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X2170
前面我已经觉得701基本到了极限,当时觉得应该买个铁三角的旗舰,但试听之后大跌眼镜,但最后我弄回一个新世界的大门,STAX2170静电套装。
这东西并不贵,一个放加一个耳机,加起来二手2900买回来,我卖了个701的耳放就回来了。但这东西的音质,怎么说呢,你要是只听ACG和人声,现在我有的所有动圈都可以扔了,实际上我就是把他们都收起来了,只留了个ADKX继续放单位去听。
静电系统原来我根本没了解过,因为对于一个从HD580开始烧耳机的人,一直停留在静电就是奥菲斯的印象中,不得不说这个印象真是害死人了(虽然701让我离开了森海的声音体系,但并没有比600真正的拉开档次,2170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可以在解析上完全拉开和2000元级动圈的档次,不管你动圈用什么耳放。
2170到手开声就是一个字,惊艳。惊艳到我不敢相信这东西为什么以前竟然不知道,随后我一边听我熟悉的歌曲,一边上网查了STAX的相关资料。我觉得应该在我的日记里稍微介绍一下。
STAX中文叫声之诗,是个日本公司,创立于上世纪30年代(比AKG还早),早到刚刚发明出静电电声转换原理时这个公司就开始做静电了,比起他森海在静电领域晚来了很久很久 。这个公司一直以来在静电耳机领域具有绝对的权威一直到奥菲斯之前,而这个耳机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上世纪90年代,耳机巨头森海为了彰显自己耳机业霸主的地位,不惜成本以全厂研发实力开发了著名的奥菲斯静电耳机系统,多年来奥菲斯系统凭借其超凡的调音和强大的技术实力一直稳稳坐在HIFI耳机的第一把交椅。
但是,其实奥菲斯一直有着一个无论是技术还是调音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这就是STAX的上古旗舰,欧米茄和他的配套耳放T2。实际上,相对于奥菲斯在交响领域的无争地位,欧米茄突出的是近乎于高至耳机极限的解析能力和清淡隽永的日式调音。
实际上,如前所说,森海在静电领域是个后来者,其奥菲斯的调音基于的是森海的经典动圈540G,奥菲斯是个有动圈味道的静电,虽然交响气势很好,人声也有属于90年代森海黄金时期的那种甜美,但它不像静电。
反过来,STAX一直以来作为静电领域高端的典范,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积累了60年的静电研发和调音经验,而且这种调音一直是日式调音,从铁三角上就可以听出来,秀丽飘逸空灵细腻。实际上,因为静电转换的能耗比太高,在欧米茄之前,静电耳机系统一般采取STAX式样的椭圆形振膜设计,牺牲声场来减小振膜面积,从而减小耳放的推动电流。也许是STAX技术实力不行,总之他一直以来没能设计出能量充沛的耳放驱动自家的顶尖耳机。欧米茄是STAX开始尝试圆形振膜设计的旗舰耳机,耳机本身调音和技术几乎完美,但问题是,STAX当时几乎不具备能力生产出适合欧米茄如此巨大推力的耳放。正在这个当口,森海以天神降临般的气势空降奥菲斯,一举占领了静电这个从未涉足的领域的制高点。当然实际上森海的研发实力耳机业首屈一指,上世纪90年代,又是森海最成熟强大的调音时期,540G,580,600一代经典都在那个时候完成,所以对奥菲斯的诞生,森海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这一空降对STAX这个只有十几个人,却默默在静电顶尖领域耕耘了60年的日本小厂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他的立足点就是顶级静电耳机,如果这一顶端被森海站住,就没有他的地位了,而静电在低端几乎无法存活,他想要活命已经到了必须一战的程度了。照理说,STAX和森海相差50倍以上的资本体量(漫步者收购他的时候他就是900W人民币,北京三套房而已,这个后面说),以及100倍以上的销售额度,STAX虽然拥有静电领域60年的积累作为唯一的资本,但这一战依旧非常悬。
