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在切西瓜时投机取巧
那儿,本来有一家杭州小笼包。
我怀小孩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打开拧开那个铝合金小门,对着他们夫妻说:老板,一笼小笼包,一笼蒸饺。一碗紫米粥。老板娘烫中长卷发,满手都是干面粉,通常情况,夫和妻都会齐齐轻轻地应一声,唉。
老板娘站在一张普通书桌大小的白案前,案板上是一条软软糯糯的面条子,还有几个娇小可爱的小剂子。就在这清冷早晨,老板娘一种均匀而又快速的节奏,拿一个剂子,按扁,筷子挑小葱肉馅,虎口一捏紧。丢进棕榈底的小蒸笼。完成。
这种均匀而快速的节奏的对我们都市人的生活如此重要啊。如同一笔一画地画叫作生活的图。
包子一笼6块5,蒸饺一笼6块5,都是小葱馅,紫米粥2块一碗,紫菜鸡蛋汤,西红柿鸡蛋汤都是3块。包子可以要半笼,蒸饺不可以。两个人的早餐不会超过30块。北京的早餐物价指数平均也就是一样6块,人均12。北京人爱叫一个干的,再叫一个湿的。
老板娘的普通话,带点江浙口音。人不多的时候,她会架上一个金色胶皮软套的手机,一边听,一边看,一边包包子。剧情有的时候很吸引她,会把她带入戏,让她发笑。
远远的她的老公,站在厨房的另一头,系蓝色粗布围裙。两个煤气灶,两个锅,一锅煮汤,一锅炒菜。老公的头发已经谢顶,但仍不放弃依然执着的半壁江山。
客人吃完了,问:老板,多少钱。
客人把拿出散票,老板娘从案板底下抽出塑料壳,礼貌地说,自己找一下啊。
我怀孕期间,一次能吃20个包子,其实我是来吃辣椒的,这辣椒油,放一指甲盖,能辣上半天,好过瘾的。虽然我强烈地怀疑是添加剂辣椒素的原因,但我喜欢,难以自拔。
我很怀念家乡吃包子蘸的那一碟水,除了醋和辣椒之外还有葱花,香菜,蒜油,生蒜,生抽老抽,自酿醋,泰国柠檬,花椒油,花椒面。是的,为了一笼包子,我家乡的人民可以为此付出一小碗而不是一小碟皇家级别的蘸水。在北京找不着这样的物产人情。只能用辣椒的刺激盖过一切思念。
我回不了家,因为家里没有人知道我怀孕。他们以为我还在上学。
那儿,家里本来有一个父亲。
他和我有着相似的脸孔,不同的性别,我的血液里一半是忧郁,一半是狂躁。忧郁来自于他,狂躁来自于他的妻子,我的母亲。他的忧郁加深了他现实中忧郁的境遇,补习两次考上中专,分到的企业没过几年就倒闭了。有过许多的理想,不被现实打败,就是被妻子打败。他想开一个养猪场,让农村老乡都致富。被我母亲一票否决。他想买一辆梦中的汽车,就像小孩渴望一辆玩具车一样。没有钱,每个朋友借一点,买了一辆二手富康。却要过几个月就到几百里外的省城购买零件。他想让小富康产生价值,就用它跑出租。没想到比上班上学还累,只能上一天歇一天。于是他被这一点一滴像刀子一样的现实挫败着,唯一的办法是逃避。他可以为了打一场麻将熬三个通宵。挥挥手叫我给他炒一碗油饭。
他25岁就有了我这一个小孩,就有了养家的压力。虽然他一直视这种压力为狗屁。
他在农村长大,是家中受宠的三子。他的父亲是过去少有的独生子。家里有大马,有大货,农村小少爷,富农阶级,衣食无忧。饿了可以去泥塘里抓鱼,下完雨去山中摘鸡枞,无聊了可以骑大马闲逛。去上学随便考一考就是第一名。
太顺遂的人生直到被他同样是顽童的老爸所打破。他的老爸在寻找一种生活的激情。最终找到鸦片这种神奇的物质,大脑偷懒,产生愉悦的机制被鸦片所掌控。身体被鸦片占领,家财被鸦片占领。
我30岁的父亲,开始被叫做现实的一把锋利尖刀所追杀,直到无可逃避。
钱啊,钱是一切的一切啊。没有钱怎么吃饭怎么活啊。为什么逃,总有能抓到你的东西。
他的忧郁像放在冰箱冷藏室的肉,随时间开始变质,直至让我开始遭殃。
简直是地狱级的恐吓。一个平常跟你嘻嘻哈哈的人,突然之间毫无预兆地翻脸了。
我小小心灵如何承受。
他可以因为我涂指甲油,就觉得我没有做一个正经人家的女孩。手里拿一杯热茶,朝我直接泼过来。幸好善念一动,稍稍移动一下手腕,把热茶泼到我背后的墙壁上。没有毁我的容。
他可以因为我切西瓜没按照他的切法,把西瓜的截面扑到灶台上切,就觉得我投机取巧,不讲卫生。拿起一个5斤重的大西瓜冲我砸过来。
彼时,我的母亲为了给邻居们日益增多的疑问找个合理的答案,你女儿怎么啦?怎么总是哭啊?
