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一壶慰风尘——苏州中峰寺
![]() |
寺有茶房一间,名其茶舍,闲时小师父常相约众人一语,茶汤缕缕入杯,跌宕于壶杯之中。细观之,烫色深深浅浅,两杯三盏间,谈天论地,敞开心扉,屋外风声鸟鸣,时有狗吠传闻,不觉夜色以深,着实有趣。
茶舍所用茶器为汝瓷,汝窑当属六大名窑之列。【注:六大名窑,柴,汝,官,哥,定,钧。人常记五大名窑,不知柴窑可贵,当瞩其首。】
陆羽《茶经》有言:饮茶当以青瓷为首。想来汝瓷胎质细腻,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柔和蕴润,开片自然而不做作。曾背诗一首曰“夺得千峰翠色来,九州风露越窑开。”虽不是汝窑,但却继承了越窑青瓷的血脉。这天青豆青粉青,样样皆青,却各有不同,汝瓷赶巧就是青瓷。
![]() |
《清波杂志》里宋人周辉对汝窑有述,汝瓷以釉取胜,不同钧瓷之乳光,亦不同哥窑之脂光,言其类古玉般,内蕴光泽。忽念及“雨过天晴云破处”正是形容这汝瓷之美。
人言:龙井茶淡雅,高山茶气昂,铁观音岩韵,普洱茶老陈,茶人茶味,难辩驳秋毫之分。
一候腐草为萤,念大暑已过,正值中伏,饮时宜选白茶。
![]() |
有叙唐大哥爱茶,常羡其才华,欲请学。有茉莉花茶,乃兄至云泉寺慧亮大师处所得。余得幸随众尝之,莹润生香,滑而不涩,暗喜之。
另有正山小种,普洱生熟,径山茶,云泉茶,安华白茶等,盖念及不懂茶之说,乃至不可一一详述,甚为可惜。
每每小师父执壶,动作铿锵有力,如一大汉手捻绣花针,浑然不觉间已咬牙切齿撸袖大吼,大有斩钉截铁之势。所得茶皆烫涩浑浊,茶味全已尽逝,叙唐大哥则不然,儒雅温润,茶亦生香。
饮茶当以水重,汲水自流,假以山泉雨前梅间小雪必妙不可言。反观之,有茶不爱矿物杂质,纯净之水正得意。
![]() |
茶舍有石聚小坑,常以茶水养之,念长此以往,可不得道?常念其饮后残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或晾之于青石板桌,藏于布袋小枕之间,或使之化“落红”以护花。
观茶水浮沉,浮生如梦,可沉乎?可浮乎?端置之间更不可说,拿起乎?放下乎?当坦然以对之。
常言好茶名曰“一枪二杆”旧叶未开,新叶初露,采其三叶,遂思其恰反如人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生颠簸已尽,风霜吃透,何有孩童心性?何有幼儿圆满?
![]() |
“禅”字有“示”与“单”相合而成。意即“单纯”,“表示”,以赤子之心面世念为“禅”释迦摩尼言:使之心类孩童单而纯,以此谓好茶之道。
茶事有规,先随后破。品茶随性后随心,不随茶性之茶,难饮,不随心性之饮,难过,自然茶,自然饮,易懂难行。
茶以水写万物,以魂灵煮水,水入心,心入道。茶不入心,皆为俗事,禅不入心,皆为妄语。
有江水汲来煮新茗,青山扛来做画屏?有拈花一笑醉流景,风流一壶尽挥尘?
仅此而已,丙申年六月甘六记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