠着他要讲故事。
他的声线和整个人如出一辙,冷冷清清,永远不讨好的孤僻模样,平仄转折都很少,像是宣读讣告,所以那些有血有肉的破案故事听上去古怪异常。我先笑了,嘴角一扯就牵动左胸的伤口,他垂着眼皮不知道想什么,我握住他的手,他“嘶”一声抬起头迅速地看我一眼,什么都没说起身走了。
我笑了两声,于是伤口更痛。
五本书的日子里,似乎能回忆起的温情片刻屈指可数,我常常记起的是他睡着的漂亮姿态,睫毛覆着眼睑,投下一小片温柔的阴影。他睡觉时也是不放松的,最开始他还握着军刀,藏在被窝里手指握在上面,后来没有了,皱着眉头睡过去的时候更多。我有没有俯下身偷亲他,我也忘了。
不记得也好,永远有回旋的余地。
方木依然在下班后开着他的吉普车兜风,夜深人静的海港城市,他飙到不可思议的码数,转弯拐道时总有要飞起来的错觉。飞的感觉和快乐有点相似,或许吧,他不太清楚,坐在副驾驶的我也不清楚,但脑袋空空的快乐比身边永远冷着脸的人要好得多。风里一丝丝海水潮气,劣质烟草大汤黄鱼味道,氤氲四缭。
车轰鸣到公安厅路口时,他一张白得扎眼的脸亮着。还是黑发,额前的刘海被吹到了头顶,只有几根略长地扫过眼。轮胎凄厉地划过地面,宛如刀锋在他心里突如其来地又狠又准地下手,我记起他那位足迹鉴证科的女同事,随即看到他的手指变得磕磕绊绊不自然,像个卑微的奴隶。
我也就不置可否地弯了弯眼睛。
后来在海边掠过时他突然问:我是不是特别奇怪?
我是不是特别奇怪?好像不是第一次这样问了。我回答不了,也不愿去细想,海鸟适时飞过我们头顶,我仰着脖子看,倏忽收紧了放在他背上的手,感到对方一瞬间细小的震动。
嗯,很奇怪。
路上依然是沉默居多,跋扈的发动机都识时务地变得安静,他当真放慢了速度开的六十码,回家的路好像变得没有尽头,我错觉他是不是想把车开到天边或者说更远的地方,不然怎么地平线已经开始泛白。
他一贯是这样,理智堪堪压着冲动擦过,偏执得可笑又可怕,他说出的话都让自己接不了话,他提出的设想都被自己二次推翻,他埋下的弹药所有人除了等待就没有其他办法。
糟了。更糟的是,自己就要顺着他把导火线一路烧到弹药处等待那场万劫不复的爆炸。
我想起某次他从噩梦中惊惶不定地醒来,我坐在床边沉默地看着他,他突然给我讲起故事来,狗屁故事。
那故事的开头怎么说来着,一九九九年,太阳从海面上升起,列车经过一道寸草不生的荒原。他讲的,是关于犯罪与救赎的故事,最终一起走向毁灭。毁灭,这个词应该很轻却具有异常真实的煽动,还有撩动,拨动,然后下一秒消失,几乎让人以为全是错觉。犹如海面上的泡沫,太阳升起时就会消失,但泡沫的存在依旧毋庸置疑,它们挤挤攘攘,彼此压榨互相侵蚀,像个黑与白永远共生的太极图案。它们在光芒下又让这个灭绝的过程维持得美轮美奂。
为了消灭罪恶的正义,毁灭得异常美。
我沉默了半天才发现,我的心碎了。朦胧中他变成高堂里供养起来的光影,随着海浪翻卷和列车掠过的轰隆声响,一起不明不白地远去,重现时变成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回过神,是二十九岁青年雕琢过的脸庞。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