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具和其他一些和钱无关的事的瞎想
副标题:从《2001太空漫游》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文青与理工男的一次兼容性测试。
人类的身体尺寸和感官灵敏度都处于中间位置。这导致人类的身体能力非常有限。比如我们打不过老虎,跑不过豹子,嗅觉不如狗,听觉不如蝙蝠。
一本很严肃的史学著作说,史前的场景是这样的:比如,狮子捕杀了一头长颈鹿。先吃。吃完后围观的豹子豺狼再吃,最后是躲在远处的人类跑去吃。
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有一个经典镜头,一只黑猩猩用一块坚硬的骨头把其他骨头砸碎(吸取骨头里面的营养),然后它把骨头往空中一扔,镜头随着骨头往空中延伸,渐渐地那块骨头转换成了一首宇宙飞船。这个镜头的转换,跨越了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这个进化史也就是工具的发展史,从最初手里的骨头到遨游太空的飞船。
那么,工具是什么?工具就是人类各种身体器官的延伸。人类身体的功能非常有限,而通过工具,人类就可以扩展身体的功能,从而满足实际的需要。 比如,我们要钉一颗钉子,由于手的形状(不方便发力),手的硬度(不足以撞击钉子),所以,如果没有工具,我们根本没法钉一颗钉子。而手握锤子,就像是多长了一节很硬的手。锤子是手的延伸,扩展了手的功能。
工具通过扩展人类各个器官和感官的能力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比如,筷子是手的延伸,车子是脚的延伸,电话是耳朵的延伸。当然,这也意味着当人类的某些器官和感官遭到损害,无法实现应有的功能时,也可以用工具来弥补。比如,拐杖是瘸腿的弥补,眼镜是近视眼的弥补。
工具的发展,一开始主要是四肢的延伸(镰刀锄头),后来出现了感官的延伸(比如望远镜,显微镜),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的感应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比如眼睛只能感受红色到紫色这个波段的颜色,而通过工具,我们发现了红外线紫外线。
由于工具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因而人在脑海里会经常把工具映射为相应的器官。比如在使用锤子时,脑子里锤子的映射就是手(有次一个工人用锤子打了另一工人,他说他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拿着锤子,他当时就只是想立马闪旁边那人一耳光)。比如开车,车子在我们脑子里的映射就是我们自己。转弯或倒车时,我们以自身想象车子周围的空间,撞车时,我们说他撞了我(而不是他的车撞了我的车)。
另外,人类这种映射能力,可能是来自于大脑里的镜像细胞。镜像细胞能在脑子里模拟各种东西。这是人类具备学习能力和同情心的生理基础。一项对杀人恶魔的研究,据说发现他们镜像细胞比较少。不过,目前的所有这类研究都还不是定论。 想起人工智能先驱马文明斯基说的:在你有生之年,都不用相信那些关于基因的研究....
当然,人类最重要的延伸,是头脑的延伸。也就是思维的延伸。
思维是什么呢? 我们处在一个三维空间。维度是什么呢?比如,这一条曲线就是一维,设想一只蚂蚁,要想从A到B,它就只能沿着曲线走。而在一个二维的平面,比如在一张纸上,蚂蚁要从A到B,它可以有无数选择,如果它够聪明的话,它就会选择那条直线(最短),事实上,所有的物种在空间里移动时几乎都会挑选出最短的那条路径。将纸张折叠(扭曲),我们就得到了三维,在三维空间里,二维上距离很远的A点和B点可以重合(距离等于零)。
同样的,将三维的空间进行扭曲,就得到了第四维:时间。这种扭曲是由于质量引起的。比如一张吊床,在它上面放很轻的物体,比如放很多乒乓球,对它几乎没有影响,它依然很平稳,如果放一个很重的物体,比如铅球,那它就会塌陷下去,而那些乒乓球就会跟着掉下去。
这个铅球改变了这一部分空间的形状。 你可以随便拿什么做类似的实验,然后就可以理解所谓引力:周围的乒乓球滑向中间的铅球,并不是因为那个铅球对它们有引力,而是因为铅球质量很重,扭曲了这一部分空间,改变了空间的形状。 引力就是空间扭曲度。
扯远了。波尔说了:谁要说自己懂相对论,那他就是不懂相对论。
总之,我们假设时间是第四维,第四维就是对三维的扭曲。 那么,对四维(时间)进行扭曲,就得到了第五维。那么,第五维是什么呢? 是的,对于人类而言,第五维就是思维。思维能扭曲时间。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跳到未来,但是在思维上,我们能回忆过去,也能想象未来。
