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談素食主義——《詩經》筆記之《召南·騶虞》
《召南·騶虞》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于嗟乎,騶虞!
(豝,音八。騶,音鄒。豵,音宗。)
《毛詩序》:鵲巢之應也。鵲巢之化行,人倫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純被文王之化,則庶類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
相傳騶虞是一種仁獸,狮頭虎身,白毛黑紋,尾長於身,不履生草,不食活物。而仁獸的出現,也是仁政的一種象徵和吉兆。《鵲巢》描述的是文王迎娶太姒的場景,君子夫人,而人倫既正,仁獸出現,則德被萬物。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茁,出也。葭,蘆葦也。壹發,指一次田獵。豝,雌性野豬。周代有田獵制度,就是一年四季要打四次獵,後來孔子在《春秋》中,將夏季打獵給去掉了,因為夏季是動物繁衍生長的旺季。所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蘆草茁壯繁盛,到了春獵的時候了,國君一次打獵,擒獲五隻野豬即止,不多傷物命。當然,素食主義者還是覺得太殘忍了。但當時的生存也需要獸皮製衣,獸肉充飢,祭祀也要動物,且野獸一多,則不免多傷人命,所以我們不能用素食主義的理念來評判歷史。古人打獵一般遵循“網開一面”(不能四面圍攻)和“有孕不殺”的規則。儒家首重人倫,由人及物,人重於物,與佛家的眾生平等不同。而佛家的割肉喂鷹等事例,也不是對普通人的要求,而是修行人慈悲心的自然流露,沒有證悟空性的人往往也做不到。另外,佛法之慈悲亦非今之素食主義的慈悲。“于嗟乎,騶虞”。此以騶虞形容國君的仁義。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于嗟乎,騶虞”。豵,公豬(“豵”的解釋說法很多,此取“公豬”)。此章與上章大同小異,不複述。
筆者曾吃過三年多的素,也曾是一位堅定的素食主義者。然而,筆者在這三年中,亦自覺心中由素食而帶來的傲慢、潔癖與逼仄漸漸增長,曾謂當世已無三淨肉也,以至非素食者不足謀同道。此間亦有懷疑素食是否主義?後來從事中醫編輯工作,在編輯和使用動物藥時,罪感不輕。後聞大恩上師開示,始不執於此。復閱藏醫著作,此皆聖者大德誠實之語,皆記載各類血肉之品各有何用。又少林寺傷科類醫書諸方亦不避之。再參南泉斬貓、調達素食、濟公活佛等諸公案,大為釋懷,方不再純素,而受三淨肉。當然,佛弟子不殺戒是一定要持的,像古人那樣打獵是不可能的。另外,對於真正的慈悲的素食者,我亦是極為讚歎的。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于嗟乎,騶虞!
(豝,音八。騶,音鄒。豵,音宗。)
《毛詩序》:鵲巢之應也。鵲巢之化行,人倫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純被文王之化,則庶類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
相傳騶虞是一種仁獸,狮頭虎身,白毛黑紋,尾長於身,不履生草,不食活物。而仁獸的出現,也是仁政的一種象徵和吉兆。《鵲巢》描述的是文王迎娶太姒的場景,君子夫人,而人倫既正,仁獸出現,則德被萬物。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茁,出也。葭,蘆葦也。壹發,指一次田獵。豝,雌性野豬。周代有田獵制度,就是一年四季要打四次獵,後來孔子在《春秋》中,將夏季打獵給去掉了,因為夏季是動物繁衍生長的旺季。所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蘆草茁壯繁盛,到了春獵的時候了,國君一次打獵,擒獲五隻野豬即止,不多傷物命。當然,素食主義者還是覺得太殘忍了。但當時的生存也需要獸皮製衣,獸肉充飢,祭祀也要動物,且野獸一多,則不免多傷人命,所以我們不能用素食主義的理念來評判歷史。古人打獵一般遵循“網開一面”(不能四面圍攻)和“有孕不殺”的規則。儒家首重人倫,由人及物,人重於物,與佛家的眾生平等不同。而佛家的割肉喂鷹等事例,也不是對普通人的要求,而是修行人慈悲心的自然流露,沒有證悟空性的人往往也做不到。另外,佛法之慈悲亦非今之素食主義的慈悲。“于嗟乎,騶虞”。此以騶虞形容國君的仁義。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于嗟乎,騶虞”。豵,公豬(“豵”的解釋說法很多,此取“公豬”)。此章與上章大同小異,不複述。
筆者曾吃過三年多的素,也曾是一位堅定的素食主義者。然而,筆者在這三年中,亦自覺心中由素食而帶來的傲慢、潔癖與逼仄漸漸增長,曾謂當世已無三淨肉也,以至非素食者不足謀同道。此間亦有懷疑素食是否主義?後來從事中醫編輯工作,在編輯和使用動物藥時,罪感不輕。後聞大恩上師開示,始不執於此。復閱藏醫著作,此皆聖者大德誠實之語,皆記載各類血肉之品各有何用。又少林寺傷科類醫書諸方亦不避之。再參南泉斬貓、調達素食、濟公活佛等諸公案,大為釋懷,方不再純素,而受三淨肉。當然,佛弟子不殺戒是一定要持的,像古人那樣打獵是不可能的。另外,對於真正的慈悲的素食者,我亦是極為讚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