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人脸下酒
你放心,我这一生一世,无论甚么样的风月,都会同你一起看的。
第一次记下的是这一句话。
自从入了原耽文这个坑,来来去去的小说并没有看太多,大部分都是各种推荐下来找到的精品,开始读完也颇有一番感触,但是日子久了也就慢慢淡了,每篇文也都是那么点套路,读来读去走不出情情爱爱潺潺绕绕拉拉扯扯,本来觉着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总应该有些不同的,但是细细想来,落入情网也都是芸芸众生,取舍欢喜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这样说可能会想还不如去看bg好,但是看了bg文又实在不对胃口,然后就跟着女友来来回回地看了下来。
可能从小听朋友说be才小说最好的结局,加上本身性格的缘故,所以对那种怅然若失的悲剧尤为钟爱。
怅然若失的文章看多了,便也不觉着怅然若失了,最近和女友推文聊天,发现看过的文不多,记住的也不多,刻骨铭心那种更少,说起来,也只有那么三两篇,一篇似乎是入门级的作品,罪化的灯花不堪剪,另外一个是糖大的长相守,还有就是琴妮的扬风魅影。
我觉着以后必推的文里还要加一个,我的一个朋友。
灯花不堪剪最初是从朋友的作文簿上看到的,苏紫和质子,青马和桔梗花,最后连着碧玉的枯骨,因为文不长,所以反反复复地读了好几次,作者文笔好,情节铺设得紧凑恰当,最后似有还无的结局,当真是让人怅然若失,于是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文章。
后来看过很多文评,最喜欢的一种说法是质子也喜欢苏紫,但是质子更热爱江山,于是这个结局是从开始就注定的。
其实午夜梦回,也曾有心痛难抑。然而等那时间湮没了,却也不觉得什么。我对苏紫之爱,不过短暂一生,敌不过家国千秋,河山万里。再想那苏紫在黄泉之下,一盏汤过奈何桥,也未必会再挂念我这个薄情寡义的人。倒不如这桔梗,年年复生,年年不尽,也用不着为它期期艾艾。
那被拔起的桔梗根须中缠着一块翠玉,竟连着白骨森森的一只手。想是临死前握住了那块碧玉,到死也不愿放开。
接着就毅然决然地入了原耽这个巨坑。
糖大的长相守说过很多次了。
虽然是he但是看着感觉要比be还难受,尤其是结局的时候 “要说这也不是他最好看的时候……”秦敬把合影给小辈儿看过,却难得提起旧事,也怕说走了嘴。但现下他已不在乎了,或者是终於忘了要守秘,只握著一张旧相片,自顾自地沈浸在回忆中,“我跟你沈爷爷头回遇见的时候……哦,那是第二回了……你知道中国大戏院吧?那天我想去看戏,可人老麽多呀,根本买不著票……后来我站在马路边儿,就说站在路边儿看看热闹……再后来……”秦敬这几句话看得我差点哭了出来,当然其中可能也有自己刚刚考完试结果没有考得很理想的酸感在里头,但是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因为看小说而有哭的念头的时候,而且这文的结局还是平平淡淡走过一生的happy ending,回过味儿来再看,其实平平淡淡能走过一生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动人的吧,悲要从喜中来。
这文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天,似乎也跟着小沈哥哥和秦敬过了一辈子,起起落落分分合合,一起走到了最后。
希望他们幸福,也希望糖大幸福。
琴妮的扬风魅影是看的为数不多的欧风,说到欧风可能更多人喜欢灰塔笔记,其实扬风魅影可能要比灰塔笔记还要好看一点,可惜它是个坑。 听说是06年的老文,中世纪为了争取地位,教会和宫廷缠斗不清,文笔老练,画面感极强,角色的心理让人似乎在雨雾之中,捉摸不透之中还有一丝清明,但是作者因为痴迷霹雳布袋戏,所以在拨开云来见月的时候把它坑了。
这个坑跳的特别值。
最近文荒,傻白甜看不下去,于是拾起推荐来,找到了这篇推了好久始终没看的文。
我的一个朋友。
文章是从朋友的角度来讲丁和苏的故事,两人恩恩怨怨痴痴傻傻,最后也没有个好结局,苏从头到尾都在利用丁,丁也乐得被利用,丁是很稀松平常的配角,却偏偏生地 成了这文的主角,一路痴缘,他要他当武林盟主他便当,他要他做官他便做,他要娶妻生子他就娶妻生子,后来么,还能怎样?那年九月,他把他家五座绸庄中的两座,献给了皇帝。皇帝大喜,将他剩下的几个姑侄兄弟全部拔擢为官。次年三月,他正式统领了中原十三省黑白两道。往后不到十年,他就做到了兵部尚书。江湖之中,朝堂之上,都是权势绝伦,更兼爵位世袭,万世子孙,皆得荫庇,真真是千古以来,一人而已!这个中的阴谋暗算又怎是区区几句话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呢?