STAX当年的思路非常明确,他相信自己的欧米茄无论在素质和调音方面都可以正面打赢奥菲斯(实际上即使不是打赢也是绝对有的一拼)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欧米茄研发一个配得起他的耳放。所以T2的计划被提上日程。T2和奥菲斯一样,从开发到制作从来就不是为了赚钱的东西,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挑战奥菲斯,站住耳机巅峰的制高点。实际上,最终T2被研发出来,他的所有规格和设计思路都是STAX前所未有的,成本高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他几乎从来没有量产,存量很少,这点和奥菲斯一样。但因为T2惊人的研发成本STAX脆弱的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宣布破产重组。
这件事站在STAX角度上确实可歌可泣,展现了日本人超人般的顽强和极端惊人的研发实力。他们在实力差距几乎不可弥补的情况下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抵抗到最后宣布破产,最后就是留下了和奥菲斯实力非常接近的旷世名作欧米茄T2套装。很可惜我自己的经济实力并没有机会听到这一上古神器的声音,但具论坛和听过的人所说,相对于森海奥菲斯的动圈味道,欧米茄更加静电,更加日系,清淡优雅。
破产之后的STAX随后艰难的重组,不过最后也没有避免被收购的命运,不过相比AKG的命运,STAX要幸运很多,他们找到了一个好东家——中国的漫步者。虽然开始并不被看好,但这不得不说是个可贵的双赢局面。漫步者的老板是个很有音乐修养的人,漫步者需要旗下拥有STAX这样的顶高端品牌,同时在STAX来说,漫步者拥有强大的资金和自动化生产研发实力,虽然血统比较差,但身价可是很高的。所以落魄千金将自己以900W人民币(这北京3套房的价格对于曾经媲美大奥的生产公司STAX来说真的太寒碜了)嫁入了平民爆发户。
后来多年过去,实际上人们发现,这对似乎非常恩爱互补。首先漫步者不但没有降低STAX的研发实力,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了STAX的纯真血统,品牌不变,核心生产线日本不变,核心成员不变。相对于哈曼收购AKG我只能说漫步者好人家啊。(看看701的过程和后续AKG可悲的研发能力以及混乱的编号)。
同时漫步者给了STAX巨大的帮助,实现了非核心技术配件的全面机械化生产(这一直是STAX这种小厂的软肋,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出货速度和质量品控)并且让STAX核心成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支持他们核心的静电研发能力。
随着STAX在漫步者旗下的稳步发展,当年拼劲全力阻击森海的小鸟已经开始重新丰满羽翼,随后,新时代的STAX新一代产品全面诞生。首先是顶高端耳机009,代替低谷时代的老旗舰007。009一出不得了,时代不同了,奥菲斯早已停产,森海的黄金调音时代已然过去,新旗舰HD800反响一般,而羽翼丰满的STAX发出了他新时代最响亮的鸣响。实际上STAX SR-009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在产王者,而且没有竞争者,别家的耳机没有和他同重量级的产品。奥菲斯已经垂垂老矣了,实际上009和奥菲斯我都想办法试听过,009在素质解析上是超越奥菲斯的存在,调音各有千秋,不得不说当年STAX无法办到的事情,在漫步者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009不但作为静电王者,更作为耳机王者一骑绝尘,而且宣传和营销在漫步者的帮助下同样十分成功,各种论坛炒得火热不说,这订单已经排到一年之后了。(写到这里我都替STAX高兴,这个日本小厂是真的让人佩服,有着称王的资格和气魄,一个厂如一个人,面对困境时爆发的能量就注定了未来君临天下的气魄。)
