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
这些日子,我终于克制不住,碰了与伍尔夫相关的资料,书籍,传记。
以前,没有人问过我,闪闪,你为什么不读伍尔夫?
或者说,有些爱读书的朋友,对外国女性主义作家有所了解的人,会以为我肯定读过她的作品了。
我没有。
我一直知道其人其书,但我没有去碰。
我在对其人的作品有所了解前,便一心一意地怀疑,这个可以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世界中争得一席之位的女作家,其实是一个压抑自己取向的Lesbian。
甚至,有关伍尔夫的一部电影"the hours"委屈地存放于我电脑里已近两年,我每次挑选硬盘中的电影,一见该片是关于伍尔夫的,我就不愿打开了。
但与之相较的是,几乎许多现当代有名的女作家的书,不管她们是不是lesbian或潜在压抑的lesbian亦或straight person,我都读过其人的作品。
我一直对伍尔夫其人心怀恐惧,非常非常恐惧,因为,她是个根本都不能用‘才华’‘才学’‘才情’这种东西衡量的人。
写作,对某些人而言,是一种天生的存在于体内的毒素。
她写,只是为了排毒,发泄各种各样被压抑的情绪和愤怒。
第一次看到她那经典的侧面相时,我就觉得很恐怖。
这个女人,真的是相当聪明,而且挑剔,她那半张脸,非常非常清秀美丽。事实上,女性作家中,除了Jane,很少真正意义上的美女。因为,美女根本不需要写作嘛,出去混世界就好了,要么嫁得个富贵好人家便OK;还有些反叛的,拥有强大内心世界的美女,大多是很直接地以性为导向,直接去经历自己选择的人世。
美女受到周遭诱惑和爱护的几率比常人高,通常无法做到一心一意去成就写作这样在外人看来极其孤绝和boring的一件事。而大部分不能混的丑女,占据了文学写作的舞台。
伍尔夫,很好看,好看得可以嫁给一个真正好男人,她的丈夫为她牺牲了自己的一生,事业上,选择一心一意为她出书,生活上,选择,不离不弃地照顾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她。
她获得了幸福,这种幸运来自于她的伪饰,她是个聪明的人,有时,可以说是太聪明,也太自私了。
我第一次知道外国文学中有‘意识流’这个词时,我就很自觉地打住了,令自己回避于阅读那些意识流作品的欲念。
我知道并懂得,疯子中,那些拥有最强大的心灵承受力,和最坚韧的毅力的人,才能有将脑海中那些带携着情感的意识予以捕捉,甚至还要写出来。
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要拥有此般强大的精神承受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伍尔夫当之无愧的可称是此中高手。
那时,我不愿阅读与她相关的传记,亦或她的作品,因为,我看着她那半张脸,就知道,她是个goddamned lesbian。
她一定是女人会爱上的一种女人。同样,她也一定是渴望爱上女人的女人。
这种女子,心底掩埋的不甘心有太多了,是时代、社会、富足的家庭背景、良好的文化教育,造就了她们的精神独立,然而,无论男女,真正的精神独立都不是什么好事。
精神独立意味着不屈从于社会的教化。
精神独立的人们,开始想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另一些尝试和选择。
性,是其中的一种表征。
张爱玲不是,但伍尔夫是。
这是种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不一样,正常的女作家,你去寻寻她们为自己挑选的呈现于众的照片,都会选一些以吸引男性为出发点的姿态,以认同自己的才智为傲的表情。
张爱玲也是个超级无敌刻薄女,所以,她同样也是极为挑剔自己的相片,在意着自己呈现于众的模样。如今众人想起她的样子,都只记得那张她半仰头,不屑地望着镜头,一身旗袍裹身,支手叉腰的模样。
但是,伍尔夫更狠,更挑剔,而且更虚伪,她要让人记得的,是与她本人真实存在,最无关的一个模样,就是那侧面的半张脸。
事实上,伍尔夫有一张全身画像,是伍尔夫的姐姐画出的伍尔夫,那才是真正的伍尔夫,她的气势,她的刻薄。
lesbian或压抑这种倾向的女作家,她们会以同时吸引异性和同性为目的,选择神情表情和身姿,她们热爱的自己,是希望无论男女都会一同热爱的,绝对是自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伍尔夫到死前还要以文字来撒谎,那是最后也是最大的谎言。
她最后在投河前给丈夫的那封遗书,是写于夜,黎明到来后,她就跑去投河了。
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来临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幸福。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我也不能看书。我要说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这一点,我要说----人人也都知道。假如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维
