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青岛
我对青岛有着莫名的依恋。想了解她,想展示她。我非常喜欢青岛的历史,喜欢那些饱经沧桑的老房子。我要做一套关于青岛历史的游记-味道青岛。
青岛味道之德国风情街
从咱们小店出发,沿中山路漫步大约10分钟。就到了馆陶路。也就是青岛德国风情街。
馆陶路,这是一条从青岛城市历史源头延伸而来的老街。馆陶路初建于1899年,随后因洋行云集,成为“洋行一条街”,这也是德国殖民当局控制青岛经济命脉的一条街。一条青岛老的不能再老的有历史有故事的街,这样的一条街道换在外地城市,可能会当做宝贝一样珍贵的旅游资源供养起来,可在青岛,被日渐荒芜那么美的老城区里根本轮不到多少人关注这条静穆的街道了。。。。
漫步馆陶路,首先看到的是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它的外观简洁、朴素,除了屋顶具有几分德式建筑的特色外,几乎看不出它的风格,倒是很有现代主义的特色。估计在那个古典复兴主义、折中主义流行的年代,尤其是在青岛这样一个德式风格占统治地位的地区,从这所建筑设计的变革性,还是可以感觉到设计师的勇气。他摆脱了德式建筑设计中的奢华、张扬的元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务实的外观,应该为这家金融企业给顾客增添了些许信任。
在其斜对面的是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旧址,大楼在正立面造型以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形山花展现的仿古罗马神庙的手法,而这种手法用在银行建筑上,却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据说北洋政府统治时青岛的金融势力操纵在这所银行手中。 继续上行,可以看到三菱洋行青岛支店旧址,建筑正面为欧洲古典样式,上下两段,下段八根爱奥尼克柱优雅有力,匀称和谐,让这座屹立街头的老楼仿如一首优雅的音乐。
在三菱洋行旧址的旁边是英国汇丰银行青岛分行旧址,它的平面呈“L”形,弧形的南北转角,屋檐上的压条山花,让整个建筑造型给人以轻快的感觉,与大多数凝重风格的银行建筑有所不同。
不远处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的平面也是“L”形,它的风格却迥然不同,这间曾一度拥有发钞权的银行却似乎不怎么张扬,虽然门前的“黑牌”写的是欧式建筑,可给人的感觉还是偏向日式,非常简洁,仅在顶部檐口有些琐碎的条石雕花装饰。据说当年这家银行发行的“老头票”,让无数的人们顷刻间倾家荡产。
在这家银行的对面是齐燕会馆旧址。它是1902年由山东黄县人、泰祥号经理傅炳昭和河北天津人、成通号经理朱杰联合两省同乡创建的同乡会。它算得上是中式建筑,但封闭的铁门和院内茂密的植被,让你只能窥其一角。
继续前行,可以看到一所同样铁门紧闭的建筑,但站在门口,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沧桑。青岛“取引所”旧址建筑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是馆陶路上最漂亮和最有名的建筑了,“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汉字,其意思是“证券物品交易所”。同样,它也是十分幸运的老建筑之一,这幢楼外部结构基本没有被破坏,保留了当年的原始风貌。《美人依旧》等影片都曾在此取景。
继续北上,可以看到一所红顶的小楼,原为丹麦驻青岛领事馆、宝隆洋行旧址,建筑立面朴实,屋顶的变化丰富,大坡度屋顶和折式屋顶共存,坡顶上开有曲线形的老虎窗,这是德式建筑中常见的处理手法,房屋转角处做拱形窗,二层窗边有立柱装饰。这所建筑最值得看的是它各式规格的窗户,长方、长条、椭圆、拱形集中在前立面,引人畅想。
宝隆洋行旧址的斜对面,是日商大连汽船株式会社青岛支店旧址,整栋建筑造型刻意建成船形,主入口设在转角处,做弧形处理。这所建筑是模仿欧洲商业古典式建筑风格。
漫步在馆陶路,你会发现,这些街上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留下了德国和日本侵占青岛的痕迹。重要建筑大都是仿德式、仿英式、仿欧洲古典式及折衷式复兴式建筑,依然延续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格局及建筑风格。馆陶路在旧时也曾繁盛一时,那落幕的繁华至今仍留在许多人心中。身处此地,容易让人恍惚中回到上世纪20年代,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乘坐各式的交通工具出入这条道路,进入洋行或者交易所…….