但009只是个高端的象征,和普通的我们其实想去还是比较远的,那么STAX的新一代重点就是稳定站住中端市场的507套装,和更加具备性价比的207,307,407静电套装。507作为STAX椭圆振膜的顶端,调音设计上除了声场已经拥有009的很多特性,声音完成度很高,其实是现在W元系统上强有力的存在。而低端的207,也就是我手上的2170套装(207配合SRM252s耳放)则一改以前低端静电无低频的特点,达到了很高的入门级完成度(说是说入门是针对静电而言,对动圈来说也是个中级了)。
好了,简单说完了STAX这个小厂的历史,下面还是讲正题,STAX2170。2170的声音非常像ADKX,真的非常像,是ADKX的全面升级版。静电耳机的振膜比动圈耳机要薄很多,同时静电的发声原理决定静电不受动圈蒸馍糟糕的割裂干扰,这意味着他在中高频领域解析对于动圈来说是秒杀级的。任何我有的动圈(K701,HD600,HD650,ADKX)在解析和细腻度上都被2170一耳朵甩下一个档次。K701的中频质感在2170面前也不值得一提。他的调音同样属于日系调音,高频清亮,中频甜美(比K701要薄那么一点,像ADKX,但质感上比701更好。)2170低频一般,但对于他的前任202来说,已经有了很多改善,反正量感改善到ADKX差不多基本的程度,有鉴于ADKX的低频也不好,所以2170相对来说低频也没什么劣势。相对于K701来说,2170有2个不足,一个是低频质感(但他和ADKX一样是一种氛围式的营造,适合ACG和女声的轻柔开阳气氛,这种风格和ADKX几乎如出一辙,果然都是日系的调音。。。)其次是K701引以为傲的声场,2170作为低端静电,声场几乎和ADKX一个级别,比701和600都有很大差距,但这其实作为人声来说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静电最重要的属性来了,透明度。K701的声场听ACG是用来营造一种通透的气氛的(注意是营造,因为作为动圈的701自身不具有那种通透)那么作为静电的2170,完全不用声场来营造,因为静电本身就是通透的代名词,这点对于轻盈系女声是杀手级别的特质,静电的发声原理完全杜绝了谐波割裂,所以背景非常干净,干净到你发现它的声音完全融入在空气中,耳边不像带着耳机,像挂着两个音箱,声音是伴随着空气泛过来的,这点配合静电秒杀动圈的中高解析直接宣告了包括HD800和T1,W5000在内的万元级以下动圈在女声和ACG领域的完败。
可能你要问,那动圈还买个啥,都买2170不就好了吗,2170是有弱点的,刚才说了声场和低频,下面还有一个,动态。静电系统有非常好的瞬态,干净利落,但对于过大的动态则非常软,尤其在低端耳放的情况下这点尤其如此(009配合高端耳放就不是这个状态了)交响没法听,说到底在2170面前,K701也就能用声场当个遮羞布,铁三角W系列一众我感觉只能看样子了。森海介于他表现交响的能力还是可以说低端静电至少在交响领域是代替不了他的。2170过好的瞬态恰恰好降低了交响的气势,提高了ACG的空灵,更不利于他对交响的表现了。
回到ACG和女声领域,2170下的整个人声,尤其女声表现是我动圈耳机上从未听过的优秀。动圈耳机人声很凝聚,似乎是死的放在那里,而静电下的人声是划过空气传过来的,自己带着空气的泛音,像飘过来的。同时他拥有惊人的细节和极度的干净。这种配合空灵系女声那真是绝了,人声可以像小提琴擦弦一般连贯的通过空气层层的泛过来,像纱一样抚摸额头。对了,听过静电之后我才发现,以前那个动圈我觉得像纱,其实现在感觉一点都不想纱,很实在,没有什么灵气。论坛把这种叫做动圈的塑料味(好吧,动圈表示我很无辜)。
2170的人声不但薄和质感好,而且还自带沙哑,这简直了,静电自己会把人声处理成像沙子一般的质感,有一种超高分辨率屏幕放照片的那种莎莎的感觉,总体就是解析过高细节泛滥造出来的那种沙哑的溢出感,这种质感也是听完静电就可以放弃动圈的理由之一。