伍尔芙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她曾在1936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及: "....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 exaggerate 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 connected 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事实上,那封遗书,当真是不可信的,因为,她写于夜,未曾入眠的夜。
她是个相当聪明的坏人,遗书通篇,就是没有出现I love you,却会令任何人在看到这封遗书后,感动于她其实对她那丈夫情深意重,生活幸福。
她只是感激丈夫一直以来的照顾,给予的幸福和保护。
但事实上,她知道自己很不幸福。那种幸福,是她丈夫给予不了她的,而在当时的社会,她也不愿去轻易触碰的。
她与同时代其他有严重les倾向的女作家非常不同,她是个挑剔的人,她并不是看上什么女人都会爱上的。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举止看得很重,重到了,她可以去压抑自己的性取向和对性的索求。她比一般的那些les作家,更在意的是,自己与她们并不相同,更在意自己那种一枝独秀的傲然。
这是另外一个张国荣,她要在谢幕前,却放不下让自己流芳百世的最后欲念。
再好的文学作品,若是没有各大名门院校文学教授的垂青,只能渐渐地被历史销毁了痕迹,被尘封于书架上,不再拿来赏析。
这封信,她为自己的作品能顺利地在她死后,继续打入男权社会,铺陈了最后的伏笔。
这也是为何,这个goddamned lesbian与其他具有女同倾向的作家不同,她那几本绝非大众口味的书,可以不断地被捧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的专柜。
要知道,她的书,她写的故事,可真是没有Jand Austen的小说好读,好玩,讨喜。
我很喜欢Jane,虽然她写的小说当真是...麻麻地,文学意义不大,是种畅销书,符合大众口味的写法。但Jane是个天真搞笑,有局限性的女人。论及对人性的描写,论及其人的思想深度,她是远不及伍尔夫的。可是,Jane对人生始终有种热情的幻想和向往,即使她一辈子没结婚,却仍旧不失为一个纯粹的女人。
Jane,她只不过是一个陷入自己创设的想象世界里面的落魄小公主。
所以,我一直将Jane的小说定义为,成年女性应该人手一本的童话书。人生那么平淡无趣,Jane将所有女人心底盼望的爱情以及对爱情的幻想,都描绘了出来。
伍尔夫,却不是一个拥有天真成分的女子。
她绝不天真,她一眼已经看穿看懂了她所生活和生存的时代和现实。
可是,她甚至没有一点或丝毫张爱玲对现实的那种畏缩和容忍度,所以,她终究是会毁灭了自己的。
张爱玲其实是相当想讨得他人认同和欢喜的,她幼年时候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即使内心充斥着不满和看不上,但终究是想讨好的。她在意港大的奖学金,在意是否能去英国留学,在意胡兰成是否喜欢她的文章。她很虚荣,所以她可以带携着憎恶世事人情的毒性情感,活到老死。根子骨里,她只是个旧派上海女人罢了。
但是,像伍尔夫一样的伪饰其内心暴烈女子,能令她留存于世间,感觉到幸福的,只有关于性的欲望,如果她懂得如何在现实中,寻求到她能获得的快乐满足,她其实不会那么抑郁的,这是她没能像杜拉斯一般幸运的原因。
伍尔夫对待世事的态度是勇敢暴烈直接的,但是她对待性和欲这点之上,却像是被禁锢在金丝笼里的小鸟。
而杜拉斯的一生,无论对待现实,亦或对待性和欲,还有爱,她都是勇敢的,或者说,这样的一种勇敢态度,来源于她的习惯,她习惯于对于外界周遭采取勇敢的姿态。
伍尔夫却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并不会一味去强求,或说,一味地为了勇敢而去勇敢。
一个聪明到连自己都对不起的人,其实,也同样对不起周围所有人,她的丈夫,她的姐姐,她的爱人。
她的一生,便是谎言本身。
她终是选择了臣服于那样压抑的一个时代,像是懂得housewife内心所承受的压抑痛苦和艰辛绝望。
然而,事实上,她从没有真正地与许多的女人们一样,体味过一个真正的housewife的百般滋味,但她对那种生活的压抑感知所作的反应却是常人的百十倍。
我想,在生活和文字之间,她最终选择的是文字,她用写作去替代了她所有的生活,现实生活对她而言,不过是一种浮光掠影的体验。
她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但是,却没有真正地生活过。
这是一种个人对自己生命的选择,她选择了活在地狱的一生。
最好的书,是要用生命去完成的。
以前,没有人问过我,闪闪,你为什么不读伍尔夫?
