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影评,非原作。
这部剧,最喜欢明楼,其次汪曼春,这里要说的是汪曼春。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看到评论中有不少骂汪曼春的,角色挨骂,说明人物塑造得很成功,可花千骨为爱入魔赢得一片赞誉,为啥小春同学要接受板砖?汪曼春是反面角色,但是演员演绎得很出彩,感谢王鸥,感谢与王鸥配戏的靳东。
本文不想分析演员的演技,只想说些个人对于汪曼春这个角色的一点理解。曼,美丽的意思,小说作者很喜欢这个字,所以给偏爱的女性名字中加“曼”字,汪曼春、于曼丽。相较起来,汪曼春的形象要比于曼丽的饱满得多,层次也更丰富。
人如其名,汪曼春很美,一出场就攫住了大家的目光,开枪杀人毫不手软,刑讯逼供熟练老道,蛇蝎美人的形象很快竖立起来。紧接着,注意力被吸引到汪曼春的装扮上,中山装端庄肃穆,海军装冷酷美艳,跑步装清新怡人,旗袍装窈窕动人,晚礼服优雅魅惑,皮衣装干练酷炫......简直成了穿衣秀(不过还是没有明台同学的衣服多)。扯这么多,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作为剧中的主要角色,女演员是否漂亮很重要。言归正传,汪曼春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在于爱上明楼,一个手段高明的伪装者,最后被伪装的爱毁灭。汪曼春很坏,也很可怜。明家和汪家有仇,俗话说祸不及子孙,但汪曼春就是因为其叔父的关系而被明镜棒打鸳鸯,被对姐姐言听计从的明楼抛弃,痛失所爱,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不知明楼的抛弃是否是导致汪曼春心灵扭曲变态,最终堕落成成刽子手、杀人魔、绞肉机的直接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明镜的棒打鸳鸯,汪曼春一定不会走上这条万劫不复之路。这一点可以从第10集中看出,当时汪曼春正在折磨一个宵禁后在街上行走的流窜犯,被明楼撞见,从而怒打手下,只为被明楼看见了自己阴狠毒辣的一面,她一直努力在明楼的面前塑造自己温柔娇媚的形象,掩饰其阴暗面,生怕明楼看到阴暗面后会厌恶自己,她很在意明楼对自己的看法。
汪曼春并不效忠日本,也未必效忠汪伪政府。她为汪伪政府做事,为日本人做事,只是为了权利,或许还有其叔父的原因。她想依靠明楼,可明楼抛弃了她,她叔父做了汉奸,叔父是她唯一的亲人,她最终也做了汪伪政府和日本人的走狗。里面固然有和明镜对决的意味,谁能说没有保护唯一亲人的考量?你可以说她无情无义,可对于亲人和爱人,她又是重情重义的。汪曼春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发誓要嫁给明楼,只等明镜死了,明镜头天死,她第二天就过门,现在想来,一个女孩子立下这种誓言时该有多么绝望。或许她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可她还是执着地等着,坚守着。她关心明楼,也怀疑明楼、调查明楼,最终却是为了保护他,得到他,结果却被明楼骗得好惨,好惨。
汪曼春并不蠢,甚至还可以说很聪明,很有能力,她敢于挑战梁仲春,也清楚做汉奸的结局,可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能力的人下场会那么惨?她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76号,所以自己找保镖保护她的叔父汪芙蕖。当唯一的亲人被暗杀,她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了,痛苦难当、鸣枪乱射、泪流满面,那一刻表露出的脆弱,明确告诉我们,她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恶魔,她只是一个失去亲人的柔弱女子。这柔弱女子的软肋是明楼。每当明楼对其露出些许虚情假意时,她都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甚至明台的一句“这可是我未来的大嫂”,都能让她沉醉麻痹,失去猎手应有的警觉。如果说明楼信仰共产主义,那么对于没有信仰的汪曼春来说,她信仰的或许是爱,可惜那是让自己毁灭的爱。