接下来,2170的高频延展比701和ADKX都好太多了,701在他面前高频延展有问题,压缩了很多,ADKX高频在他面前高度够,细节少了太多,并且泛音不对头(人造出来的)。2170作为静电的高频泛音简直就是该多高就多高,而且乐器从发生到衰竭的所有泛音都表现无疑,每一下凭空拉响速度和高度瞬间的能量迸发一下闪出来,随后每一下在空气中的荡漾全部展现出来(对了我解码依旧是DA10,DA10的特色之一就是对这种泛音处理很好,声音厚度很好,静电会把DA10的解析全部表现出来。)
2170的低频没什么好说的,停留在ADKX一个水平。声场也是ADKX的水平,但不暖了,非常通透,简直没法听出这是个空间,因为所有的声音都散在空气中,如此的自然,虽然不大,但毫无压迫感,实际上戴着静电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堵。
2170对于任何东西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响什么像什么,真实的可怕,钢琴就是自己家弹出来的味道,小提琴也是,大提琴可能有点问题,低频并不能完美,不过以上三种乐器因为我自己都有的关系,以前觉得耳机和实际有出入很正常,后来自从有静电之后发现,这种出入原来不正常。。。好吧,动圈真的劣势好多。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后面我订做了一个线性电源准备给耳放,期待可以对低频有一定改善,其实听闻2170-4170改善都不是非常大, 507和009这两个跨度又不是我能付得起的,所以我觉得我的耳机发烧之旅应该在此结束了。最终停留在静电的最低端入门槛上,看上去不太好,但不得不说能有一只静电,不论多么低端的静电,对于一个听女声,天依,和ACG的我来说,动圈全都可以收起来了。
PS:比对了一下DA10和X1s在静电下的解析,我发现表现的比701下明显太多了,DA10在701下主要是厚度和温暖的提升,在2170下是解析全面的提升,DA10没白买,这是让人欣慰的。东西还是怕比较。
这东西并不贵,一个放加一个耳机,加起来二手2900买回来,我卖了个701的耳放就回来了。但这东西的音质,怎么说呢,你要是只听ACG和人声,现在我有的所有动圈都可以扔了,实际上我就是把他们都收起来了,只留了个ADKX继续放单位去听。
静电系统原来我根本没了解过,因为对于一个从HD580开始烧耳机的人,一直停留在静电就是奥菲斯的印象中,不得不说这个印象真是害死人了(虽然701让我离开了森海的声音体系,但并没有比600真正的拉开档次,2170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可以在解析上完全拉开和2000元级动圈的档次,不管你动圈用什么耳放。
2170到手开声就是一个字,惊艳。惊艳到我不敢相信这东西为什么以前竟然不知道,随后我一边听我熟悉的歌曲,一边上网查了STAX的相关资料。我觉得应该在我的日记里稍微介绍一下。
STAX中文叫声之诗,是个日本公司,创立于上世纪30年代(比AKG还早),早到刚刚发明出静电电声转换原理时这个公司就开始做静电了,比起他森海在静电领域晚来了很久很久 。这个公司一直以来在静电耳机领域具有绝对的权威一直到奥菲斯之前,而这个耳机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上世纪90年代,耳机巨头森海为了彰显自己耳机业霸主的地位,不惜成本以全厂研发实力开发了著名的奥菲斯静电耳机系统,多年来奥菲斯系统凭借其超凡的调音和强大的技术实力一直稳稳坐在HIFI耳机的第一把交椅。
但是,其实奥菲斯一直有着一个无论是技术还是调音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这就是STAX的上古旗舰,欧米茄和他的配套耳放T2。实际上,相对于奥菲斯在交响领域的无争地位,欧米茄突出的是近乎于高至耳机极限的解析能力和清淡隽永的日式调音。
