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或教育本身是否在扼杀我们的创造性(上)
![]() |
此视频拍摄于2006年
早上好,这次大会主要涉及了三个主题,也与我今天的演讲有关,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类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都有非常卓越的创造力,前面的演讲也列举了很多证据;第二个主题是正是因为人类优秀的创造力,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无法预测。
通常,如果你问别人的教育水平,他们可能会很生气,因为这就像宗教信仰,薪水一样属于隐私的范畴。我对教育很感兴趣,我相信你们也是,因为我们都是教育的受益者。教育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我们无法掌握的未来,举个例子,今年刚入学的小朋友会在2065年退休,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研究,但未来五年会怎样,依然没有人知道,这也正是我们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原因,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意义非凡。
我们都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孩子们拥有非凡的创新能力。通常大家认为是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但我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而我们却无情的扼杀了他们的才能。所以,我想谈谈教育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创造力和文化知识在教育中同等重要,也需要同等重视。
![]() |
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上绘画课,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专心的画画,上其它的课时,小女孩几乎不专心听讲,但在绘画课上很认真。老师很好奇,就走去过问她,你在画什么,女孩回答,我画的是上帝,老师说“但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模样啊”,小女孩回答“我画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当我四岁的儿子James在英国时,去演舞台剧基督诞生记,这是一部很有名的剧集,梅尔吉布森演过它的续集。James获得了主演的角色即Joseph,当时我们全家都很激动,甚至给观众发了T恤,上面写着James扮演Joseph。剧情是三个国王拿着礼物进来了,礼物分别是黄金,乳香精油和没药精油(一种中药),他们应该是按顺序出场的,演出完我问儿子,你们刚才演的对么?儿子说,对啊,哪不对吗,因为他们是这么演的,三个孩子走进来,头上遮着毛巾(代替皇冠),而他们的顺序是黄金,没药精油和乳香精油。
以上的例子说明,孩子们愿意抓住机会去尝试,对于未知的事物,他们选择去做,即使最后结果是错误的他们也能欣然接受。当然,我并不认为试错等同于创造力,但我们都知道,如果你没做好失败的准备,你永远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随着渐渐长大成人,很多人会越来越害怕失败进而变得没有创造力。我们在经营公司的时候也是步步小心不敢犯错。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也把错误视为大忌,结果就是我们正在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毕加索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我们能否把这种艺术灵感一直保持到大?”。我感觉,我们的创造力不是与日俱增,反而是愈发减少,或者说是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 |
几年前,我们从Stratford(英国小镇)搬到洛杉矶,我21岁的儿子很不开心,他喜欢洛杉矶,但并不想搬来居住,因为他在英国有个女朋友,他称她为一生所爱,当时他们已经交往了四年,虽然是认识一个月就开始交往了,四年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其实已经很长了。他在飞机上抱怨的说,我再也找不到那么爱的人了。作为父母我们却很庆幸,因为那么女孩是我们搬家的主要原因(玩笑话)。
当你游历多了世界之后,你会发现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存在相同的学科等级制度,没有例外。排在最前面的学科是数学和语言,然后是人文学科,艺术类都是垫底,所有国家都是如此。而且艺术学科内部也分等级,通常美术课和音乐课比较重要,然后是戏剧课和舞蹈课。孩子们每天都上数学课,但舞蹈课却不是天天都有。为什么是这样?我觉得,舞蹈课和数学课同等重要,我们的脑子可以天天学数学,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天天跳舞。
事实上,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我们的教育偏向于孩子的大脑教育而非整个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偏重于左大脑逻辑方面的教育。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如果你纵观整个教育体系,你会发现,公共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教授,他们是象牙塔尖的人。我喜欢大学教授包括我自己也是,但我并不觉得它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大学教授只是一个工种,虽然他们求知欲更强,这不是恭维。在我看来,大学教授有一个特点,虽然不是共性但很典型,就是他们始终在用大脑生活而非身体,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如果不是长在一起的话,几乎不会发生关系,他们只把身体当作大脑的载体,这个载体会载着大脑去开会。举个例子,如果你参加完一场学术会议后去蹦迪,你会看到,一群成年男女在不跟节奏的狂魔乱舞,只因他们回家后还要写一篇关于蹦迪的论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