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的艺术
“我喜欢发呆,喜欢每天吃完晚饭出去暴走,以前我在海棠村住,那一个月里,我就一个人出去走,一边走一边发呆,经常走到祖庙或者万科广场,然后再返回来。”
——贝塔丨小新厅长
贝塔的暴走文化,是从小新开始的。
有时,晚饭后的贝塔大厅出奇地安静,熟悉贝塔的人便知道,小新又带大家出去暴走了。
但是,在最开始的最开始,在贝塔还没有出现之前,在小新住进贝塔之前,暴走的小新总是只身一人。
小新篇·从一个人到一个团
我曾经问小新,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她说,“我喜欢发呆,喜欢每天吃完晚饭出去暴走,以前我在海棠村住,那一个月里,我就一个人出去走,一边走一边发呆,经常走到千灯湖或者保利水城,然后再返回来。”
我并不觉得一个人的暴走就意味着孤单,因为那也是一种独特且有趣的体验,但在摇晃的地铁车厢里,听着小新那段话,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那一个月孑然一身发呆行走的小新,有些落寞。小新是新疆人,一个人从遥远的戈壁之地辗转来到南粤,来到这个并不特别喧嚣、也不那么安静的城市,一个对她来说举目无友、完全陌生的城市,实在很难想象第一个月的小新是什么心情。
我们只知道,离开海棠村、住进贝塔的小新,如鱼得水。她不再一个人去暴走了,因为贝塔里,总有那么三三两两,会为了讹诈月薪7k的小哥请客炒酸奶,陪着小新,一行人雄赳赳气昂昂地暴走到千灯湖,再在炒酸奶的大快朵颐里,将难得消耗的热量,悉数补回来。
有朋自远方来,自远方来的朋友聚到贝塔,能志趣相投、喜欢一言不合就出去暴走的玩伴,总不在少数。
从小新开始,到方一妙,到周韵莹,到许东升,到东升女朋友甜甜,再到不知名的酸奶小哥,每天开始有不同的人加入,暴走团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成立了。
所以,“用脚步去丈量城市”,对贝塔的暴走团来说,其实就是一件很日常且自然的消遣。在日薄西山的黄昏余霞,吃饱喝足的她们,甚至不需要约定,大厅聚齐几个人,吆喝一声,就足以结伴出发。
仙人掌篇·在迷失里各得其乐
我不知道小新还有贝塔的她或他是怎么喜欢上暴走这件事的,也许只是为了消食,只是为了路上的炒酸奶,原因不一而足,但我总觉得,在交通越来越发达的现代世界里,当人们越来越不在乎车窗外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起点和终点的意义远远超越过程本身的时候,暴走这件事,反而成为一门艺术。
五公里,如果坐公车,大概十几分钟,如果自驾,肯定更快。对很多人来说,在路上的时间,是用来消磨的,有时在地铁上消磨,有时在巴士上消磨,有时在飞机上消磨。消磨的地方不一,但本质无异。时间一长,城市里的路线和风景渐渐就被消磨到没人理会。对司机来说,导航会告诉你往哪里走,他只需要留心适时亮起的绿灯;对乘客来说,埋头于虚拟世界,总是比趴在车窗去注视路边飞跃后退的站牌要更习以为常、理所应当。
在广州两年,我的路基本都是在地铁和巴士上走完,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常常一出地铁便迷失在城市的东南西北里,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从生活区走出中大东门以后,往左走会经过哪里,往右走能走到哪里。
但走过贝塔附近大街小巷的小新不一样,跟着她我才知道,贝塔出门右走可以更快地走到经委大厦,路上会经过那间我每天听到怕的烧腊店,会经过流动的水果摊,会经过无数个能惊起一滩鸥鹭的小水洼。
对全凭双腿的暴走团来说,“在路上”就是暴走的意义,身边一起的人就是暴走的乐趣,有时在路边喝杯糖水,闲聊海侃一番,时间便溜走了,全然不知,但每个人都自得其乐。
而在这个消遣中,你会发现,对别人而言早已同质化的风景,开始对认真行走的人呈现出它独特的样子。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会知道,海棠村的大叔大妈爱聚在一起打麻将、东升村的工人爱聚在一起看电视、南海广场附近的年轻人爱在路对面的空地笨拙地轮滑。
这些事,只有走在路上的人才知道。
也正是因为只有你知道,所以即使身处陌生城市,你也会慢慢对它产生亲切的感觉。
我很喜欢的一个女生,曾经讲过城市里迷失的艺术,我就是从她那里学到,不辨方向的路痴,也可以在偌大的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图。苏珊·桑塔格说,本雅明方向感差,看不懂街上的路牌,却“对漫游这门艺术得心应手”,按她的理解,“本雅明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一个非同一般的识地图者,知道怎么迷失,也知道怎样借助想象的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每次想起这段话我都会想,啊,明天我就出去漫游。
因为我也很想要“知道怎样迷失”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以及,“怎样借助想象的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它们是一回事吗),尤其想要,在大家一起居住的城市里,建立起个人化的地图,在里面安身立命,自娱自乐。
在佛山,我走得不多,所以能帮助我建起地图的坐标元素不多,有时,是植物,有时,是天桥,有时,是一个车停人行道红灯亮的傻瓜十字路口,我就在里面练习迷失,在迷失里找到安全感,和对这座城市的熟悉感。
在贝塔的时候,有时我一个人去搭公车,路上会遇见三角梅、遇见开开合合的水鬼蕉,每天它们状态不一,每次都会给我带来一种很愉悦的惊喜,那时我都会在想,一定要找一天跟小新她们一起出来暴走。
但我又想到,如果跟她们一起走,大概我就无暇注意到路上的站牌、路牌、新开的花、农行门口的IT员雕像、还有坐在红凳子上围观《军中绿花》的群众了吧。