实际上,如前所说,森海在静电领域是个后来者,其奥菲斯的调音基于的是森海的经典动圈540G,奥菲斯是个有动圈味道的静电,虽然交响气势很好,人声也有属于90年代森海黄金时期的那种甜美,但它不像静电。
反过来,STAX一直以来作为静电领域高端的典范,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积累了60年的静电研发和调音经验,而且这种调音一直是日式调音,从铁三角上就可以听出来,秀丽飘逸空灵细腻。实际上,因为静电转换的能耗比太高,在欧米茄之前,静电耳机系统一般采取STAX式样的椭圆形振膜设计,牺牲声场来减小振膜面积,从而减小耳放的推动电流。也许是STAX技术实力不行,总之他一直以来没能设计出能量充沛的耳放驱动自家的顶尖耳机。欧米茄是STAX开始尝试圆形振膜设计的旗舰耳机,耳机本身调音和技术几乎完美,但问题是,STAX当时几乎不具备能力生产出适合欧米茄如此巨大推力的耳放。正在这个当口,森海以天神降临般的气势空降奥菲斯,一举占领了静电这个从未涉足的领域的制高点。当然实际上森海的研发实力耳机业首屈一指,上世纪90年代,又是森海最成熟强大的调音时期,540G,580,600一代经典都在那个时候完成,所以对奥菲斯的诞生,森海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这一空降对STAX这个只有十几个人,却默默在静电顶尖领域耕耘了60年的日本小厂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他的立足点就是顶级静电耳机,如果这一顶端被森海站住,就没有他的地位了,而静电在低端几乎无法存活,他想要活命已经到了必须一战的程度了。照理说,STAX和森海相差50倍以上的资本体量(漫步者收购他的时候他就是900W人民币,北京三套房而已,这个后面说),以及100倍以上的销售额度,STAX虽然拥有静电领域60年的积累作为唯一的资本,但这一战依旧非常悬。
STAX当年的思路非常明确,他相信自己的欧米茄无论在素质和调音方面都可以正面打赢奥菲斯(实际上即使不是打赢也是绝对有的一拼)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欧米茄研发一个配得起他的耳放。所以T2的计划被提上日程。T2和奥菲斯一样,从开发到制作从来就不是为了赚钱的东西,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挑战奥菲斯,站住耳机巅峰的制高点。实际上,最终T2被研发出来,他的所有规格和设计思路都是STAX前所未有的,成本高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他几乎从来没有量产,存量很少,这点和奥菲斯一样。但因为T2惊人的研发成本STAX脆弱的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宣布破产重组。
这件事站在STAX角度上确实可歌可泣,展现了日本人超人般的顽强和极端惊人的研发实力。他们在实力差距几乎不可弥补的情况下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抵抗到最后宣布破产,最后就是留下了和奥菲斯实力非常接近的旷世名作欧米茄T2套装。很可惜我自己的经济实力并没有机会听到这一上古神器的声音,但具论坛和听过的人所说,相对于森海奥菲斯的动圈味道,欧米茄更加静电,更加日系,清淡优雅。
破产之后的STAX随后艰难的重组,不过最后也没有避免被收购的命运,不过相比AKG的命运,STAX要幸运很多,他们找到了一个好东家——中国的漫步者。虽然开始并不被看好,但这不得不说是个可贵的双赢局面。漫步者的老板是个很有音乐修养的人,漫步者需要旗下拥有STAX这样的顶高端品牌,同时在STAX来说,漫步者拥有强大的资金和自动化生产研发实力,虽然血统比较差,但身价可是很高的。所以落魄千金将自己以900W人民币(这北京3套房的价格对于曾经媲美大奥的生产公司STAX来说真的太寒碜了)嫁入了平民爆发户。
