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一个人
查看话题 >在爱情面前我们能卑微到什么程度?
看到网友段子里最卑微的一句话是“生吧,孩子算我的”。
中国男人传统意识里对情感的态度,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戴绿帽子。有很多男人对他的女人做到了无微不至地关怀,睡觉抱着,吃饭带着,上班想着,时刻沉迷于他自以为是的爱情故事,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男人的一厢情愿,这是非常危险的。大部分男人不相信妻子有婚外性行为,然而对那些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或是察觉到妻子有婚外性行为的男人来说,大部分的感受都是负面的。因为中国自古就有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的古训,所谓生死事小,失节事大,讲的就是这个亘古不破的道理。
显然“生吧,孩子算我的”算是最没节操、最没底线了,是典型的“中国好男人”,是失足女玩累了之后妥妥的接盘侠惯用口气。所以被网友评为最卑微的一句话似乎有其道理。
但我们今天不过分聊“绿帽子”的话题,而是聊在爱情面前,我们能卑微到什么程度,以及这种状态究竟合不合适。
民国时期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亦是卑微的。伦敦的雾从康河的涟漪与氤氲荡漾开来,风中带着康乃馨的芬芳,河边的柳枝在风中摇曳……林徽因聪明伶俐,象一盏清茶、一缕花香,一汪清泉、一轮明月......很快就让徐志摩坠入了爱河。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了国,带着中国第一份离婚证书。
他归心似箭,他满怀希望,他知道自己的人间四月天就在不远的地方。
但生性理智的林徽因拒绝了徐志摩而是选择了家世同样显赫的梁思成。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显赫家庭。爷爷是光绪十五年已丑科进士,任过知州,参加过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堂叔林觉民、林尹民是知名的广州黄花岗烈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任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这样的家庭无法接受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作自己的夫君。为了让自己断了对徐志摩的念想,家里已经为自己选了一个最般配的夫君,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还有,林徽因并非嫡出,是林长民的小妾所生。母亲不懂琴棋书画,又不善操持家务,既然得不到父亲的疼爱,也得不到奶奶的欢心。唯一庆幸的是,她生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全家上下都非常的疼爱林徽因。后来,父亲又迎娶了年轻美貌的三夫人,对母亲更是冷淡与遗忘。如果自己嫁了徐志摩,就等于做填房,不仅辱没了显赫的门庭,日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更是可有可无。
林徽因爱徐志摩吗?我想是爱的。否则在路过徐志摩故乡之时,她写不出“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这样煽情的诗句。但林徽因的爱更多是理智的、懂世俗的,相较于徐志摩的卑微,她收放自如的多。
那么女人呢?卑微的同样不在少数。连同样系出名门贵族的民国才女张爱玲在爱情面前也不能幸免,见到心上人胡兰成,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即使这样,她的心里也是欢喜的,能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因为爱情麻痹了她的天生骄傲。
尽管胡兰成出身贫寒,是汪伪政府的汉奸,比她大14岁,还有妻室,并且滥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张爱玲眼里的胡兰成却是她“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的恋人。她并不在意世俗人睇睨的眼光,只愿和自己的心上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这样的卑微,是教科书式的,是烂到骨子里的,是大街上随便一抓就能找到类似案例的。
爱一个人,愿意为TA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没有错。但不能和卑微划等号。