明楼回上海的时候曾说过,本来对汪曼春还有一点愧疚,不过见到她满手血腥的时候就没有了。这是什么逻辑,汪曼春变坏竟是明楼原谅自己背情的理由!明楼大哥,您为啥不想想,没有您的背情,汪曼春至于走到今天这步吗?从这一点看来,明楼大哥真是渣(尽管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汪曼春是反面角色,注定了其下场不会很好,剧还没播完,已经感觉到了命运对她的残酷。待汪曼春去后,明楼是否会想起当初回国,到76号看望汪曼春时,那个曾经的恋人向自己跑来时那欢快的脚步和满脸的欣喜?是否会记得,舞会上,衣香鬓影中,一袭白裙,娇媚的面庞上,眼角眉梢都带着爱意的诉说:“怎么不见明长官来挖我的墙角?”若有情,当锥心。
后记:前几天观剧,一时感慨,随手写了几笔,今天收了几块板砖,还被同追这剧的损友认出,成了小圈子里的笑话,未签约,无稿费,白挨骂。可我这个人有强迫症,跟汪曼春一样偏执,被人误解总想解释,被人骂了总想骂回去,又苦于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只能在这里辩白几句。本人三观很正,祖上都穷了十八代了,绝对根正苗红,既然说汪曼春是汉奸走狗、刽子手、杀人魔、绞肉机,就绝不会为她开脱,请准备开骂的务必看清楚。既然不是洗白汪曼春,为啥又要写这文章?纯粹是出于对汪曼春人生悲剧的叹息,以及对这个反面角色收获众多谩骂的探讨(很不幸,谩骂由角色转移到我身上来了)。抛去家国大义,在汪曼春的人生悲剧里,她其实是那个最弱小的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理由不去善待她,而这些理由看起来是那么地正义、那么地理直气壮。大姐是因为父仇父训,明楼是唯姐之命是从,他们都没有考虑过不去伤害一颗纯真的少女心(原著中棒打鸳鸯是在汪曼春16岁时)。
可能你会说,谁没受过情伤?难道被抛弃就有理由堕落、变坏,残害同胞吗?不错,不是所有受到伤害的人都会堕落,但总会有人堕落,汪曼春就是那个选择堕落的人。受到伤害,有人会默默隐忍,有人会奋起反抗,有人会有杀人心,虽然少有真正实施的,而汪曼春有杀人心,且她是个偏执的人,所以她真去做了,从而走上做汉奸的不归路。这正是汪曼春的悲剧,更为悲剧的是,因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诱因是正义一方的,所以她的悲剧是理所应当发生的,且只能怪她自己。
说明楼渣,确实过了,写文时随兴而为,没有细细斟酌。现在想来,我是对他不爱汪曼春却用虚情假意陷害她而耿耿于怀,这是出于女性对渣男行为的本能反应,尽管明楼的这种行为被披上了民族大义的道德外衣,尽管明楼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幸好,在汪曼春死后,明楼呆呆地看着汪曼春的尸体,神情愀然,我相信他心中对汪曼春还是有感情的,只是因为正义、因为信仰,才放弃挽救她,而选择为民族除掉这颗毒瘤。惟其如此,明楼的形象才更像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有着烟火气息的凡人,一个脱离假大全形象真正丰满的人。个人浅见,汪曼春再凶恶,在她那无果的爱情里终究是个弱者,在道德正义面前更是弱得体无完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对待弱者的态度,汪曼春形象如此不堪,谁敢同情她呢?群情汹汹,同情者将死无葬身之地,我也不敢,只能说叹息,知春罪春,各说各话罢了。回nana、冬听雪(回在留言下可能会被腾讯删除,不知道腾讯删除留言及回复的标准是什么,感觉很随机):如果不拿这个作借口,还能拿什么作借口呢?人总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寻找正当性的借口,来美化或是支撑自己的行为,杀人的说自己是替天行道,抢劫的说自己是劫富济贫。
明镜棒打鸳鸯的借口是父仇父训,明楼的抛弃汪曼春的借口是长姐如母,后来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汪曼春的借口就是被抛弃后被需要、被认可的感情诉求,孤狼的借口则是向日本人报恩和向明家复仇。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能像我们今天这样受到正统的思想教育:爱党爱国爱人民、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舍己为人、要勇于为国捐躯......我们把这些叫作大是大非,当作人生信条来要求自己和他人。当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没能做到舍己为集体的,我们说他自私自利、不合群;没能做到舍己为国的,我们指责他是汉奸、叛徒、卖国贼。