没关系,在暴走这门艺术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风景,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喜乐。
——贝塔丨小新厅长
![]() |
贝塔的暴走文化,是从小新开始的。
有时,晚饭后的贝塔大厅出奇地安静,熟悉贝塔的人便知道,小新又带大家出去暴走了。
但是,在最开始的最开始,在贝塔还没有出现之前,在小新住进贝塔之前,暴走的小新总是只身一人。
小新篇·从一个人到一个团
我曾经问小新,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她说,“我喜欢发呆,喜欢每天吃完晚饭出去暴走,以前我在海棠村住,那一个月里,我就一个人出去走,一边走一边发呆,经常走到千灯湖或者保利水城,然后再返回来。”
我并不觉得一个人的暴走就意味着孤单,因为那也是一种独特且有趣的体验,但在摇晃的地铁车厢里,听着小新那段话,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那一个月孑然一身发呆行走的小新,有些落寞。小新是新疆人,一个人从遥远的戈壁之地辗转来到南粤,来到这个并不特别喧嚣、也不那么安静的城市,一个对她来说举目无友、完全陌生的城市,实在很难想象第一个月的小新是什么心情。
我们只知道,离开海棠村、住进贝塔的小新,如鱼得水。她不再一个人去暴走了,因为贝塔里,总有那么三三两两,会为了讹诈月薪7k的小哥请客炒酸奶,陪着小新,一行人雄赳赳气昂昂地暴走到千灯湖,再在炒酸奶的大快朵颐里,将难得消耗的热量,悉数补回来。
有朋自远方来,自远方来的朋友聚到贝塔,能志趣相投、喜欢一言不合就出去暴走的玩伴,总不在少数。
从小新开始,到方一妙,到周韵莹,到许东升,到东升女朋友甜甜,再到不知名的酸奶小哥,每天开始有不同的人加入,暴走团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成立了。
所以,“用脚步去丈量城市”,对贝塔的暴走团来说,其实就是一件很日常且自然的消遣。在日薄西山的黄昏余霞,吃饱喝足的她们,甚至不需要约定,大厅聚齐几个人,吆喝一声,就足以结伴出发。
仙人掌篇·在迷失里各得其乐
我不知道小新还有贝塔的她或他是怎么喜欢上暴走这件事的,也许只是为了消食,只是为了路上的炒酸奶,原因不一而足,但我总觉得,在交通越来越发达的现代世界里,当人们越来越不在乎车窗外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起点和终点的意义远远超越过程本身的时候,暴走这件事,反而成为一门艺术。
五公里,如果坐公车,大概十几分钟,如果自驾,肯定更快。对很多人来说,在路上的时间,是用来消磨的,有时在地铁上消磨,有时在巴士上消磨,有时在飞机上消磨。消磨的地方不一,但本质无异。时间一长,城市里的路线和风景渐渐就被消磨到没人理会。对司机来说,导航会告诉你往哪里走,他只需要留心适时亮起的绿灯;对乘客来说,埋头于虚拟世界,总是比趴在车窗去注视路边飞跃后退的站牌要更习以为常、理所应当。
在广州两年,我的路基本都是在地铁和巴士上走完,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常常一出地铁便迷失在城市的东南西北里,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从生活区走出中大东门以后,往左走会经过哪里,往右走能走到哪里。
但走过贝塔附近大街小巷的小新不一样,跟着她我才知道,贝塔出门右走可以更快地走到经委大厦,路上会经过那间我每天听到怕的烧腊店,会经过流动的水果摊,会经过无数个能惊起一滩鸥鹭的小水洼。
对全凭双腿的暴走团来说,“在路上”就是暴走的意义,身边一起的人就是暴走的乐趣,有时在路边喝杯糖水,闲聊海侃一番,时间便溜走了,全然不知,但每个人都自得其乐。
而在这个消遣中,你会发现,对别人而言早已同质化的风景,开始对认真行走的人呈现出它独特的样子。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会知道,海棠村的大叔大妈爱聚在一起打麻将、东升村的工人爱聚在一起看电视、南海广场附近的年轻人爱在路对面的空地笨拙地轮滑。
这些事,只有走在路上的人才知道。
也正是因为只有你知道,所以即使身处陌生城市,你也会慢慢对它产生亲切的感觉。
我很喜欢的一个女生,曾经讲过城市里迷失的艺术,我就是从她那里学到,不辨方向的路痴,也可以在偌大的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图。苏珊·桑塔格说,本雅明方向感差,看不懂街上的路牌,却“对漫游这门艺术得心应手”,按她的理解,“本雅明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一个非同一般的识地图者,知道怎么迷失,也知道怎样借助想象的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每次想起这段话我都会想,啊,明天我就出去漫游。
因为我也很想要“知道怎样迷失”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以及,“怎样借助想象的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它们是一回事吗),尤其想要,在大家一起居住的城市里,建立起个人化的地图,在里面安身立命,自娱自乐。
在佛山,我走得不多,所以能帮助我建起地图的坐标元素不多,有时,是植物,有时,是天桥,有时,是一个车停人行道红灯亮的傻瓜十字路口,我就在里面练习迷失,在迷失里找到安全感,和对这座城市的熟悉感。
在贝塔的时候,有时我一个人去搭公车,路上会遇见三角梅、遇见开开合合的水鬼蕉,每天它们状态不一,每次都会给我带来一种很愉悦的惊喜,那时我都会在想,一定要找一天跟小新她们一起出来暴走。
但我又想到,如果跟她们一起走,大概我就无暇注意到路上的站牌、路牌、新开的花、农行门口的IT员雕像、还有坐在红凳子上围观《军中绿花》的群众了吧。
没关系,在暴走这门艺术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风景,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