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确定你会使用微信?
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在任何场合,都能看到几乎人人都在玩手机。
这当中以微信的使用最为普遍,目前据说已经有超过7亿用户,一线城市是饱和覆盖,二三线城市的覆盖率也非常大。
微信的最初定位是一款社交应用,现在已经扩展到可以通过它来学习,也可以做生意,很多工作中的事情也都会通过微信来交流。
它的好处无需多说,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朋友交流,随时随地可以获取资讯。
真正做到了Anytime ,Anywhere, Anybody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包括你们现在能看到我的这篇文章也是得益于微信的普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已经越过了红利期。前两天我翻看了刚开始尝试写的文章,里面记录了两年前的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只有200万,可能在当时看也觉得挺多的了,但现在已经超过了2000万。
这说明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运营公众号的个人或团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争取到一个新用户的关注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说困难也不是说一点机会都没有,只要用心,还是能吸引到一些人的关注的,越是在竞争激烈的阶段,吸引到的关注者才是高质量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公众号爆发式的增长,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信息的泛滥。
我记得刚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对一切都非常的好奇,一下子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但后来慢慢发现,有些公众号要么长期不更新,要么质量在不断的下降。
于是又选择将老的公众号取消关注,重新关注了一批质量高的。
再后来又发现一个问题,看很多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质量都挺高,但我的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来了一条就阅读一条,那样估计就不要工作和睡觉了。
同时,现在公司以不同的维度建了很多群,有讨论问题的,有部门群,有跨部门协作群,有兴趣群,有培训群等等,如果谁用微信的过程中没有加入至少5个群,就不能说自己是微信活跃分子。
这样就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公众号已经很多了,另一方面我还要接受很多微信群的信息,同时微信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社交,偶尔还要去朋友圈转一转,看看朋友同学的状态都是怎么样的,顺手还要点个赞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
总之就是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而信息却无限。
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选择彻底删除微信,从此过一个封闭的生活吗?
这显然是不行的,人的一个基本需求就是沟通交流,微信的设计也就是来源于对社交领域的研究。
如果谁对于新生事物不是去迎接,而是主动回避,那么他很快就跟不上时代。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的做法是:每天集中安排一个时间段专门处理微信中的信息,而在非此时间段,要么是坚持不打开微信,要么是看到后是立即收藏起来,等到了专门处理的时间段再来集中看。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你的时间你自己有了主动权,不会无意之间就被微信给抢走,时间段也不会被分割成碎片化的时间;
2,相比于看到一条就随时看的方式来说,这种方式下信息处理的效率以及收益率都要好很多。
比如有时候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点头昏,这个时候如果再来看一篇微信中的深度长文,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效果,即使它写得再好,也会被你错过。
如果反过来,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人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大脑也会比较活跃,不看的内容就会迅速略去,想看的就会慢慢细品,吸收其精华。
不过我发现采用这种方式也会有一个副作用,现在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超了我处理的速度,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收藏中的内容越来越多。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
这几天我发现了解决办法,即收藏的好文章或视频,其实如果看了一些的话,后面再去看其他内容时就会发现要么类似,要么其主题思想已不值得一看了。
这说明你又成长了不少,一个月前深为认同的文字现在已经是味同嚼蜡了,这个时候你处理的速度又会一下子快很多。
所以,对微信的使用,我的经验是:一定要以你为主,你要掌控自己的时间,让微信成为自己学习提高和与人互动的好工具,而不是被它牵着走,让它轻易将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彻底分散化。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QzOTMxNw==&mid=2650383078&idx=1&sn=72d8f259c9efefbd84528f2ee4d88721#rd
这当中以微信的使用最为普遍,目前据说已经有超过7亿用户,一线城市是饱和覆盖,二三线城市的覆盖率也非常大。
微信的最初定位是一款社交应用,现在已经扩展到可以通过它来学习,也可以做生意,很多工作中的事情也都会通过微信来交流。
它的好处无需多说,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朋友交流,随时随地可以获取资讯。
真正做到了Anytime ,Anywhere, Anybody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包括你们现在能看到我的这篇文章也是得益于微信的普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已经越过了红利期。前两天我翻看了刚开始尝试写的文章,里面记录了两年前的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只有200万,可能在当时看也觉得挺多的了,但现在已经超过了2000万。
这说明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运营公众号的个人或团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争取到一个新用户的关注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说困难也不是说一点机会都没有,只要用心,还是能吸引到一些人的关注的,越是在竞争激烈的阶段,吸引到的关注者才是高质量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公众号爆发式的增长,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信息的泛滥。
我记得刚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对一切都非常的好奇,一下子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但后来慢慢发现,有些公众号要么长期不更新,要么质量在不断的下降。
于是又选择将老的公众号取消关注,重新关注了一批质量高的。
再后来又发现一个问题,看很多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质量都挺高,但我的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来了一条就阅读一条,那样估计就不要工作和睡觉了。
同时,现在公司以不同的维度建了很多群,有讨论问题的,有部门群,有跨部门协作群,有兴趣群,有培训群等等,如果谁用微信的过程中没有加入至少5个群,就不能说自己是微信活跃分子。
这样就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公众号已经很多了,另一方面我还要接受很多微信群的信息,同时微信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社交,偶尔还要去朋友圈转一转,看看朋友同学的状态都是怎么样的,顺手还要点个赞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
总之就是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而信息却无限。
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选择彻底删除微信,从此过一个封闭的生活吗?
这显然是不行的,人的一个基本需求就是沟通交流,微信的设计也就是来源于对社交领域的研究。
如果谁对于新生事物不是去迎接,而是主动回避,那么他很快就跟不上时代。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的做法是:每天集中安排一个时间段专门处理微信中的信息,而在非此时间段,要么是坚持不打开微信,要么是看到后是立即收藏起来,等到了专门处理的时间段再来集中看。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你的时间你自己有了主动权,不会无意之间就被微信给抢走,时间段也不会被分割成碎片化的时间;
2,相比于看到一条就随时看的方式来说,这种方式下信息处理的效率以及收益率都要好很多。
比如有时候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点头昏,这个时候如果再来看一篇微信中的深度长文,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效果,即使它写得再好,也会被你错过。
如果反过来,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人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大脑也会比较活跃,不看的内容就会迅速略去,想看的就会慢慢细品,吸收其精华。
不过我发现采用这种方式也会有一个副作用,现在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超了我处理的速度,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收藏中的内容越来越多。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
这几天我发现了解决办法,即收藏的好文章或视频,其实如果看了一些的话,后面再去看其他内容时就会发现要么类似,要么其主题思想已不值得一看了。
这说明你又成长了不少,一个月前深为认同的文字现在已经是味同嚼蜡了,这个时候你处理的速度又会一下子快很多。
所以,对微信的使用,我的经验是:一定要以你为主,你要掌控自己的时间,让微信成为自己学习提高和与人互动的好工具,而不是被它牵着走,让它轻易将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彻底分散化。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QzOTMxNw==&mid=2650383078&idx=1&sn=72d8f259c9efefbd84528f2ee4d88721#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