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们仨
杨绛先生今年离世使大家把目光又重新聚焦到了钱钟书、杨绛、钱瑗一家上。首先我想先说明一下《我们仨》这个书名最初是有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提出的,但因钱瑗已在生命晚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完成这本书,所以这书由杨绛完成,也体现了她对女儿的爱。不必遗憾,钱瑗生前所写的关于《我们仨》的部分手稿已收录在《我们仨》的附录部分,她的心愿也算完成。
本书大部分是讲有了钱瑗后的三人生活,也有部分钱瑗出生前的夫妻二人生活,但婚前二人相识、相知、相恋的笔墨却少之又少,我想也是书名主题的缘故吧。
书的开始部分杨绛运用了半梦半醒的描述钱钟书和钱瑗的生命远去,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钟书的爱,这便是老一辈的爱情吧,不浮躁,没有喧嚣,有的却是相濡以沫和不离不弃。杨绛在书中写道“钱瑗是我此生最好的作品。”尽管她在大洋彼岸生下钱瑗,后又坐船回国,钟书去西南联大教书,她一人带钱瑗到上海,和家里亲戚团聚,独立抚养钱瑗两年,直至钟书回来。杨绛觉得钱瑗和钟书更像些,同样的双眼皮、大眼睛,同样的骄傲聪明,但钱瑗不似钟书“笨手拙脚”的,她更灵敏些。杨绛自嘲道:“我们仨里,我大抵是最笨的那个了。”名家生活大多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多彩,更多地是平淡宁和。杨绛在书中提到钱钟书对于出名的看法,“不过是多了些不相关的人罢了”。多么的潇洒和骄傲啊,殊不知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人为了搏出名而费尽心思。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远没有以前那么潇洒自如了。
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杨绛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负能量,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钱瑗从小体弱多病,无法适应学校的作息,杨绛就索性买了课本亲自在家里教她,后来内容渐难,杨绛无力教下去,就让钱瑗自学,钱瑗后来的成绩也没有让杨绛失望。文革时期,他们一家收到组织上的批判,下乡流放,她也只是心疼钟书和钱瑗。你想,对于参加批斗会她都能戏称是“照镜子”,还有什么打倒她呢?
钱钟书和钱瑗去世后,杨绛心灰地写下“这世上只剩下我了”,看得我心头一颤,该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后来费孝通上门见面,杨绛的一句“路难走,就别知难而上了”云淡风轻的就把费老先生拒绝了。
如今想找一个能陪自己一起走下去的伙伴多么难啊,没有功利,单纯的爱情还值得相信吗?杨绛先生一生有钟书的陪伴已然算是幸福了。
本书大部分是讲有了钱瑗后的三人生活,也有部分钱瑗出生前的夫妻二人生活,但婚前二人相识、相知、相恋的笔墨却少之又少,我想也是书名主题的缘故吧。
书的开始部分杨绛运用了半梦半醒的描述钱钟书和钱瑗的生命远去,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钟书的爱,这便是老一辈的爱情吧,不浮躁,没有喧嚣,有的却是相濡以沫和不离不弃。杨绛在书中写道“钱瑗是我此生最好的作品。”尽管她在大洋彼岸生下钱瑗,后又坐船回国,钟书去西南联大教书,她一人带钱瑗到上海,和家里亲戚团聚,独立抚养钱瑗两年,直至钟书回来。杨绛觉得钱瑗和钟书更像些,同样的双眼皮、大眼睛,同样的骄傲聪明,但钱瑗不似钟书“笨手拙脚”的,她更灵敏些。杨绛自嘲道:“我们仨里,我大抵是最笨的那个了。”名家生活大多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多彩,更多地是平淡宁和。杨绛在书中提到钱钟书对于出名的看法,“不过是多了些不相关的人罢了”。多么的潇洒和骄傲啊,殊不知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人为了搏出名而费尽心思。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远没有以前那么潇洒自如了。
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杨绛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负能量,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钱瑗从小体弱多病,无法适应学校的作息,杨绛就索性买了课本亲自在家里教她,后来内容渐难,杨绛无力教下去,就让钱瑗自学,钱瑗后来的成绩也没有让杨绛失望。文革时期,他们一家收到组织上的批判,下乡流放,她也只是心疼钟书和钱瑗。你想,对于参加批斗会她都能戏称是“照镜子”,还有什么打倒她呢?
钱钟书和钱瑗去世后,杨绛心灰地写下“这世上只剩下我了”,看得我心头一颤,该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后来费孝通上门见面,杨绛的一句“路难走,就别知难而上了”云淡风轻的就把费老先生拒绝了。
如今想找一个能陪自己一起走下去的伙伴多么难啊,没有功利,单纯的爱情还值得相信吗?杨绛先生一生有钟书的陪伴已然算是幸福了。
© 本文版权归 Tiger seamo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