这文最让人觉着心酸的是讲故事的人,马小蛇从头到尾都是在唏嘘感叹丁的一生,感叹他从一个就着美人脸下酒的风流侠客因一个人的虚情假意最后委身于朝唐,纵然那人从来不把他当真。
马惊鸿和丁若望十年相伴,字里行间有丁若望对苏方宜的一往情深,有苏方宜对七哥的念念不舍,也有马惊鸿对好友的惋惜,可是抛开层层,最深挚,最难以说出口也是最让人失落的,是马惊鸿对丁若望的感情。
这种郎情妾意的时节,我原该马上走开,但不知怎的,一双脚就像钉在了地下,竟而移动不了半分。
当时已是腊月二十八,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我与他渐渐远离喧闹,虽然风寂马寒,胸中却是暖融融的,那时我便想,他能恢复这般模样,我这辈子便再不过年,那也不要紧……
他说:“马小蛇,你不知道。我第一次看见他时,就明白了,我这三十年的逍遥日子,算是过到头啦!我从没见过一个人,把白衣服穿的那样好。”我在背后紧紧盯着他,心里大吼大叫道“你自己穿白衣服,也好得不得了。”但这句话始终没有出口,我们就在那江风之中,站了许久许久。
他那个模样,完完全全就是个疯子,那男人轻轻一笑,闭上了双眼,那一刻,我的呼吸也要停止了。
我见他欣喜若狂的跟着那男人进了院门,直觉自己一颗心越来越冷,入坠冰窖,眼前仍是雨幕茫茫,仿佛永远永远,也不会停歇。
我朋友除下了湿衣,那男人捻暗了蜡烛,木门虚掩的一线中,只有一把雨伞在地上滴溜溜地转着圈子。我呆呆地立在长窗之下,眼睁睁地看着东方既白,继而云散雨收,一轮红日渐渐升上天际,那光芒鲜丽之极。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那样灿烂的太阳。
忽然之间,我明白了他当日歌行长街,哭笑无常的心情,这人间教人何其心灰意冷,当日之他,即是今日之我!
我无声地把酒浆倒入喉咙,只觉这一夜比一生还要漫长。
“……回到建德八年,冀州的城楼上去,一听到人声,就赶快自掩双目,不去看那惹眼的桃花脸痛白衣服。”
“我急急忙忙的走了过去。--我没有开口说一个字。”
这里面的酸楚心思,怕是这文章里最让人割舍不下的了。
以前看专栏说过,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不管剧情,里面要是有你经历过的感情,那再三俗,也能敲中你的心。
或许这就是文章真正动人的地方的,从里面,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芸芸众生,也看到了镜花水月般的自己。
愿我一生都能就美人脸下酒,那么恣意潇洒。
一个看文激动得睡不着发神经の好男人
第一次记下的是这一句话。
自从入了原耽文这个坑,来来去去的小说并没有看太多,大部分都是各种推荐下来找到的精品,开始读完也颇有一番感触,但是日子久了也就慢慢淡了,每篇文也都是那么点套路,读来读去走不出情情爱爱潺潺绕绕拉拉扯扯,本来觉着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总应该有些不同的,但是细细想来,落入情网也都是芸芸众生,取舍欢喜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这样说可能会想还不如去看bg好,但是看了bg文又实在不对胃口,然后就跟着女友来来回回地看了下来。
可能从小听朋友说be才小说最好的结局,加上本身性格的缘故,所以对那种怅然若失的悲剧尤为钟爱。
怅然若失的文章看多了,便也不觉着怅然若失了,最近和女友推文聊天,发现看过的文不多,记住的也不多,刻骨铭心那种更少,说起来,也只有那么三两篇,一篇似乎是入门级的作品,罪化的灯花不堪剪,另外一个是糖大的长相守,还有就是琴妮的扬风魅影。
我觉着以后必推的文里还要加一个,我的一个朋友。
灯花不堪剪最初是从朋友的作文簿上看到的,苏紫和质子,青马和桔梗花,最后连着碧玉的枯骨,因为文不长,所以反反复复地读了好几次,作者文笔好,情节铺设得紧凑恰当,最后似有还无的结局,当真是让人怅然若失,于是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文章。
后来看过很多文评,最喜欢的一种说法是质子也喜欢苏紫,但是质子更热爱江山,于是这个结局是从开始就注定的。
其实午夜梦回,也曾有心痛难抑。然而等那时间湮没了,却也不觉得什么。我对苏紫之爱,不过短暂一生,敌不过家国千秋,河山万里。再想那苏紫在黄泉之下,一盏汤过奈何桥,也未必会再挂念我这个薄情寡义的人。倒不如这桔梗,年年复生,年年不尽,也用不着为它期期艾艾。
那被拔起的桔梗根须中缠着一块翠玉,竟连着白骨森森的一只手。想是临死前握住了那块碧玉,到死也不愿放开。
接着就毅然决然地入了原耽这个巨坑。
糖大的长相守说过很多次了。