后来多年过去,实际上人们发现,这对似乎非常恩爱互补。首先漫步者不但没有降低STAX的研发实力,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了STAX的纯真血统,品牌不变,核心生产线日本不变,核心成员不变。相对于哈曼收购AKG我只能说漫步者好人家啊。(看看701的过程和后续AKG可悲的研发能力以及混乱的编号)。
同时漫步者给了STAX巨大的帮助,实现了非核心技术配件的全面机械化生产(这一直是STAX这种小厂的软肋,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出货速度和质量品控)并且让STAX核心成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支持他们核心的静电研发能力。
随着STAX在漫步者旗下的稳步发展,当年拼劲全力阻击森海的小鸟已经开始重新丰满羽翼,随后,新时代的STAX新一代产品全面诞生。首先是顶高端耳机009,代替低谷时代的老旗舰007。009一出不得了,时代不同了,奥菲斯早已停产,森海的黄金调音时代已然过去,新旗舰HD800反响一般,而羽翼丰满的STAX发出了他新时代最响亮的鸣响。实际上STAX SR-009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在产王者,而且没有竞争者,别家的耳机没有和他同重量级的产品。奥菲斯已经垂垂老矣了,实际上009和奥菲斯我都想办法试听过,009在素质解析上是超越奥菲斯的存在,调音各有千秋,不得不说当年STAX无法办到的事情,在漫步者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009不但作为静电王者,更作为耳机王者一骑绝尘,而且宣传和营销在漫步者的帮助下同样十分成功,各种论坛炒得火热不说,这订单已经排到一年之后了。(写到这里我都替STAX高兴,这个日本小厂是真的让人佩服,有着称王的资格和气魄,一个厂如一个人,面对困境时爆发的能量就注定了未来君临天下的气魄。)
但009只是个高端的象征,和普通的我们其实想去还是比较远的,那么STAX的新一代重点就是稳定站住中端市场的507套装,和更加具备性价比的207,307,407静电套装。507作为STAX椭圆振膜的顶端,调音设计上除了声场已经拥有009的很多特性,声音完成度很高,其实是现在W元系统上强有力的存在。而低端的207,也就是我手上的2170套装(207配合SRM252s耳放)则一改以前低端静电无低频的特点,达到了很高的入门级完成度(说是说入门是针对静电而言,对动圈来说也是个中级了)。
好了,简单说完了STAX这个小厂的历史,下面还是讲正题,STAX2170。2170的声音非常像ADKX,真的非常像,是ADKX的全面升级版。静电耳机的振膜比动圈耳机要薄很多,同时静电的发声原理决定静电不受动圈蒸馍糟糕的割裂干扰,这意味着他在中高频领域解析对于动圈来说是秒杀级的。任何我有的动圈(K701,HD600,HD650,ADKX)在解析和细腻度上都被2170一耳朵甩下一个档次。K701的中频质感在2170面前也不值得一提。他的调音同样属于日系调音,高频清亮,中频甜美(比K701要薄那么一点,像ADKX,但质感上比701更好。)2170低频一般,但对于他的前任202来说,已经有了很多改善,反正量感改善到ADKX差不多基本的程度,有鉴于ADKX的低频也不好,所以2170相对来说低频也没什么劣势。相对于K701来说,2170有2个不足,一个是低频质感(但他和ADKX一样是一种氛围式的营造,适合ACG和女声的轻柔开阳气氛,这种风格和ADKX几乎如出一辙,果然都是日系的调音。。。)其次是K701引以为傲的声场,2170作为低端静电,声场几乎和ADKX一个级别,比701和600都有很大差距,但这其实作为人声来说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静电最重要的属性来了,透明度。K701的声场听ACG是用来营造一种通透的气氛的(注意是营造,因为作为动圈的701自身不具有那种通透)那么作为静电的2170,完全不用声场来营造,因为静电本身就是通透的代名词,这点对于轻盈系女声是杀手级别的特质,静电的发声原理完全杜绝了谐波割裂,所以背景非常干净,干净到你发现它的声音完全融入在空气中,耳边不像带着耳机,像挂着两个音箱,声音是伴随着空气泛过来的,这点配合静电秒杀动圈的中高解析直接宣告了包括HD800和T1,W5000在内的万元级以下动圈在女声和ACG领域的完败。