要想在三维的空间表达头脑里的思维,就必须要有工具能延伸头脑。现在,大家都说电脑是人脑的延伸,甚至说会取代人脑(就像车取代脚一样)。
大脑的延伸是媒介。媒介也是种工具。
大脑的延伸,首先是手势。手势能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然后是说话,也就是语言交流。然后是文字,也就是书写。然后是印刷、广播、电视、电脑、手机。
延伸之后就是连接。媒介的发展,就是连接范围的扩展。你在森林里喊我爱你,只有鸟知道;你在天安门刻个到此一游,只有后来也到此一游的人才能看到;人类以前的连接非常有限。
人类真正的大规模连接出现在纸质印刷发明以后。一个放牛娃可能读到伏尔泰写的书,从而与伏尔泰的大脑思维连接,然后激活出他大脑的思维。
发展到今天,任何空间的两个大脑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连接。
一个人的身体和大脑的能力很有限,因而,单个人能操控的东西,在空间尺寸和时间尺度上都非常有限。比如,一个人可以开车,但要开飞机,一个人就有点应付不了啦。
在科幻电影《环太平洋》里,导演有一个设定,就是让两个人进行大脑连接,一起操控一个巨大的机甲去抗击庞大的怪物。这个设定很科学,因为一个人要操控那么大的机甲是很难的。
生物本身的尺寸决定了它能适应和操控的空间的尺寸。 我们走一天的路,蚂蚁可能要走一辈子。而蚂蚁能钻进去的洞,我们可能看都看不见。
人类通过工具(比如电脑)来延伸自己,然后让工具(电脑)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人的连接。从而增强人类的能力。以至于能操控宇宙飞船这么巨大的物体。
*&^%(F)_:"^%$#@U(*^&C**K)&
本来还扯了人类的这种延伸会有什么问题?比如,人变成了操作工具的一种工具。人类连接的极限会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未来会是啥?虚拟现实扩展现实这些东西有囔子用?
但是,但是,我的大脑的延伸——用来扯这个淡的电脑——蓝屏了。重启后,没保存的部分就没了。
*&^%(F)_:"^%$#@U(*^&C**K)&
算了,一图带过。
我想扯的另一个话题是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里一带而过的一个论点:迄今为止,所有的物理学定律都是以统计为基础的,只是近似的。
比如A盐水的浓度是80%,B盐水的浓度是1%,把A倒入B里,根据物理学定理:A的盐分子就会向B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A的盐分子下沉到B里。其实,所有的盐分子都是在往各个方向乱动,B里的盐分子也是会往A里面扩散的。只是总体上表现为A向B扩散(下沉)而已。
粒子的运动是杂乱的,不确定的,毫无规律的。但一定规模的粒子聚集在一起之后,在宏观上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表现出稳定性。
一定规模的毫无规律的粒子聚集在一起之后,就会表现出某些规律性。这很神奇,为什么?至今没有答案。注意,一定规模指的是相当大的规模。于是,引出了下一个神奇的问题:
生命的DNA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但是,DNA的分子组成却很少。DNA是迄今知道的——组成成分最少,但稳定性却最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最神奇的地方所在。
于是,薛定谔发问: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于是开创了生物和物理结合的现代生物科学。
可惜,薛定谔为人所知,只是因为他虐猫。
一定规模的毫无规律的粒子聚集在一起之后,就会表现出某些规律性。 微观为何与宏观差距如此之大?如何统一?——宇宙之谜。
DNA是迄今知道的——组成成分最少,但稳定性却最强的——东西。——生命之谜。
人类发展出工具来延伸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并通过工具连接实现人类的连接。为什么是人类的祖先发展出了这种能力?是什么让那个猩猩捡起那块骨头当作工具?——智慧之谜。
在2001太空漫游里,有个外星文明在地球上放了一块黑石,那个猩猩盯着那块黑石看了一眼,然后转身拿起了骨头。