你在心甘情愿为TA付出的时候,要着重考虑你做这事的出发点,是除了爱之外的笃定,一种从容不迫,一种包容,一种自信。那么OK,替TA抗风雨,一起吃苦,睡大通铺,问家里要钱都没问题,因为你知道,你这么做不是为了换取TA的关注,不是安全感的缺失而这么做,是因为你知道你的未来有他,他的未来也有你。你们互相依靠,也互相独立。
保持精神的独立很重要。
有人说,如果你是女的,被王祖蓝抛弃后遇上吴彦祖,你绝不绝情?如果你是男的,被凤姐抛弃后遇上林志玲,你绝不绝情?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从来不以外在条件评判作为是否爱上一个人的标准,如果这叫“爱”,那是假爱,是另有所图。爱不以长相、身高、年龄、学识为主观判断标准,甚至不以对方是否有家庭、是否离异为判断标准,多巴胺自有一套评判标准,它没有那些被世俗贴上标签的前置条件。
从纯粹的爱情观来看,绝情与否,更多的是心的感受。很多女人说,爱情是盲目的,是有道理的。爱就是一种心的呼唤,是愿意长相思、共连理的一种持续性冲动。
但爱又是平等的。如果爱失去了对等的机会,爱到深处绝对是卑微,而不是休戚与共、幸福白头。卑微的爱情往往祸国殃民,因为爱得旁人都看不下去,骂你TA妈傻。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卑微了,你变得粘人、一刻也离不开对方了,并不是你们的感情更好了,而恰有可能是危机的开始,因为一旦他离开你视线半秒,你就会变得惶恐,变得缺乏安全感,变得不知所措。
你发现,这些年和TA谈恋爱,谈着谈着好像朋友越谈越少,到最后就只剩TA了。生活里只有TA,走出这张门,想约个人吃饭、看场电影,却不知拨向哪个电话号码。
你爱上了道歉。
你喜欢没话找话说。
你喜欢在TA面前许诺。
你喜欢牢记TA说出来的每一句话。
你喜欢TA的喜欢。
金庸笔下,四女同时爱上张无忌。偏偏张无忌生性优柔寡断,和周芷若在一起时,就想着那年汉水,芷若妹妹的各种贴心柔情,和阿离在一起时,就感觉自己是被人照顾的曾阿牛,和小昭在一起时,就愿意舒舒服服地被人家伺候,和赵敏在一起时,就想着妖女的各种无厘头外加胡搅蛮缠。要不是赵敏生性强势霸道,对于爱更敢于表达,张无忌这个无耻之徒,怕是心里头一直想着齐人之福,和所有爱他的女人在一起了。
在爱情的天平上,谁付出越多,谁就无足轻重,如果你总扮演付出的一方,就相当于给对方不断地添加爱情砝码,势必导致天平的指针偏离自己,让自己变得很轻浮,最终不被对方重视。所以,不论男女,谈恋爱要做个有份量的角色,甚至于说演对手戏,不能过分宠溺/倚靠对方,不能因为爱情而迷失自我。
感情若要久长时,就不得太过卑微。
中国男人传统意识里对情感的态度,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戴绿帽子。有很多男人对他的女人做到了无微不至地关怀,睡觉抱着,吃饭带着,上班想着,时刻沉迷于他自以为是的爱情故事,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男人的一厢情愿,这是非常危险的。大部分男人不相信妻子有婚外性行为,然而对那些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或是察觉到妻子有婚外性行为的男人来说,大部分的感受都是负面的。因为中国自古就有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的古训,所谓生死事小,失节事大,讲的就是这个亘古不破的道理。
显然“生吧,孩子算我的”算是最没节操、最没底线了,是典型的“中国好男人”,是失足女玩累了之后妥妥的接盘侠惯用口气。所以被网友评为最卑微的一句话似乎有其道理。
但我们今天不过分聊“绿帽子”的话题,而是聊在爱情面前,我们能卑微到什么程度,以及这种状态究竟合不合适。
民国时期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亦是卑微的。伦敦的雾从康河的涟漪与氤氲荡漾开来,风中带着康乃馨的芬芳,河边的柳枝在风中摇曳……林徽因聪明伶俐,象一盏清茶、一缕花香,一汪清泉、一轮明月......很快就让徐志摩坠入了爱河。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了国,带着中国第一份离婚证书。
他归心似箭,他满怀希望,他知道自己的人间四月天就在不远的地方。