而实际上,自私才是人的本性,否则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汉奸走狗,和数量上比日军人数还多的日伪军,要知道我们可是被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熏陶了几千年的民族!因此说,自私才是人的本性。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汪曼春和孤狼并没有机会接受今天的洗脑教育(接受了也未必管用,否则今天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的贪官污吏,苍蝇老虎),她们秉持了最原始的是非观念,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她们反抗被抛弃的命运,方法是向同胞举起屠刀,坚守了个人的小义,却背离了民族大义,这就是她们的悲剧。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在重复以前的讨论,汪曼春为什么变坏,凭什么变坏,你总得给她一个堕落理由吧,被明楼抛弃就是最好的理由,否则编剧老师真的要哭了。
回 我是SLJ小姐 (回在留言下被删了):不能认同您的观点。何谓人的本质?有性本善和性本恶两种学说,您认同哪一种?用本质来评价一个人是不客观的。电视剧是一种制造过程相对复杂的视听产品,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讲述故事,在此过程中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关系到电视剧的成败。成功的人物形象不光要有血有肉、会哭会笑,它还要有魂,如《亮剑》中的李云龙。若本剧按照您的建议来拍,估计要出两朵白莲花,一朵是汪曼春,另一朵是于曼丽,观众还想看吗?我向来认为爱是自私的,爱又是无私的,纯粹的爱或许有,但真不常见,也不好解释。汪曼春是个自以为是、喜欢斗心眼、耍手段的主,她绝不是白莲花,被明镜打脸揭伤疤又不止一次,依她骄傲和有仇必报的性格,伤害明台和明镜简直是意料之中的事,何况她更要以此换得明镜低头服软,又怎会如圣母一般“你打了我的左脸,我再把右脸伸过去”?至于您说的爱要像于曼丽对明台那样才叫真爱,我也不能赞同(甚至怀疑您是个男性),把自己无偿奉献给所爱的人而不求回报,这才是真爱?这是单恋、痴恋,说畸恋也不为过,真爱是让两个人同时强大,不是削弱一个,成全另一个,真爱是对等的。于曼丽的爱中没有自我,这是作为现代女性最为忌讳的。妇女解放喊了了多少年了,为何加诸中国妇女身上几千年、也忽悠中国妇女奉献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观点还是阴魂不散?末尾附上舒婷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回123456等:这世上最容易的事,除了以道德指摘他人,还有像您这样看不完一篇文章张口就喷的。观点不同可以讨论,谩骂、人身攻击很跌份儿,您觉得呢?我没有精力跟谩骂我的人撕扯,也觉得跟那些没看完文章、不能理解或者对文章有误解的人计较会显得很low,所以看到带有攻击性的评论,摇摇头叹口气就算了。不过您这连珠炮似的不依不饶还要在我脸上刻字,我就要冒着跌份儿的风险跟您理论理论了。1.“这个世界不是大同世界,不是什么勾心斗角都没有。什么战争都没有的。。不是可以爱到天荒地老,世界末日的。。。有些东西比男女之爱更重要。。看你说那么多,就知道你是个言情小女人。”本人不看言情小说,也不写言情小说,偏爱权谋题材,熟读二十四史,熟稔厚黑学。2.“去了解了解世界的黑暗面。。。国与国之间的黑暗面。去向80 90岁的老人了解了解。去看看抗日纪念馆。”之前说祖上穷了18代,根正苗红,没说的是,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1942年入党,大伯被日本飞机炸死,二伯在随奶奶逃避伪军搜捕的时候,死于襁褓之中,三伯饿死......本人在南京读的大学,抗日觉悟和忧国忧民情怀高于一般人。因为黑暗面了解得太多,却又无力改变,只能提笔构筑梦想中的世界。3.“别说什么你只是就剧情而言”,这篇文章就是依据剧情而写的,不依照剧情还叫观后感吗?4.其他谩骂部分不予回应,请自行消化。再后记:说实话,写这篇关于汪曼春的观后感真是吃饱撑的,自己写,自己解读,反复解释:我不是要给汪曼春洗白啊,说汪曼春是汉奸走狗、刽子手、杀人魔、绞肉机乃们都看不见么?乃们要选择性失明么?我没有说明楼的抛弃导致了汪曼春变坏啊,“是否”“可能”“一个重要诱因”......您到底看没看到这些重要的字词短语?看到了您还来质问我?没看到您还来问我?没法跟您说。还有说我逻辑有问题的,到底谁的逻辑有问题?您到底看没看完、看没看清楚、是否理解了?跟做阅读理解似的,累。
