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婚姻制度毫无信心
![]() |
被劫持的私生活 |
我对婚姻制度毫无信心
可以说,如果之前我对性、爱情和婚姻在传统定义上有些质疑的话,那么这本书(以及辉格的四篇关于男女关系的文章)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三者的认识。
《被劫持的私生活》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法律道德框架下的男女关系,有两大前提:
- 人是动物;
- 动物繁衍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将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
在前提确定的基础上,本书按历史的顺序说明了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更迭,并预言母系社会的再次到来。其基本的逻辑是:经济基础决定了是母系社会或父系社会>该社会结构催生了法律以及道德巩固这种社会结构>法律与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形成自我约束。
由此能解释非常多两性关系的问题,比如婚姻的本质是一纸合约,缔结的原因是确定财产的分配和孩子的抚养责任;女性寻找备胎是因为寻求更加安稳的性策略,保证在漫长的受孕期和哺乳期内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物质供养;男性在飞黄腾达之后寻找婚外情,是因为他手中的资源能够供养更多的子嗣和抚养者。
从现在道德伦理上来看,这是一派胡言。你大可当我是疯子,但是别忘了:
- 道德在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并不是绝对标准;相比于生物学,道德才更是胡言乱语;
- 按照上面的逻辑,道德是在经济基础之下催生的;可靠的推论是人们形成道德是给自己在精神层面上规定自己不能这么做,但是并没有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做;它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行为准则;
- 道德常常由统治阶级强加,你懂的;
看完书之后的感觉一切变得通透,但是也令人难以接受。所谓的白头偕老,执子之手,大致都是人们强给自己的美好想象,并不是说这件事情不存在,而是说白头偕老之人太多是因为承受不了离婚的成本而无法离婚,并不是因为爱情。爱情根本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有些女孩总说这个男的适合结婚,另外一个适合谈恋爱。没看出来么?爱情和婚姻根本就是两回事!爱情是本能,是荷尔蒙,而婚姻是为了过日子,找个安稳可靠的人供养孩子和家庭。那些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终点的人,都太 naive 了。如果你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或说财务自由),完全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可在这个大家会因为节约生活成本而结婚的社会,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大部分女性的最佳性策略是,找个安稳的男人当丈夫,找个有魅力身体好的男人当孩子的父亲。对你没看错,就是要给老公戴绿帽子。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得到稳定的物质供养和保护,又能尽可能地给下一代优秀的基因。这种事情屡见不鲜。男人为了防止自己戴绿帽子,延伸出多种手段,裹脚,深闺大院,贞洁牌坊等等,都是为了准确地将自己的财产传给自己的孩子。在动物界,甚至还有在确立性伙伴之后,雄性杀掉第一个婴儿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那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基因,让雌性浑水摸鱼。
从这个思路上来看,我可以反过来质疑我接收到的一切道德准则,包括真善美。我之前一直奉真善美为圭皋,是我心中深藏的善意和底线。但是这是对的吗?道德是对的吗?道德只告诉你要这样做,但是没告诉你为什么。它说这是美德,可以前裹小脚也是美德啊!
我对这个世界依旧充满疑惑。
-
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8 12:52:05