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生命就是围绕着趣味和口味的争论
尼采说:“一切生命就是围绕着趣味和口味的争论!” 是不是众筹,是不是十二年又怎样?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何必加太多标签。《大鱼海棠》画面美音乐赞故事有共鸣足以称得上令人惊叹的好电影。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炒得比较火的余秀华,既然是好诗人,为何要加上乡村、脑瘫这种哗众取宠的噱头。 是的,对于一个作品,一个人,这些标签那些噱头,也是事实的一部分。从各个方面全面了解一部作品、一个人这也是必须的。 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加的标签越多越好吗?在评价的过程中,哪些是纯粹的真与美呢? 了解地越多,各种期待会更高,也更容易吹毛求疵,比如十二年前就知道《大鱼海棠》的这些人。了解地越多,就会更客观认识,比如剔除余秀华的宣传噱头,她的人格魅力她的诗确实有很多真善美。 与人相识也是同样。最初的美好会有最高的期待,而现实并不完美,期待落空,只剩抱怨与失望,不然也不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反而不如初始抱着偏见、不屑或无知,随着认识的加深,慢慢看到了一个人的好,走反差萌路线。不管怎样,一个人总是拥有闪光点,也总是拥有不完美的缺陷。归根到底还是看人的本质,一个人的眼光,不断的成长,两者的缘。 真正在乎一部作品或者一个人,一定会是深入全面了解后的客观评价。这也是对做为一个理性而独立的人的基本要求。 尼采还有句话最近一直在思索,甚至在最近的梦里都是对这句话的各种演绎与魔幻经历:“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在这个大爆炸时代,众多的标签、评论与信息中,哪些是自己觉得真善美?哪些与自己有共鸣并引发思考?哪些是自己想要想做想实现想珍惜?Know yourself and follow your heart. 这是穷极一生的追求与探索。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