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近日在淘宝偶一卖家处淘得1.5mm平头钨钢刀一把,刻朱文十分趁手。
想起陈巨来特殊时期以国产刀代替英国刀之轶事。然,此前没联想《安持人物琐忆》也是陈巨来书。
“初学篆刻很想有把世界上最锋利的刻刀,古代有昆吾刀能切玉,《篆刻入门》上也是这样记载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据讲,好的刀要用好钢材经锻打加上蘸火而成,但那时候大家都没有这个条件。笔者首次买刀是到上海,那里有许多刀具却叫笔者犯难,实际上是对刻刀分类的具体使用胸中无数,于是第一次买的是把有盒子装的价格较贵的刻刀,签条上面写着“老缶铁笔”,刀锋呈钝角刀背宽厚,以为名家用刀的款式一定是好的,其实这把刻刀还从来没派上过用场。刀具的使用是因人而异的,陈老师的刀具与老缶的刻刀截然相反,刀锋呈锐角刀背薄而刀身狭。后来从中悟出刀锋角度的钝与锐,能直接决定由石质产生的艺术效果,而印章大小与刻刀大小要成正比。欲刻工整、挺秀、润泽的印章,那真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陈老师常用的平口刻刀有大小二种:约4×l.5(毫米)与5×2(毫米),长200毫米左右,刀锋角度都成锐角,他早年用高碳钢,后来同门好友章鲁庵提供了英国货鹰立球牌的封钢,在“事件”期间那种阶级斗争形势下,吓破了胆的老师怕被人套上“封资修”的帽子,连刀具材质都改用国产高碳钢、封钢、白钢。陈老师曾风趣地自嘲:“我磨的刀,永远是斜的,像小脚女人的脚”,故而喜欢他人代磨。章鲁庵特别爱好研究印泥,能仿制一手绝品的章州印泥,为了使陈老师的元朱文更加传神,特地选用进口的德国洋红,做成暗紫红色的并命名为陈巨来印泥,把流畅的曲线美和明媚的小篆结体,衬托得更加神采奕奕。陈老师刻象牙印章时,他的刀功特别好,一般都不用印床,有时为了讲究一点,要平印底时才用上剔子与印床。”
想起陈巨来特殊时期以国产刀代替英国刀之轶事。然,此前没联想《安持人物琐忆》也是陈巨来书。
“初学篆刻很想有把世界上最锋利的刻刀,古代有昆吾刀能切玉,《篆刻入门》上也是这样记载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据讲,好的刀要用好钢材经锻打加上蘸火而成,但那时候大家都没有这个条件。笔者首次买刀是到上海,那里有许多刀具却叫笔者犯难,实际上是对刻刀分类的具体使用胸中无数,于是第一次买的是把有盒子装的价格较贵的刻刀,签条上面写着“老缶铁笔”,刀锋呈钝角刀背宽厚,以为名家用刀的款式一定是好的,其实这把刻刀还从来没派上过用场。刀具的使用是因人而异的,陈老师的刀具与老缶的刻刀截然相反,刀锋呈锐角刀背薄而刀身狭。后来从中悟出刀锋角度的钝与锐,能直接决定由石质产生的艺术效果,而印章大小与刻刀大小要成正比。欲刻工整、挺秀、润泽的印章,那真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陈老师常用的平口刻刀有大小二种:约4×l.5(毫米)与5×2(毫米),长200毫米左右,刀锋角度都成锐角,他早年用高碳钢,后来同门好友章鲁庵提供了英国货鹰立球牌的封钢,在“事件”期间那种阶级斗争形势下,吓破了胆的老师怕被人套上“封资修”的帽子,连刀具材质都改用国产高碳钢、封钢、白钢。陈老师曾风趣地自嘲:“我磨的刀,永远是斜的,像小脚女人的脚”,故而喜欢他人代磨。章鲁庵特别爱好研究印泥,能仿制一手绝品的章州印泥,为了使陈老师的元朱文更加传神,特地选用进口的德国洋红,做成暗紫红色的并命名为陈巨来印泥,把流畅的曲线美和明媚的小篆结体,衬托得更加神采奕奕。陈老师刻象牙印章时,他的刀功特别好,一般都不用印床,有时为了讲究一点,要平印底时才用上剔子与印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