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
查看话题 >搬家
以前非常拒绝叫搬家公司,连找有车的盆友帮忙都非常拒绝,大概是觉得这一遭:搬走-搬入的流程有太重的形式感。新的“住地”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称之为家,只是会跟旁人介绍:新换了一个住地。这样草草带过后,大家也都很默契的不再追问“新住地”的具体事情。 于是形式也就变成了蚂蚁搬家,一袋子一袋子的往返郊区和市里捎东西。这样多少会冲淡认知,不至于觉得搬家这过程太过于凛冽和尖锐。
时常感到很疑惑,对于家的定义要如何认同。几乎快要变成租房中介slogan的一句话:租房也是家。 那,要怎么样才能在心里默默认同:这是我的家? 说来惭愧,前些年的租房生活,换了三个住地,更睡过无数个盆友的沙发。但懒惰如我,每次换房都是遇到各种巧合,受盆友之邀搬去新住处开始合住,其中两次甚至都不知道新住处是什么样子。 这过程现在想来也是非常的奇幻。租房三年却从没签过一次合同,也非常幸运的没被房屋中介的种种劣迹逼到暴走,见识到的奇葩舍友也不至于破坏居住环境而导致生理不适应的那种脏乱差(反而我有些许隐患会被归属到一类),纯粹是由于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而互相理解的好聚好散了。 这样的随遇而安会让人觉得一切都好容易,会对现成的条件毫不珍惜。 好死不死,还是懒到极致毫无生活趣味追求的人(这生活态度绝不仅仅对于房屋,基本引申到整个人生)。
总之:不珍惜,不追求,不满足。这样活下来的日子是个无底洞。 于是作死,打着省钱的旗号,回去郊区父母家里住了4个月,这过程的困难最初很让我亢奋,起码是在做一件劳我筋骨的事,期待着能动心忍性。但其实除了这四个月多读了几本心灵鸡汤之外,并没有什么更深的变化。甚至产生无数次厌恶人生的悲伤情绪,与其说因为路途遥远,倒不如是说这一种日子的种种决定因素完全无法自己做主,被生活拖拽着撕破肺也得继续在路上。 今天又搬回市里,请盆友帮忙,突然意识到:虽然三年过去了,但我从没想过离家独立这件事,也没想过要和老头老太太分开,更没想过到底要承诺给自己和他们一个什么样的N年计划。最重要的,从没意识到我是一个人啊,时时刻刻独立的一个人啊。一直以来把自己当一个捆绑物,依附在别人的关怀下,在虚假的拒绝里苟且。 不珍惜,不追求,不满足,怕是我的三座大山。 这一次还是用搬家来试图对大山喊一下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