但生性理智的林徽因拒绝了徐志摩而是选择了家世同样显赫的梁思成。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显赫家庭。爷爷是光绪十五年已丑科进士,任过知州,参加过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堂叔林觉民、林尹民是知名的广州黄花岗烈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任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这样的家庭无法接受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作自己的夫君。为了让自己断了对徐志摩的念想,家里已经为自己选了一个最般配的夫君,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还有,林徽因并非嫡出,是林长民的小妾所生。母亲不懂琴棋书画,又不善操持家务,既然得不到父亲的疼爱,也得不到奶奶的欢心。唯一庆幸的是,她生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全家上下都非常的疼爱林徽因。后来,父亲又迎娶了年轻美貌的三夫人,对母亲更是冷淡与遗忘。如果自己嫁了徐志摩,就等于做填房,不仅辱没了显赫的门庭,日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更是可有可无。
林徽因爱徐志摩吗?我想是爱的。否则在路过徐志摩故乡之时,她写不出“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这样煽情的诗句。但林徽因的爱更多是理智的、懂世俗的,相较于徐志摩的卑微,她收放自如的多。
那么女人呢?卑微的同样不在少数。连同样系出名门贵族的民国才女张爱玲在爱情面前也不能幸免,见到心上人胡兰成,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即使这样,她的心里也是欢喜的,能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因为爱情麻痹了她的天生骄傲。
尽管胡兰成出身贫寒,是汪伪政府的汉奸,比她大14岁,还有妻室,并且滥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张爱玲眼里的胡兰成却是她“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的恋人。她并不在意世俗人睇睨的眼光,只愿和自己的心上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这样的卑微,是教科书式的,是烂到骨子里的,是大街上随便一抓就能找到类似案例的。
爱一个人,愿意为TA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没有错。但不能和卑微划等号。
你在心甘情愿为TA付出的时候,要着重考虑你做这事的出发点,是除了爱之外的笃定,一种从容不迫,一种包容,一种自信。那么OK,替TA抗风雨,一起吃苦,睡大通铺,问家里要钱都没问题,因为你知道,你这么做不是为了换取TA的关注,不是安全感的缺失而这么做,是因为你知道你的未来有他,他的未来也有你。你们互相依靠,也互相独立。
保持精神的独立很重要。
有人说,如果你是女的,被王祖蓝抛弃后遇上吴彦祖,你绝不绝情?如果你是男的,被凤姐抛弃后遇上林志玲,你绝不绝情?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从来不以外在条件评判作为是否爱上一个人的标准,如果这叫“爱”,那是假爱,是另有所图。爱不以长相、身高、年龄、学识为主观判断标准,甚至不以对方是否有家庭、是否离异为判断标准,多巴胺自有一套评判标准,它没有那些被世俗贴上标签的前置条件。
从纯粹的爱情观来看,绝情与否,更多的是心的感受。很多女人说,爱情是盲目的,是有道理的。爱就是一种心的呼唤,是愿意长相思、共连理的一种持续性冲动。
但爱又是平等的。如果爱失去了对等的机会,爱到深处绝对是卑微,而不是休戚与共、幸福白头。卑微的爱情往往祸国殃民,因为爱得旁人都看不下去,骂你TA妈傻。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卑微了,你变得粘人、一刻也离不开对方了,并不是你们的感情更好了,而恰有可能是危机的开始,因为一旦他离开你视线半秒,你就会变得惶恐,变得缺乏安全感,变得不知所措。
你发现,这些年和TA谈恋爱,谈着谈着好像朋友越谈越少,到最后就只剩TA了。生活里只有TA,走出这张门,想约个人吃饭、看场电影,却不知拨向哪个电话号码。
你爱上了道歉。
你喜欢没话找话说。
你喜欢在TA面前许诺。
你喜欢牢记TA说出来的每一句话。
你喜欢TA的喜欢。
金庸笔下,四女同时爱上张无忌。偏偏张无忌生性优柔寡断,和周芷若在一起时,就想着那年汉水,芷若妹妹的各种贴心柔情,和阿离在一起时,就感觉自己是被人照顾的曾阿牛,和小昭在一起时,就愿意舒舒服服地被人家伺候,和赵敏在一起时,就想着妖女的各种无厘头外加胡搅蛮缠。要不是赵敏生性强势霸道,对于爱更敢于表达,张无忌这个无耻之徒,怕是心里头一直想着齐人之福,和所有爱他的女人在一起了。
在爱情的天平上,谁付出越多,谁就无足轻重,如果你总扮演付出的一方,就相当于给对方不断地添加爱情砝码,势必导致天平的指针偏离自己,让自己变得很轻浮,最终不被对方重视。所以,不论男女,谈恋爱要做个有份量的角色,甚至于说演对手戏,不能过分宠溺/倚靠对方,不能因为爱情而迷失自我。
感情若要久长时,就不得太过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