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紫砂文人的登峰造极者——顾景舟(宜兴紫砂艺人:陈乐林)
宜兴,别称陶都,即陶的故都,这里制陶历史悠久,陶文化绚烂,名家辈出,尤其以宜兴紫砂冠绝于世。提及当代紫砂制壶名家,必当首推顾景舟,他是紫砂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代表着一个辉煌的紫砂时代,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其作品无不智深而技绝,有“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之赞誉。他将紫砂壶艺的文化品位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制高点,是文人紫砂的登峰造极者。
今年恰逢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以他为人物原型的电影《顾景舟》也火热开拍,这是宜兴紫砂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电影的拍摄得到了家乡人民无私而热情的支持,我有幸被聘请为该电影的陶刻艺术顾问,并且陪伴了这部电影从编剧策划到拍摄完成的全过程,深感艺术就是一门文化、一门学问的道理,艺术是相通的,创作紫砂壶同样如此。顾景舟先生无疑是我们紫砂后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博学多才、心境高雅,是文人中的壶人,亦是壶人中的文人,比如早年顾景舟曾与沪上书画名流精心合作完成五把“石瓢壶”,每一把“石瓢壶”都承载着非凡的文化意义,富有独特艺术格调和人文情怀,历经大半个世纪,依然被世人传为一段佳话,其价值不可估量,近年来更相继在拍卖会上被藏家以“天价”拍下,不得不说是紫砂界的盛事。
1948年,顾景舟制作了五把“石瓢壶”,交由吴湖帆各题诗句,画梅竹图案,使得诗书画刻与紫砂壶珠联璧合,尔后,这五把“石瓢壶”亦经缘分流转于五位挚友之手:除顾景舟自留一把外,余四把分别赠予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和吴湖帆收藏。相明壶刻字“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寒汀壶刻字“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唐云壶刻字“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景舟壶刻字“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吴倩并题”;湖帆壶刻字“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壶味不变,字字珠玑,壶艺之工、书画之境、陶刻之绝在此浑然一体。因此,这五把“石瓢壶”也成为了后人临摹、学习、感悟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当代紫砂陶刻艺人,我也时常研习顾景舟大师的遗世珍品,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并且深深地被其作品独有的精气神而震撼。顾景舟大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艺术精神、人格魅力依然深深影响着后人,他对当代文人紫砂的贡献功不可没,并将激励着一代代紫砂人前仆后继,再创辉煌。
陈乐林,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上海世博会最佳艺术创意奖宜兴唯一得奖者。
一九七二年随李阳春先生学习绘画书法。
一九八零年进丁蜀镇工人业余夜校学习中国画及书法。
一九八八年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专业。
一九八九年入国营宜兴青瓷厂研究所从事设计创作工作。
![]() |
今年恰逢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以他为人物原型的电影《顾景舟》也火热开拍,这是宜兴紫砂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电影的拍摄得到了家乡人民无私而热情的支持,我有幸被聘请为该电影的陶刻艺术顾问,并且陪伴了这部电影从编剧策划到拍摄完成的全过程,深感艺术就是一门文化、一门学问的道理,艺术是相通的,创作紫砂壶同样如此。顾景舟先生无疑是我们紫砂后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博学多才、心境高雅,是文人中的壶人,亦是壶人中的文人,比如早年顾景舟曾与沪上书画名流精心合作完成五把“石瓢壶”,每一把“石瓢壶”都承载着非凡的文化意义,富有独特艺术格调和人文情怀,历经大半个世纪,依然被世人传为一段佳话,其价值不可估量,近年来更相继在拍卖会上被藏家以“天价”拍下,不得不说是紫砂界的盛事。
![]() |
1948年,顾景舟制作了五把“石瓢壶”,交由吴湖帆各题诗句,画梅竹图案,使得诗书画刻与紫砂壶珠联璧合,尔后,这五把“石瓢壶”亦经缘分流转于五位挚友之手:除顾景舟自留一把外,余四把分别赠予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和吴湖帆收藏。相明壶刻字“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寒汀壶刻字“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唐云壶刻字“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景舟壶刻字“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吴倩并题”;湖帆壶刻字“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壶味不变,字字珠玑,壶艺之工、书画之境、陶刻之绝在此浑然一体。因此,这五把“石瓢壶”也成为了后人临摹、学习、感悟的经典之作。
![]() |
作为一名当代紫砂陶刻艺人,我也时常研习顾景舟大师的遗世珍品,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并且深深地被其作品独有的精气神而震撼。顾景舟大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艺术精神、人格魅力依然深深影响着后人,他对当代文人紫砂的贡献功不可没,并将激励着一代代紫砂人前仆后继,再创辉煌。
![]() |
陈乐林,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上海世博会最佳艺术创意奖宜兴唯一得奖者。
一九七二年随李阳春先生学习绘画书法。
一九八零年进丁蜀镇工人业余夜校学习中国画及书法。
一九八八年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专业。
一九八九年入国营宜兴青瓷厂研究所从事设计创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