本文不想分析演员的演技,只想说些个人对于汪曼春这个角色的一点理解。曼,美丽的意思,小说作者很喜欢这个字,所以给偏爱的女性名字中加“曼”字,汪曼春、于曼丽。相较起来,汪曼春的形象要比于曼丽的饱满得多,层次也更丰富。
人如其名,汪曼春很美,一出场就攫住了大家的目光,开枪杀人毫不手软,刑讯逼供熟练老道,蛇蝎美人的形象很快竖立起来。紧接着,注意力被吸引到汪曼春的装扮上,中山装端庄肃穆,海军装冷酷美艳,跑步装清新怡人,旗袍装窈窕动人,晚礼服优雅魅惑,皮衣装干练酷炫......简直成了穿衣秀(不过还是没有明台同学的衣服多)。扯这么多,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作为剧中的主要角色,女演员是否漂亮很重要。言归正传,汪曼春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在于爱上明楼,一个手段高明的伪装者,最后被伪装的爱毁灭。汪曼春很坏,也很可怜。明家和汪家有仇,俗话说祸不及子孙,但汪曼春就是因为其叔父的关系而被明镜棒打鸳鸯,被对姐姐言听计从的明楼抛弃,痛失所爱,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不知明楼的抛弃是否是导致汪曼春心灵扭曲变态,最终堕落成成刽子手、杀人魔、绞肉机的直接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明镜的棒打鸳鸯,汪曼春一定不会走上这条万劫不复之路。这一点可以从第10集中看出,当时汪曼春正在折磨一个宵禁后在街上行走的流窜犯,被明楼撞见,从而怒打手下,只为被明楼看见了自己阴狠毒辣的一面,她一直努力在明楼的面前塑造自己温柔娇媚的形象,掩饰其阴暗面,生怕明楼看到阴暗面后会厌恶自己,她很在意明楼对自己的看法。
汪曼春并不效忠日本,也未必效忠汪伪政府。她为汪伪政府做事,为日本人做事,只是为了权利,或许还有其叔父的原因。她想依靠明楼,可明楼抛弃了她,她叔父做了汉奸,叔父是她唯一的亲人,她最终也做了汪伪政府和日本人的走狗。里面固然有和明镜对决的意味,谁能说没有保护唯一亲人的考量?你可以说她无情无义,可对于亲人和爱人,她又是重情重义的。汪曼春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发誓要嫁给明楼,只等明镜死了,明镜头天死,她第二天就过门,现在想来,一个女孩子立下这种誓言时该有多么绝望。或许她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可她还是执着地等着,坚守着。她关心明楼,也怀疑明楼、调查明楼,最终却是为了保护他,得到他,结果却被明楼骗得好惨,好惨。
汪曼春并不蠢,甚至还可以说很聪明,很有能力,她敢于挑战梁仲春,也清楚做汉奸的结局,可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能力的人下场会那么惨?她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76号,所以自己找保镖保护她的叔父汪芙蕖。当唯一的亲人被暗杀,她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了,痛苦难当、鸣枪乱射、泪流满面,那一刻表露出的脆弱,明确告诉我们,她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恶魔,她只是一个失去亲人的柔弱女子。这柔弱女子的软肋是明楼。每当明楼对其露出些许虚情假意时,她都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甚至明台的一句“这可是我未来的大嫂”,都能让她沉醉麻痹,失去猎手应有的警觉。如果说明楼信仰共产主义,那么对于没有信仰的汪曼春来说,她信仰的或许是爱,可惜那是让自己毁灭的爱。
明楼回上海的时候曾说过,本来对汪曼春还有一点愧疚,不过见到她满手血腥的时候就没有了。这是什么逻辑,汪曼春变坏竟是明楼原谅自己背情的理由!明楼大哥,您为啥不想想,没有您的背情,汪曼春至于走到今天这步吗?从这一点看来,明楼大哥真是渣(尽管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汪曼春是反面角色,注定了其下场不会很好,剧还没播完,已经感觉到了命运对她的残酷。待汪曼春去后,明楼是否会想起当初回国,到76号看望汪曼春时,那个曾经的恋人向自己跑来时那欢快的脚步和满脸的欣喜?是否会记得,舞会上,衣香鬓影中,一袭白裙,娇媚的面庞上,眼角眉梢都带着爱意的诉说:“怎么不见明长官来挖我的墙角?”若有情,当锥心。