她说,唉她青春期叛逆呢。
没有人知道,面对这种地狱般的对待是什么感觉,因为他们以为我爸还是那个我爸,还是那个打麻将从来不跳墙,从来不摔麻将子,叫留下吃饭就留下吃饭的老三。只是听说他为了找钱,跑去缅甸跑运输。
彼时两年前,春节那懒懒的年气还没有过去,包子夫妇从老家也刚打完几场通宵麻将回来。正准备投入到那均匀又快速的人生节奏中去,只是稍微有一点点离家的寂寥。房东找上门 来。正被我撞见,老板娘的神情有点紧张,连手上的面粉都在颤抖。
没过几天包子店就消失了,隐没在小超市后方,粘连着小区花园的那一间长条形包子店,在原本没有招牌的地方换上了四个字,这四个字隐隐的有一种霸占的兴味:沙县小吃。
老板娘桌上给自己准备的大鲤鱼,桌边的小盒康必得,连同杂货驾上的粘着面粉的卷卷皱皱的故事会,也一并消失了。
此时的最近,父亲拿着终于知道我怀孕生了小孩。淡定异常。不惊不喜。我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小孩,他身边的一岁男童,眼睛大大的,在哭。此时的他已经是49岁高龄了,可谓是老年得子。印象中他没有放心思管过我,自从去了缅甸,他对那个家庭的心思也是大势已去。任凭我的母亲如何努力挽回,尽管只能用传统妇女哭闹,劝说,亲戚开大会的方式。也只是阻止了不扯一张离婚证,阻止不住那心思大势已去。他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富足,有子。听说他在干光头强的生意,开一个小超市。听说他现在的女伴有一笔来自前夫巨大的遗产,终于我心底里那一丝极度恐惧,随着他的离去,也变淡,就像伤疤逐渐和周围的肤色平衡。
他泼我茶水的那间房转卖给了别人。如今我也不再敢把西瓜平铺灶台,投机取巧。
那儿的那儿,
面团依旧香,可是只在舌尖香。
那儿的那儿。
花儿依旧香,可是只在梦中香。
我怀小孩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打开拧开那个铝合金小门,对着他们夫妻说:老板,一笼小笼包,一笼蒸饺。一碗紫米粥。老板娘烫中长卷发,满手都是干面粉,通常情况,夫和妻都会齐齐轻轻地应一声,唉。
老板娘站在一张普通书桌大小的白案前,案板上是一条软软糯糯的面条子,还有几个娇小可爱的小剂子。就在这清冷早晨,老板娘一种均匀而又快速的节奏,拿一个剂子,按扁,筷子挑小葱肉馅,虎口一捏紧。丢进棕榈底的小蒸笼。完成。
这种均匀而快速的节奏的对我们都市人的生活如此重要啊。如同一笔一画地画叫作生活的图。
包子一笼6块5,蒸饺一笼6块5,都是小葱馅,紫米粥2块一碗,紫菜鸡蛋汤,西红柿鸡蛋汤都是3块。包子可以要半笼,蒸饺不可以。两个人的早餐不会超过30块。北京的早餐物价指数平均也就是一样6块,人均12。北京人爱叫一个干的,再叫一个湿的。
老板娘的普通话,带点江浙口音。人不多的时候,她会架上一个金色胶皮软套的手机,一边听,一边看,一边包包子。剧情有的时候很吸引她,会把她带入戏,让她发笑。
远远的她的老公,站在厨房的另一头,系蓝色粗布围裙。两个煤气灶,两个锅,一锅煮汤,一锅炒菜。老公的头发已经谢顶,但仍不放弃依然执着的半壁江山。
客人吃完了,问:老板,多少钱。
客人把拿出散票,老板娘从案板底下抽出塑料壳,礼貌地说,自己找一下啊。
我怀孕期间,一次能吃20个包子,其实我是来吃辣椒的,这辣椒油,放一指甲盖,能辣上半天,好过瘾的。虽然我强烈地怀疑是添加剂辣椒素的原因,但我喜欢,难以自拔。
我很怀念家乡吃包子蘸的那一碟水,除了醋和辣椒之外还有葱花,香菜,蒜油,生蒜,生抽老抽,自酿醋,泰国柠檬,花椒油,花椒面。是的,为了一笼包子,我家乡的人民可以为此付出一小碗而不是一小碟皇家级别的蘸水。在北京找不着这样的物产人情。只能用辣椒的刺激盖过一切思念。
我回不了家,因为家里没有人知道我怀孕。他们以为我还在上学。
那儿,家里本来有一个父亲。