![]() |
我的小店 |
青岛味道之德国风情街
从咱们小店出发,沿中山路漫步大约10分钟。就到了馆陶路。也就是青岛德国风情街。
馆陶路,这是一条从青岛城市历史源头延伸而来的老街。馆陶路初建于1899年,随后因洋行云集,成为“洋行一条街”,这也是德国殖民当局控制青岛经济命脉的一条街。一条青岛老的不能再老的有历史有故事的街,这样的一条街道换在外地城市,可能会当做宝贝一样珍贵的旅游资源供养起来,可在青岛,被日渐荒芜那么美的老城区里根本轮不到多少人关注这条静穆的街道了。。。。
漫步馆陶路,首先看到的是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它的外观简洁、朴素,除了屋顶具有几分德式建筑的特色外,几乎看不出它的风格,倒是很有现代主义的特色。估计在那个古典复兴主义、折中主义流行的年代,尤其是在青岛这样一个德式风格占统治地位的地区,从这所建筑设计的变革性,还是可以感觉到设计师的勇气。他摆脱了德式建筑设计中的奢华、张扬的元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务实的外观,应该为这家金融企业给顾客增添了些许信任。
在其斜对面的是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旧址,大楼在正立面造型以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形山花展现的仿古罗马神庙的手法,而这种手法用在银行建筑上,却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据说北洋政府统治时青岛的金融势力操纵在这所银行手中。 继续上行,可以看到三菱洋行青岛支店旧址,建筑正面为欧洲古典样式,上下两段,下段八根爱奥尼克柱优雅有力,匀称和谐,让这座屹立街头的老楼仿如一首优雅的音乐。
在三菱洋行旧址的旁边是英国汇丰银行青岛分行旧址,它的平面呈“L”形,弧形的南北转角,屋檐上的压条山花,让整个建筑造型给人以轻快的感觉,与大多数凝重风格的银行建筑有所不同。
不远处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的平面也是“L”形,它的风格却迥然不同,这间曾一度拥有发钞权的银行却似乎不怎么张扬,虽然门前的“黑牌”写的是欧式建筑,可给人的感觉还是偏向日式,非常简洁,仅在顶部檐口有些琐碎的条石雕花装饰。据说当年这家银行发行的“老头票”,让无数的人们顷刻间倾家荡产。
在这家银行的对面是齐燕会馆旧址。它是1902年由山东黄县人、泰祥号经理傅炳昭和河北天津人、成通号经理朱杰联合两省同乡创建的同乡会。它算得上是中式建筑,但封闭的铁门和院内茂密的植被,让你只能窥其一角。
继续前行,可以看到一所同样铁门紧闭的建筑,但站在门口,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沧桑。青岛“取引所”旧址建筑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是馆陶路上最漂亮和最有名的建筑了,“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汉字,其意思是“证券物品交易所”。同样,它也是十分幸运的老建筑之一,这幢楼外部结构基本没有被破坏,保留了当年的原始风貌。《美人依旧》等影片都曾在此取景。
继续北上,可以看到一所红顶的小楼,原为丹麦驻青岛领事馆、宝隆洋行旧址,建筑立面朴实,屋顶的变化丰富,大坡度屋顶和折式屋顶共存,坡顶上开有曲线形的老虎窗,这是德式建筑中常见的处理手法,房屋转角处做拱形窗,二层窗边有立柱装饰。这所建筑最值得看的是它各式规格的窗户,长方、长条、椭圆、拱形集中在前立面,引人畅想。
宝隆洋行旧址的斜对面,是日商大连汽船株式会社青岛支店旧址,整栋建筑造型刻意建成船形,主入口设在转角处,做弧形处理。这所建筑是模仿欧洲商业古典式建筑风格。
漫步在馆陶路,你会发现,这些街上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留下了德国和日本侵占青岛的痕迹。重要建筑大都是仿德式、仿英式、仿欧洲古典式及折衷式复兴式建筑,依然延续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格局及建筑风格。馆陶路在旧时也曾繁盛一时,那落幕的繁华至今仍留在许多人心中。身处此地,容易让人恍惚中回到上世纪20年代,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乘坐各式的交通工具出入这条道路,进入洋行或者交易所…….
![]() |
地图是百度下了 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