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赋予了香港迷人的光辉
![]() |
2016年的5月,我第一次去香港,距离我第一次说出要去香港这句话,相差了十一年的时间。要不是因为通行证上第三张签注面临过期,这个时间可能还会再拉长。
2005年,香港开通自由行,那时的我只有十五岁,对香港的认识,比对北京上海的认识要更隆重。班上有一个非常有钱的同学,从他的口中听闻了一些香港的故事,他说,你去香港,要么说英文,要么说粤语,不然你就是要被坑的。当然,这不是我对香港最早的印象。
1997年,香港回归,同年,重庆成为最年轻的直辖市,那一年港片盛行,也是香港电影电视剧最黄金的时期,每家每户夜里打开电视,看卫视的时间少,地方台播的的大部分是TVB,租来的电影,除开好莱坞,就是香港黑帮片和恐怖片。对香港最初的印象是旺角,九龙,尖沙咀,湾仔,铜锣湾这样的地名,虽然并不知他们之间相隔的距离和所处繁华与否,但只要报出这几个词,大致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
![]() |
©《英雄本色》
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还是总忘不记,印着“嘉禾”大字的电影开头,刘德华穿着蝙蝠衫外套穿梭在灯火通明的市井街道,问商贩要一支烟,梁朝伟扮相滑稽,跟着几个大佬在后面慢吞吞,机灵古怪地讨好,莫少聪挑着台球杆,和一棒子人打破头,在重装车厢的集散地里逃来穿去,万梓良坐在沙发椅上点燃一支雪茄,然后等小喽啰们把要找的人带来,压在墙头,朝对方脸上吐烟圈,周润发戴着墨镜用香烟点燃美金,嬉笑着看时光易逝的夜色。那时候,香港还是深夜迂回刀光剑影的香港,江湖气息浓重,洒脱,放荡。当然,我所说的这些喽啰如今已成了大佬,而曾经的大佬,早已不复踪影。
周星驰的喜剧片成为了香港电影里的一枝独秀,以周星驰和吴孟达为捆绑组合的大部分片子占据了电影频道一年绝大多数的占片时长。那些我们笑过的梗大部分
![]() |
©张国荣 张曼玉 周星驰
在很多与我同龄的人眼中,金庸笔下的荡气回肠代表了一大部分的香港。95版的《神雕侠侣》真正等到引进内地大部分电视台,其实已经是98年,当年浙江卫视每晚两集联播是我们这一代人对金庸最早的追捧。那时候古天乐还没有因为拍《黑社会》而晒黑,白皙肤质,亦正亦邪的微笑,最符合“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李若彤版的小龙女也最符合“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因为对83版《射雕英雄传》的喜欢,后来我又补了85版的《神雕侠侣》,大概时过境迁,却始终无法将陈玉莲与李若彤相比,再之后,《天龙八部》成了金庸剧反复播放最高的连续剧,直到陈小春版的《鹿鼎记》一出,再度出现万人空巷的局面。
打狗棒,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四十二章经,凌波微步,是孩童时期最爱念叨在嘴的话。
![]() |
© 95版《神雕侠侣》
2000年开始,大量的香港都市剧冲击着内地市场,以庆祝千禧年的台庆剧《创世纪》为首,海纳了当时TVB一线最顶级的明星和最强的制作团队,拍摄地跨越香港,台湾,大陆,及东南亚,日本等无数国家及城市,长达80集的连续剧在中央八套黄金档播出,以罗嘉良、陈锦鸿、郭晋安为主演的三兄弟,演绎了数十年香港地产金融的变化万千。那一年,每家每户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叶荣添太痴了!许文彪太坏了!岑颖欣到底死没死?!田宁到底什么时候恢复记忆!每一天,出租影碟的店铺总是供不应求,进货三四套,也要提前登记预约才可能租得到。
![]() |
©《创世纪》
随后,香港的侦破剧与家庭剧成了香港最主流的产品流水线。
2003年,第一次在英语课本里学到HongKong这个单词,2004年,TVB的每一部电视剧片头都有一个广告,两个女生结伴来到香港,激动不已,告诉众人,到香港只有两件事,吃东西,买东西,吃东西,买东西,吃东西……
2003年,因为一本散文得知王家卫,在资源匮乏的年代,看的第一部片子是《花样年华》,王家卫故事中的香港,有与曾经我印象中的它大相径庭。王家卫讲香港,总是又忍不住讲上海,好像这两个是一座城,前年读金宇澄的《繁花》,又读到了类似的气息,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将上海和香港联想在一起,好像是两座相互通联的城市,却又截然不同。之后,补看了墨镜王所有的片子,也只有他,将当年风华绝代的那些香港演员用到了极致。
