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鄙视链是怎么来的
![]() |
鄙视链这个词最近很火。追剧人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瞧不起看日剧的,看日剧的瞧不起看韩剧的,看韩剧的瞧不起看国语剧的。
顺着这条鄙视链,捋一捋我自己的观剧感受。
我看英剧的历史还停留在小学时代福尔摩斯探案集时期,对它的全部印象就是扮演福尔摩斯那个演员深邃的眼神和鹰钩鼻。其他的,就呵呵了。所以对英剧实在没有发言权。
![]() |
福尔摩斯探案集 |
接触的第一部美剧应该是《大西洋底来的人》,那时太小,对剧情完全没印象,只记得这个剧名。真正让我对美剧有深刻印象的是《侠胆雄狮》、《荆棘鸟》和《女医生》。
《侠胆雄狮》在当时的正大剧场播出,第一集就看得我热血沸腾,原来还有这么好看的电视剧。它讲的是纽约一位叫凯瑟琳的女记者与一位叫文森特狮头人身的“人”的凄美爱情。每集一个独立故事,英雄救美是不变主旋律,拍得扣人心弦,荡气回肠。可惜央视只引进了第一季,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至今我也不知道。
![]() |
侠胆雄狮 |
《荆棘鸟》是一部唯美的爱情剧,萝莉爱大叔在那年代还是新梗。这部剧中毒太深,以至于很多年后还念念不忘,难以释怀。今年又看了一遍,写了观后感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放下了。荆棘鸟之歌(荆棘鸟剧评)
《女医生》以十九世纪末期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讲一位叫奎恩的女医生到西部小镇救死扶伤,开启民智的故事。由著名影星简.西摩主演。不夸张的说,这部美剧对我的三观影响深远。记得那时每周四(或周五,记不清了)晚上十点我就守着央视八套苦等,每周就播放两集,播放前还请一个专家介绍几分钟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以及剧中的情节分析。每一集都充满温情,爱和友善。很多年后,我才发现这部剧宣扬的那种让我深深温暖和感动的东西叫做博爱。这种感觉直到今天都难以忘怀。这部剧的命运和《侠胆雄狮》一样,无疾而终。不知为何,央视没有引进后面的几季。至今也没有发现这部剧的网络资源,扼腕。
![]() |
著名影星简.西摩 |
互联网时代,陆续追了几部比较小众名气不大的美剧,有长有短,每部看完,多少都能带来一些思索。早期美剧宣扬真善美比较多,最近的似乎更注重挖掘人性本身,对人性复杂性特别看重。美剧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三观正,真实幽默,对人性的刻画深入,不装模作样,不糊弄观众智商,经得起推敲,值得回味。
日剧印象深刻的有小时候看过的《姿三四郎》、《阿信》、《血疑》,到后来的《东京电梯小姐》、《东京爱情故事》,到今天的《小森林》。早期日剧都特别强调个人奋斗精神,比如上述前三剧。二战后的日本一片狼藉,那个时代的日本导演也都是苦孩子出身,忆苦思甜再正常不过。去年我一集不落的重看了一遍两百多集的《阿信》,感慨万千。小阿信的每一集几乎都让我泪腺决堤。真实是最打动人心的,而真实不需要任何技巧,只要还原和呈现就够了。
![]() |
阿信 |
或许是日本和我们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而微妙关系,日剧的人物情感更接近我们。它不会像美剧那样让你脑洞大开,但会让你觉得亲切和压抑。甭管哪部日部,明里暗里都在强调一个主题:奋斗。就连以废柴女为主角的《百元之恋》,剧尾女主都开始振作重新做人了。
![]() |
百元之恋 |
在我记忆里,真正看过的韩剧只有四部:《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 明成皇后 》、《大长今》、《人鱼小姐》。以这样的观剧记录,深知妄谈韩剧会被韩迷鄙视死。但还是顶锅盖说一句,韩剧太长太煽情。同样一集,美剧男女主都滚床单了,港剧男女主都kiss了,韩剧男女主还在抛媚眼,急死人。高富帅苦恋贫家女、主角患绝症,女二爱男一男一不爱女二,这些都是韩剧的必杀技,铁打的套路,流水的明星。催泪过频,是病,得治。不过上面列举的几部韩剧,尤其是前三部绝对是良心品质,好看!看新闻,《人鱼小姐》男主最近在家吸毒死了,叹......
