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气横溢的女神什么样?| 铜雀台
文 中华戏曲/雪霁
“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乔和甄洛。她们到底有多美呢?史书所载极为吝啬。大小乔在《三国志》中只有一句“皆国色也”,在《江表传》中只有一句“貌流离”。而甄洛却有整整一篇《洛神赋》。
曹植,这位建安文坛名士才高八斗,人又风流倜傥。他与甄洛的爱情悲剧,以及曹氏兄弟走向“七步诗”的命运,正是戏曲舞台上佳的题材。而《铜雀台》,是上海越剧院第三次把目光聚焦在他们的故事上了。
壹
甄洛的风华绝代,大概是我们最容易从故纸堆中总结出的了。出尘的丰姿、美丽的娇容,《铜雀台》中的甄洛,在洛川水雾中款款漫步,未出一语,已让曹植惊为天人;袁府中正式登场,败军之将的遗属,这样沾满屈辱和低贱色彩的身份下,甄洛却在抬眼间让曹操和曹丕父子也同起了收纳之意。
有人说当年曹军曾歌:“围城将破玉帛多,千金万金,不如此奴!”方亚芬的甄洛,一袭白裙曳地,满头青丝再现着古书《采兰杂志》中描述的“灵蛇髻”,步履轻灵、眉拢微愁,衣袂飘摇间确实叫人联想到《洛神赋》中“瑰姿艳逸,仪静体闲”、“休迅飞凫,飘忽若神”的美人韵致。(好吧,事实上,我最初留心这部作品,也正是因为一张洛川水雾之中仙得简直要飞走的甄洛剧照。)
贰
我们印象中能得到广泛歌颂赞美的美人有谁?西施、昭君?甄嬛、芈月?世人喜欢美人,却又不喜欢只有美的人;越是美人,反倒越容易受人质疑。美人,总还应该是蕙质兰心的。演绎美人,也正因此别具几分难度。
越剧里容貌出众又蕙质兰心的姑娘不少。好诗好词好情韵的林妹妹,高宅深门里智救被骗姐妹的义妓赵盼儿,战鼓擂得人血脉贲张的梁红玉……但甄洛显然与她们都不一样。洛水畔隐身水雾款款而行的甄洛是纤弱的。战乱年代里背着一个名满天下的艳名,偏偏又丈夫早亡、夫家战败,这样的前情就几乎已经注定了她飘萍一样的命运。
《魂断铜雀台》和《曹植与甄洛》中的甄洛,能琴善歌、识文辨才,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铜雀台》却不按戏台上通常的设定,对琴棋书画一概不提;难得的是,偏偏还能叫人看出一个女子的聪慧通透、贤淑温婉。
曹植痴痴高呼她为仙子,她羞避间不忘制止婢女的轻笑;曹操当众带笑直直地注视她,她惶然中只用一声有理有据的“父相”就化解了即将临头的窘境;心上人痴心不改前来约盟,她清醒地记着彼此的天差地别,“当面儿只说日落云天外”;曹丕唤她陪饮出征酒,她背着夫君使眼色、趁着呵斥打翻酒壶……
甄洛的蕙质兰心带着纤弱却细水长流的味道,她对情形局势的判断清醒理智,她对兄弟阋墙的后果常怀忧虑,她身处最弱势的地位却能让自己成为曹植的保护者、曹氏兄弟间的说和者。甄洛自有化不开的悲愁苦泪,却在《铜雀台》中用委曲求全努力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承负着独属她的担当,不引人注意,却流韵深长。
叁
美人永远是战乱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却又往往只能湮没于战乱之中。
不同于以往作品中对情感悲剧的聚焦,《铜雀台》放了更多注意力在曹氏父子三人身上,也将三人的形象塑造得更为圆润立体。
曹操有了“临碣石、观沧海,豪气壮怀”的苍劲雄浑,有了看穿曹丕设局却依然在深思后易储于大儿的政客老辣气质,也有了替曹植订婚巩固政治影响、让曹丕立誓看护手足的慈父心肠。
而曹丕也不再是一味的阴暗狠辣,风流婉转、舒缓流畅的尹派唱腔为曹子桓增添了更多文人气质,内心独白和酒后宣泄为曹子桓抹上了一些只能活在弟弟光环下的愤懑无奈。“七步诗”一场中,曹丕唤上的美酒被曹植和甄洛当成毒酒争饮,在他漠然取过酒杯饮尽的瞬间,他所有的冷漠、焦虑、多疑、狠辣、阴暗似乎都有了一个圆满的解释,竟叫人莫名起了怜悯之心。
以往令人恨得牙痒的矛盾引发者变得鲜活和复杂了,政权更替下,所有人各有各的思量。他们所秉持的信念都无关恶,他们的互相碾轧,甄洛是导火索,却终究不是主因——甄洛之于《铜雀台》的主线脉络,大概正是符合了美人之于乱世的历史定位,并非没有存在感,却始终只默默隐身在故事之后。
姿容高华若仙,心智灵透如仙,踪迹飘渺似仙,而最后被技术手段处理得极为唯美的洛水自沉,更是直如飞返仙界。《铜雀台》中的方甄洛,大概是各版这一系列故事里最具仙气的洛神了吧。
名剧名家系列
上海越剧院新编古装越剧《铜雀台》
深圳站
演出时间:2016.07.16 周六 20:00
演出地点:南山文体中心剧院 大剧院
票价:80/180/280/380
![]() |
“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乔和甄洛。她们到底有多美呢?史书所载极为吝啬。大小乔在《三国志》中只有一句“皆国色也”,在《江表传》中只有一句“貌流离”。而甄洛却有整整一篇《洛神赋》。
