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欧洲史》小记
会读到这本书,是有一天北哥让我去翻他书包,信誓旦旦的说:“带了本书,你肯定喜欢。” 呵呵……那我只好捧场了🙈
首先要说这本书真的对得起“极简”两字。约翰·赫斯特用不到300页的小开本从公元前2000年的希腊文明,一直讲到19世纪近代欧洲,把漫长琐碎的欧洲历史疏离的短小易读又不失深度。
前两章勾勒了完整的欧洲历史,较有启发的是第一次看到把日耳曼蛮族文化与希腊文明、基督教并列为欧洲文明的三大基石。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火焰就是在日耳曼民族烧起的,进而催生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自由解放思想。与之背道而驰的是古希腊文明的经过15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为欧洲文明注入的理性、科学、进步的精神。一边是感情和解放,一边是科学和进步,两股力量彼此的强化、互相对立,加之宗教的影响,混杂的血统、分裂的文化,注定了欧洲撕裂的宿命。
后面六章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不同的角度看欧洲文明基本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塑就新颜。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两颗明珠当属私有产权和民主制度。 “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从私有产权出发,衍生的人权观念,是西方价值的核心。“对政府有所设限”对经济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欧洲经济之所以能一飞冲天,成长速度非其他地区能比拟,“商人有保障”是个关键。
民主制度在古典时期就有,当时的雅典各个城邦挑选出代表为国事表决投票。当罗马人开始版图扩张时,它的体制是共和而非民主。自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整个欧洲就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1000年间,欧洲几乎战火不断,日耳曼入侵、穆斯林入侵、维京人入侵和十字军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外部环境严峻,内部也不省心。君主高度依赖拥有土地的贵族,由于立足点薄弱,封建制度的君主必须征询国内权势人士的建言,建言制度就此成为正式的制度,这也是现代民主的雏形。纵观几千年的欧洲史,可以粗暴的总结为权力分散时政治制度偏向民主,而权力集中时则青睐共和。我把民主制度视为欧洲文明的皇冠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之一,是因为这种开放的制度使欧洲艺术百花齐放、思想百家争鸣、科学突飞猛进称为可能,使其多元的历史遗产得以充分挖掘、延伸。但并不代表我认为这是一种更优的政治体制,有人的地方就有套路,良政劣政与政治体制没有必然联系。
总的来说是本可以读的书,入门的钥匙小而轻,推开大门后却顿显厚重。
首先要说这本书真的对得起“极简”两字。约翰·赫斯特用不到300页的小开本从公元前2000年的希腊文明,一直讲到19世纪近代欧洲,把漫长琐碎的欧洲历史疏离的短小易读又不失深度。
前两章勾勒了完整的欧洲历史,较有启发的是第一次看到把日耳曼蛮族文化与希腊文明、基督教并列为欧洲文明的三大基石。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火焰就是在日耳曼民族烧起的,进而催生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自由解放思想。与之背道而驰的是古希腊文明的经过15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为欧洲文明注入的理性、科学、进步的精神。一边是感情和解放,一边是科学和进步,两股力量彼此的强化、互相对立,加之宗教的影响,混杂的血统、分裂的文化,注定了欧洲撕裂的宿命。
后面六章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不同的角度看欧洲文明基本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塑就新颜。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两颗明珠当属私有产权和民主制度。 “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从私有产权出发,衍生的人权观念,是西方价值的核心。“对政府有所设限”对经济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欧洲经济之所以能一飞冲天,成长速度非其他地区能比拟,“商人有保障”是个关键。
民主制度在古典时期就有,当时的雅典各个城邦挑选出代表为国事表决投票。当罗马人开始版图扩张时,它的体制是共和而非民主。自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整个欧洲就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1000年间,欧洲几乎战火不断,日耳曼入侵、穆斯林入侵、维京人入侵和十字军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外部环境严峻,内部也不省心。君主高度依赖拥有土地的贵族,由于立足点薄弱,封建制度的君主必须征询国内权势人士的建言,建言制度就此成为正式的制度,这也是现代民主的雏形。纵观几千年的欧洲史,可以粗暴的总结为权力分散时政治制度偏向民主,而权力集中时则青睐共和。我把民主制度视为欧洲文明的皇冠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之一,是因为这种开放的制度使欧洲艺术百花齐放、思想百家争鸣、科学突飞猛进称为可能,使其多元的历史遗产得以充分挖掘、延伸。但并不代表我认为这是一种更优的政治体制,有人的地方就有套路,良政劣政与政治体制没有必然联系。
总的来说是本可以读的书,入门的钥匙小而轻,推开大门后却顿显厚重。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