人类的身体尺寸和感官灵敏度都处于中间位置。这导致人类的身体能力非常有限。比如我们打不过老虎,跑不过豹子,嗅觉不如狗,听觉不如蝙蝠。
一本很严肃的史学著作说,史前的场景是这样的:比如,狮子捕杀了一头长颈鹿。先吃。吃完后围观的豹子豺狼再吃,最后是躲在远处的人类跑去吃。
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有一个经典镜头,一只黑猩猩用一块坚硬的骨头把其他骨头砸碎(吸取骨头里面的营养),然后它把骨头往空中一扔,镜头随着骨头往空中延伸,渐渐地那块骨头转换成了一首宇宙飞船。这个镜头的转换,跨越了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这个进化史也就是工具的发展史,从最初手里的骨头到遨游太空的飞船。
![]() |
![]() |
![]() |
那么,工具是什么?工具就是人类各种身体器官的延伸。人类身体的功能非常有限,而通过工具,人类就可以扩展身体的功能,从而满足实际的需要。 比如,我们要钉一颗钉子,由于手的形状(不方便发力),手的硬度(不足以撞击钉子),所以,如果没有工具,我们根本没法钉一颗钉子。而手握锤子,就像是多长了一节很硬的手。锤子是手的延伸,扩展了手的功能。
![]() |
工具通过扩展人类各个器官和感官的能力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比如,筷子是手的延伸,车子是脚的延伸,电话是耳朵的延伸。当然,这也意味着当人类的某些器官和感官遭到损害,无法实现应有的功能时,也可以用工具来弥补。比如,拐杖是瘸腿的弥补,眼镜是近视眼的弥补。
工具的发展,一开始主要是四肢的延伸(镰刀锄头),后来出现了感官的延伸(比如望远镜,显微镜),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的感应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比如眼睛只能感受红色到紫色这个波段的颜色,而通过工具,我们发现了红外线紫外线。
由于工具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因而人在脑海里会经常把工具映射为相应的器官。比如在使用锤子时,脑子里锤子的映射就是手(有次一个工人用锤子打了另一工人,他说他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拿着锤子,他当时就只是想立马闪旁边那人一耳光)。比如开车,车子在我们脑子里的映射就是我们自己。转弯或倒车时,我们以自身想象车子周围的空间,撞车时,我们说他撞了我(而不是他的车撞了我的车)。
另外,人类这种映射能力,可能是来自于大脑里的镜像细胞。镜像细胞能在脑子里模拟各种东西。这是人类具备学习能力和同情心的生理基础。一项对杀人恶魔的研究,据说发现他们镜像细胞比较少。不过,目前的所有这类研究都还不是定论。 想起人工智能先驱马文明斯基说的:在你有生之年,都不用相信那些关于基因的研究....
![]() |
![]() |
![]() |
当然,人类最重要的延伸,是头脑的延伸。也就是思维的延伸。
思维是什么呢? 我们处在一个三维空间。维度是什么呢?比如,这一条曲线就是一维,设想一只蚂蚁,要想从A到B,它就只能沿着曲线走。而在一个二维的平面,比如在一张纸上,蚂蚁要从A到B,它可以有无数选择,如果它够聪明的话,它就会选择那条直线(最短),事实上,所有的物种在空间里移动时几乎都会挑选出最短的那条路径。将纸张折叠(扭曲),我们就得到了三维,在三维空间里,二维上距离很远的A点和B点可以重合(距离等于零)。
![]() |
同样的,将三维的空间进行扭曲,就得到了第四维:时间。这种扭曲是由于质量引起的。比如一张吊床,在它上面放很轻的物体,比如放很多乒乓球,对它几乎没有影响,它依然很平稳,如果放一个很重的物体,比如铅球,那它就会塌陷下去,而那些乒乓球就会跟着掉下去。
这个铅球改变了这一部分空间的形状。 你可以随便拿什么做类似的实验,然后就可以理解所谓引力:周围的乒乓球滑向中间的铅球,并不是因为那个铅球对它们有引力,而是因为铅球质量很重,扭曲了这一部分空间,改变了空间的形状。 引力就是空间扭曲度。
![]() |
扯远了。波尔说了:谁要说自己懂相对论,那他就是不懂相对论。
总之,我们假设时间是第四维,第四维就是对三维的扭曲。 那么,对四维(时间)进行扭曲,就得到了第五维。那么,第五维是什么呢? 是的,对于人类而言,第五维就是思维。思维能扭曲时间。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跳到未来,但是在思维上,我们能回忆过去,也能想象未来。