曹植,这位建安文坛名士才高八斗,人又风流倜傥。他与甄洛的爱情悲剧,以及曹氏兄弟走向“七步诗”的命运,正是戏曲舞台上佳的题材。而《铜雀台》,是上海越剧院第三次把目光聚焦在他们的故事上了。
壹
![]() |
© PUGONGYING |
甄洛的风华绝代,大概是我们最容易从故纸堆中总结出的了。出尘的丰姿、美丽的娇容,《铜雀台》中的甄洛,在洛川水雾中款款漫步,未出一语,已让曹植惊为天人;袁府中正式登场,败军之将的遗属,这样沾满屈辱和低贱色彩的身份下,甄洛却在抬眼间让曹操和曹丕父子也同起了收纳之意。
![]() |
© 悦之草堂 |
有人说当年曹军曾歌:“围城将破玉帛多,千金万金,不如此奴!”方亚芬的甄洛,一袭白裙曳地,满头青丝再现着古书《采兰杂志》中描述的“灵蛇髻”,步履轻灵、眉拢微愁,衣袂飘摇间确实叫人联想到《洛神赋》中“瑰姿艳逸,仪静体闲”、“休迅飞凫,飘忽若神”的美人韵致。(好吧,事实上,我最初留心这部作品,也正是因为一张洛川水雾之中仙得简直要飞走的甄洛剧照。)
贰
![]() |
© PUGONGYING |
我们印象中能得到广泛歌颂赞美的美人有谁?西施、昭君?甄嬛、芈月?世人喜欢美人,却又不喜欢只有美的人;越是美人,反倒越容易受人质疑。美人,总还应该是蕙质兰心的。演绎美人,也正因此别具几分难度。
越剧里容貌出众又蕙质兰心的姑娘不少。好诗好词好情韵的林妹妹,高宅深门里智救被骗姐妹的义妓赵盼儿,战鼓擂得人血脉贲张的梁红玉……但甄洛显然与她们都不一样。洛水畔隐身水雾款款而行的甄洛是纤弱的。战乱年代里背着一个名满天下的艳名,偏偏又丈夫早亡、夫家战败,这样的前情就几乎已经注定了她飘萍一样的命运。
![]() |
© 不好不坏 |
《魂断铜雀台》和《曹植与甄洛》中的甄洛,能琴善歌、识文辨才,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铜雀台》却不按戏台上通常的设定,对琴棋书画一概不提;难得的是,偏偏还能叫人看出一个女子的聪慧通透、贤淑温婉。
曹植痴痴高呼她为仙子,她羞避间不忘制止婢女的轻笑;曹操当众带笑直直地注视她,她惶然中只用一声有理有据的“父相”就化解了即将临头的窘境;心上人痴心不改前来约盟,她清醒地记着彼此的天差地别,“当面儿只说日落云天外”;曹丕唤她陪饮出征酒,她背着夫君使眼色、趁着呵斥打翻酒壶……
![]() |
© PUGONGYING |
甄洛的蕙质兰心带着纤弱却细水长流的味道,她对情形局势的判断清醒理智,她对兄弟阋墙的后果常怀忧虑,她身处最弱势的地位却能让自己成为曹植的保护者、曹氏兄弟间的说和者。甄洛自有化不开的悲愁苦泪,却在《铜雀台》中用委曲求全努力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承负着独属她的担当,不引人注意,却流韵深长。
叁
![]() |
© 不好不坏 |
美人永远是战乱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却又往往只能湮没于战乱之中。
不同于以往作品中对情感悲剧的聚焦,《铜雀台》放了更多注意力在曹氏父子三人身上,也将三人的形象塑造得更为圆润立体。
![]() |
© PUGONGYING |
曹操有了“临碣石、观沧海,豪气壮怀”的苍劲雄浑,有了看穿曹丕设局却依然在深思后易储于大儿的政客老辣气质,也有了替曹植订婚巩固政治影响、让曹丕立誓看护手足的慈父心肠。
而曹丕也不再是一味的阴暗狠辣,风流婉转、舒缓流畅的尹派唱腔为曹子桓增添了更多文人气质,内心独白和酒后宣泄为曹子桓抹上了一些只能活在弟弟光环下的愤懑无奈。“七步诗”一场中,曹丕唤上的美酒被曹植和甄洛当成毒酒争饮,在他漠然取过酒杯饮尽的瞬间,他所有的冷漠、焦虑、多疑、狠辣、阴暗似乎都有了一个圆满的解释,竟叫人莫名起了怜悯之心。
![]() |
© PUGONGYING |
以往令人恨得牙痒的矛盾引发者变得鲜活和复杂了,政权更替下,所有人各有各的思量。他们所秉持的信念都无关恶,他们的互相碾轧,甄洛是导火索,却终究不是主因——甄洛之于《铜雀台》的主线脉络,大概正是符合了美人之于乱世的历史定位,并非没有存在感,却始终只默默隐身在故事之后。
![]() |
© PUGONGYING |
姿容高华若仙,心智灵透如仙,踪迹飘渺似仙,而最后被技术手段处理得极为唯美的洛水自沉,更是直如飞返仙界。《铜雀台》中的方甄洛,大概是各版这一系列故事里最具仙气的洛神了吧。
名剧名家系列
上海越剧院新编古装越剧《铜雀台》
深圳站
演出时间:2016.07.16 周六 20:00
演出地点:南山文体中心剧院 大剧院
票价:80/180/280/3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