我说我想去香港,是2005年和朋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一年我想喝香港的鸳鸯奶茶,想吃沾了酸梅酱的烧鹅与麦兜热爱的菠萝油,想在红磡看一次演唱会,也想在午夜之中走在铜锣湾的街头。而后在上海的那些年里,却将这些想吃的都吃了一遍,仍旧没有抵达距离上海飞行不过三小时不到的香港。
2010年的时候去了一次广州,和杂志责编聊天,她说她第二天要去香港,就像说她要去北京一样方便。
2014年去巴厘岛的过程中,原本要去香港转机,后来却阴差阳错去了马尼拉,与香港失之交臂。
随着邵氏的没落,与香港电影市场的萧条,TVB再也不是当下最被关注的有线电视台。这几年,很多人说,香港的电影已不复当年,知乎上甚至也不乏一人讨论没落的缘由,但很多8090年代的人,依旧会因为“香港”两个字,心生光芒。
还在上班的时候,同事去香港,回来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香港和上海差太多了,好多地方都破破烂烂的,但是,我当时说,不对啊,香港就是那种破破烂烂也会给人感觉很好的地方啊,我并不是说香港破旧,而是香港的市井原本就带着独有的味道。但同事始终不理解我的话,她说,香港太小了,香港也不够热情,香港没有那么多的好,只是我们把它想得太好了。
5月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香港,非常担心语音的问题引人侧目,这些年里,香港的是非争端不少,也算是大陆人抵达时难免的心悸。香港的马路上,总是在转角的地方印上“望左”“望右”,随处可见的711,传说中张国荣最爱吃的九记牛腩依旧游人如织,铜锣湾的夜晚一直很热闹,去佛卡莲帮荞麦买衣服,没有找到她要的款,结果自己一不小心就买了一大堆,香港的服装比上海要多,何况港币折算人民币相当于打8折。然而,即使到了尖沙咀,也并没有在维港停留太久,或许太热了,又或者别的什么原因。
在香港的街道行走时,我却真的不觉想起上海来,说不出所以然,但却觉得香港还是我记忆中的香港。想象中电影中那些主角奔跑过的街道,看着他们口中的出租车被换作“计程车”,八达通卡还是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模样,周围的人说粤语比在广州的感觉要好。一直觉得粤语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香港回归之后,或许很多东西都变了,即使是这些年的自己,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了,十几年前一直吵着要去香港的那个小孩终于长大了,但内心深处的原始呼唤却始终没有改变过,抵达香港的那一刻,却又像回到了十五六岁时的模样。
好像第一次出远门,战战兢兢,看着眼前的景象,如梦如幻。
到底是谁赋予了香港如此迷人的光辉,我想,是岁月。
-
Fran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3 21:40:25
-
淡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22:00:42
-
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14 14:58:05
-
追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22 22:35:55
-
SonnyAng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7 12:22:02
-
咕嘟咕嘟泡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8 10:09:57
-
シンジ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7 16:52:39
-
lemlem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7 13:01:02
-
我是一只小透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7 06:43:19
-
化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7 06:06:48
-
彼岸花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6 23:15:03
-
哀家害喜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6 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