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树林
![]() |
(一)
我从未走进过那片小树林,却无数次站在窗口俯视。
(二)
清一色杨树,树干笔直,也高耸。就那么一小片,不很大,却也不至太少,足够装下我的视线与想象。
春天,我看它们从鹅黄变成葱绿,直到树叶里看不见了鸟巢和鸟类。但鸟鸣是无法遮盖的,它们总是传进我耳朵,天气好时让我愉悦,雾霾时则担心它们也会黑了肺。
夜里,它们总是黑夜的颜色,似乎夜晚就居住在那里。
早晨,我看见通红的太阳从林稍升起,便时常将它们想象成是世界的边沿,而我就住在这边沿上,这样世界似乎就能更容易掌握些。
(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是小树林最多让我想起的。尽管这里并无河水、小桥,但新月、归人都是有的。风和思绪更不缺。
在城市,我们就是被圈养的动物,天性也被逼到身体某处小小的空间,生命中原该有的自然这半壁江山已然是失去了,在城市文明的进逼下一退再退。
就此,我的办法是用联想来弥补现实的不足。
比如,将小树林想象成大森林,将树下的小草想象成大树,将大树想象成高山大峰,将蚂蚁想象成森林居民,它们寻找食物、消费,娱乐,忙忙碌碌。我则有一间树叶大小的小木屋,种一片野菊花,住在花溪旁,过着恬淡幽静的田园生活。
(四)
哪怕是冬季里,小树林也别有景色。干枯的树枝映衬着蓝天,凄冷萧瑟之美中透着冬天的宁静。
四季流转,眼下的树林也总是呈现迥异面貌,我从未走进过它们,但即使总是俯视,在想象的美化与放大下,它们给心灵的安慰也能细微悠长,我久久立在窗口,沉默又回味着。
(五)
也许,我会面对这片小树林,在这座城市生活很久很久。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