或者说,有些爱读书的朋友,对外国女性主义作家有所了解的人,会以为我肯定读过她的作品了。
我没有。
我一直知道其人其书,但我没有去碰。
我在对其人的作品有所了解前,便一心一意地怀疑,这个可以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世界中争得一席之位的女作家,其实是一个压抑自己取向的Lesbian。
甚至,有关伍尔夫的一部电影"the hours"委屈地存放于我电脑里已近两年,我每次挑选硬盘中的电影,一见该片是关于伍尔夫的,我就不愿打开了。
但与之相较的是,几乎许多现当代有名的女作家的书,不管她们是不是lesbian或潜在压抑的lesbian亦或straight person,我都读过其人的作品。
我一直对伍尔夫其人心怀恐惧,非常非常恐惧,因为,她是个根本都不能用‘才华’‘才学’‘才情’这种东西衡量的人。
写作,对某些人而言,是一种天生的存在于体内的毒素。
她写,只是为了排毒,发泄各种各样被压抑的情绪和愤怒。
第一次看到她那经典的侧面相时,我就觉得很恐怖。
这个女人,真的是相当聪明,而且挑剔,她那半张脸,非常非常清秀美丽。事实上,女性作家中,除了Jane,很少真正意义上的美女。因为,美女根本不需要写作嘛,出去混世界就好了,要么嫁得个富贵好人家便OK;还有些反叛的,拥有强大内心世界的美女,大多是很直接地以性为导向,直接去经历自己选择的人世。
美女受到周遭诱惑和爱护的几率比常人高,通常无法做到一心一意去成就写作这样在外人看来极其孤绝和boring的一件事。而大部分不能混的丑女,占据了文学写作的舞台。
伍尔夫,很好看,好看得可以嫁给一个真正好男人,她的丈夫为她牺牲了自己的一生,事业上,选择一心一意为她出书,生活上,选择,不离不弃地照顾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她。
她获得了幸福,这种幸运来自于她的伪饰,她是个聪明的人,有时,可以说是太聪明,也太自私了。
我第一次知道外国文学中有‘意识流’这个词时,我就很自觉地打住了,令自己回避于阅读那些意识流作品的欲念。
我知道并懂得,疯子中,那些拥有最强大的心灵承受力,和最坚韧的毅力的人,才能有将脑海中那些带携着情感的意识予以捕捉,甚至还要写出来。
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要拥有此般强大的精神承受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伍尔夫当之无愧的可称是此中高手。
那时,我不愿阅读与她相关的传记,亦或她的作品,因为,我看着她那半张脸,就知道,她是个goddamned lesbian。
她一定是女人会爱上的一种女人。同样,她也一定是渴望爱上女人的女人。
这种女子,心底掩埋的不甘心有太多了,是时代、社会、富足的家庭背景、良好的文化教育,造就了她们的精神独立,然而,无论男女,真正的精神独立都不是什么好事。
精神独立意味着不屈从于社会的教化。
精神独立的人们,开始想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另一些尝试和选择。
性,是其中的一种表征。
张爱玲不是,但伍尔夫是。
这是种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不一样,正常的女作家,你去寻寻她们为自己挑选的呈现于众的照片,都会选一些以吸引男性为出发点的姿态,以认同自己的才智为傲的表情。
张爱玲也是个超级无敌刻薄女,所以,她同样也是极为挑剔自己的相片,在意着自己呈现于众的模样。如今众人想起她的样子,都只记得那张她半仰头,不屑地望着镜头,一身旗袍裹身,支手叉腰的模样。
但是,伍尔夫更狠,更挑剔,而且更虚伪,她要让人记得的,是与她本人真实存在,最无关的一个模样,就是那侧面的半张脸。
事实上,伍尔夫有一张全身画像,是伍尔夫的姐姐画出的伍尔夫,那才是真正的伍尔夫,她的气势,她的刻薄。
lesbian或压抑这种倾向的女作家,她们会以同时吸引异性和同性为目的,选择神情表情和身姿,她们热爱的自己,是希望无论男女都会一同热爱的,绝对是自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伍尔夫到死前还要以文字来撒谎,那是最后也是最大的谎言。
她最后在投河前给丈夫的那封遗书,是写于夜,黎明到来后,她就跑去投河了。
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来临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幸福。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我也不能看书。我要说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这一点,我要说----人人也都知道。假如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维