可能你要问,那动圈还买个啥,都买2170不就好了吗,2170是有弱点的,刚才说了声场和低频,下面还有一个,动态。静电系统有非常好的瞬态,干净利落,但对于过大的动态则非常软,尤其在低端耳放的情况下这点尤其如此(009配合高端耳放就不是这个状态了)交响没法听,说到底在2170面前,K701也就能用声场当个遮羞布,铁三角W系列一众我感觉只能看样子了。森海介于他表现交响的能力还是可以说低端静电至少在交响领域是代替不了他的。2170过好的瞬态恰恰好降低了交响的气势,提高了ACG的空灵,更不利于他对交响的表现了。
回到ACG和女声领域,2170下的整个人声,尤其女声表现是我动圈耳机上从未听过的优秀。动圈耳机人声很凝聚,似乎是死的放在那里,而静电下的人声是划过空气传过来的,自己带着空气的泛音,像飘过来的。同时他拥有惊人的细节和极度的干净。这种配合空灵系女声那真是绝了,人声可以像小提琴擦弦一般连贯的通过空气层层的泛过来,像纱一样抚摸额头。对了,听过静电之后我才发现,以前那个动圈我觉得像纱,其实现在感觉一点都不想纱,很实在,没有什么灵气。论坛把这种叫做动圈的塑料味(好吧,动圈表示我很无辜)。
2170的人声不但薄和质感好,而且还自带沙哑,这简直了,静电自己会把人声处理成像沙子一般的质感,有一种超高分辨率屏幕放照片的那种莎莎的感觉,总体就是解析过高细节泛滥造出来的那种沙哑的溢出感,这种质感也是听完静电就可以放弃动圈的理由之一。
接下来,2170的高频延展比701和ADKX都好太多了,701在他面前高频延展有问题,压缩了很多,ADKX高频在他面前高度够,细节少了太多,并且泛音不对头(人造出来的)。2170作为静电的高频泛音简直就是该多高就多高,而且乐器从发生到衰竭的所有泛音都表现无疑,每一下凭空拉响速度和高度瞬间的能量迸发一下闪出来,随后每一下在空气中的荡漾全部展现出来(对了我解码依旧是DA10,DA10的特色之一就是对这种泛音处理很好,声音厚度很好,静电会把DA10的解析全部表现出来。)
2170的低频没什么好说的,停留在ADKX一个水平。声场也是ADKX的水平,但不暖了,非常通透,简直没法听出这是个空间,因为所有的声音都散在空气中,如此的自然,虽然不大,但毫无压迫感,实际上戴着静电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堵。
2170对于任何东西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响什么像什么,真实的可怕,钢琴就是自己家弹出来的味道,小提琴也是,大提琴可能有点问题,低频并不能完美,不过以上三种乐器因为我自己都有的关系,以前觉得耳机和实际有出入很正常,后来自从有静电之后发现,这种出入原来不正常。。。好吧,动圈真的劣势好多。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后面我订做了一个线性电源准备给耳放,期待可以对低频有一定改善,其实听闻2170-4170改善都不是非常大, 507和009这两个跨度又不是我能付得起的,所以我觉得我的耳机发烧之旅应该在此结束了。最终停留在静电的最低端入门槛上,看上去不太好,但不得不说能有一只静电,不论多么低端的静电,对于一个听女声,天依,和ACG的我来说,动圈全都可以收起来了。
PS:比对了一下DA10和X1s在静电下的解析,我发现表现的比701下明显太多了,DA10在701下主要是厚度和温暖的提升,在2170下是解析全面的提升,DA10没白买,这是让人欣慰的。东西还是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