要想在三维的空间表达头脑里的思维,就必须要有工具能延伸头脑。现在,大家都说电脑是人脑的延伸,甚至说会取代人脑(就像车取代脚一样)。
大脑的延伸是媒介。媒介也是种工具。
大脑的延伸,首先是手势。手势能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然后是说话,也就是语言交流。然后是文字,也就是书写。然后是印刷、广播、电视、电脑、手机。
延伸之后就是连接。媒介的发展,就是连接范围的扩展。你在森林里喊我爱你,只有鸟知道;你在天安门刻个到此一游,只有后来也到此一游的人才能看到;人类以前的连接非常有限。
人类真正的大规模连接出现在纸质印刷发明以后。一个放牛娃可能读到伏尔泰写的书,从而与伏尔泰的大脑思维连接,然后激活出他大脑的思维。
发展到今天,任何空间的两个大脑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连接。
一个人的身体和大脑的能力很有限,因而,单个人能操控的东西,在空间尺寸和时间尺度上都非常有限。比如,一个人可以开车,但要开飞机,一个人就有点应付不了啦。
在科幻电影《环太平洋》里,导演有一个设定,就是让两个人进行大脑连接,一起操控一个巨大的机甲去抗击庞大的怪物。这个设定很科学,因为一个人要操控那么大的机甲是很难的。
生物本身的尺寸决定了它能适应和操控的空间的尺寸。 我们走一天的路,蚂蚁可能要走一辈子。而蚂蚁能钻进去的洞,我们可能看都看不见。
![]() |
![]() |
人类通过工具(比如电脑)来延伸自己,然后让工具(电脑)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人的连接。从而增强人类的能力。以至于能操控宇宙飞船这么巨大的物体。
*&^%(F)_:"^%$#@U(*^&C**K)&
本来还扯了人类的这种延伸会有什么问题?比如,人变成了操作工具的一种工具。人类连接的极限会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未来会是啥?虚拟现实扩展现实这些东西有囔子用?
但是,但是,我的大脑的延伸——用来扯这个淡的电脑——蓝屏了。重启后,没保存的部分就没了。
*&^%(F)_:"^%$#@U(*^&C**K)&
算了,一图带过。
![]() |
我想扯的另一个话题是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里一带而过的一个论点:迄今为止,所有的物理学定律都是以统计为基础的,只是近似的。
比如A盐水的浓度是80%,B盐水的浓度是1%,把A倒入B里,根据物理学定理:A的盐分子就会向B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A的盐分子下沉到B里。其实,所有的盐分子都是在往各个方向乱动,B里的盐分子也是会往A里面扩散的。只是总体上表现为A向B扩散(下沉)而已。
粒子的运动是杂乱的,不确定的,毫无规律的。但一定规模的粒子聚集在一起之后,在宏观上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表现出稳定性。
一定规模的毫无规律的粒子聚集在一起之后,就会表现出某些规律性。这很神奇,为什么?至今没有答案。注意,一定规模指的是相当大的规模。于是,引出了下一个神奇的问题:
生命的DNA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但是,DNA的分子组成却很少。DNA是迄今知道的——组成成分最少,但稳定性却最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最神奇的地方所在。
于是,薛定谔发问: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于是开创了生物和物理结合的现代生物科学。
可惜,薛定谔为人所知,只是因为他虐猫。
![]() |
![]() |
一定规模的毫无规律的粒子聚集在一起之后,就会表现出某些规律性。 微观为何与宏观差距如此之大?如何统一?——宇宙之谜。
DNA是迄今知道的——组成成分最少,但稳定性却最强的——东西。——生命之谜。
人类发展出工具来延伸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并通过工具连接实现人类的连接。为什么是人类的祖先发展出了这种能力?是什么让那个猩猩捡起那块骨头当作工具?——智慧之谜。
在2001太空漫游里,有个外星文明在地球上放了一块黑石,那个猩猩盯着那块黑石看了一眼,然后转身拿起了骨头。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