伍尔芙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她曾在1936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及: "....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 exaggerate 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 connected 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事实上,那封遗书,当真是不可信的,因为,她写于夜,未曾入眠的夜。
她是个相当聪明的坏人,遗书通篇,就是没有出现I love you,却会令任何人在看到这封遗书后,感动于她其实对她那丈夫情深意重,生活幸福。
她只是感激丈夫一直以来的照顾,给予的幸福和保护。
但事实上,她知道自己很不幸福。那种幸福,是她丈夫给予不了她的,而在当时的社会,她也不愿去轻易触碰的。
她与同时代其他有严重les倾向的女作家非常不同,她是个挑剔的人,她并不是看上什么女人都会爱上的。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举止看得很重,重到了,她可以去压抑自己的性取向和对性的索求。她比一般的那些les作家,更在意的是,自己与她们并不相同,更在意自己那种一枝独秀的傲然。
这是另外一个张国荣,她要在谢幕前,却放不下让自己流芳百世的最后欲念。
再好的文学作品,若是没有各大名门院校文学教授的垂青,只能渐渐地被历史销毁了痕迹,被尘封于书架上,不再拿来赏析。
这封信,她为自己的作品能顺利地在她死后,继续打入男权社会,铺陈了最后的伏笔。
这也是为何,这个goddamned lesbian与其他具有女同倾向的作家不同,她那几本绝非大众口味的书,可以不断地被捧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的专柜。
要知道,她的书,她写的故事,可真是没有Jand Austen的小说好读,好玩,讨喜。
我很喜欢Jane,虽然她写的小说当真是...麻麻地,文学意义不大,是种畅销书,符合大众口味的写法。但Jane是个天真搞笑,有局限性的女人。论及对人性的描写,论及其人的思想深度,她是远不及伍尔夫的。可是,Jane对人生始终有种热情的幻想和向往,即使她一辈子没结婚,却仍旧不失为一个纯粹的女人。
Jane,她只不过是一个陷入自己创设的想象世界里面的落魄小公主。
所以,我一直将Jane的小说定义为,成年女性应该人手一本的童话书。人生那么平淡无趣,Jane将所有女人心底盼望的爱情以及对爱情的幻想,都描绘了出来。
伍尔夫,却不是一个拥有天真成分的女子。
她绝不天真,她一眼已经看穿看懂了她所生活和生存的时代和现实。
可是,她甚至没有一点或丝毫张爱玲对现实的那种畏缩和容忍度,所以,她终究是会毁灭了自己的。
张爱玲其实是相当想讨得他人认同和欢喜的,她幼年时候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即使内心充斥着不满和看不上,但终究是想讨好的。她在意港大的奖学金,在意是否能去英国留学,在意胡兰成是否喜欢她的文章。她很虚荣,所以她可以带携着憎恶世事人情的毒性情感,活到老死。根子骨里,她只是个旧派上海女人罢了。
但是,像伍尔夫一样的伪饰其内心暴烈女子,能令她留存于世间,感觉到幸福的,只有关于性的欲望,如果她懂得如何在现实中,寻求到她能获得的快乐满足,她其实不会那么抑郁的,这是她没能像杜拉斯一般幸运的原因。
伍尔夫对待世事的态度是勇敢暴烈直接的,但是她对待性和欲这点之上,却像是被禁锢在金丝笼里的小鸟。
而杜拉斯的一生,无论对待现实,亦或对待性和欲,还有爱,她都是勇敢的,或者说,这样的一种勇敢态度,来源于她的习惯,她习惯于对于外界周遭采取勇敢的姿态。
伍尔夫却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并不会一味去强求,或说,一味地为了勇敢而去勇敢。
一个聪明到连自己都对不起的人,其实,也同样对不起周围所有人,她的丈夫,她的姐姐,她的爱人。
她的一生,便是谎言本身。
她终是选择了臣服于那样压抑的一个时代,像是懂得housewife内心所承受的压抑痛苦和艰辛绝望。
然而,事实上,她从没有真正地与许多的女人们一样,体味过一个真正的housewife的百般滋味,但她对那种生活的压抑感知所作的反应却是常人的百十倍。
我想,在生活和文字之间,她最终选择的是文字,她用写作去替代了她所有的生活,现实生活对她而言,不过是一种浮光掠影的体验。
她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但是,却没有真正地生活过。
这是一种个人对自己生命的选择,她选择了活在地狱的一生。
最好的书,是要用生命去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