虽然是he但是看着感觉要比be还难受,尤其是结局的时候 “要说这也不是他最好看的时候……”秦敬把合影给小辈儿看过,却难得提起旧事,也怕说走了嘴。但现下他已不在乎了,或者是终於忘了要守秘,只握著一张旧相片,自顾自地沈浸在回忆中,“我跟你沈爷爷头回遇见的时候……哦,那是第二回了……你知道中国大戏院吧?那天我想去看戏,可人老麽多呀,根本买不著票……后来我站在马路边儿,就说站在路边儿看看热闹……再后来……”秦敬这几句话看得我差点哭了出来,当然其中可能也有自己刚刚考完试结果没有考得很理想的酸感在里头,但是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因为看小说而有哭的念头的时候,而且这文的结局还是平平淡淡走过一生的happy ending,回过味儿来再看,其实平平淡淡能走过一生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动人的吧,悲要从喜中来。
这文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天,似乎也跟着小沈哥哥和秦敬过了一辈子,起起落落分分合合,一起走到了最后。
希望他们幸福,也希望糖大幸福。
琴妮的扬风魅影是看的为数不多的欧风,说到欧风可能更多人喜欢灰塔笔记,其实扬风魅影可能要比灰塔笔记还要好看一点,可惜它是个坑。 听说是06年的老文,中世纪为了争取地位,教会和宫廷缠斗不清,文笔老练,画面感极强,角色的心理让人似乎在雨雾之中,捉摸不透之中还有一丝清明,但是作者因为痴迷霹雳布袋戏,所以在拨开云来见月的时候把它坑了。
这个坑跳的特别值。
最近文荒,傻白甜看不下去,于是拾起推荐来,找到了这篇推了好久始终没看的文。
我的一个朋友。
文章是从朋友的角度来讲丁和苏的故事,两人恩恩怨怨痴痴傻傻,最后也没有个好结局,苏从头到尾都在利用丁,丁也乐得被利用,丁是很稀松平常的配角,却偏偏生地 成了这文的主角,一路痴缘,他要他当武林盟主他便当,他要他做官他便做,他要娶妻生子他就娶妻生子,后来么,还能怎样?那年九月,他把他家五座绸庄中的两座,献给了皇帝。皇帝大喜,将他剩下的几个姑侄兄弟全部拔擢为官。次年三月,他正式统领了中原十三省黑白两道。往后不到十年,他就做到了兵部尚书。江湖之中,朝堂之上,都是权势绝伦,更兼爵位世袭,万世子孙,皆得荫庇,真真是千古以来,一人而已!这个中的阴谋暗算又怎是区区几句话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呢?
这文最让人觉着心酸的是讲故事的人,马小蛇从头到尾都是在唏嘘感叹丁的一生,感叹他从一个就着美人脸下酒的风流侠客因一个人的虚情假意最后委身于朝唐,纵然那人从来不把他当真。
马惊鸿和丁若望十年相伴,字里行间有丁若望对苏方宜的一往情深,有苏方宜对七哥的念念不舍,也有马惊鸿对好友的惋惜,可是抛开层层,最深挚,最难以说出口也是最让人失落的,是马惊鸿对丁若望的感情。
这种郎情妾意的时节,我原该马上走开,但不知怎的,一双脚就像钉在了地下,竟而移动不了半分。
当时已是腊月二十八,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我与他渐渐远离喧闹,虽然风寂马寒,胸中却是暖融融的,那时我便想,他能恢复这般模样,我这辈子便再不过年,那也不要紧……
他说:“马小蛇,你不知道。我第一次看见他时,就明白了,我这三十年的逍遥日子,算是过到头啦!我从没见过一个人,把白衣服穿的那样好。”我在背后紧紧盯着他,心里大吼大叫道“你自己穿白衣服,也好得不得了。”但这句话始终没有出口,我们就在那江风之中,站了许久许久。
他那个模样,完完全全就是个疯子,那男人轻轻一笑,闭上了双眼,那一刻,我的呼吸也要停止了。
我见他欣喜若狂的跟着那男人进了院门,直觉自己一颗心越来越冷,入坠冰窖,眼前仍是雨幕茫茫,仿佛永远永远,也不会停歇。
我朋友除下了湿衣,那男人捻暗了蜡烛,木门虚掩的一线中,只有一把雨伞在地上滴溜溜地转着圈子。我呆呆地立在长窗之下,眼睁睁地看着东方既白,继而云散雨收,一轮红日渐渐升上天际,那光芒鲜丽之极。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那样灿烂的太阳。
忽然之间,我明白了他当日歌行长街,哭笑无常的心情,这人间教人何其心灰意冷,当日之他,即是今日之我!
我无声地把酒浆倒入喉咙,只觉这一夜比一生还要漫长。
“……回到建德八年,冀州的城楼上去,一听到人声,就赶快自掩双目,不去看那惹眼的桃花脸痛白衣服。”
“我急急忙忙的走了过去。--我没有开口说一个字。”
这里面的酸楚心思,怕是这文章里最让人割舍不下的了。
以前看专栏说过,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不管剧情,里面要是有你经历过的感情,那再三俗,也能敲中你的心。
或许这就是文章真正动人的地方的,从里面,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芸芸众生,也看到了镜花水月般的自己。
愿我一生都能就美人脸下酒,那么恣意潇洒。
一个看文激动得睡不着发神经の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