后记:前几天观剧,一时感慨,随手写了几笔,今天收了几块板砖,还被同追这剧的损友认出,成了小圈子里的笑话,未签约,无稿费,白挨骂。可我这个人有强迫症,跟汪曼春一样偏执,被人误解总想解释,被人骂了总想骂回去,又苦于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只能在这里辩白几句。本人三观很正,祖上都穷了十八代了,绝对根正苗红,既然说汪曼春是汉奸走狗、刽子手、杀人魔、绞肉机,就绝不会为她开脱,请准备开骂的务必看清楚。既然不是洗白汪曼春,为啥又要写这文章?纯粹是出于对汪曼春人生悲剧的叹息,以及对这个反面角色收获众多谩骂的探讨(很不幸,谩骂由角色转移到我身上来了)。抛去家国大义,在汪曼春的人生悲剧里,她其实是那个最弱小的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理由不去善待她,而这些理由看起来是那么地正义、那么地理直气壮。大姐是因为父仇父训,明楼是唯姐之命是从,他们都没有考虑过不去伤害一颗纯真的少女心(原著中棒打鸳鸯是在汪曼春16岁时)。
可能你会说,谁没受过情伤?难道被抛弃就有理由堕落、变坏,残害同胞吗?不错,不是所有受到伤害的人都会堕落,但总会有人堕落,汪曼春就是那个选择堕落的人。受到伤害,有人会默默隐忍,有人会奋起反抗,有人会有杀人心,虽然少有真正实施的,而汪曼春有杀人心,且她是个偏执的人,所以她真去做了,从而走上做汉奸的不归路。这正是汪曼春的悲剧,更为悲剧的是,因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诱因是正义一方的,所以她的悲剧是理所应当发生的,且只能怪她自己。
说明楼渣,确实过了,写文时随兴而为,没有细细斟酌。现在想来,我是对他不爱汪曼春却用虚情假意陷害她而耿耿于怀,这是出于女性对渣男行为的本能反应,尽管明楼的这种行为被披上了民族大义的道德外衣,尽管明楼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幸好,在汪曼春死后,明楼呆呆地看着汪曼春的尸体,神情愀然,我相信他心中对汪曼春还是有感情的,只是因为正义、因为信仰,才放弃挽救她,而选择为民族除掉这颗毒瘤。惟其如此,明楼的形象才更像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有着烟火气息的凡人,一个脱离假大全形象真正丰满的人。个人浅见,汪曼春再凶恶,在她那无果的爱情里终究是个弱者,在道德正义面前更是弱得体无完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对待弱者的态度,汪曼春形象如此不堪,谁敢同情她呢?群情汹汹,同情者将死无葬身之地,我也不敢,只能说叹息,知春罪春,各说各话罢了。回nana、冬听雪(回在留言下可能会被腾讯删除,不知道腾讯删除留言及回复的标准是什么,感觉很随机):如果不拿这个作借口,还能拿什么作借口呢?人总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寻找正当性的借口,来美化或是支撑自己的行为,杀人的说自己是替天行道,抢劫的说自己是劫富济贫。
明镜棒打鸳鸯的借口是父仇父训,明楼的抛弃汪曼春的借口是长姐如母,后来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汪曼春的借口就是被抛弃后被需要、被认可的感情诉求,孤狼的借口则是向日本人报恩和向明家复仇。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能像我们今天这样受到正统的思想教育:爱党爱国爱人民、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舍己为人、要勇于为国捐躯......我们把这些叫作大是大非,当作人生信条来要求自己和他人。当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没能做到舍己为集体的,我们说他自私自利、不合群;没能做到舍己为国的,我们指责他是汉奸、叛徒、卖国贼。而实际上,自私才是人的本性,否则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汉奸走狗,和数量上比日军人数还多的日伪军,要知道我们可是被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熏陶了几千年的民族!