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行走金沙江
没想到“金沙江”三个字在《徐霞客遊记》里出现了三十多次。
如今金沙江作为长江的上游已经是常识了,但在徐霞客之前,国人一向因循《禹贡》“岷山导江”的说法,以岷江为长江的正源。但徐霞客认为,岷江由成都至宜宾,不及千里,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因此,正像渭河是黄河的支流一样,岷江也是长江的支流。只是“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峒间,水陆俱莫能溯”,故无从问津,才导致舍远而宗近,所以他在《溯江纪源》一文中明确写道:“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第一次提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岷江是支流的论断。他的底气,除了对舆图和古籍的研究之外,确实来自他的野外勘测,尤其来自他在金沙江畔的行走。
徐霞客“再登峨嵋,北抵岷山,极于松潘”,但观察金沙江主要见于他的云南日记,“云南亦有二金沙江”,一条是南流北转,即今金沙江,另一条南流下海,又称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金沙江与长江之外,徐霞客也理清了伊洛瓦底江的源流脉络,不禁感叹:“分而岐之名愈紊,会而贯之脉乃见”。难怪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徐霞客)他的游记读来并不象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象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第五卷地学第一分册,P.62)
实地行走,野外勘测,自然有艰辛,甚至生命危险,如己卯年四月二十七日,途经石房洞山:“遂令顾仆停行李,守木胆于路侧,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与顾仆见,若更生也。”(“滇游日记九”)
当然也极有兴趣,乃至豪气,如他所说:“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滇游日记八写他听人说起“蛱蝶泉”的盛况:“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虽然早来了一个月,仍独自前往,遗憾之余,“乃折其枝,图其叶而后行。”(“滇游日记八”)
钱谦益著《徐霞客传》引王玄冲登莲花峰的故事,说:“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耳!”徐霞客的人生,庶几近之。
【《徐霞客遊记》,上海古籍,200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6】
如今金沙江作为长江的上游已经是常识了,但在徐霞客之前,国人一向因循《禹贡》“岷山导江”的说法,以岷江为长江的正源。但徐霞客认为,岷江由成都至宜宾,不及千里,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因此,正像渭河是黄河的支流一样,岷江也是长江的支流。只是“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峒间,水陆俱莫能溯”,故无从问津,才导致舍远而宗近,所以他在《溯江纪源》一文中明确写道:“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第一次提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岷江是支流的论断。他的底气,除了对舆图和古籍的研究之外,确实来自他的野外勘测,尤其来自他在金沙江畔的行走。
徐霞客“再登峨嵋,北抵岷山,极于松潘”,但观察金沙江主要见于他的云南日记,“云南亦有二金沙江”,一条是南流北转,即今金沙江,另一条南流下海,又称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金沙江与长江之外,徐霞客也理清了伊洛瓦底江的源流脉络,不禁感叹:“分而岐之名愈紊,会而贯之脉乃见”。难怪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徐霞客)他的游记读来并不象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象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第五卷地学第一分册,P.62)
实地行走,野外勘测,自然有艰辛,甚至生命危险,如己卯年四月二十七日,途经石房洞山:“遂令顾仆停行李,守木胆于路侧,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与顾仆见,若更生也。”(“滇游日记九”)
当然也极有兴趣,乃至豪气,如他所说:“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滇游日记八写他听人说起“蛱蝶泉”的盛况:“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虽然早来了一个月,仍独自前往,遗憾之余,“乃折其枝,图其叶而后行。”(“滇游日记八”)
钱谦益著《徐霞客传》引王玄冲登莲花峰的故事,说:“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耳!”徐霞客的人生,庶几近之。
![]() |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
【《徐霞客遊记》,上海古籍,200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