他和我有着相似的脸孔,不同的性别,我的血液里一半是忧郁,一半是狂躁。忧郁来自于他,狂躁来自于他的妻子,我的母亲。他的忧郁加深了他现实中忧郁的境遇,补习两次考上中专,分到的企业没过几年就倒闭了。有过许多的理想,不被现实打败,就是被妻子打败。他想开一个养猪场,让农村老乡都致富。被我母亲一票否决。他想买一辆梦中的汽车,就像小孩渴望一辆玩具车一样。没有钱,每个朋友借一点,买了一辆二手富康。却要过几个月就到几百里外的省城购买零件。他想让小富康产生价值,就用它跑出租。没想到比上班上学还累,只能上一天歇一天。于是他被这一点一滴像刀子一样的现实挫败着,唯一的办法是逃避。他可以为了打一场麻将熬三个通宵。挥挥手叫我给他炒一碗油饭。
他25岁就有了我这一个小孩,就有了养家的压力。虽然他一直视这种压力为狗屁。
他在农村长大,是家中受宠的三子。他的父亲是过去少有的独生子。家里有大马,有大货,农村小少爷,富农阶级,衣食无忧。饿了可以去泥塘里抓鱼,下完雨去山中摘鸡枞,无聊了可以骑大马闲逛。去上学随便考一考就是第一名。
太顺遂的人生直到被他同样是顽童的老爸所打破。他的老爸在寻找一种生活的激情。最终找到鸦片这种神奇的物质,大脑偷懒,产生愉悦的机制被鸦片所掌控。身体被鸦片占领,家财被鸦片占领。
我30岁的父亲,开始被叫做现实的一把锋利尖刀所追杀,直到无可逃避。
钱啊,钱是一切的一切啊。没有钱怎么吃饭怎么活啊。为什么逃,总有能抓到你的东西。
他的忧郁像放在冰箱冷藏室的肉,随时间开始变质,直至让我开始遭殃。
简直是地狱级的恐吓。一个平常跟你嘻嘻哈哈的人,突然之间毫无预兆地翻脸了。
我小小心灵如何承受。
他可以因为我涂指甲油,就觉得我没有做一个正经人家的女孩。手里拿一杯热茶,朝我直接泼过来。幸好善念一动,稍稍移动一下手腕,把热茶泼到我背后的墙壁上。没有毁我的容。
他可以因为我切西瓜没按照他的切法,把西瓜的截面扑到灶台上切,就觉得我投机取巧,不讲卫生。拿起一个5斤重的大西瓜冲我砸过来。
彼时,我的母亲为了给邻居们日益增多的疑问找个合理的答案,你女儿怎么啦?怎么总是哭啊?
她说,唉她青春期叛逆呢。
没有人知道,面对这种地狱般的对待是什么感觉,因为他们以为我爸还是那个我爸,还是那个打麻将从来不跳墙,从来不摔麻将子,叫留下吃饭就留下吃饭的老三。只是听说他为了找钱,跑去缅甸跑运输。
彼时两年前,春节那懒懒的年气还没有过去,包子夫妇从老家也刚打完几场通宵麻将回来。正准备投入到那均匀又快速的人生节奏中去,只是稍微有一点点离家的寂寥。房东找上门 来。正被我撞见,老板娘的神情有点紧张,连手上的面粉都在颤抖。
没过几天包子店就消失了,隐没在小超市后方,粘连着小区花园的那一间长条形包子店,在原本没有招牌的地方换上了四个字,这四个字隐隐的有一种霸占的兴味:沙县小吃。
老板娘桌上给自己准备的大鲤鱼,桌边的小盒康必得,连同杂货驾上的粘着面粉的卷卷皱皱的故事会,也一并消失了。
此时的最近,父亲拿着终于知道我怀孕生了小孩。淡定异常。不惊不喜。我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小孩,他身边的一岁男童,眼睛大大的,在哭。此时的他已经是49岁高龄了,可谓是老年得子。印象中他没有放心思管过我,自从去了缅甸,他对那个家庭的心思也是大势已去。任凭我的母亲如何努力挽回,尽管只能用传统妇女哭闹,劝说,亲戚开大会的方式。也只是阻止了不扯一张离婚证,阻止不住那心思大势已去。他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富足,有子。听说他在干光头强的生意,开一个小超市。听说他现在的女伴有一笔来自前夫巨大的遗产,终于我心底里那一丝极度恐惧,随着他的离去,也变淡,就像伤疤逐渐和周围的肤色平衡。
他泼我茶水的那间房转卖给了别人。如今我也不再敢把西瓜平铺灶台,投机取巧。
那儿的那儿,
面团依旧香,可是只在舌尖香。
那儿的那儿。
花儿依旧香,可是只在梦中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