![]() |
大长今 |
前几天,看了一部口碑不错的韩国电影《季春奶奶》,本想借机洗洗眼睛,遗憾的是,忍着看完最后一分钟,只有刻意煽情,没有感动,半滴泪都挤不出。平庸的剧情浪费了尹奶奶的好演技。
![]() |
季春奶奶 |
我觉得,韩剧特别适合给干眼症患者看。
严格来说,国语剧分两类,一类是大陆电视剧,一类是非大陆电视剧。后者又包括港台剧和新加坡剧。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泡在港台剧的蜜罐里长大的。那是个物质贫乏精神却异常饱满的纯真年代。《霍元甲》,《武则天》,《射雕英雄传》......都是童年的最美记忆。爹亲妈亲,有时候还真没TVB亲。有一年,我们家闭路电视大年三十播《射雕英雄传》,一连七集,那天晚上我们那一片没人看春晚。就这,还是《射雕》重播。到现在,我一听《铁血丹心》前奏还会像打鸡血一样从椅子上 弹起来。有段时间,热播刘德华的《魔域桃源》,没看过你真不好意思和同学打招呼。台剧流行那是后来的事了,《星星知我心》《一剪梅》《昨夜星辰》《追妻三人行》部部经典。九十年代初,半路突然杀出新加坡剧这匹大黑马,《人在旅途》、《调色板》、《莲花争霸》、《霹雳红唇》都不错,李南星帅得一塌糊涂。《绝代双雄》印象深刻,讲的是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夺取江山建立宋朝的故事。一群新加坡人如此热衷于中国古代历史,而且对当时历史事件还原度相当高,把当时的我感动坏了。这部剧给我普及了五代十国史,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 |
绝代双雄 |
童年对大陆剧印象几乎是一片空白。只记得有个叫《蛙女》的,宋佳主演,特别火,年轻时宋佳真的很美。至于《白眉大侠》《甘十九妹》实在是草台班子货色,上不了台面。《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每个暑假最大的福利,各大卫视轮番轰炸之下都能倒背如流了。是个中国人,都对这两部剧情比金坚。小燕子五阿哥,后面排队吧。
![]() |
红楼梦 |
大陆剧的黄金时代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农村三部曲(《辘轳女人和井》系列),情景喜剧系列(《编辑部的故事》等),怀旧反思系列(《渴望》等),好剧遍地开花
,随便揪出来一部都差不到哪儿去。大陆剧进入全面鼎盛时期。不到十年,也不知怎的,被台湾和韩国偶像剧包抄夹击,渐渐没落,就留下帝王将相剧一枝独秀,辫子戏一统江湖。
今年看了《欢乐颂》,细节就不追究了,凑合看吧,这部剧主要是看脸。最近,我开始复习《编剧部的故事》。拍得真好,又贫又逗,针砭时弊,朴素感人。弹幕也多是类似的感叹。
![]() |
编辑部的故事 |
很多人热衷讨论电视剧鄙视链时,忽略了一股崛起的新势力——印度剧。事实上,近些年印度剧的质量之高与它的产量成正比关系。据说宝莱坞每年的产量是超过好莱坞的。印度投巨资拍摄的大型民族史诗剧《摩柯婆罗多》,美轮美奂,轰动全国。(追了一半,极好看)。印度国宝级电影人阿米尔汗自导自演的《三傻》、《地球上的星星》、《偶的神啊》堪称经典,剧情幽默,立意深远。《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又长又煽情,但别说,人家煽情煽得真在点儿上,反正我眼圈红了好几次。《功夫小蝇》三观待议,可剧情精彩,特技一流,绝非国产五毛特技能相提并论的。如果还用几十年前的《大篷车》的老眼光看今天的宝莱坞,那恐怕就像拿着一米的尺子想量八百米的跑道。
![]() |
摩诃婆罗多 |
印度是全民信教的国家,共有两百多个不同的宗教。从他们的影视剧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宗教对于印度人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电视剧鄙视链究竟在鄙视什么,越琢磨越有意思。