因此说,自私才是人的本性。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汪曼春和孤狼并没有机会接受今天的洗脑教育(接受了也未必管用,否则今天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的贪官污吏,苍蝇老虎),她们秉持了最原始的是非观念,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她们反抗被抛弃的命运,方法是向同胞举起屠刀,坚守了个人的小义,却背离了民族大义,这就是她们的悲剧。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在重复以前的讨论,汪曼春为什么变坏,凭什么变坏,你总得给她一个堕落理由吧,被明楼抛弃就是最好的理由,否则编剧老师真的要哭了。
回 我是SLJ小姐 (回在留言下被删了):不能认同您的观点。何谓人的本质?有性本善和性本恶两种学说,您认同哪一种?用本质来评价一个人是不客观的。电视剧是一种制造过程相对复杂的视听产品,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讲述故事,在此过程中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关系到电视剧的成败。成功的人物形象不光要有血有肉、会哭会笑,它还要有魂,如《亮剑》中的李云龙。若本剧按照您的建议来拍,估计要出两朵白莲花,一朵是汪曼春,另一朵是于曼丽,观众还想看吗?我向来认为爱是自私的,爱又是无私的,纯粹的爱或许有,但真不常见,也不好解释。汪曼春是个自以为是、喜欢斗心眼、耍手段的主,她绝不是白莲花,被明镜打脸揭伤疤又不止一次,依她骄傲和有仇必报的性格,伤害明台和明镜简直是意料之中的事,何况她更要以此换得明镜低头服软,又怎会如圣母一般“你打了我的左脸,我再把右脸伸过去”?至于您说的爱要像于曼丽对明台那样才叫真爱,我也不能赞同(甚至怀疑您是个男性),把自己无偿奉献给所爱的人而不求回报,这才是真爱?这是单恋、痴恋,说畸恋也不为过,真爱是让两个人同时强大,不是削弱一个,成全另一个,真爱是对等的。于曼丽的爱中没有自我,这是作为现代女性最为忌讳的。妇女解放喊了了多少年了,为何加诸中国妇女身上几千年、也忽悠中国妇女奉献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观点还是阴魂不散?末尾附上舒婷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回123456等:这世上最容易的事,除了以道德指摘他人,还有像您这样看不完一篇文章张口就喷的。观点不同可以讨论,谩骂、人身攻击很跌份儿,您觉得呢?我没有精力跟谩骂我的人撕扯,也觉得跟那些没看完文章、不能理解或者对文章有误解的人计较会显得很low,所以看到带有攻击性的评论,摇摇头叹口气就算了。不过您这连珠炮似的不依不饶还要在我脸上刻字,我就要冒着跌份儿的风险跟您理论理论了。1.“这个世界不是大同世界,不是什么勾心斗角都没有。什么战争都没有的。。不是可以爱到天荒地老,世界末日的。。。有些东西比男女之爱更重要。。看你说那么多,就知道你是个言情小女人。”本人不看言情小说,也不写言情小说,偏爱权谋题材,熟读二十四史,熟稔厚黑学。2.“去了解了解世界的黑暗面。。。国与国之间的黑暗面。去向80 90岁的老人了解了解。去看看抗日纪念馆。”之前说祖上穷了18代,根正苗红,没说的是,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1942年入党,大伯被日本飞机炸死,二伯在随奶奶逃避伪军搜捕的时候,死于襁褓之中,三伯饿死......本人在南京读的大学,抗日觉悟和忧国忧民情怀高于一般人。因为黑暗面了解得太多,却又无力改变,只能提笔构筑梦想中的世界。3.“别说什么你只是就剧情而言”,这篇文章就是依据剧情而写的,不依照剧情还叫观后感吗?4.其他谩骂部分不予回应,请自行消化。再后记:说实话,写这篇关于汪曼春的观后感真是吃饱撑的,自己写,自己解读,反复解释:我不是要给汪曼春洗白啊,说汪曼春是汉奸走狗、刽子手、杀人魔、绞肉机乃们都看不见么?乃们要选择性失明么?我没有说明楼的抛弃导致了汪曼春变坏啊,“是否”“可能”“一个重要诱因”......您到底看没看到这些重要的字词短语?看到了您还来质问我?没看到您还来问我?没法跟您说。还有说我逻辑有问题的,到底谁的逻辑有问题?您到底看没看完、看没看清楚、是否理解了?跟做阅读理解似的,累。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