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音乐】音和旋律和声和歌
我最初的音乐启蒙是古典乐。先是喜欢音,所谓的音就是声音的精华、比如你会喜欢风铃叮当、喜欢金属勺子敲击玻璃碗的嘤咛,但讨厌蝉鸣和锣鼓咣当。而后那种丝毫没有趣味的练习曲,尤其讨厌纯技巧性的曲目,绚丽而空洞。如果纯粹从旋律上切入,试问除了玛丽有只小羊羔,绿袖子之类的童谣,有哪一首不叫儿童昏昏欲睡?
我真正开始欣赏旋律的年纪是开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每一曲的旋律是模仿记忆和时间,更甚者会运载历史和情绪。这些几百年前的旋律、即便是今天听来还是能体会到那一刻的悸动、喜悦、苦恼、哀愁。而当你恰巧又知晓了历史,你便知道因果,指尖也会变得沉重。成千成万倍放大增稠的情感断不是一个经验浅薄的teenager能够承载和理解的。
而后我喜欢人声。最初的我十分厌恶流行乐,和古典乐相比,显得粗俗而肤浅。以至于我的年代同这些歌曲一道成长的时候,我失去了同龄的感慨和怀恋。然而可喜的是,如今我仍然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来认识人和世界。人声比旋律温暖,声音开始被人承载,从音到人,我觉得可以开始和对方交谈。
初二给我们上作文课的老师是大学人文系的教授。回想起那时候的中学生还是幼稚而聪明的,愚蠢的大人把孩子当幼儿,而我的老师却把这群孩子当成大学生。他告诉我们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告诉我们他认识的罗大佑、朴树、披头士乐队。高中时邂逅了一本书《沿着瞭望塔》,那书疯狂地捏造披头士、邓丽君等等歌手的经历,却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无奈和疯狂。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至今保留着买原版碟和黑胶唱片的习惯,兴奋地和我们分享那些外国名字。我大概是可以想像出那个金色年代的年轻人背着吉他,或者拿收音机偷偷播放流行乐曲的幸福样子。那时的歌声饱含人生和世界,仿佛有着曲终便人散的毅然决然。而今我们开始用独立播放器单独享受一人世界,在小众的民谣、分支乐队孤芳自赏。他们唱情唱爱唱生活,却少了某种更加形而上的调味料。于是我开始喜欢词,喜欢能产生共鸣的词、喜欢能在各种作为个体直面自己和世界的共鸣。那些温柔的人啊、那些凌厉的风,那些岁月和躁动的心境。我想,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我可怜为了学习而放弃乐器的孩子,我可怜为了成绩而拿音乐作为筹码的孩子。但我也庆幸有因此而接近音乐的孩子,就像我一样的,在成年之后,仍得陪伴。世界的角落、历史的长河、时间的碎片里,总是有懂你的人,和你一起承担这份沉重,并以之慰借世人。十岁的时候钢琴老师和我说学琴的孩子没有童年,我嗤笑,我不想成为音乐的奴隶并与之为敌。所以今天我没有成为技巧高手,只是拨拉琴键的废柴。但我有了一群嵇康海顿勃拉姆斯肖邦邓丽君罗大佑…的朋友,我知道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欣赏的价值,但我可以表达我的喜好。我知道情绪是不能隐藏的,但我可以用恰当的途径宣泄。文明社会的音乐不再因为高低贵贱被束之高阁,人也是这样,普通地活着,但总可以偶尔在累乏的时候生活在别处。
今夜安眠曲:《岛呗》《太平洋的风》了解这两首歌背后的故事,更能体会到别样的情愫。
晚安。世界。
我真正开始欣赏旋律的年纪是开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每一曲的旋律是模仿记忆和时间,更甚者会运载历史和情绪。这些几百年前的旋律、即便是今天听来还是能体会到那一刻的悸动、喜悦、苦恼、哀愁。而当你恰巧又知晓了历史,你便知道因果,指尖也会变得沉重。成千成万倍放大增稠的情感断不是一个经验浅薄的teenager能够承载和理解的。
而后我喜欢人声。最初的我十分厌恶流行乐,和古典乐相比,显得粗俗而肤浅。以至于我的年代同这些歌曲一道成长的时候,我失去了同龄的感慨和怀恋。然而可喜的是,如今我仍然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来认识人和世界。人声比旋律温暖,声音开始被人承载,从音到人,我觉得可以开始和对方交谈。
初二给我们上作文课的老师是大学人文系的教授。回想起那时候的中学生还是幼稚而聪明的,愚蠢的大人把孩子当幼儿,而我的老师却把这群孩子当成大学生。他告诉我们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告诉我们他认识的罗大佑、朴树、披头士乐队。高中时邂逅了一本书《沿着瞭望塔》,那书疯狂地捏造披头士、邓丽君等等歌手的经历,却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无奈和疯狂。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至今保留着买原版碟和黑胶唱片的习惯,兴奋地和我们分享那些外国名字。我大概是可以想像出那个金色年代的年轻人背着吉他,或者拿收音机偷偷播放流行乐曲的幸福样子。那时的歌声饱含人生和世界,仿佛有着曲终便人散的毅然决然。而今我们开始用独立播放器单独享受一人世界,在小众的民谣、分支乐队孤芳自赏。他们唱情唱爱唱生活,却少了某种更加形而上的调味料。于是我开始喜欢词,喜欢能产生共鸣的词、喜欢能在各种作为个体直面自己和世界的共鸣。那些温柔的人啊、那些凌厉的风,那些岁月和躁动的心境。我想,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我可怜为了学习而放弃乐器的孩子,我可怜为了成绩而拿音乐作为筹码的孩子。但我也庆幸有因此而接近音乐的孩子,就像我一样的,在成年之后,仍得陪伴。世界的角落、历史的长河、时间的碎片里,总是有懂你的人,和你一起承担这份沉重,并以之慰借世人。十岁的时候钢琴老师和我说学琴的孩子没有童年,我嗤笑,我不想成为音乐的奴隶并与之为敌。所以今天我没有成为技巧高手,只是拨拉琴键的废柴。但我有了一群嵇康海顿勃拉姆斯肖邦邓丽君罗大佑…的朋友,我知道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欣赏的价值,但我可以表达我的喜好。我知道情绪是不能隐藏的,但我可以用恰当的途径宣泄。文明社会的音乐不再因为高低贵贱被束之高阁,人也是这样,普通地活着,但总可以偶尔在累乏的时候生活在别处。
今夜安眠曲:《岛呗》《太平洋的风》了解这两首歌背后的故事,更能体会到别样的情愫。
晚安。世界。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