电视剧是皮,而核有很多。为什么美剧最受待见?剧情佳、脑洞大、投资多、周期长,一部美剧少则三五季,多则八九季,一年一季,编剧在整个制作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编剧团队慢慢琢磨,慢工出细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帝财大气粗,家底厚,可劲儿造,造出来的精品不少。有一期《锵锵三人行》聊到《权利的游戏》和《琅琊榜》的比较,连涛哥也承认根本不在一个段位,没法比,《权利的游戏》两集制作费就赶上《琅琊榜》全部的制作费了。这不是拿财主和长工比嘛。他有钱任性。不比,我们不比。
![]() |
权利的游戏 |
刘瑜早期的一篇文章里说,她每年从美国回国,打开家里电视一看,“劈大山的还在劈大山”。有时候,我也挺理解影视人这种无奈的。有广电总局这位大总管把关,“紧箍咒”一响,任你三头六臂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也只能跪地求饶。别忘了,49年后动物一律不能成精!听话,比什么都重要。国产剧常年在婆媳剧、帝王剧、宫斗剧、谍战剧、都市剧、武侠剧六边形里打转转,似乎也就可以“被原谅”了。印度影视之所以可以任性地抨击教育制度、民族宗教矛盾、种族阶级歧视、奸污妇女等社会阴暗面,因为他们那旮沓没有广电总局。
其实,无论是美剧、日剧,还是韩剧、国产剧,抑或印度剧,最后都是国力的彰显。每个国家的影视剧背后都是其民族性、时代性、经济发展程度、价值观的集合体。
美剧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连《疯狂动物城》这样的动画片都在和小盆友变着法儿的灌输一个意思——做你自己,更不用说超人蝙蝠侠钢铁侠蜘蛛侠等众侠们了。我看的美剧不多,在我有限的美剧清单里,我发现它们都在传达一个声音——做你自己。美剧不但没有条条框框,还要打破你头脑里的各种条条框框。想想也是,美帝建国不足三百年,没有文化底蕴,换句话就是没有历史包袱,一张白纸,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敢甩开膀子撒欢拍。再说,即使拍得再过,也还有分级制度兜底呢。大和民族是个很分裂很矛盾的民族,日剧呈现出两极化趋势。既可以拍出体现人性阴暗面的《白夜行》《女王的教室》等致郁剧,又能拍出《小森林》《不可思议的人生整理魔法》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治愈剧。韩国整容业如此发达,与韩国偶像剧的大量输出关系甚密,造星已经成为韩国文化输出的王牌。不管洗剪吹是不是你的菜,韩粉队伍日益壮大是事实。韩国的工业化流水线批量生产明星也带来了副作用,就是韩星的高自杀率。明星更像是肉联厂流水线上的一排排的火腿肠。回头看国语剧,望着满屏锥子脸和装腔作势用力过猛的演技,说群魔乱舞都觉得对不起魔。偶尔扫一眼尴尬症都要犯。另外,我一直很好奇《甄嬛传》是怎么火起来的,在这剧火之前难道真的没人看过《金枝欲孽》吗,还是大伙儿都太健忘了,两部剧只隔了几年而已啊!看完原版确实没兴趣再看高仿版了,《金枝欲孽》很经典,《甄嬛传》东施效颦,看不下去。经典老剧,经得起推敲和回味。龙应台说过,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套用这一句式,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影视。
![]() |
金枝欲孽 |
看美剧,思考;看日剧,理解;看韩剧,消遣;看国语剧,怀旧;看印度剧,了解。没有鄙视,只有选择。阅片不琢磨,阅尽好片也枉然。这就是我近年的观剧感悟。
以上,是一个十年几乎不看电视的人对之前所看电视剧的一通胡说八道。哈哈哈。
写于2016.7.23凌晨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